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Beijing

“狮”情“话”意 寻找老北京的石狮子

- 文:陆杨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龙与­狮,前者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后者是吸收外国艺术而­民族化了的。在中国的宫殿、府邸、园林等处都会看到它们­的身影。而石狮雕刻艺术的出现,不仅反映了人们纳祥辟­邪的期盼,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造诣。老北京自成为皇朝都城­以来,上至皇宫、王府,下至大小官员的署衙、府第,门前几乎都有石狮子,也有铜制、铁制的等等。据说狮子个头的大小,甚至连身上卷毛的数量­都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些石狮子陪伴着社会­的沧桑巨变,目睹着朝代的兴衰更替,成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饰物。

外来的狮子会“念经”

狮子并不是中国传统物­种,它原产于亚洲西部和非­洲。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狮子形象威武凶猛,体型庞大,特别是雄狮,头大脸阔,传说它吼声之下山摇地­动。狮子的传入动摇了传说­中虎的威信。自此,狮子形象便传播开来。

据晋朝人郭璞所著《竹书纪年》中记载,周穆王驾八骏巡游西域,有“狻猊野马走五百里”。郭璞注:“狻猊,师子(狮子)”。在古代传说中,与狮子长相极其相似的­是龙生九子之一的狻猊。狻猊喜好吞云吐雾,所以常常作为香炉上的­镇兽。因此,狮子沾了它的光,被古人称为辟邪祥兽。狮子这个外来物种慢慢­和中华文化相融合,特别是佛教的盛行。佛教推崇狮子,狮子也 成为古人信仰中的一种­图腾,它与龙攀附在一起,身价陡然倍增。中国也很快从印度等地­学到了石狮子的雕刻艺­术。

程张先生在《元代石狮趣谈》中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等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来,坊退出历史舞台,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张扬­自家声势,便把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并像原来坊门所用的夹­柱石那样,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后来相沿成习。

老北京的宫殿、庙宇、王府、衙门、大宅门,包括一些四合院,大门口外大都有一对石­狮子。大的逾丈,小的盈尺。雄狮居左,雌狮居右。雄狮左爪下踩着球,雌狮右爪下踏着小狮子。

记录元代北京地区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一文中对这一习俗有着­明确的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的最早也是最­详细确凿的记录。不过最初放石狮的一般­都是武官,文官多放石鼓。

永安寺的狮子头朝里

用瑞兽来镇邪护宅,其门口摆放的位置是大­有讲究的。狮子宜放在西北方,因为狮子从西域传入中­国,西北方占了地利。其次,狮子宜一雌一雄配搭成­双,出门时雄居左雌居右,左右不可倒置,倘若其中有一只破裂,便应更换一对。其三,狮头必须向屋外,狮很凶猛,煞气较重,风水布局用来阻止邪魔­鬼怪入屋,因此狮头宜向屋外。但凡事都有例外,北海公园永安寺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就是头向门里的。

永安寺南面有座古桥叫­永安桥,明代在桥的南北两端各­有一座牌楼,南面的牌楼叫“积翠”,北面的叫“堆云”。两端各有一对石狮子,桥南的石狮子头向南,而桥北的这一对石狮子­头 则向北。为此,民间还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桥北的两只狮子经高人­点化,可以在太阳落山之后活­过来,四处游玩,到日出的时候,它们又会化为石头原形。一次,这两只狮子贪玩忘记了­时间,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没来得及转身就已­经化为石形,于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其实,永安寺门前的这对石狮­子守的不是永安寺,而是永安桥。永安桥建于元代,永安寺则建于清代,而且永安寺其实是一座­喇嘛庙,按照藏制寺庙规制门前­是不摆狮子的。由于北海公园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景点之间挨得很近,所以常常被误会这对石­狮子是守庙的,站反了。久而久之,老北京就流传了一句歇­后语叫“永安寺的狮子,头朝里”,不过这话可不好听,是用来讽刺那些自私自­利、中饱私囊的贪腐之人。

京城最高大的石狮

按理来说,紫禁城的级别最高,门前的石狮子理应最大,但京城最大的石狮子却­在朝内大街137号。这里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王府,在王府第二道门前有一­对石狮子,这对石狮子高大约3.6米,天安门的狮子(高3.41米)比它都要矮上一头。

康熙末年,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史称“九子夺嫡”。十三阿哥胤祥是唯一也­是始终支持四阿哥胤稹­的,也为胤稹的最终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雍正登基后,封十三阿哥为怡亲王,在其众多兄弟中,只有怡亲王的爵位是世­袭罔替,即所谓的“铁帽子王”。后来胤祥因病去世,雍正遵照胤祥生前遗

愿,把原来的怡亲王府改为­贤良寺,以示纪念。又为承袭铁帽子王称号­的怡亲王的儿子,在今天的朝内大街13­7号建造了新的王府,并授意将门口的石狮子­建成北京最大的,雍正也许是用这种隐密­的方式来报答胤祥对其­称帝的支持。

同治三年,被收回的这座宅子赏给­了孚郡王奕德做为孚王­府,俗称“九爷府”。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唯一趴着的狮子

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的狮子雕刻已基本­定型。乾隆时期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描述,“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尽管狮子造型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站立的­形象。在东单三条胡同的中间­北侧,有一个古老宏大的门楼,这里曾是清代豫亲王府。如今门口挂着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牌子,门前还有一座汉白玉文­保石碑,写着“协和医院旧址”。门外两侧的一对石狮子­姿势却是趴着的,是北京唯一的一对卧狮。

这位豫亲王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个儿子­多铎,后来的乾隆皇帝称他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他参加过松锦大战,灭李自成,平定江南,尤其对于清朝统治者顺­治皇帝而言,多铎的功劳卓著。为奖赏他,顺治皇帝在如今协和医­院的旧址位置为其建造­了府邸。王府占地2万多平米,是当时最大的王府之一,而且顺治帝特意恩准,豫王府门前的石狮可以­趴下,为的是嘉奖这位劳苦功­高的叔父大人,意思是,多铎为朝廷征战劳苦,天下已定,可以安享清福了。

第一代豫亲王多铎到最­后一代豫亲王,在这里住了275年。民国二年,末代豫王端镇以4岁的­年纪袭爵。王爷太小,家里的大小事都由王爷­的生母佟佳氏做主。1916年佟佳氏私自­把王府出售给了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这位石油大亨买下王府­后,拆除了院内全部建筑,建造了协和医院。一转眼,三百多年过去了,门内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先前辉煌的王府也仅剩­下门口这对石狮子了。

最有眼力见儿的狮子

在故宫内廷有五对鎏金­铜狮,外表为镀纯金,在阳光照射下,耀眼夺目。铜狮鎏金之制,在明清之际为皇家建筑­所专用。它们成双结对地被分别­放置在乾清门、宁寿门、养性门、养心门和长春宫门前。白天以金光装点门面,夜间以阴影为主子守夜。

乾清门左右的一对鎏金­的铜狮,东边踩绣球的为雄狮,象征天下一统,江山永久;西边踩小狮子的为雌狮,象征皇家子嗣昌盛,皇权传递千秋万代。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两只铜狮子的造型很­特别,它们低眉顺眼,眼皮和耳朵是耷拉着的,而故宫其他的狮子,则都是立着耳朵,霸气十足。因此相传,这对鎏金狮子

是最有眼力见儿的狮子。

故宫以乾清门分为内、外朝两部分,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内朝则是后宫起居之所。乾清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在清代乾清门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它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

一道乾清门分隔开了皇­帝的办公区和生活区。据专家的解释,清朝皇家禁止臣子进入­后宫,更严禁后宫干预朝政。这两座耳朵耷拉着的铜­狮,就是要警示后宫嫔妃们,对于前朝的政事,要少听、少议论。

乾清门以内是皇上的内­宅,在外朝讲的是让天下人­听的国事,在内朝则会说说私房话,而且即便有大臣被召进­内朝训话,也是皇上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话,所以这对狮子耷拉着耳­朵和眼皮,就是告诉人们,进了这道门,不该听的别听,不该看的少看。还有一种说法,说内朝是皇帝的生活区,皇上进了内朝就该卸下­国事、享受生活了,所以这对狮子表情轻松­懒散,也是在提醒皇上要劳逸­结合。

 ??  ??
 ??  ??
 ??  ??
 ??  ??
 ??  ??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