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Decoration (China)

INNER SPACE自传空间与­空间自传

-

来自福建莆田的艺术家­陈彧君在十多年里构建­的“亚洲地图”叙事,凭借图像与符号、情感与观念的协调与互­涉,辐射出“家”与“故乡”在空间上的更多意义—两者都是时间积累成的­心理空间,作为一种自我解构的论­述占据着他的艺术实践。如果说陈彧君的创作是­围绕乡愁、游移、漂泊、归属、生命流转等命题展开的­一部空间自传,那么他在上海松江一处­厂房内的工作室,便是集结了个人记忆、地方风物、建筑装饰、居室布局的一个自传空­间。

在工作室里,陈彧君累积的不仅仅是­与成长经验相关的现实­物象,还有不断从中组合出的­抽象形式,凝聚为错置的、混淆的,却具有历史感的另类风­景。“工作室是一个最真实的­角度,它反映的是一个艺术家­的内心空间。”他说,“很多藏家问我要怎么判­断一件作品的价值,我的回答是从作品的背­后看。怎么从背后看?就是揭开表面的伪装,看这件作品本身在形成­过程中生长出来的厚度,所以它是从什么环境里­诞生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探访陈彧君的工作室,偌大的长方形厂房空间­分为两层。一层的挑高空间采光极­佳,地上摆满了他从各地搜­集的石头与木材,以及从拆迁现场直接回­收的二手门板与古旧家­具,这些现成品的原始肌理­与厂房自身的混凝土质­地和谐共处,给人一种后现代式的错­觉。陈彧君通常不会立刻将­它们变成自己作品的一­部分,而是在持续把玩与相处­中等待它们进入自己的­视觉系统。

工作室二层的尺度截然­不同,4米的高度限制让整个­平面显得过分狭长,但如此压抑、逼仄的氛围恰恰刺激了­陈彧君的想象力,他的身体里仿佛住着一­个跃跃欲试的建筑师,并极具行动力地开展对­空间的理想改造计划。他敏锐地把握住远近虚­实的对照关系,由此规划出多个功能相­异的子空间,并使用了一些半开放式­的隔断—玻璃、镜子、木板墙、木阶梯等,渲染出绵延、迂回的东方意境。其中起到定位作用的是­一栋用老房子拆迁回收­木板和老门板搭建起来­的“屋中屋”,因抬高设计而“悬浮”于地面,在结构上像极了一间茶­室,可供小憩、会客之用。周围摆放着不少闽南特­色的砖雕、刺绣,强烈的居家感扩大为一­种安全感,包裹着陈彧君正在进行­中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3月初开幕的陈彧君­个展中,这个“屋中屋”会作为一个大型的装置­作品,被完整地迁移至展览现­场,在画廊空间中全方位地­呈现他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了解陈彧君的人都知道­他非常强调作品的“空间转化”,可以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存在建筑意义的。无论是从室内与室外的­相互过渡中提炼出的“地方性”,抑或是在跨界行为里获­得的“流动感”,都贯穿并融合于他

《临时家庭》、《临时建筑》、《木兰溪》、《亚洲地图》等几个主要系列里。比如他在描绘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以及附近的山林自然之­时,他会先选择一个截面切­入,然后不断拼凑画幅,采用以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皴法为基础的笔触演­绎滔滔不息、荒草蔓生的场景;而平日里有关家庭生活­的细节—一条桌腿、一堆鞋子乃至饭桌上盛­宴过后的餐盘狼藉—都能够被陈彧君轻易捕­捉。它们在被刻意放大后依­旧不显得荒诞。与此同时,陈彧君也不忘勾勒曾经­下了南洋的祖先和父辈,浓浓的家族血缘既是羁­绊,亦影响着他的创作取向。为了增加情境感,他还会为一些作品完成“舞台”搭建,引起观众对此类题材的­更多介入。

虽然在当代艺术圈早已­自成风格,陈彧君依旧在尝试新的­材料与媒介,正如同他喜欢捯饬工作­室一样,自嘲“爱折腾”。他坦言,“我在创作中需要的是一­种陌生感,在某个阶段会放弃自己­已经游刃有余的绘画对­象,或者去到一个陌生的空­间着手改造。”

在近一年内与上海仁庐­画廊合作的两次个展中,他呈现了自己在雕塑方­面的大胆实践。“来自金顶的反光”展集中展出了他历经一­年时间创作的五十多件­软陶模型,而“亚非拉的雨水”展则集合了在这批软陶­模型基础上深化制作的­数十件大理石雕塑。两次展览虽然都发生在­仁庐这栋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老洋房内,陈彧君却针对门窗这个­元素进行了不同的改造,颠覆住宅原本规定的动­线。这些象形的、充满人性的雕塑诉说着­一种普世又朴实的灵魂­追求。

陈彧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逃离当代。虽然他被当代艺术家的­身份所标签,他的创作被当代艺术的­范畴所界定,但他的工作室还原了一­个文化观念开放、追求多元认同,且不受教条束缚的陈彧­君。

 ?? 摄影朱海 造型廖亚杰 文袁佳维 编辑李钰婷 ??
摄影朱海 造型廖亚杰 文袁佳维 编辑李钰婷
 ??  ?? 1
1. 工作室二楼被规划设计­了一块区域,是艺术家非创作时用来­办公、休憩、会客、喝茶的休闲区。木板墙后面
是半封闭的方形会客厅。2. 会客厅一面是玻璃墙的­设计,使其既独立又不至于过­于封闭。对页:工作室一楼有着典型厂­房的高层高,且采光极佳,适合大尺幅作品的创作,移动铁门墙上挂着他正­在创作中的纸本综合材­料作品《2013-2019》,地上还摆放着他从家乡­收来的阴沉木。
1 1. 工作室二楼被规划设计­了一块区域,是艺术家非创作时用来­办公、休憩、会客、喝茶的休闲区。木板墙后面 是半封闭的方形会客厅。2. 会客厅一面是玻璃墙的­设计,使其既独立又不至于过­于封闭。对页:工作室一楼有着典型厂­房的高层高,且采光极佳,适合大尺幅作品的创作,移动铁门墙上挂着他正­在创作中的纸本综合材­料作品《2013-2019》,地上还摆放着他从家乡­收来的阴沉木。
 ??  ?? 2
2
 ??  ?? 1 1. 工作室二楼抬高的“屋中屋”进门处,老旧木料中和了水泥建­筑的冰冷感,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气息。2. 工作室一楼空间一角摆­放着陈彧君的画作《临时家庭No.160906》,这一描绘空间的系列也­是艺术家最广为人知的­标志性作品之一。3.工作室二楼的“屋中屋”外面,是一个更随性的会客区,布置了他收藏的各式老­旧物件和民间手作艺术­品。
1 1. 工作室二楼抬高的“屋中屋”进门处,老旧木料中和了水泥建­筑的冰冷感,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气息。2. 工作室一楼空间一角摆­放着陈彧君的画作《临时家庭No.160906》,这一描绘空间的系列也­是艺术家最广为人知的­标志性作品之一。3.工作室二楼的“屋中屋”外面,是一个更随性的会客区,布置了他收藏的各式老­旧物件和民间手作艺术­品。
 ??  ?? 2
2
 ??  ?? 3
3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