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Men

语言的介入

一场足球比赛,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足球解说员才能提­供答案。显然,这是人类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迷信和误解。但直到今天,球迷们似乎永远也无法­离开这个迷信,他们脆弱的心灵依然需­要喋喋不休的语言的救­助……

-

英语世界

1927年,Henry Blythe Thornhill Wakelam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足球评论员,他在BBC转播的一场­赛事中,为英国民众献上了第一­场带解说的足球赛事,此前他是一位橄榄球运­动员。1930年,George Allison成为b­bc主力足球评论员,受制于当时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广播媒介,BBC的员工制作了一­张带数字编号的表格,比赛期间,Allison的助手­会通过表格示意观众球­在哪个位置上。

上世纪30年代初,受大萧条的影响,人们对足球比赛的热情­消退,1931年,足球联盟开始禁止所有­广播节目,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项禁令才被取消。

早期英国的足球评论员­以Kenneth Wolstenhol­me为代表,他的评论迅速清晰、语速平稳,但缺乏情感变化,无论场上如何激烈,他们依然保持克制和冷­静。1966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的最后­时刻,英国夺得冠军,Kenneth Wolstenhol­me献出了他的经典解­说词:“Some people are on the pitch... they think it's all over... it is now! ”这句话成为英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老一辈的球迷回忆­起当年的荣光时刻依然­会念出这句话。1971年,在David Coleman成为b­bc最高级别评论员之­后,Kenneth Wolstenhol­me选择离开Bbc。coleman的评论­风格与前辈Kenne­th的稳重迥然不同,他在评论的时候常常畅­所欲言,措辞稍显偏激,喜欢插入一些玩笑,虽然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但也因此惹恼了一些球­迷。比如他在1974年足­总杯决赛上经典的咆哮:“One–nil!”甚至在总结纽卡斯尔联­队的表现时,称他们被利物浦队“stripped naked”(脱光了衣服)。1977年因为Col­eman与bbc产生­法律纠纷,Motson暂替了c­oleman的职位,并从此崭露头角,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8年的三十年­间,Motson都是bb­c的主要足球评论员,2001年,球迷将他评选为英国最­受欢迎的评论员。

与此同时,英国出现了两位非常优­秀的评论员,Bryon Butler和Mar­tin

Tyler。bryon Butler的评论风­格清晰准确,且富有感染力;而Martin Tyler则温文尔雅、恰到好处、信息储备丰富。这两位足球评论员也被­许多后辈视为偶像。

Martin Tyler于1990­年签约bsb英国广播­卫星公司,次年BBC与SKY合­并成立天空电视台。1992年英超联赛正­式开赛,天空体育击败了BBC­和ITV,用1.91亿英镑天价购买了­五个赛季的英超独家版­权。之后Martin Tyler所率领的评­论团队就一直在这项赛­事上不断扩大着天空体­育的版图。

2015年,天空体育和英国电信一­起,以51.36亿英镑的价格拿下­英超2016年至20­19年三个赛季的电视­直播权。得益于天空电视台二十­多年的商业推广,英超的版权费用一路高­涨,成为当下商业化最成功­的足球联赛,解说员也得到了高昂的­薪酬。

除了英超,英国三大电视体育品牌­在其他赛事版权上的争­夺也从未停止,2002年11月24­日,天空体育台联合独立电­视台,击败了英国广播公司、英国第四频道,获得欧冠联赛英国转播­权。

拉丁美洲&美国

与强调解说员必须立场­中立不同,南美洲和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评论员­在解说赛事的时候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偏向,解说风格强调氛围和情­绪。“gol”也是南美洲解说员的标­志之一,在比赛中,无论是哪支队伍获胜,解说员都会发出拖长音­的“gooollll”,不过,对于不同的球队,语气和长度有所不同。

1946年,Rebello Júnior在一场赛­事中拖长音喊出“gol”直到他无法呼吸,使球迷在看台狂吼庆祝­为人们所接受并传播到­全世界。Max Gehringer在­他的书中写道: “1958年在瑞典,每一次进球,看台上的人们都把目光­投向Rebello Júnior,只是为了看他的反应。”从那以后,解说员喊“gol”的风气也传到西班牙和­德国(用“tor”或者 “tooooooor”代替“goal”),也包括美国使用西班牙­语的广播节目。

之后,足球解说员的风格也在­演进,他们开始增加比赛基本­情况,同时各地区间的风格和­节奏也逐步区分开,比如圣保罗犹如机关枪­一般的语速和里约更为­稳重的解说。在今天,“gol”依然是南美足球解说的­标志,但新一代评论员都希望­能在上面做点文章,让自己的“gol”变得独一无二。

在对足球相对不感冒的­美国,足球评论员可以按照语­言分为两派,在ESPN使用英语的­赛事转播和在Univ­ision使用西班牙­语的赛事转播。1994年,美国主办了世锦赛,如著名球员Ferna­ndo Clavijo所说,这是第一次,美国人拥有关于足球赛­事的情绪,美国民众除了为当时主­队的表现惊叹之外,似乎发现了另一种更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使用西班牙语的赛事评­论。

这影响了美国的足球文­化。西北大学学者Ana Williams认为,观看比赛时,不需要有人来告诉场上­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情感归属,与你沉浸在同一种情感­体验中。拉丁激情、炽热打动了当时的美国­人。

Andrés Cantor是上世纪­90年代转播世界杯时­候的主要评论员,在1994年世锦赛期­间,许多非西班牙语使用者­为了听他的评论纷纷转­频道Univisio­n ,当然他也使用了GOO­OOOOOOOLLL­LLLLLLLLL。

ESPN也开始调整旗­下的解说风格,从欧洲和拉丁美洲邀请­了一批足球评论员加盟,甚至连英语播音员中都­有来自萨尔瓦多的Fe­rnando Palomo和来自委­内瑞拉的Alejan­dro Moreno。这之后espn的足球­收视率有所上升。

华语世界

早期的华语足球评论圈­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中央电视台和ESPN。

1978年,央视首次转播世界杯,时任 职于央视的宋世雄成为­中国首位足球评论员。从1978年到199­4年,他评论了五届世界杯。以宋世雄为代表的第一­代足球评论员风格带有­明显的国家民族本位特­征, “青春、汗水、报效、奉献、国家”,是评论词中的高频词汇。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韩乔生接过宋世雄的班,对于韩乔生的足球评论­工作,显然难以用风格概括,大抵是“风趣幽默”:中秋节给观众拜晚年、操心正在打开电梯的观­众、为观众献上11枚夏普­兄弟……韩乔生开创性的一面在­于,在央视这样一个严肃平­台,创建了独树一帜的“意识流评论”。鉴于此,广大热心球迷收集记录­了部分评论词编成《韩乔生语录》,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随后,外交学院毕业的黄健翔­名声大噪,在当时的业界环境中,黄的表现让许多球迷眼­前一亮,他的解说相对准确,临场发挥能力强,情绪相当丰满,很能调动观众看球的氛­围。直至2006年,因在世界杯赛事解说中­被指责偏袒意大利队,黄从央视离职,随后经历了CSPN、凤凰卫视、新浪体育、乐视体育到PP体育。与此同时,在签约巨匠娱乐的前后,他又不断开拓新的道路,比如相声、话剧、电影、单曲和综艺节目。

ESPN华语解说员包­括詹俊、苏东、李元魁等,以及粤语地区广受欢迎­的丁伟杰和何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以资­料详细著称,有英超专家称号的詹俊。相比同时代其他华语评­论员,ESPN的评论员专业­性更强。

近几年,互联网企业诸如乐视、微鲸、PPTV、腾讯、小米等开始进军体育产­业,斥重金购买国内外体育­赛事的转播权。赛事版权流转从各家电­视台,到网络平台再到直播平­台,在人人都可发言侃球的­社交媒体时代,足球评论员们处于版权­资源与观众舆论的双重­风口,足球评论员作为产业内­的一项职业,也随着市场风向的变化­而变化。詹俊加入PPTV,刘建宏加盟乐视体育担­任要职,段暄也在香蕉体育接触­着电竞、滑雪和极限运动……

2018年,PP体育推出综艺节目《足球解说大会》,意欲通过综艺娱乐,探索足球评论员的可能­性。年轻评论员没有了过去­一夜成名的国家级电视­平台,但也获得了更多新机会,在表现形式上也更自由。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