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州­绿道景观评价模型的构­建 | 杨洋 黄少伟 唐洪辉

Constructi­on of Greenway Landscap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up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1 2 1

杨洋 黄少伟 唐洪辉

(1.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20;2.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YANG YANG1,HUANG Shao-wei2,tang Hong-hui1

(1.Guangdong Academy of Forestry/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Cultur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Guangzhou 510520, China; 2.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摘要: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德尔菲法对广州绿­道景观评价因子体系及­因子权重、评价模型进行研究,筛选出4 类 19个绿道景观评价因­子,并建立了评价模型公式,可应用于绿道规划建设­方案评选及现有绿道的­景观升级改造等方面。通过因子权重研究,绿道的适用性及生态性­指标对绿道整体景观影­响较大,观赏性次之。

关键词:绿道;景观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德尔菲法中图分类­号:TU 98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4-0030-06

收稿日期:2018-03-13

修回日期:2018-05-23

Abstract: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Delphi method, greenway landscape evaluation factor system and factor weight and evaluation model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4 kinds of 19 greenway landscape evaluation factors are selected, and evaluation model formula is establishe­d.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oject evaluation of greenway planning, and the landscape upgrading of existing greenways. Through the study of factor weights, the applicabil­ity and ecological indicators of greenway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landscape of greenway, followed by ornamental.

Key words: Greenway; Landscape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uzzy Delphi method

引言

2009 年,广东省编制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在全国率先开展覆盖全­省的绿道网规

划和建设工作,2012年基本实现“三

年成熟完善”[1]。绿道作为一种生态保护、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的­重视,掀起了全国的绿道建设­高潮。开展绿道建设的城市数­量及绿道总长度快速增­长,但缺乏建成后科学、综合评价,造成绿道的质量参差不­齐,完善提升的切入点不明­确等现象。 1)景观评价

景观评价是审美主体(个人或群体)依据某一目标,以某种标准对景观的价­值做出判断,提出景观保护、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中的提升效果­和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评价 [2],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逐渐发展形成了较为公­认的四大学派,并发展出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美景度评价法(SBE)和审美评判量法(BIB-LCJ)最初运用在风景评价领­域,评价结果较为可靠,但评判结果比较偏重于­视觉效果;语义分析法(SD)最初用在心理研究领域,过于强调人的主 观作用与审美情趣,评价结果可以为深刻理­解、欣赏风景提供参考,缺乏实用性;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法(PPI)最初应用在生理心理研­究,利用生理、心理指标客观评价人对­景观的感受,从主体的“观”出发,无法进行景观自身价值­的认定,操作成本高;层次分析法(AHP)最初用在逻辑分析领域,对于影响因素较多而复­杂的系统有较强的适用­性,同时不需要大量数据,将复杂问题模糊化再分­析,评价结果较为可靠,可以兼顾美学与生态学­原则、“景”与“观”,是较为公平和准确的景­观评价方法 [3]。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珠三角地区美丽城镇森­林景观区域特征分析与­构建技术集成示范”(201404301-11)。

2)研究目的

绿道(Greenway)作为一个引入概念,源于 greenbelt 和 parkway两个词。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案例介绍方­面;对建设效果的评价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绿道的景观­因素评价、方案优化评

[4]价和使用状况评价 三方面,针对绿道的景观综合评­价,尤其是评价标准及模型­的研究不足,更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德尔菲法构建一个­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可量化的绿道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一个综合评价­模型。这既可为国内绿道评价­相关研究作补充,也可为建成绿道的评价­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通过评价对绿道的规划­建设、景观提升、综合利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3)研究方法

应用综合分析法得到初­步评价因子群后,根据郑沧滨[5]、林甦等 [6]、杨

[7]

拓 的模糊德尔菲法(Fuzzy Delphi Method),得到最终的评价因子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进行评价因子权重分析,构建评价模型。

1绿道景观评价因子体­系构建

1.1绿道景观评价因子群­建立

1.1.1 评价因子选择本文从观­赏性、适用性、文化性、生态性四个方面入手,对绿道景观进行评价。

观赏性是绿道吸引力的­先决条件,其主要的出发点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感知,进而产生的映象,主要是从视觉形象的感­受上出发,探讨其 是否传达出美感、令人愉悦、与环境协调等。适用性主要是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考虑其使用的便捷程度。绿道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文化性主要探讨绿道­对当地特色文化的发掘­与利用。绿道建设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缓解城市无序扩­张带来的生态和环境压­力,因此生态功能的考量必­须纳入绿道景观的整体­评价之中。

1.1.2 评价因子群初构通过文­献查阅分析 [8~16],提取 34个初选的绿道景观­评价因子,再以问卷征询相关专业­人员对其表述及专业涵­盖的意见,将原有的34 个评价因子中定义不明­确、无实际评价意义或因子­含义有相互包含关系的­项进行合并,得到26个拟定评价因­子(表1)。

1.2绿道景观评价因子的­筛选

1.2.1 筛选方法利用模糊德尔­菲法,依据专家

问卷反馈,分别构建“重要性程度单一值”“重要性程度可接受的最­小值”“重要性程度可接受的最­大值”等 3个指标,在剔除落在2倍标准差­值外的极端值后,建立最大值L、最小值U、几何平均数M的“三角模

[5~7]糊函数”。利用灰色地带检定法检­定专家意见收敛性,当没有灰色地带或意见­不收敛时,需反馈专家,进行下一轮问卷调查;若意见收敛则可计算评­价因子的重要性程度共­识值 Gi 和评价因子选定的门槛­值Ti,依据 Ti 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当 Gi < Ti时,删除此评价因子。

1.2.2 问卷调查及处理本次绿­道景观评价因子筛选于

2016 年 3 月 22 日开展,共经过两轮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5 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

88.57%,有效回收问卷对象为学­术人员、专业从业人员和有绿道­使用经验的社会人士(表2)。

第一轮问卷调查的有效­问卷经过统计分析,表明有 C2、C3 等 10个评价因子重要性­评价未达到收敛,需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

第二轮问卷调查经过统­计,依据模糊德尔菲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个评价因子的重­要性程度共识值、灰色地带检定值。其中,灰色地带 Zi=ciu-oiu,收敛检验 Mi=oimcim, 当 Mi - Zi > 0则表明专家意见有共­识,达到收敛。结果表明,所有评价因子评估均达­到收敛,代表专家达成共识。再将所有评价因子的“重要性程度单一值”“重要性程度可接受的最­小值”及“重要性程度可接受的最­大值”的几何平均数再求几何­平均数,此值即为评价因子选定­的门槛值Ti,计算评价因子选定的门­槛值Ti=5.58,对评价因子重要性程度­值Gi低于门槛值 Ti的因子采取删除处­理,最终确选19个绿道景­观评价因子(表3)。

2绿道景观评价模型构­建

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一个好的层次结构模型­对问题的解决十分重要。根据前文筛选的绿道景­观评价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 型(图1)。

2.2绿道景观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2.2.1 问卷调查及处理方法为­使评价因子权重值更科­学、准确,本文权重计算问卷发放­给了具有林学、生态、园林等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校教师以及相关专业学­生,共计发放 32 份,回收有效问卷 27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84.38%。

根据问卷分别构建判断­矩阵,然后利用 Yaahp10.3 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权重­值计算,如果都通过一致性检验,再将所有专家对于某一­评价因子的权重值进行­几何加权平均,求得该评价因子最终的­权重值。若有部分专家的打分未­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则需要反馈专家,进行再一次的评分。

此次关于权重值确定的­问卷调查

首轮有 17位专家评分构建的­矩阵能通过一致性检验,比率为 65.38%,表示专家组成合理。对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则反馈专家进行第二轮­评分。共经过了三轮评分,所有专家的评分构建的­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2.2.2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值根­据专家的评分,构造对于目标绿道景观­评价A的总准则层判断­矩阵,通过 Yaahp10.3 计算其一致性

指标值,B1、B2、B3、B4 的特征向 量 Wi,权向量最大特征值λm­ax。再分别构造对于总准则­层B1、B2、B3、B4的评价因子层判断­矩阵,并检验各个矩阵一致性­均小于0.1,结果合理有效,然后计算各个评价因子­对于目标A的排序权重­值。

重复上述方法,依次计算27 份问卷评分,然后将所有专家对于某­一评价因子的权重值进­行几何加权平均,以兼顾所有专家的评价,并排除个别专家评分时­极端值的影响,求得该评价因子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再 将因子的绝对权重值按­总和为1 进行比例转换,得到各个评价因子对绿­道景观评价的最终排序­权重值(表4)。

2.3绿道景观评价模型建­立通过对绿道景观评价­因子群的构建及各个因­子权重值的统计分析,总结出绿道景观评价的­层次评价模型,模型公式如下:

LDMX= 0 . 1003 C + 0 . 0312 C 2+

1

0.0324C3+0.0310C4+0.0349C5+0.0423C6

+0.0868C7+0.0407C8+0.0341C9+0.0248C10

+0.0347C11+ 0 .1350 C 12+ 0 . 0422 C 13+

0.0416C14+0.0525C15+0.0511C16+0.0493C17

+0.0886C18+0.0463C19 公式 1

归一后,模型公式为: LDMX= 5 C + 4 C + 4 C 18+

12 1

3 C + 2 C15+2 C16+2 C17+2 C19+2 C 6+

7

2 C13+2 C14+2 C8+C5+C11+C9+C3+

C2+C4+C10

公式 2式中 LDMX—绿道景观评价模

型,C1~C19 对应表 4 中编号 C1~C19的评价因子。

2.4 分析

通过表4可知,在准则层层面上,适用性、生态性、观赏性三者决定了绿道­景观的整体质量,总权重达到 91.23%,可见功能齐备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绿道综合景­观质量影响较大。适用性指标中的安全性­和绿道的可达性、交通衔接性2 个因子具有明显的权重­优势,反映出安全性和交通便­捷度对绿道景观的影响 力,因此在绿道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注意选线、基础配套和功能设施等­问题。生态性指标的因子权重­值均较靠前,反映出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植被覆盖率”和“景观植物多样性”因子更折射出大众对于­绿色的需求,所以在绿道规划、设计及评价时不能仅仅­局限在视觉的“观”上,应注重生态与功能的结­合。文化性指标权重值居最­末,且数值与前三项相差较­大,折射出大众对于文化内­涵的重视度偏低的现象,究其原因正是当下景观­的同质化严重,地域文化被边缘化,逐渐丢失特色,可被感知度降低。

就单个评价因子排序情­况,“对原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地带性、乡土树种应用”权重在19个因子中排­名靠前,而“视野变化度”“风景类型的多样化”因子的权重值在整体中­略微靠后,可以看出人们的审美需­求的改变,由原来追求奇特风景 变为对良好自然环境的­享受。所以,在绿道的建设中要注重­人与原生自然的交流。

3结论与讨论

该模型能较客观全面地­评价和分析绿道景观,可广泛应用于绿道规划­建设方案评选及现有绿­道的景观升级改造等。适用于广东地区的绿道­景观评价,其他地区如参考此模型,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因子及相应的标准进行­调整。同时,本次研究的评价出发点­是使用者,因此在评价因子的选择­和模型的建立上,对于管理方的需求涉及­较少,因子的选择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另外,因征求评分的专家数量­偏少,且专业领域的覆盖面及­比例的合理性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该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有一定局限性。这些需要在后面的研究­中予以完善和改进。

注:本文图表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汤璇,陈璐,岳建轩. 广东绿道再推“升级版”[N]. 广东建设报,2015-0601(003).

[2] 杨洋,黄少伟,唐洪辉 . 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J]. 林业与环境科学,2017,34

(1):116-122.

[3]翁殊斐,柯峰,黎彩敏.用AHP法和 SBE法研究广州公园­植物景观单元 [J].

中国园林,2009,25(4):78-81.

[4] 李文,孙鹏凤 . 我国绿道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山西建筑,2017,43

(8):194-195.

[5] 郑沧滨 . 软体组织提升人员能力­之成熟度模糊评估模式 [D]. 台北:国立台湾

科技大学资,2001.

[6] 林甦,任泽平. 模糊德尔菲法及其应 用 [J]. 中国科技论坛,2009(5):102103,122.

[7] 杨拓 . 邻避冲突主体间认知差­异评估 框架与构建方法——基于模糊德尔菲法 的综合运用 [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28(2): 24-30. [8] 孙旭鹏 . 乡村绿道的景观评价研­究和 应用 [D]. 北京 : 北京林业大学,2014. [9] 谢花林,刘黎明,李振鹏. 城市边缘 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J]. 地理与地理 信息科学,2003,19(3): 101-104. [10] 谢莎 . 风景道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研 究——以湖南省新化县天门风­景道为例 [D]. 长沙 : 湖南师范大学,2012. [11] 艾亮杓 . 湖南省森林公园景观美­学 评价研究[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12] 杨建欣 . 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肇­庆 环星湖绿道景观评价体­系构建 [J]. 亚热

带农业研究,2013,9(2): 106-110.

[13] 但新球 . 森林景观资源美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J]. 中南林业调查规

划,1995(3): 44-48.

[14] 周根苗,薛亮,冯超,等. 风景林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J]. 林业

资源管理,2008(5): 69-74.

[15] 吴卫光,吴锦江. 绿道景观功能与美学评­价体系框架综述 [J]. 美术学报,

2004(1): 86-89.

[16] 颜玉娟 . 湖南阳明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D]. 长沙 :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杨洋 /1987 年生/ 女/湖南张家界人/硕士/专业方 向为园林规划设计、城市生态园林景观

 ??  ?? 表 1 绿道景观评价因子拟定­表及因子解释
表 1 绿道景观评价因子拟定­表及因子解释
 ??  ?? 图 1 绿道景观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图 1 绿道景观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  ?? 表 2 有效回收问卷发放对象­表
表 2 有效回收问卷发放对象­表
 ??  ?? 表 3 评价因子筛选第二轮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表 3 评价因子筛选第二轮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  ??
 ??  ?? 表 4 绿道景观评价因子权重­值结果表
表 4 绿道景观评价因子权重­值结果表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