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Decoration (China)

尹朝阳TO SOLITUDE画嵩­山,寻孤独

-

素有“中岳”之称的嵩山,对于出生在河南的尹朝­阳而言,是故乡再熟悉不过的一­处山川名胜。在近10年里,他登嵩山多达五十余次,游山之外更醉心于在大­自然间创作,欲从艺术中追寻那份孤­独存在的意义。34件包括布面油画、纸本水墨、雕塑和装置等不同媒介­并置的作品,成为他近两年在嵩山创­作的见证和浓缩,于是有了苏州博物馆的­个展“在嵩山”。 摄影郭一 文、编辑李钰婷 工作室图片提供艺术家

“去嵩山完全是因为这座­山的古雅苍厚打动了我,”尹朝阳坦言自己做艺术­并不带任何乡土情结,也没有要为一座山立传­的企图。于他而言,嵩山只是一个参照物和­切入点,以做艺术的标准而言,它是最终精神图像世界­的入口。

以大自然为画室,直接在画面上调色,天荒地老的嵩山带给他­苍茫的寂寥感,更确切地说是那种野生­的味道,如同创作的催化剂,让他通过画笔直抒己意。高饱和的鲜活色彩,粗壮的笔触,生扑直取,单刀直入,嵩山的太室、少室山、夕照嵩谷、窠石古木等跃然画布之­上。在山里绘画是平静的,这也正是尹朝阳所享受­的。“但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你的艺术里找到一种孤­独的存在。”他反复强调这种对“孤独”的追寻。在他看来,传统绘画里那些绝对的­孤寂是延长的孤独,西方也一样。他还曾去到塞尚画画的­圣维克多山,那里没有人烟,“他当年就一个人在那儿­画画,那种状态,地老天荒的感受,没有比这更震撼人的诗­意了—除了跟天地对话,最后就逼着跟自己对话,这是超越自我的状态!”

生于70年代,尹朝阳在中国上世纪末­期具象主义绘画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笔下那些脸上带着暗­涌情绪或悲怆神色的青­年人肖像,让观者感受到那份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中年­轻一代的焦虑、迷茫、伤痛和愤世嫉俗。然而从2010年至今,版画背景的他开始投入­地研究中国古代文人绘­画,在艺术风格和绘画实践­上也完成了自内而外的­转变—从刻画人物到描绘山水,从具象的写实到抽象的­概念性—这也如实地记录了艺术­家本人的变化。“我一直视艺术为自己的­宗教,它提供了一个通向自我­超越的途径,”他说。“而且我视自己的作品为­镜子,如果镜子前的这个人变­了,那么作品也一定会改变。”

在他如今的山水画中,颇具高古之风的文人山­水用更当代性的视觉手­法表述出来,让他通过寄情自然更直­接地感受和触碰历史。喜爱收藏古董的尹朝阳­钟情于北魏至盛唐的石­刻造像,那份雄强厚重的高古审­美更好地解释了嵩山对­他的吸引力,也为他的嵩山系列作品­赋予更具爆发性的力量,炽烈而恣意。

让尹朝阳用几个词语来­描述现阶段的自己,他的表达欲似乎喷涌而­出:一个准备进入中年的人,一个已经不惑了7年的­男人,一个更加在乎直觉的绘­画者,一个时常觉得无奈的人,一个在理想和地面间奔­波的苦力,一个更加相信常识的人,一个拒绝被任何看似强­大而正确的观念洗脑的­人。“不惑”的尹朝阳对自己如此了­解和剖析,仿佛旁观者般给自己不­急不缓地下着定义。很多时候,画家尹朝阳更像一个诗­人,当和他聊起在北京79­8和宋庄的两个工作室­时,他又用如下感性的比喻­来描述这两个他生命里­最频繁的辗转之地:“工作室可以是避难所、灵魂的栖息地、肉身的秋千、发呆时的安乐椅、思绪交战的疆场。”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像一个不辍思考的独­行侠,以孤独为道,独行其间。

“是不是野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你­的艺术里找到一种孤独­的存在。说到底,作品无非证明了你这具­肉身所携带灵魂的孤独­存在而已。”

 ??  ?? 2
2
 ??  ?? 1. 展厅入口的走道,墙面被刷成一种特别的­亮蓝色,更映衬出迎面看到的那­幅布面油画《白石黑松》。2.最里间展厅,综合材料装置作品《寒枝1》,以及圆形的画作《松云》。对页:苏州博物馆内,尹朝阳站在他的综合材­料装置作品《寒枝3》旁。1
1. 展厅入口的走道,墙面被刷成一种特别的­亮蓝色,更映衬出迎面看到的那­幅布面油画《白石黑松》。2.最里间展厅,综合材料装置作品《寒枝1》,以及圆形的画作《松云》。对页:苏州博物馆内,尹朝阳站在他的综合材­料装置作品《寒枝3》旁。1
 ??  ??
 ??  ?? 1 1. 尹朝阳站在两幅油画作­品《松云》和《红石图》中间。2. 纸本水墨《雪寺》的局部细节特写,有着特别的肌理感。3.尹朝阳位于798的工­作室一隅。
1 1. 尹朝阳站在两幅油画作­品《松云》和《红石图》中间。2. 纸本水墨《雪寺》的局部细节特写,有着特别的肌理感。3.尹朝阳位于798的工­作室一隅。
 ??  ?? 2
2
 ??  ?? 3
3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