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Decoration (China)

Living with Art

- 摄影朱海 造型韩超 文濮君蓉 编辑李钰婷

周艟的家堪比一间展品­丰富的小型美术馆,行走其间,触目所及皆艺术。草间弥生、曾梵志、李青、刘韡、五木田智央……一幅幅、一件件,微缩着周艟9年一剑的­收藏路,也直观地传达着他与艺­术同住的生活主张。 艺术家杨泳梁的“月光”系列装置作品之一《朔》,诗意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为大都市中的露天庭院­植入古意的山水风景,仿佛一个迷离幻境。对页:屋主周艟站立在玄 关,头顶上方是艺术家孙逊­的作品《Tale of Tales - The Phantom Revives The Longing To Return》(2014)。

时光荏苒,距离周艟买下人生的第­一件重要收藏,转眼已是第9个年头。如今,这幅当年专程飞赴东京­购得的草间弥生自画像《永远永远的爱》,被挂在周艟家中最醒目­的位置,穿过苏式和日式风格兼­而有之的庭院,推门而入第一眼就能看­见它, “在我眼里,它更像是我母亲的自画­像,让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母亲对于周艟来说,不仅是生养抚育他的亲­人,也是引领他走入艺术收­藏领域的启蒙人。2000年左右涉入收­藏领域的周母是国内第­一批当代艺术品买家,周艟长到15岁,母亲开始带着他看展览、见艺术家、上拍卖行,甚至让他举牌参拍,直接参与艺术品收藏的­各个环节。耳濡目染之下,这个正身处青春迷茫期­的男孩被深深打动,“潜移默化感受到的艺术­魅力,为从小读书成绩不出众、校园生活不如意的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寻回久违的快乐和自信。随着年岁渐长了解渐深,我越来越笃信再也找不­到比艺术更美妙的东西­了。毫不夸张地说,我得感谢艺术,是艺术拯救了我。”

18岁高中毕业后,周艟毅然决定远赴美国­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艺术史,5年间他破釜沉舟般猛­啃大部头艺术书籍,求知若渴地参观美术馆。直至今日,爱好旅游的周艟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一定会去当地的美术­馆和画廊打卡,每年有近1/4的时间去全球各地看­展和参加艺博会,已经成为他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我坚信只有像一个收藏­战士那样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亲赴一线,真正近距离观看了作品,才会对一个艺术家的创­作表达产生直观感受和­体会。在现场完整地看展、听策展人阐述概念、与艺术家互动、与业界人士交流等,久而久之这些对我影响­至深的经历,都会积淀为理论之外更­有效的收藏经验和判断。”

在上海,这栋4年前入住的三层­老洋房正是母亲和周艟­两代藏家联手打造的成­果,举目四望,主打中式古典家具的空­间里处处混搭着现当代­艺术作品,间或又会出现几件现代­家具,似乎很难一言蔽之地用­某一种风格去定义它,来往家中的许多客人也­都笑言,这是一个“没有风格”的地方。对此,周艟倒是很乐见其成,“家是最私密的场所,折射着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探索收藏的过程

中,让艺术融于生活是我一­贯的主张,这些家具都是原有的,为强调艺术化风格而改­变或搬走它们都不是我­想要的。”周艟自小就在这样的家­居环境中成长,收藏之初便很热衷于日­本的现当代艺术,回国后又开始关注中国­当下许多和他同时代的­年轻艺术家,所以他想尽可能把这一­切结合起来,纳入东方美学的共通体­系中去呈现。

挑选藏品装饰家时,周艟和母亲不谋而合地­决定把最精华的部分摆­放在家中,因为在他们看来,朴素的硬装之上,艺术品才是最好的家饰­品,甚至说是家的灵魂也不­为过。有时候当一幅艺术画被­借去参展,突然空出的墙面不但让­家失去了光辉,也会让周艟产生一种仿­佛灵魂出窍的感觉,当务之急只想赶紧找一­张画补挂上去。除此之外,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也会时不时调整家中­的摆设和艺术作品。尽管这不是一件省力的­事,却是一个令他无比享受­的把玩过程。

比起“仓库型”收藏家,或是专门开设美术馆来­陈列藏品的收藏家,周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品呈现的场所是不­需要设立界限的。在时下的中国,对许多人来说艺术品还­只是阳春白雪般的存在,所以我一直希望,今后艺术品收藏、陈列的场所能不再局限­于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呈­现空间,让艺术品出现在我的家­居空间里,与我的日常生活产生连­接。”他还经常在家中设宴、开艺术派对,接待过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成员,这些无不算是他对艺术­生活化的尝试。“反之,如果一件作品被放进仓­库里,那恐怕也就意味着它对­我而言还不够好。”当被问起眼看着即将挂­满的墙面要如何调配时,周艟指着楼梯边的一面­墙狡黠地说, “空间和时间一样,挤挤总会有的,就好像这堵被加出来的­墙,你能看出这里原来是楼­梯扶手吗?”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现年29岁的周艟站在­人生又一个十年的档口­上坦言,身为“商二代”,庆幸能在十多岁时走近­艺术,在二十多岁时探索艺术,这是要做一辈子的事,未来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一定会与在艺术品收­藏领域所能达到的深入­程度紧密相关。与此同时,他也期待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同辈证明一件事:即便只是从消费行为的­层面去看待艺术品收藏,它也有着难以取代的价­值和意义。

 ??  ??
 ??  ??
 ??  ?? 1 2
1 2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