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ay

紡織歲月

參觀最新的活化項目,重溫香港昔日的工業承­傳 與歷史。撰文: Ed Peters

-

謝志堅緩緩走過現已經­過活化的荃南灣 豐紗廠( The Mills),腦海中浮現許多回憶。

這已休位 退 多年的老人家今年83­歲,1970年代在南豐紗­廠當技工。當時工廠每年生產多達­3,200萬磅紗線,:他說「以往這裡每層都放滿了­紡織機,日以繼地夜開動,聲音震耳欲聾,連自在己 腦袋裡思考的聲音都聽­不見。」

「荃當時 灣到處都是工廠大廈,裡面傳來轟隆轟隆地響­的機器聲。當年區這一沒有漂亮的­商場或住宅,沒也 有地鐵。我透過朋友的介紹,進南入 豐紗廠工作開,始時每月人工3,000港元,一星期工作六天,每天八小時輪班,沒有午時飯 間。不過,你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吃­飯。」

今天,南豐紗廠裡的商同戶 樣一邊工 作一邊吃飯,不過現在作工 枱上的食物可能是豆奶­咖啡和素菜卷。紗廠昔日的四廠、五廠和六廠現已改裝成­為集歷史承傳、商業和購物三者於一身­的全間新空 ,亦是2018年興新 的經營。模式 這裡是繼中環的PMQ­元創方和大館後之 ,另一個逃過拆卸命運而­成功活化的香港歷史遺­蹟。

南是型豐 典 的香港成功故事,以紡紗成為首屈一指的­紗廠後,業務發展趨更 向多元化,涵蓋地產和航運業。到了2013年,南豐創辦人陳廷驊的外­孫女、董事總經理張琳添決定­把停產多年的紗廠重新­活化,進行新展發 。

活化計投劃 放了五年間時 及七億港元資包金, 括在兩棟原有的廠房之­間建加 天橋將, 之連接起來,天台則改為開放的公園,遍植草香 和蔬菜建,加 樓頂,還把整堵水泥牆改為透­亮的落地玻璃窗。不過廠房內仍然保留了­不少舊物,讓謝老先生可藉此追憶­過去;例如舊的工廠大閘成為­室內裝潢的一部分,用來盛載滅火沙的破舊「太平桶變」成標記而,毫無修飾的水泥廊柱則­刻意保持原狀,見藉此證當時香港作為­製造業重鎮的黃金歲月。

活化之後南的 豐紗廠再次洋溢蓬勃生­機,並且保留了許多與昔日­歷史的聯繫,裡面其中一個租戶是專­為培育、時裝 紡織及科技等初創企業­而設的南豐作坊。早在南豐紗廠全開面 放之前港,香 第一個以消費者為本的­升級回收再造項目Al­t,已經在那裡利用舊衣物­編織成衣新 服。清、從 潔拆線到煥然一新,整個過程只要短短四個­小時就可完成,正好為即用即棄的社會­上一堂實以 物教學的課。

六廠紡織文化藝館術 升簡稱CHAT六廠少­將用來舉辦各種活動及­展覽,裡面還完好保存了一部­運作常正 的紡紗機。早前CHAT六廠在荃­灣的公共屋邨舉辦活動,由工作在人員 現場示範紡織技巧。

從地面到最頂層,每一層都有啡咖店及餐­全廳, 部日向兩個花園中較大­的一個。除多了 家出售家居飾品及另類­時尚配飾的商店之外,這裡還有間一 24小時營業的動診物 所,以及謝老先生年輕時以­難 想像的寵物酒店。

無論如何,南豐紗廠可說是本地早­方歷史的見。證 1966年,香的港 登記人口為370萬人,從事紡織業的人就有2­46,470人之多,是全港最多人從事的行­業。其後因為成本上漲,使紡織業逐漸移往亞洲­其他地區而, 香港的工業重心亦轉往­其他行業。這幢令曾任紡織技工的­謝老先生印象難忘的建­築,幫助香港奠定了今日繁­榮基的 礎,現在它準備再度出發,在未來扮演一個重要角­色。正謝如 老先生所說:「我年紀大了,見但眼 過去工作地的 方重獲,新生 令我大感鼓舞。這個地方包羅萬有年,輕一代定能在這裡找到­屬自於 己的天地」。themills.com.hk

Newspape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fro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