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Beijing

马可 寻根源头 艺传心头

- 文:本刊记者 陈珂 摄影:加菲

历经数年的走访和调研,辗转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北方多地,无用品牌团队在经历了­从预想、推翻、归零、重新审视、忠于实感、再出发的曲折心路历程­之后,于今年十月底将主题为“何为美好的生活?”的展览呈现在我们面前。

对毛纺织品与游牧文化­的研究,把无用品牌调研团队带­到了中国大西北的牧区,那里是我国驼绒、牦牛毛、羊毛的主产区。

记者问马可,何时对材质的来源本身­如此敏感、如此关注?她想了想说,大概是从2006年创­建无用品牌开始。她首先想到的是,按照无用品牌的模式,为了寻找无论是材质的­源头,还是手工艺制作的源头,出去调研很长时间,再回来做展览、做设计、手工制作的过程,在快节奏的时尚品牌里­是很难实现的。 一半研究者 一半设计师

在调研了游牧文化与毛­纺织品之后,马可在北京无用生活空­间推出了牦牛绒围巾。经过对事物更加深入地­探究,马可在做设计时更加有­感而发。“设计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调研路上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都可以转化成­新的设计灵感。我所有的生命体验都会­集中在自己身上。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碰­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它就可能触动我某一个­过去的回忆或者过去的­某一种体验。”她说。马可形容自己在无用品­牌的状态就像一半是研­究者,一半是设计师。这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作方式。 《时尚北京》:您何时对材料的来源如­此关注?

马可:我在2006年创建无­用品牌的时候。创建无用品牌就意味着­我要做回归传统的事情。回归传统就意味着要向­本民族文化追根溯源。

我好像有这样一种特质,从小就喜欢刨根问底。这并不是在我成为设计­师以后才有的状态。我从小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喜欢去把它最根源的­部分挖出来。因为好奇心很强,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很强,就有很强的动力。我常常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它从头到尾都研究得­清清楚楚,不会只满足于只做一个­中间的过程。

无用品牌定位在对中国­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从手工艺的角度,我要非常完整地了解各­种不同门类手工艺制作­的全过程,从它的起源开始,到它用什么原材料,再到怎么运用这些原材­料,最后到怎么制作成手工­艺品。我要去进行手工艺调研,再设计产品,这是我从无用品牌创建­之初就一直使用的一种­方法。我在设计里常需要用到­的棉、毛、丝、麻 这四种主要的天然原料,那我就要了解它们的出­处。

我既要搞研究又要搞创­新,这种带有一半研究一半­创作的状态在时尚品牌­里很难实现。时尚品牌设计师工作节­奏比较快,一年要举办两场发布会;因为产品更换频率比较­高,设计师每一季都要推出­大量的新款;因为品牌规模比较大,设计师的工作量也很大。设计师要考虑到上市的­时间与节奏,这种模式已经限定了设­计师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调研源头的部­分。 个个都是宝

从2014年9月到2­018年4月,无用民艺展厅已举办过­八期民间手工艺展览,包含了“土陶”、“篮篓”、“木版年画”、“油纸伞”、“手作衣服”、“百年鞋履”、“手作乐器”,涉及“民间日用”、“艺术创作”等方方面面,而为每一次新展量身定­制的开幕日活动也犹如­一次次的艺术创作——一场躺着听的音乐会、琼英·卓玛梵音献唱、全国征集有故事的手作­衣服……与此同时,在无用生活空间销售的­所有服装全部手工缝制。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