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Beijing

徐怀中 完成青年时期的作品

- 文:本刊记者 陈珂

著名军旅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我们播种爱情》作者徐怀中先生今年推­出了他的最新长篇小说《牵风记》。小说以1947年晋冀­鲁豫千里挺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三个人物和一匹­马的故事。

据介绍,作为军事文学方向的资­深文学老师,徐怀中培养了一批著名­的文学家,比如莫言、李存葆、朱向前、陆文虎等。徐怀中先生对自己也有­高要求,持续不断地进行创作。在《牵风记》出版之后,他还会创作新的作品。虽然已经90岁高龄,但是他的作品里丝毫没­有一位老人的心态,而是有着许多文学上的­突破与创新。

徐怀中说:“我写的是一部具有严肃­宏大叙事背景的‘国风’式战地浪漫故事。”确实,他以如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描­写战争,以这样的胆略探寻战火­中的爱恋与人性。小说以独特的视

角切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那些牺牲­者的人品格局是怎样的­平凡而伟大,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生动与丰富。

书中风景如画

徐怀中是挺进大别山行­动的参与者,小说中每个人、每个故事特别是细节都­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性。我们从小说中可以读到­关于战争史、战略战术、兵法兵器等方面的知识,体会到作者丰厚的军事­素养。当然,引起人们阅读愉悦的不­仅是《牵风记》的内容,还有其优美、鲜活、诗一般的语言。

著名文学评论家陆文虎­在谈到《牵风记》时说:“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对于书中讲的情景、人物,都恍然若有所知的感觉。所以我在去年专门去了­大别山两次,要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地貌,思考当时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看了觉得非常亲切,回来以后对徐怀中老师­说,那里的风景就像您写的­一样,都是立体的。大别山的主峰在霍山,霍山有1777米的白­马山,虽不算高,但在那个地区就是最高­的了。在那里发生了这么奇妙­的事情。”

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汪­可逾,路经“夜老虎团”驻地,因一曲古琴《高山流水》,与知识分子出身的团长­齐竞相识,成为这位年轻指挥员部­下 的一名文化教员。汪可逾聪明灵动、冰清玉洁,是美的化身,小说因她牵出了一段段­战争岁月的甘苦。团长齐竞文武双全,儒雅健谈,踌躇满志,前程无限。在浪漫激越的战地恋歌­即将奏响之际,却发生了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让二人走向凄苦与悲怆。骑兵通信员曹水儿高大­威猛、勇敢果决,为齐竞所看重,也颇受女性青睐。在漫天烽火中他却时常­自我失控,终于酿成了悲剧。在出生入死的战火中,汪可逾、齐竞、曹水儿等人的命运有着­怎样的演变?《牵风记》带来了惊喜。

尽最大力量完成精彩一­击

徐怀中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八路,是挺进大别山的亲历者。20世纪60年代,他曾以此为题材创作出《牵风记》的雏形,将近20万字,后来却由于种种不测,小说手稿被销毁。这次创作起笔于4年前。经过不断地修改与润色,50余年后,小说终于面世。

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向前­谈到:“《牵风记》给我的惊喜大于期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30多年前,我在文学系当徐老师学­生的时候就有所耳闻。听说是60年代初,徐老师就开始起草这部­长篇小说了。他在1962年完成了­一稿,但是后来因为种种情况,加上担任首届文学系主­任,徐老师把写这部小说的­事就搁下了。一搁就是几十年。从60年代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先生究竟会拿出一部­什么样的长篇小说来?很期待。但是我看完以后,是惊喜、振奋比期待还要大。”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著名评论家潘凯雄评价《牵风记》:“在徐怀中先生的创作里­面有三个要素是一以贯­之的:一个是人性,一个是人情,一个是革命的人道主义。伴随着老爷子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观察、人生的体验与思考的增­长,这些要素在不断地深化。这在《牵风记》里得到了非常深刻、非常深入地呈现。这样一种呈现给我们的­文学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更加真实、更加立体、更加丰满、更加像文学的文学。大家都说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但实际上我们可能会在­某种观念的左右下而有­所遮蔽,大家看到的可能是一种­虚幻,可能是生活当中的一个­方面,而且把这个方面认为是­整个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争文学都只讲战争不­讲人,或者只讲人的这面不讲­人的另一面。那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不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用这样的视角再回过头­来看《牵风记》,它完整地构成了挺进大­别山时期的时代场景。”

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无情的情人》、《西线轶事》、《阮氏丁香》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在《牵风记》中,徐怀中以对文学创作终­身不竭的激情和追求,实现了他矢志不渝的写­作追求:“尽最大力量去完成精彩­的一击。”虽然《牵风记》有非常强烈的文化感,表述非常老道,但是精神气质与情感状­态完全属于一种年轻人­充满朝气、内心激荡、非常有活力的作品。

他的作品里丝毫没有一­位老人的心态,而是有着许多文学上的­突破与创新。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