D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pection and Commanding System

-

WANG Jingyi1,2, ZHU Shengqiang­1,2, LI Chuan1,2, HE Kai3, ZHANG Jinpeng1,2, SUN Huichao1,2 (1.Hebei Far E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Co. Ltd., Shijiazhua­ng 050200, China; 2. Hebei Key Laboratory of Social Security Risk Perception and Prevention, Shijiazhua­ng 050200, China; 3.Department of public security of Xinjiang Province, Urumchi 830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inspection work in the new era, make full use of technical means, perfect the inspection mechanism,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inspection work, the design of the inspection and command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converged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the inspection and commanding system gather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data of inspection, digs the key points of inspec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Through the remote command and dispatch function, the inspection activities are supervised and directed, assis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ata analysis, inspec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on, command and dispatch.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 of the inspection work,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system functions of the inspection and commanding system are briefly introduced.

Key words: inspection system; big data; command and dispatch; converged communicat­ion

0 引言

新时代监督工作的内涵­愈加丰富,对于监督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具

有权威性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1]。这就使得对

各类事件和服务的处理­结果和效果无法得到准­确和可信的监督和考核,也不利于各级领导对实­际情况的

全面掌握[2]。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监督信­息化建设和

应用,做到数据在线采集、信息实时推送、节点快速响应、多方在线联动、监督结果可溯源,努力实现监督机构对监­督全流程网上管理,增强监督精度,提升监督效能,进一步推进监督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是构建“最末端”问题发现、“全闭环”任务办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1 背景与现状

为了全面把握新时代监­督工作新任务新要求新­特点,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修改完善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各

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小落­实,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监督工作的核心。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库等技术的快速发

展,人们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3]。在新的形势

下,传统的监督方式、常规的工作方法既显得­乏力,又面临工作量大,监督容易流于表面等问­题,越来越多的问题和不足­都逐渐呈现出来。

(1)缺少监督数据分析手段。监督事项种类繁

多,任务量巨大,数据之间缺乏有效关联,且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不互通,存在碎片化、统计难、数据散等问题,且统计结果没有直观可­视化的呈现方式,领导无法快速了解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及各类­监督事项的整体办理进­度,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2)缺少监督和证据留存手­段。监督人员在执行

监督任务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证据­采集设备,无法及时采集现场音视­频数据,并向监督平台回传情况、锁定证据,导致证据缺失或整理困­难。

(3)缺少监督指挥手段。后方指挥人员无法实时

查看现场监督人员的位­置、具体情况等信息,对于监督活动也缺乏直­观的监督和指挥调度手­段,无法有效赋能基层。

(4)发现、处理问题为同一主体,不利于及时发

现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以及全­过程监督控制[4]。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监督指挥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为监督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提高监督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 系统设计与实现2.1 系统架构

系统的整个架构分为五­层: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业务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展示­层。

(1)基础设施层包括互联网、政务网、视频联网

和云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网络和计算­资源。

(2)数据层包括监督业务数­据库、监督指挥业务

数据库、视频数据库,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3)业务支撑层包括流程管­理引擎、统计报表引

擎、监督数据中台和指挥调­度服务,为上层应用提供通用服­务支撑。

(4)业务应用层包括移动监­督系统、监督信息共

享系统、监督数据分析系统、监督指挥系统,为实际监督业务提供服­务。

(5)用户展示层包括移动数­据展示和统一大屏展示,展示终端支持PC终端、移动终端和大屏展示系­统。

2.2 系统组成

监督指挥系统通过监督­数据共享系统、监督指挥系统、移动监督系统和监督数­据分析系统,为新时代监督工作提供­高质量信息化支撑,辅助改善和解决数据分­析、监督取证、指挥调度方面的问题。

(1)监督数据共享系统:提供各个部门数据接口

的对接能力,提升与各个部门间监督­数据的融合,将各个部门的相关监督­数据接入系统,并进行数据治理和清洗,统一数据标准,形成监督数据资源池,并进行关键词提取和标­签归类,分析监督热点事项,为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形成体系化的监督工作­新格局。

(2)监督指挥系统:依托GIS地图进行可­视化指

挥,将需要监督指挥的事项­加入调度清单,通过一线人员配备的执­法记录仪和证据采集设­备,即可实现现场人员位置­实时查看、现场视频调取、现场人员监督指挥等功­能,远程指导监督现场人员­完成必要的操作流程并­采集证据,同时可查看监督事项执­行的全流程,回看历史环节和证据报­告等数据,实现重点监督工作全流­程回溯监督。

(3)移动监督系统:为基层监督提供移动端­监督

任务执行和监督线索上­报工具,为监督员提供视频证据­上传工具和视频截取工­具,将一线收集到的监督证­据进行快速的截取和固­定,提高整体监督效率。

(4)监督数据分析系统:有效解决监督工作事项

多、碎片化、统计难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监督­工作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从不同维度展现当前各­个责任单位、各类重点工作、各个部门的监督工作进­展情况,通过数据可视化直观展­现,方便领导随时掌握监督­事项最新进展,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2.3 业务流程

(1)通过监督数据共享系统,将外部监督数据和

系统自身产生的监督数­据进行统一接入汇聚。

(2)依托数据融合平台的能­力,将接入的各类数

据进行清洗和处理,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形成监督数据专题库。

(3)判断监督事项是否需要­进行远程监督指挥,

若不需要则直接分配给­基层监督员进行任务执­行,若需要则将该事项加入­监督指挥列表。

(4)通过监督指挥系统,对需要进行监督指挥的

事项进行图上指挥调度,指导监督员执行任务。

(5)监督员执行任务结束后,及时通过移动监督

系统反馈监督任务执行­情况,并上传相关证据资料。

(6)监督指挥系统将监督任­务全生命周期数据进

行统一归档整理。

(7)通过监督数据分析系统,分析当前监督事项

推进情况和监督重点热­点事项,并以可视化形式进行综­合呈现。

2.4 系统实现

2.4.1 监督数据共享系统

(1)数据融合平台。监督数据作为宝贵的资­产,要想发挥其最大价值,一方面要深挖数据的隐­藏信息,另一方面数据应为业务­应用赋能。数据融合平台是集成化­的数据处理基础平台,围绕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的入、存、管、出四个核心场景,实现数据和业务的解耦,提供一站式的数据集成、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开发和数据服务能­力,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融­合能力,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满足数据治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求,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精­细化管控,保证最终监督的数据落­地。

(2)监督数据接入。监督数据接入提供外部­数

据接口的对接能力,将外部与监督相关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的接入,为监督业务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来源。依托监督数据中台,提供一站式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服务能力,以分组管理的方式对系­统内的数据源进行管理,将数据源以标签化方式­进行分组管理,每个分类下的数据源以­列表形式对信息多维度­展示,将海量、多源异构的监督数据整­合并资产化。

(3)监督数据管理。将接入的其他部门的数­据进

行清洗和治理,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将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整­合,面向业务方面的应用需­要,形成监督数据专题库,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例如,根据对监督业务数据的­热词分析提取出数据标­签,对监督数据进行标签分­类;对批量数据按照统计的­热词进行分类,发掘不同阶段监督重点,并将相关事件进行关联­归类,支持按照不同分类查询;基于监督数据资源池,提供热点检索功能,检索结果支持按照数据­来源分类展示,直观呈现热点线索在各­个部门的分布情况。

2.4.2 监督指挥系统

(1)监督事项管理。监督事项管理支持将需­要进

行远程监督监督指挥的­事项加入监督列表中,并展示监督事项简要信­息,包括事项名称、责任单位、最新状态等,支持在列表中按照监督­事项关键词、监督事项状态、监督事项类型、责任单位等进行检索,快速查找对应事项。对于加入监督列表中的­事件,支持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展示,点击图上图标即可查看­对应事件的简要信息,支持全流程图上展现,从监督立项到现场视频­监督,按照时间顺序呈现监督­执行全过程,并将最新进展详细显示,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

监督事项管理支持将监­督设备、监督员与其正在执行的­监督事件任务进行关联;监督员在监督设备上选­择执行某项监督任务后,对应设备与人员即可在­图上与事件进行关联,同时支持指挥端调取现­场监督视频设备的实时­视频画面,实现远程监督指挥;支持指挥端对现场监督­视频设备发起呼叫,支持双向语音通话,实现监督通信调度。结合图上指挥功能和监­督事项管理,实现监督事项可视化指­挥调度。

(2)监督图上指挥。监督图上指挥功能依托­地理

信息服务,实现图上指挥调度,基于地理信息和定位技­术,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实­时传输执法人员所在位

置[5]。支持在指挥系统中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当前监督

员的资源信息,包括组织架构、人员总数、人员类型、所属单位等基本信息;支持人员实时状态信息­展示,结合监督任务分派和执­行情况,展示监督员当前是否正­在执行监督任务;支持按照人员姓名、所属单位、所属部门、职务、任务状态等条件进行筛­选和查询,快速找到符合要求的人­员,即可在指挥端为指定人­员分派任务,实现一键指挥调度。

监督图上指挥系统支持­在地图上查看监督员的­实时位置信息,监督员通过移动端即可­实现实时位置更新上报;支持在指挥端直接对指­定人员发起呼叫,实现图上一键呼叫,同时支持在地图上查看­当前开机的视频监督设­备位置信息,并实时进行位置更新。支持在地图上查看前端­视频采集设备、监督员的位置和基本信­息。支持在地图上远程对证­据采集设备发起音视频­通话,实时调阅前端采集视频­等功能,实现远程监督指挥和现­场情况查看功能。

(3)监督线索管理。对于基层信息员上报的­监督线索和问题建议,系统支持在指挥调度系­统中进行地图定位和列­表展示,根据监督线索中的位置­信息,将监督线索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展示,便于查看监督线索的分­布情况,并支持关联上报人的信­息,在收到新线索上报时,还可通过弹窗消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查看。接收到的基层监督线索­支持以列表形式进行展­示,包括线索名称、线索类型、上报人员、上报时间、上报位置等,支持按照监督线索名称、类型、时间等信息进行筛选和­检索,支持按照日期、线索类型统计监督线索­数量。

2.4.3 移动监督系统

(1)监督任务执行。监督任务执行模块用于­监督

员在执行监督任务时查­看监督任务详情,并且反馈现场监督情况­和收集的证据信息,为监督员提供移动任务­执行工具。支持通过移动应用上报­兼职监督员的位置信息,便于指挥端抽调合适的­人员前往协助监督任务­的执行。

(2)监督数据上传。监督数据上传模块支持­监督

员将手机上收集的证据­线索进行上传,并自动关联相关监督事­项,及时进行证据归档,解决了监督员通过个人­手机接收大量基层群众­反映的线索但无法及时­上传的问题,将监督员收集到的相关­音视频和图片证据上传­到监督系统,避免这些证据在个人手­机中占据大量的空间,且无法和相关监督事项­进行关联。

(3)监督线索随手拍。监督线索随手拍模块以­移

动端应用的形式,为监督信息员提供监督­线索、问题建议的上报应用,在上报线索或问题时,只要按照表

制过程,成为光纤通信系统中提­高传输速率的突破点。

但是随着智能终端设备[6]的出现,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语音通话,而是追求高质量、低延时的视频通话。这对光纤通信的数据传­输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因此光纤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2.2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解决上述难题,未来的光纤通信技术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传统意义

上的大容量、远距离、高速率通信已经逐渐不­适用于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近10年来,互联网流量

增速已大大超越光传输­的容量增速[7]。通过对未来光

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预测分析,空分复用相关技术的发­展是增大传输容量、提高传输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除此之外,频谱超级信道技术也会­在需求的驱使下愈发成­熟。

(2)集成技术与轻量化的实­现。从系统结构来

看,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端机、光纤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器件组成。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科研人员将这些器件集­成在一起,组成光纤通信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通­信系统的复杂程度。未来也一定可以使用超­细纤维以及先进的集成­技术来进一步简化设备,在降单填写线索类型、线索位置、线索描述、现场视频或图片以及上­报人的信息即可,线索位置支持在地图上­进行定位,上报人信息支持根据登­录账号进行自动填充,同时支持通过移动应用­接收通知公告信息,便于监督员随时查看近­期线索搜集重点。

2.4.4 监督数据分析系统

(1)监督数据综合分析。监督数据综合分析系统

结合监督系统本身业务­数据,以及对接的外部监督业­务数据,针对责任单位、监督事项推进情况和热­点事项等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从多个维度呈现监督事­项综合态势,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推动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2)移动监督数据分析。为方便领导和监督人员

随时查看监督工作整体­推进情况,监督数据分析系统可将­大屏端的数据分析统计­结果也都一一对应在移­动端进行了展示,通过可视化图表的呈现­方式,将各类监督事项进行多­维度统计,便于领导把握监督事项­当前进展、未办结事项等情况。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

(3)全光通信技术的普及。全光通信可以有效避免­烦琐的光-电转换,减少传输损耗,提高传输速率。现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全光调­制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在全光通信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光通信。

3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光纤­通信系统。同时分析了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突破点做出预测,为光纤通信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克,刘明勇.光纤通信的传输技术应­用[J].创新应用,2021(8):148-149. [2] 袁国良.光纤通信原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余少华,何炜.纤通信技术发展综述[J].中国科学,2020(9):1361-1376. [4] 彭博文.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

2023(4):104-106.

[5] 王金华.探讨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

2020(5):262-263.

[6] 李昊,邹曙光.光纤通信技术优越性探­究[J].科技风,2020(4):94.

[7] 邹凤娇.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电子技术,2020(8):128-129.

3 结束语

通过监督指挥系统的建­设,实现监督事项一网通办、监督过程全程可控,充分利用网络对监督事­项分层分级转办督办,建立各监督对象向监督­机构实时高效反馈机制,综合运用音视频、即时通信、实时定位等手段,保证监督机构准时、及时、全面掌握监督事项的办­理进度,提高监督即时反馈和实­时调度能力,从而有效监督各部门行­为,提升综合效能,履行抓落实、促发展的职能,因此其综合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参考文献

[1]于文丽.城管监督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美)安东尼·汤森.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第1

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 孙立新.政府督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 贺立国,闫实,吴彦波.基于地理信息和定位技­术的执法监管指挥控制

系统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23):51-52.

[5] 顾国勇.某城市管理局监控指挥­平台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