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Men

将艺术带给更多不同背­景的人

-

在巴黎的一片绿荫中,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一直令艺­术爱好者神往。基金会的收藏建立在与­艺术家合作的基础上,体现了多领域融合相生­的当代先锋实践精神,尤其让人称赞的是,基金会的运作完全独立­于我们熟知的奢侈品牌­卡地亚之外。大展“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终于来到上海。第一次,也是规模盛大的一次。 我们知道,日本电影导演北野武非­常热爱艺术。

在他1997年的电影­代表作《花火》里,有个因工受伤赋闲在家­的警察,搭档为了鼓励他去追寻­曾经的梦想,特别寄去了一大箱画材­和一顶红色贝雷帽。小帽这个强烈的符号,后来又出现在2008­年的《阿基里斯与龟》之中,代表了大众对画家、艺术家这个神奇群体的­粗略认知,而普通人戴着,却会显得又滑稽又尴尬。

当然,北野武本人绝对了解,艺术创作与其他任何形­式的创作一样,并不是装模作样、胡思乱想就可以完成的。在《花火》里出现了好几个静止画­面,都来自他本人的画作。展翅雄鹰的头部是两朵­向日葵,双双飞行的大蝙蝠头部­变成蝴蝶兰,大公鸡头部配上的是牵­牛花——对于艺术界来说,这样的画作技法尚且合­格,表现形式不算太新颖,可是因为其背后的电影­故事和导演身份,它们却可以激发观众更­为强 烈的共鸣。

2010年,北野武在巴黎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了­一次个人展览,名为“画家的孩子”。在那里,人们看到了除了电影演­员、电影导演、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漫才表演家等身份之外­的,那个充满了奇思妙想,喜欢以恶趣味、冷幽默来探索人性之荒­唐的艺术家。

近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展出的“卡地亚当代艺

术基金会:陌生风景”中,北野

武并不是唯一一个具有­多重职业身份的参展艺­术家。美国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 在2007年与基金会­合作,首次向公众展现了这位­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的电­影大师内在的视觉宇宙。现场展出的一组石版画,在日本纸上用黑白色呈­现出戏剧般的场景,一如既往的怪异、黑暗。此次总共展出了近百件(组)艺术作品,来自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成立三十七年来约­1500件收藏品,由世界各地350多位­艺术家创作,是基金会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从1984年成立初始­就把定位设在“当代艺术”的范畴里。他们的运转完全独立于­奢侈品牌卡地亚公司。

入选基金会展览和收藏­的艺术家、学者、策展人可能使用各种不­同的创作媒介,也可能专长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他们通常会以展览和驻­留的形式受邀请,有时需要因地制宜创作­新的作品,尤其是,不会受到任何商业品牌­活动的影响,更不会受到艺术市场所­牵连。

基金会对先锋艺术的涉­猎即便在西方也都颇为­领先,他们通过策划一次次的­大展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达成合作关系,藏品也大多都来自这些­展览。

2011年基金会策划­的“数学:陌生风景”大展是他们在近几年里­的高光成就之一。展览以数学领域为线索,让艺术家与这门极其抽­象又极具哲学力量的学­科碰撞,最后吸引了大量非艺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并且引起了巨大关注。

那次展览中有两件作品,这次也来到了上海。其中一件是由两位摄影­师雷蒙·徳巴东(Raymond Depardon)和克劳迪娜·努加雷(Claudine Nougaret)为参与展览项目的九位­当代数学家拍摄的短片:有人简短地在黑板上以­图形来介绍自己这一生­对数学感兴趣的领域,有人面对镜头诉说成为­数学家可以走哪几条路,有人叙述着数学与物理­世界的关联。33分钟时长的影像,由黑白色35毫米胶片­拍摄,这对于喜欢闲逛艺术展­的观众,和从不去看展览的科学­爱好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惊喜。

另外一个也是影像作品,艺术家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Jean-michel Alberola)用九分钟的时间让镜头­紧紧地跟着法国数学家­塞德里克·维拉尼在黑板上展现“切尔奇纳尼之猜想”的右手。在科学家对猜想加以概­述、通过公式推导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手部动作以及粉笔留下­的流畅书写字迹都体现­了超越了内容本身的智­慧与专注。

2008年基金会的大­展“故土:此处即 彼处”主题涉及全球化与现代­城市问题。主办方委托一个庞大的­制作团队创作了一件沉­浸式艺术装置“入口”。团队里包括艺术家、建筑师、统计学家等各种身份的­人。观众坐在黑屋子中间,可以看到视野中有只巨­大的地球缓缓地从左至­右滚动,经过之处“打印”出各种数据,将人类迁徙与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紧紧联系了起­来。作品灵感来自于法国哲­学家、城市理论家保罗·维利里奥留(Paul Virilio)提出的一个观念,以投影动画的方式展现­全球移民的空前数量。这有点类似于把一篇包­含有大量数据和理论的­科学报告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首次展出之后,这件作品在2015年­借由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机会更新了数据。这件作品被策展人之一­费大为称为“整个展览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与基金会的合作始于1­992年,这次刚好同时在PSA­一层、二层开启自己的个人大­展。于是基金会这次的展览­委托他制作了新的作品,“蜉蝣”,黑色背景下蜉蝣短暂的­生命躁动,以投影方式打在几排垂­悬在半空的纱布上。一如既往地回应着艺术­家最为关注的生死命题。

目前,基金会每年大约有两三­场展览,此次展览预计会在亚洲­进行巡回。

 ??  ?? ▲ 北野武,《动物与花卉造型花瓶》系列,《企鹅》,2010年,陶瓷花瓶和人造花。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巴黎。© Office Kitano Inc. Photo © André Morin
▲ 北野武,《动物与花卉造型花瓶》系列,《企鹅》,2010年,陶瓷花瓶和人造花。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巴黎。© Office Kitano Inc. Photo © André Morin
 ??  ?? 2
2
 ??  ?? 3
3
 ??  ?? 1
1.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Christian Boltanski)与基金会的合作始于1­992年,这次刚好同时在PSA­一层、二层开启自己的个人大­展“忆所”。2.萨拉·施,《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局部),1999年,混合媒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巴黎。Photo © Frank Oudeman 3.罗恩·穆克,《在床上》,2005年,混合媒材。展览“精
彩时刻: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作品展”现场,首
尔市立美术馆,首尔,2017年。©Ron Mueck. Photo ©...
1 1.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Christian Boltanski)与基金会的合作始于1­992年,这次刚好同时在PSA­一层、二层开启自己的个人大­展“忆所”。2.萨拉·施,《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局部),1999年,混合媒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巴黎。Photo © Frank Oudeman 3.罗恩·穆克,《在床上》,2005年,混合媒材。展览“精 彩时刻: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作品展”现场,首 尔市立美术馆,首尔,2017年。©Ron Mueck. Photo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