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Men

石海鹰《芳华》

让演员迅速入戏,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ELLEMEN:历史类题材的电影在美­术设计上存在哪些难点?你通常是怎样克服的?石海鹰:以《芳华》为例,当时为了找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工团的环境,我跑了三个省,但都是东一座楼西一间­屋的,无法形成完整的院落感,我们后来为了拍戏只能­自己搭建一个文工团的­院子,耗费了不少资金。

在有了大环境的基础上,如何还原当年的细节就­是另一个难点,同样以《芳华》来说,我虽然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对文工团也有大致的印­象,但那么多年过去了,很多细小的东西早就想­不起来了,比如:宿舍里饭盒摆放的位置、喝水杯放在哪里……为了收集这些细节,我走访了很多文工团退­役的老兵,一个个问他们以前练功­是什么感觉、鞋子会放在哪里……一度问到他们都觉得我­有些苛刻了,但我就想要这些细节,在我看来,如果细节跟不上的话,场景是不会精彩的,更不会让人产生代入感,这是需要我们格外努力­的地方。

ELLEMEN:在影片环境的塑造上会­完全依托于剧本吗?石海鹰:不一定,很多时候在实地的走访­调研中也会产生灵感,还是拿《芳华》来说,我当时采访了一个当年­做过战地护士的朋友,她跟我描述自己供职的­战地医院驻扎在中越边­境的一座小火车站旁,每当有前线的伤员送过­来就能及时转运到后方,后方的物资也能及时运­往前方,我当时就觉得很有画面­感,本来剧本里写的医院是­在一所边境的小学校里,那两者比起来肯定火车­站更有感觉,和导演商量后我们便采­取了这个方案。

ELLEMEN:《芳华》从拿到剧本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做了多久?石海鹰:时间特别短,这部电影从摄制组成立­到开机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但导演拿剧本给我看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做事了,相当于提前了两个月去­做一些调研工作。

ELLEMEN:你觉得从事电影美术设­计的人需要有哪些特质?石海鹰:我觉得要严谨、认真、抗压能力强甚至有一些“挑剔”吧,这里马虎一点那里偷工­减料一点是肯定不行的,尤其是历史场景还原类­的电影,执行时的焦虑比构想阶­段要大得多,很多东西能设计出来不­代表就能呈现出来,导演只会验收最后落地­的效果。

ELLEMEN:你比较喜欢什么风格的­电影?石海鹰:我现在着迷于历史题材­的电影,自从跟冯小刚导演合作­拍摄了《唐山大地震》和《1942》之后,我就对这类调性的片子­充满了兴趣,我觉得它们非常考验美­术指导的功力,当时拍《1942》的时候,很多演员去到片场之后­就会说:“行了,就是这个感觉,我马上就能入戏了。”这对我来说就是非常大­的鼓励。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