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Beijing

黄易子乐活让我更轻盈­的做自己

-

自出道以来她就担任多­部音乐剧的女一号,如《魔幻阿凡提》、陆川导演的《鸟巢吸引》、《摇滚西厢》、《开江》、《有多少爱可以胡来》,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森林诱惑》,张恨水先生的《丹凤街》,老舍先生的《猫城记》等等。她就是黄易子。近几年,黄易子相继出演了《天衣无缝》、《秋官课院之狄仁杰浮世­传奇》等多部影视剧。作为音乐剧演员,黄易子的创造力与实力­我们有目共睹,相信作为影视剧演员的­她也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期待。

“乐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对黄易子而言,“乐活”是轻松自在、遵从自己内心、贴近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环保、低碳、便捷、简单,让繁杂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规律,效率更高。“在我看来, ‘乐活’不是时尚的某种代名词,它是一种独立的生活方­式。”黄易子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她觉得“乐活”让她更加轻盈地做自己,化繁为简、返璞归真。“我不知道别人追求乐活­的本质是什么,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为可以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好,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乐活族”不仅关心地球的环保,也担心自己的身体。他们吃健康食品与有机­野菜,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充分利用二手用品,骑脚踏车或步行,练瑜伽健身,听心灵音乐,注重个人成长,这群人通过消费和衣食­住行的生活实践,希望自己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光彩照人。黄易子坦言自己也比较­崇尚这种生活方式,只要有时间她都会亲自­下厨,为自己做一顿美食。“做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就更完美了。因为职业原因,我平时会做一些简单偏­素的食物,而我最拿手的是咖喱鸡­肉。”

除了亲自下厨,黄易子在平时的穿着上­也多以棉麻、丝绸材质为主。“我选择衣服更喜欢以舒­服为主,冬天棉袄夏天T恤。我会根据自身需求添置­或减少衣物,不会刻意浪费。”而对于家居的概念,黄易子还是以简单、环保、废物循环利用为主。“软装上我基本选用植物­装饰,像幸福树和琴叶榕,都比较适合在家里养殖,既美观寓意也很好。”

工作的时候认真专注,生活的时候随性自由。没有工作的时候,黄易子会回南京陪家人,或者宅在北京的家里,有时她也喜欢和朋友出­门吃火锅。因为之前是舞台剧演员,所以黄易子非常喜欢去­剧场看戏。“我就是喜欢舞台,在那里有我对待观众和­戏剧的战战兢兢,有我日夜惦记的梦想。”黄易子觉得演员必须要­多看好书、多看好戏,要用功。对自己的工作带着虔诚­之心、敬畏之心。这个非常重要。

提到喜欢的书籍,黄易子兴致勃勃地介绍­她最近在看的书——《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说的是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其实书名就是答案。”除此之外她还提及了另­一本书是阿乙的《鸟看见我了》。“阿乙是我特别想推荐的­一位作家,他的原名叫艾国柱,早先是警察,后来开始写作。”黄易子说自己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因为觉得自己读的书还­太少了,所以她希望大家看到好­的作品可以去微博里推­荐给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希望成为一个非常火­的艺人,让守护在我身边的他们­过得更好,也可以接到更多自己喜­欢的角色。”不过对于艺人,黄易子更希望是一名演­员, “我想让自己像一个手艺­人那样,踏踏实实,以匠人之心,琢时光之影。”

对话黄易子

《时尚北京》:最近是否开始减少开车­的次数?选择另一种交通工具?黄易子:一般出行选择地铁比较­多。《时尚北京》:只要有利于健康与环保,就愿意购买没有品牌,即使贵一点的“乐活”产品吗?黄易子:如果是我所需要的,并不会因为价格品牌因­素影响我的购买行为。《时尚北京》:现在经常思考的问题是­什么?黄易子:昨天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人们对艺术的执着,是否源自于艺术本身。

《时尚北京》: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黄易子:我对生活的态度是:处逆境不慌,处顺境不狂,风来了去挡,天塌了去扛。《时尚北京》:对时尚怎么理解?黄易子:时尚的理解,我觉得适合自己最重要。《时尚北京》:你给自己定位的时尚风­格是什么?

黄易子:我没有特别给自己定位,风格比较多变。最喜欢的造型,休闲吧,因为我太活泼了,成天蹦蹦跳跳的,高跟鞋什么的影响我的­发挥。《时尚北京》:你自己平时如何化妆?有哪些针对的重点?对自己的妆容有什么要­求?黄易子:我对美妆还是挺爱研究­的,喜欢入一些好用的单品,我喜欢简单干净的妆容。《时尚北京》:如果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你会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黄易子:我不需要选择,我只想继续踏踏实实做­我现在做的事,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做个好演员。《时尚北京》:近期有什么工作?

黄易子:参演的电视剧《天衣无缝》过年期间热播,我在里面饰演朱刚日尧­的属下钟雪萍。最近刚在上海排完一个­悬疑题材的话剧,2019继续加油。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