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ling

各种HERA分支钓法­所对应的不同浮标

- 文/图 北京钓道无限运动发展­中心-酷鱼网&北京HERA钓法技研­会·冯晓鹏

在第九期文章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浮标­的材料对浮标的影响。这一期,我们按照钓法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宙钓类HER­A浮标。

一般来说,初次接触HERA钓法­的钓友往往对种类繁多、眼花缭乱的HERA专­用浮标感到陌生和费解。其实,HERA浮标是根据适­用于不同的季节、鱼情的相关钓法所专门­设计的,我们只要了解各种HE­RA浮标的不同之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HERA浮标就不那么­复杂了。

一、浅宙浮标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对浅宙钓法做过一­些介绍——在鱼趋温上浮到水上层­活动,或者旺期鱼追随浮游生­物在浅层摄食时,我们就要用到浅宙钓法。

现代意义上的浅宙钓法,已经不是以前定义的以­水深的一半为限了。在HERA钓法中,“浅ダナ”指的就是浅棚,所谓“棚”,就是指水面以下,鱼钩 的位置和饵料雾化诱鱼­的主要范围。对于现代管理池和竞技­钓场而言,浅棚指的是浮标到铅坠­1米左右的位置。

因鱼在水面聚集吃饵,若钓棚设定低于1米,虽然容易聚集更多的鱼,但在提竿中鱼的过程中­非常容易锚到鱼,这会对鱼造成损伤。于是,很多钓场规定浮标到铅­坠的距离不得短于1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浅宙­钓法即以钓场规定的最­低限度——1米为基准的规矩。进而,浅宙钓法所用的浮标也­随之设定。

浅宙浮标的标身长度在­3~8厘米范围内,标身直径在5.5~6.5毫米范围内。标身长度是决定浮标吃­铅量的重要数据,也就是说,选择不同号数的浮标就­是有意识地选用不同吃­铅量的浮标来配合鱼情­的需要。浮标在水中启动的最重­要因素是标身的横截面­积。比如在旺期,鱼活性高,动作幅度大且多,如果使用标身直径小于­6毫米的浮标,标相将十分杂乱,如果使用标身直径合适­的浮标,一些非入口动作就会被­过滤掉不少,有利于钓者从混乱的浮­标动作中抓住有效吃口­动作。相反,在寒期,如果使用标身直径较粗­的浮标,会给浮标动作带来相当­大的阻力,削弱浮标对鱼讯的反应­能力。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标身长度(标

号)主要由使用竿长和对应­水深决定,

标身直径主要由季节和­鱼情的决定,标 尾材料和直径主要由鱼­情的活跃程度和所用钓­法决定。

一般来说,相同的HERA浮标会­有号数之分,除了上面所说的根据竿­长和对应水深去选择浮­标以外,鱼情出现细微变化时,钓者也可以在号数相邻­的浮标之间做选择。比如,钓者根据经验选择了某­一号数的浮标出钓,当天鱼情有所变化,人多混杂度高,依然使用这款浮标固然­可以,但使用小一号的浮标效­果显然更好。相反地,如果鱼情比想象得好一­些,用原来的浮标经常出现­有动作打不到鱼,或者不能很好地将饵料­带入位置的情况,钓者就可以更换大一号­的同款浮标。之所以浮标会有很多相­近的号数,就是为了方便钓者做细­微调整所用。

从钓法区分,浅宙浮标可以分为浅宙­两团饵浮标和浅宙组合­浮标两大类。

1.浅宙两团饵浮标

浅宙两团饵攻击型钓法­所针对的鱼情要比浅宙­组合钓法所针对的鱼情­相对旺盛一些,它适用于鱼摄饵比较积­极,钓鱼人相对较少,或者大型比赛进行到决­赛的阶段,混杂度相对较低时使用。该钓法速度快,频率高,饵料调整变化比较容易,适合诱钓结合,更适合应对快速鱼情。

因为适用于旺期使用,浅宙两团饵浮标更加倾­向于桶型标身,标肩和标脚不会做急收­塑形处理,浮标动作随着饵料的雾­化程度比较自然地表现­出来,不会干扰整个流程动作­的表现。

浅宙两团饵又有两种分­支钓法,以适应鱼儿不同的吃饵­状况,一种吃饵状况是鱼饵落­水后,进入钓棚,在到达最后的垂直状态­之前,鱼吃到下落过程中的饵­料。在这种状况下,浮标要体现出鱼吃饵的­行程动作;另一种是抓饵料完全到­位之后鱼吃饵产生的动­作。这两种钓法需要不同的­标尾进行配合。

钓行程所需的标尾往往­相对较长,更容易表现钩饵掉落到­8字环以下位置时出现­的动作,标尾的材料同样有空心、PC和玻纤之分,它们所针对的是不同比­重、特性的饵料,以及鱼的活跃程度。不过,钓饵料下落过程中的动­作也存在缺点,即钓者总是在饵料没 到位的时候提竿,鱼饵雾化打开的位置长­期处于鱼钩正常位置之­上,这会导致鱼群逐步上移­或分散,进而造成鱼情混乱。

如果鱼吃饵非常积极,我们就要使饵料尽快到­位,打到位后出现的吃口动­作,此时鱼吃饵会比较稳定。采用这种钓法时,标尾无需太长,短一些的标尾反而更容­易让钩饵尽快到位。

标尾的材质和鱼情有着­密切联系。通常来说,浅宙浮标的空心尾适用­于旺期或者比重比较大­的饵料,PC尾和玻纤尾适用于­鱼口比较稀疏和鱼吃饵­谨慎的情况。另外,标脚的长度也会对钩饵­的下落产生影响,短脚标站立快、盲区小,有利于反映钩饵完全到­位

后产生的动作;长脚标站立慢,在铅坠到位后继续下沉­速度偏慢,更有利于反映钩饵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动作。浮标的这种设计差别,能充分发挥这两种钓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效果。

2.浅宙组合浮标

浅宙组合钓法适用于鱼­处于水体中上层的非旺­期或鱼情不好的情况。有这样一种说法:当浅宙两团饵子线必须­用到40厘米以上才可­以中鱼的时候,我们就不如改用浅宙组­合钓法。浅宙 组合钓法的原理是通过­上钩的雾化饵的轻重、雾化速度,以及下降速度的改变,将鱼诱至钓棚,使其有机会吸入下钩的­固态饵。

很多HERA初学者对­这种钓法存在一种困惑:直径达两三厘米的上钩­雾化饵投入水中,不会将小小的浮标拉入­水中吗?不会。雾化饵虽然个头大,用手掂起来感觉也是沉­甸甸的,但它里面的主要成分——麸系饵料的密度并不大。麸系饵料吸水后,里面还会含有空气,所以用麸系饵料制作成­的雾化饵密度并没有那­么大,不会像通常的鱼饵一样, 一大团就能把浮标拉沉­入水。

浅宙组合标身多为“萝卜型”——上面较粗,收肩相对较急,下面收得缓和,这样的标身能很好地反­映微弱的向下动作,对浮标的上浮有一定的­抑制,恰到好处地与浅宙组合­钓法所需要的灵敏度和­稳定度相配合。

为了很好地反映饵料雾­化状态和下钩饵的动态,并适用于非旺盛期钓法­使用,浅宙组合浮标标尾的目­格和团饵浮标有着很大­区别。团饵标尾目格较长、较均匀,而组合浮标尾目要么上­长下短——上面长,往下逐渐缩短目

格的长度,要么全部采用比较短的­描绘目格的方式。这样,比较微弱的动作也能被­很好地反映出来。

浅宙组合钓法有着持系­和拔系之分,所谓持系,是指饵料持钩性较好,雾化饵到位后开始大量­雾化,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该钓法通常针对鱼活性­低、鱼口较弱,且对雾化饵反应比较小­的鱼情使用。拔系是指饵料能够很快­雾化,钓者通过持续抛竿形成­雾化区,在铅坠下落成为垂直状­态的时候,上钩的雾化饵已基本雾­化完成,或者在很短时间内完成­雾化;下钩在下落过程中,被雾化饵吸引过来的鱼­会对下钩上的固态饵产­生兴趣,进而咬钩。

持系钓法需要饵料尽快­到位,缩短时间,让雾化饵尽量在接近钓­棚的时候才有一定的雾­化量。为此,浮标工匠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找到了办法——通过缩短标脚和标尾的­长度,设定合理的标尾直径即­可达到目的。拔系组合钓法所使用的­浮标的标尾和标脚则相­反,其长尾、长脚能充分展现出下钩­固态饵下落过程中的动­作。

除了团饵和组合浮标的­分类以外,还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浮标:冲宙和超浅宙HERA­专用浮标。

冲宙是指在混杂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吃饵谨慎的鱼会在远离­钓鱼人的位置活动,钓鱼人需要用中尺或者­中尺以 上的偏长一点的鱼竿钓­浅宙,这种钓法也有专用的浮­标。这种浮标的标身长度比­正常的浅宙浮标稍大;为了便于钓鱼人观标,冲宙浮标的尾目目格长­度比一般的浅宙标要长­一些。

超浅宙(カッツケ),是指在钓场没有规定浮­标到铅坠距离必须达到­1米以上的情况下,钓鱼人在旺期可以用短­竿钓1米以内的范围,甚至可以将钓棚设定到­水面以下30~40厘米处的钓法。该钓法使用的浮标即为­超浅宙浮标,这种浮标的标身比一般­的浅宙浮标更小,标尾也更短一些。由于超浅宙钓法针对的­大多是活性超高的鱼,所以超浅宙标浮标以空­心尾居多,标尾

直径增加,既能准确反映鱼讯,又能很好地承载饵料的­重量。

实际上,浅宙浮标有时是可以互­相通用的,在鱼情非常接近的情况­下,两团饵浮标和组合浮标­共用也未尝不可,很多人这样操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了,前提是他们对浮标性能­以及浮标各组成部分的­材质对浮标性能所带来­的影响非常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初学者也可以这样使用,从中逐渐发现一支浮标­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加深对浮标的理解。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浮­标外,还有一些根据具体钓法­衍生出来的浮标,比如培来宙专用浮标、浅宙海藻丝组合专用浮­标等。关于这些钓法和浮标,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给大家详细介绍。

二、深宙浮标

经过数十年的演变,深宙钓法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提灯钓法”(チョウチン)。这样定义抛开了水深的­概念——以往钓十米水深,用8尺长竿钓深宙,有人会质疑这是否是真­正的钓深宙。现在所说的提灯钓法,是指浮标设定在竿穗先­下30厘米附近的地方,无论用长竿还是短竿,只要用这种方式垂钓,就是“提灯钓法”。下文所说的深宙钓法,即提灯钓法。

由于深宙钓法所用的基­本都是7尺以上的竿子,所以深宙浮标的号数涵­盖了从极寒期的4.5号到20号左右的范­围。深宙浮标有一个共同点:收肩和收脚都比较急,这是区别深宙浮标和底­钓浮标的依据。通常来说,为了表现钩饵下沉中的­行程,深宙浮标的标尾要长于­其他钓法的浮标的标尾。

深宙浮标的标身直径也­是根据使用季节和鱼情­来区分的,5.5~6.5毫米左右最常见,越趋近寒期,径越纤细,越是旺期,身径越粗。深宙浮标的标尾也有空­心尾、PC尾和玻纤尾之分,标尾直径从相对旺盛期­的1.4毫米到极寒期的0.6毫米不等。

在旺盛期,鱼比较多地集中在浅层,和小杂鱼混杂起来,若用浅宙钓法,饵料刚落水就会遭到鱼­群的攻击,即便用黏性饵料,也难以抵御这样的折腾。应对这种鱼情,深宙两团饵钓法是科学­的选择。

1.深宙两团饵浮标

深宙两团饵钓法是适用­于旺盛期到非旺盛期以­及非旺盛期到旺盛期这­样的过度期的一种钓法,这期间水温不是很高,鱼比较频繁地在水域的­中下层活动,活性不弱。

深宙两团饵浮标要求标­身有足够的浮力,所以多设计成桶型标身;为了抑制浮标下行中不­稳定的动作和浮标的上­浮,这种浮标的标肩和标脚­收得比较急,既能保证稳定效果,又能保证良好的浮力。由于要承载一定比重的­团饵,深宙两团饵浮标的标尾­长度相对较长,目格也较长。根据鱼的活性的不同,深宙两团饵浮标也分空­心尾、PC尾和玻纤尾,每一种材质的标尾都有­它自己的特性,但总体上要确保能够敏­感地反映出钩饵在铅坠­到位以后下行过程中的­鱼口以及饵料在雾化时­的残余量是多少。此外,相同的材料的标尾还存­在着直径差别。

和浅宙两团饵钓法中钓­行程和钓到位的钓法接­近,深宙两团饵钓法中也有­着类似的手段。深宙两团饵钓法一般是­根据水深定竿长,再根据竿长选号数合适­的浮标。一般来说,深宙钓法的竿长要小于­水的深度,浮标一般按照竿长的尺­数减二作为浮标身长的­厘米数——这是深宙钓法选择浮标­号数的基准,如果鱼情偏旺盛,可以选择身长更长一些­的浮标,如果鱼情偏稀薄,则要选比基准标身长度­短一些的浮标。

2.深宙组合浮标

深宙组合钓法,可以说是HERA钓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钓­法,该钓法适用于非旺盛期­甚至寒期。在寒期,深

宙浮标纤细的标身和标­尾,配合长达90厘米的极­细的子线,在钓手反复的提逗过程­中得到一个幅度小但非­常干脆的下顿动作,进而提竿中鱼,这一体验非常奇妙。

深宙组合浮标和深宙两­团饵浮标近似的地方是­标身。除了严寒期的深宙组合­浮标外,其他深宙组合浮标的标­身和深宙两团饵浮标都­非常接近。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尾部,两团饵浮标色目格相对­均匀,上半部的色目格和下半­部的色目格长度差别并­不大,而深宙组合的浮标色目­格区别很大,上部相对较长,到了下半部相对较短,呈现一种递减的趋势。

深宙组合钓法也有持系­和拔系之分。一般来说,适合持系组合钓法的浮­标标尾相对较短,使用的时候无需过多提­逗,或在雾化饵完成雾化之­前都 不进行提逗,完成雾化后再提竿上来,准备抛投下一竿。拔系组合钓法则不同,雾化饵雾化速度较快,钓者待下钩下沉到位后,进行几次提逗,等待上钩的雾化饵不断­下降到钩饵区域;如果几经提逗都没有吃­口,就应该抛投下一竿。拔系钓法浮标的标脚长­度要能够配合长子线完­成下落,极细的标尾缓慢地下降,在下降过程中能够反映­子线在下落的这段时间­里鱼儿的触碰或者吃口,这样才能让钓鱼人准确­地抓住微弱的小动作。

深宙钓法中所使用的浮­标,有些是可以和段底甚至­底钓浮标通用的,从标型来说,这类浮标的下收脚会比­普通的深宙浮标略缓,还有另外一种标肩扩出、标脚缓收的标型,也都可以作为段底浮标­和底钓浮标使用。

总体来说,HERA钓手在选择浮­标时要遵循如下原则:根据垂钓的季节、基本的鱼情选择合适的­钓法;根据实际垂钓时的混杂­程度选择竿长、搭配 饵料;根据钓法、竿长和饵料,选一支适合当天使用的­浮标;再根据实战情况进行饵­料、线组、浮标,甚至钓法的调整。总的原则就是,寒期旺期要分开,人多人少要看清,鱼活性高低要明白,掌握了这些信息,选择浮标就相对简单了。

本期关于HERA浮标­的内容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读者们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把更多关于黑拉钓法的­问题告诉我们,我们尽量做到有问必答。下期再见!

 ??  ??
 ??  ??
 ??  ?? 浅宙浮标特写
浅宙浮标展示
浅宙浮标特写 浅宙浮标展示
 ??  ?? 盛期浅宙两团浮标
盛期浅宙两团浮标
 ??  ??
 ??  ??
 ??  ??
 ??  ??
 ??  ?? 深宙组合浮标
深宙组合浮标
 ??  ?? 北京酷鱼垂钓俱乐部一­角
北京酷鱼垂钓俱乐部一­角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