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

A Study on the Path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from a Digital Perspectiv­e

-

--Taking Dongcun and Xinchunyi Villages in Kunming City as Examples

LI Han, LIU Yang, LIU Lu

(Kunming City College, Kunming 650106,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digitaliz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starting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daily management, digital agricultur­e, sales path, and industrial linkage, and conduct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resources and rural manag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igital industry in Dongcun and Xinchunyi villages in Songming county, Kunming city. It constructs a future r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framework with "digital countrysid­e" as the core, forming a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path with rural characteri­stic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digital industry; industrial upgrading;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1 研究背景

随着数字乡村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国家高度重视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9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数字乡村发

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农村数字­经济;2020年

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

作[1];2022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

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智慧农业发展、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

2 数字化视角下乡村发展­路径选择

当前,在数字化改革视角下,数字产业发展从“生产、售卖、融合”三个方面来看,其发展路径大体有以下­几个方向:路径一是以村落主体特­点为特色,打造数字营销,通过将原有的产品重新­包装,进而推出新的营销理念,吸引消费者;路径二是通过数字媒体,利用

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开通电商之路;路径三是以当地自然资­源为基础,与旅游产业联动,数字与文旅相融合,进而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

3 东村、新春邑村的基本情况3.1东村和新春邑村的区­位概况

东村和新春邑村同隶属­昆明市嵩明县嵩阳街道,位于嵩明县北部,距离县城仅20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可与周边乡村联动发展,形成产业链。

3.2东村产业发展概况3.2.1 东村产业概况

嵩明县东村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经过的村子,

拥有39.24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其中林地占80%以上,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一产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粮食、经济作物、果林为主导产业;集体经济发展

良好,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2020年村内集体总

收入约10.33万元,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三产以红色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旅­游村落产业升级与空间­重组研究》(2023J1350)。

作者简介:李 晗(1990-),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

刘 洋(1988-),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村镇规划。

刘 璐(1988-),女,汉族,云南大理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文化为特色,农民人均年收入约1.3万元。截至2021年底,一、二、三产收入占比分别为9­0%、0%、10%。

东村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但村内一直存在着产业­与市场衔接不紧密、农产品难卖、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自主创业就业难、有效劳动力缺乏等问题。2021年,东村整合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生态资源,抓住信息化、现代化农业转型的机遇,逐步开展数字化、智慧化产业发展。

3.2.2 东村产业发展总体策略

从生态保护、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三方面综合考­虑,整合本村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扩大农旅融合、数字服务的经济效益。规划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一主线”“两平台”“两产业”不断打造数字化产业路­线。“一主线”强调利用当地红色文化­及民族文化资源,串联核心旅游项目,向南联动县城,打造乡村智慧旅游发展­线,既可以保护和发扬当地­的红色文化,又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两平台”提出了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实景平台共同发展­的策略,通过电商产业和网络宣­传视频,既可以扩大电商产业规­模,又可以加大乡村对外宣­传力度。“两产业”则是指带动传统农业和­红色旅游产业的转型,通过设立销售电商平台,直播售卖特色农产品和­红色主题文创产品,为旅游产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条件。

3.2.3 东村产业发展成效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数字化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东村传统产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同时也解决了产业活力­不足、业态单一、集聚性弱、产业链延伸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东村已经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5G网络正在逐步完善­中。农产品销售半径进一步­扩张,线上电商平台的搭建形­成了农产品、文创产品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销售总量迅猛增长。线上产业集聚初现成效,东村借助互联网平台赋­能,加快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3.3新春邑村产业发展概­况3.3.1 新春邑村产业概况

第一产业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主导产业以种植蔬菜、花卉、草莓等作物为主,也培育苗木。村内有集体养殖塘若干,有良好的第三产业发展­基础。

3.3.2 新春邑村产业发展总体­策略

转变新春邑村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让产业生态化、增值化、特色化,让农民富起来。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引进相关企业等发展经­济,做优一产,做活三产。构建以文化催化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2]。

新春邑村产业发展布局­为“一核两点”。一核是指融入和串联嵩­明县乡村旅游经济带,以民俗文化、农旅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核。两点是指依托新春邑村­农业、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购物、住宿、餐饮等综合服务。以新春邑为发展核,打造集“乡村旅游+特色经济果林庄园”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区。

新春邑村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品牌的农旅融合村寨,整合现有土地资源,结合现状农业规模化布­局,通过延伸现有单一的产­业链条,科学引导农业服务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附加值高的­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果林­种植园,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增加村民和集体收益。

4 数字化视角下东村与新­春邑村的产业

振兴路径

4.1日常管控——基础建设打造数字化乡­村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领域的应用。

在脱贫攻坚工作的推动­下,东村、新春邑村基础设

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为提升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依托乡村综合服务云平­台,将数字技术融入东村的­日常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该平台集在线审批、应急管理、信息发布、环境治理、在线教育、村庄规划、投诉建议、组织生活、党务公开、党员管理、党建要闻发布等功能于­一体,全方位覆盖村务管理、村民管理及党建工作,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让村民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用数据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预测,面向广大群众有针对性­地及时发布公共

信息,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精准服务[3]。

4.2 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种养,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

东村、新春邑村水资源丰富,均靠近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条件,可以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实时监测平­台,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用数字化赋能农业生产。

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利用GIS系统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采集农业资源数据,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可视化管理。实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包括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自动发布自然灾害预警。村民通过远程操控、实时监测、有效调整方式,实现智能化精准灌溉,节约水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让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

4.3 销售渠道——打造“互联网+”农产品平台,拓宽产业销售渠道

为全面实现智慧农业,还应该考虑到数字化销­售问题,借助网络平台来帮助农­户解决“卖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展­到乡村,借助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各大电商平台,依托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如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等,将东村和新春邑村的农­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高效实现产销对接。

4.4 产业联动——一三产业联动、村村产业联动

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一三产联动发展,数字信息与文旅融合,打造东村与新春邑村的­产业互动,联动发展。

东村社区拥有丰富的森­林和水资源,辖区内有多

个水库坝塘,如大石头、干河、龙王庙等,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使得东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具备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体验式旅游村的­优越条件。此外,东村还拥有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本地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并将数字信息和文旅融­合,打造“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旅游”的模式。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VR/AR技术的智慧文旅平­台,将红军长征纪念塔、红军攻城战斗遗址、东村龙王庙红军标语等­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打造数字化的文化体验­空间。

基于大数据分析,整合各类资源,合理规划旅游路线,提供综合管控、智慧停车、智能向导、应急指挥调度等服务,以提升游客体验。同时,向游客推荐本地农特产­品,并借助电商平台,以“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推动农产品的销售,从而助推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5 结束语

数字化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支撑,本文结合东村和新春邑­村的发展现状,剖析乡村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整合本村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扩大农旅融合、数字服务的经济效益,从日常管控、数字农业、销售渠道、产业联动四个方面进行­数字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搭建乡村的村务治理、村民服务、农业生产、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平台,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江茹依,向永胜.数字化改革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白牛村为

例[J].商业经济,2022(2):128-130.

[2] 赵意焕.四力联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J].农村·农业·农民(A

版),2023(3):7-11.

[3] 张亚杰.“十四五”时期加快数字乡村治理­的价值审视与实践进路[J].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11):5-7.

 ?? ?? 图1乡村综合服务云平­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乡村综合服务云平­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 图3智慧文旅平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智慧文旅平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 图2农产品实时监测平­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农产品实时监测平­台(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