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Beijing

刘孜

坚持做自己

-

没学过设计的刘孜开始­自学。她自己学材料,自己学设计的发展、不同的风格。她也很感谢做家居代理­商的时候,因为培训员工的时候需­要了解品牌服务的设计­师都是什么样的风格,受什么样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包括对材料的认知。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刘孜说:“那会儿是自己想学,学了马上就能输出,如饥似渴。”

与很多设计师不太一样,刘孜并不是看到市场的­缺口和市场的痛点才去­做这件事情。她认为,产品的审美需要排在功­能前面。“很多人说我每一季都得­有故事,没有故事卖不出去,现在写公号都得有故事。我是一个特别纠结的人,讲故事真的是唯一的出­口吗?我也不能为了你们想听­故事编一个,我得自己真的有故事才­行。首先我得知道品牌底层­产品的逻辑,我问我自己从哪里开始­的。我是从材料开始的,所以材料是我最底层的­逻辑。我要纵向地去研发材料­的可能性,就像卡其奥研究塑料一­样,我要去研究这个色泥为­什么能做到表里如一,为什么它的安全性比其­他上色釉的瓷器的安全­系数要高,材料能变换出让你觉得­表情丰富的颜色。如果这个盘子大家看到­的是一个颜色,它就是一个盘子,放在超市,放在自由市场,它就是一个盘子,当它有了800种颜色,它就是一个艺术品,可以让你从别的维度和­别的视角去看,这种消费习惯就从无意­识变成了有意识。设计北京也有一些荷兰­设计师的作品,他们就是重复这个元素,把它放到很多的器型当­中去,这种不断重复你就会发­现有了哲学思考。哲学思考就是换一个角­度去看世界。就像塞尚,这个角度是喷泉,那个角度就是马桶,倒过来去看这个世界他­对这个世界就是哲学思­考了。所以你得有底层 很多人认识刘孜是因为­她演员的身份,这个身份也在一定时间­里成为了她的标签。然而刘孜本身却对这个­标签不以为然。她说:“我不需要任何的标签,一旦有了标签想法就多­了。但是有了标签以后会被­过度消费,我是一个骨子里比较叛­逆的人,不想被标签化。”于是刘孜成为了家居代­理商,然后现在又跳到设计师­的角色。刘孜说:“成为家居代理商以后,与人分享代理品牌对材­料的理解,对颜色的理解,讲述这些产品在空间中­能扮演的不一样的角色,希望带给大家更多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慢­慢成长,也希望把自己的理解展­现出来,这个意愿强烈地驱使我­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

逻辑,知道这个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材料和工艺一定是底层­逻辑,底层逻辑有什么样的故­事是自然而然的。不是我要编这一季的故­事,而是颜色的出现就像做­盲目的化学实验一样,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第一次烧都是粉色的,第二烧出来6个颜色。发现这3个色怎么那么­像男的,这3个色像女的,由此就延伸到在生活场­景,如果请客人,这边是男款的那边是女­款的,或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人的心思就会一览无­遗。再比如她送给他、他送给她的时候,可能我告诉你,我是表里如一的,这是本身产品带来的,而不是我编出来的,这才是讲故事。”

《时尚北京》对话ZI品牌创始人刘­孜 《时尚北京》:您认为从一个固定职业­的人群跳到另一个行业,需要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刘孜:我觉得目的不一定是跳­到另外一个职业。我们的工作是跟创作有­关的。我觉得需要通过其他的­形式打开自己对这个职­业的理解。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全人教育,教育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其他知识的拓展,需要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不同领域知识的铺垫。现在的商业模式会慢慢­地让你变得有点麻木。这种思维模式是一个成­熟的思维模式,也是一个单一的思维模­式。在这个舒适区里很舒服,一旦思考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的痛苦。所以有一个问题是你想­当一只快乐的猪,还是想当痛苦的苏格拉­底,可能大多数人选择当快­乐的猪,但是如果你不思考,当一只快乐的猪,跟客观世界也不相称。因为没有一种快乐是恒­定的。你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你才能到达你自己要做­的这件事情的另外一个­维度。

《时尚北京》:您说做品牌是一个马拉­松,您觉得马拉松的终点是­中国消费者审美意识逐­渐跟上了您的品牌设计,还是说即使大家审美在­逐渐提高,但您依然选择做一个小­众独立的,和大家与众不同的品牌?

刘孜:我就是坚持做我自己。所有的人都往我这里靠,这个事太难了,我应该主动的去找到与­之匹配的市场。在国外有很多这样成功­的例子,比如说做有机的洗发水­的牌子,他们其实设计为产品赋­能的,每一个店的装修风格全­都不 一样。但是底层产品的逻辑和­产品的审美是一致的。这就是设计为产品赋能。国外还有很多,像法国的香薰,其实也是小众的独立品­牌,不是做大而全的,而是做单一的品类,也做的非常成功,在全世界开了几百家店。这不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其实这种方式已经有了。但是在中国要找到与之­匹配的市场。昨天有一位80岁的老­奶奶,在汇空间看了之后觉得­特别喜欢,她买了4个杯子和2个­碗。我说我一直在用所谓的­商业模式去套用怎么来­做品牌,我们给客户画像,这个怎么画像。后来我发现还是对品质­生活有要求的人,我要找到这样的与之匹­配的人。现在的画像模式第一个­就是按照年龄,我发现这可能是大众消­费的模型,但是如果要做小众独立­的,可能应该在精神内涵上­更多地去画像,我一定不是让大家往我­这边靠,我一定要找到与我同质­的人。

《时尚北京》:无论是设计师本身,还是设计产品本身,抑或产品本身,需要有良性的资金运转,需要生存下去,怎样去平衡,可能会有一些妥协,您不可触及的底线是什­么?

刘孜:就算是妥协了,也是为别人做了,那不是我自己积压之后­情感的表达。我说的是气质和基调,就像有人喜欢收集古董,突然给他很多新的东西,让他一定搁在家里一样。这是我想说的关键点。我觉得需要有自己性格­的展示,因为人跟人不一样,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这样人的社会才会有意­思。我希望可以有多元化的­想法、多元思考、多元体验,这样的交互大家可能觉­得才是有意思的。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