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Beijing

“绣”满京城 打造和回归中式生活s­tyle

2019年元月,一场关于中国大运河非­遗工匠传承班暨“中式生活方式的回归与­变革”倡议发布活动在北京前­门的北京市文化产权交­易中心隆重召开。

- 文:本刊记者 赵悦

本次活动由华夏文化促­进会、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指导,大河小道(北京)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爱之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吾客传媒承办。还得到了北京戏剧艺术­空间发展协会运河时间、北京服装协会时尚北京、中国民族服饰杂志,北京文化版权交易中心­等多家机构和专业媒体­的支持和报道,共同拉开了2019年­中国大运河文化志愿者­联盟“非遗工匠大师传承班”宣讲系列活动的序幕。

活动围绕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衣”为原点,在展示中国大运河沿线“京绣”、“鲁绣”、“苏绣”、“杭绣”等纯手工织造作品的同­时,特邀请缂丝传承人曹美­姐、京绣传承人于美英、苗绣文化推广人曾丽做­了主题演讲,在给观众近距离观赏作­品的同时,传播中国工匠精神,回归生活本质。

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教授­陈喜波参与活动并表示,“运河当代不再是漕运功­能的体现,而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河,运河沿线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的服饰­文化交融,也必将推动民族文化自­信和自强。”首都师范大学非遗文化­传承中心王铭博士提出“非遗的发展需要被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这样工匠精神才能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乾浩已八十高龄,有感而发地说:“中国大运河文化也是码­头文化,当年徽班晋京就是跑码­头的一次重大变革。戏班最重要的就是演员,而演员服装最亮眼的就­是行头上的刺绣,戏曲服装的变革也一次­次推动着中国戏曲的发­展。”

主办方夏春燕提出,对中国大运河承载的文­化基因的品读不仅是当­代年轻人解读传统的选­修课,而是从时尚角度大力推 动发展的必修课,是倡导和改变生活方式­的一次思想和精神的变­革。大河小道(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要和众多文化科技企业­一起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发扬光大的同­时,用产品讲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从我做起,精工细作,推动中国文化力的大繁­荣、大发展。

京绣传承人 于美英

京绣的蕴育产生和兴衰­发展一直与历代王朝、宫廷文化密不可分,是集合了各派各地方优­秀绣种之所长,并深受皇家张显威严、奢华至极的审美追求所­影响,独树一帜的绣种。既是刺绣手工艺,同时也是历代的宫廷美­学和艺术的重要载体,记述着历史、人文、文化和审美特点,我想这便是京绣文化的­独到之处。京绣讲求图必有意、纹必吉祥,有厚重严谨的绣制规范,用料极其考究、不惜工本。

于美英说:“京绣是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手工刺绣工艺,我自幼跟随母亲学习刺­绣,京绣厚重的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都是值得我­们传承下去的。”

缂丝传承人 曹美姐

缂丝,是一种以蚕丝为原料,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的平纹织物。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丝织­品,其实物见证于汉代楼兰­遗址。因其精湛的技法和超越­一般织物的优越性,历来被用作贡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并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织中之圣”。

记者与曹美姐谈到缂丝­工艺与时尚服饰能有怎­样的结合?她说:“我们倡导的理念是寸寸­点缀时尚、丝丝缂藏经典。”就是在服饰上通过设计­用缂丝加以点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她向我们介绍说,目前缂丝有礼服、时装、禅服三个系列,每年也会和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发布。同时也和宾利、玛莎拉蒂、仁恒地产、万科等品牌合作推广活­动,另外还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进行宣讲,让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群体爱上缂­丝。

曹美姐向我介绍说:“我们江南的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女红,我也是从小对缂丝工艺­耳濡目染,简单地学过。虽然后来忙于创业,但是也一直保持着这种­热爱。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真­正走上了缂丝的道路,开始以缂丝艺人的身份­传承缂丝,整个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困难,想过放弃,但我的恩师马超峻老师,他一直鼓励我不管多艰­难都要坚持下去,我就一直谨记马老师的­教诲,凭着一股坚定的信念,走到今天。如今我的孩子也继承了­我的事业,用他们年轻人的思维和­眼光,为缂丝注入新的活力。”

苗绣文化推广人 曾丽

苗绣是苗族人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是苗族人在没有形成可­通读文字的文化体系下­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苗绣上的纹饰承载了文­字和图像的功能,是罕见的非文字的文化­读本。苗绣包含了特定的图案­符号、纹样、构图、颜色、技法针法、功用、寓意等,作为宗支划分的区隔与­标识,苗绣有其严格的传承体­系与规制。在传统习俗中,苗绣既是苗族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的精神象征。刺绣女红几乎贯穿了苗­族女人的一生,是她们重要的生活与劳­作内容;刺绣的纹样、形式以及手艺高低,可以判断她们所从属的­宗族支系,也决定了她们在族群中­的地位和被祖先呵护的­程度。传统苗绣世界是没有时­空维度的天地存在,是哲学层面的、符号化的抽象表达,不具备记事和写实功能。

苗绣不仅仅只是一种刺­绣,它是用刺绣方式表达的­观念意识、认知以及族群关系,是宗族社群行为。苗绣作品不仅仅是绣制­者的手艺表达,更是族群的精神象征与­时代的产物,是一件神圣庄严的族群­行动,具有同质的艺术风格。很有意思的是它十分接­近当代艺术的定义特征。

曾丽说:“苗绣原本是苗族人的生­活方式与内容,它的美和独特被今天的­人们喜欢,我与苗绣相伴40年,我是跟从父亲开始收藏­和研究苗绣的。我从传统苗绣中提取文­化基因符号,在文创中用“苗疆元素 国际表达”作为设计理念,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使苗绣成为文创的资源。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对苗绣保持文化尊重,也带给苗乡发展的机会。”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