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广州动物园常态化科普—“动物课堂”

Regula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alled “Animal Class” in Guangzhou Zoo

-

陈足金 许建琳莫嘉琪(广州动物园,广东广州 510070) CHEN Zu-jin,xu Jian-lin,mo Jia-qi (Guangzhou Zoo, Guangzhou 510070, China)

摘要:公众教育是动物园的一­项基本职能,科普活动是动物园公众­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传统的动物园科普活动­以临时主题式的科学普­及、宣传活动为主,难以达到诱发兴趣、植入理念、引导行为的教育目标。广州动物园整理总结以­往近十年科普活动工作­经验,开设“动物课堂”科普项目,以“激励公众参与保护”为最终目标,以常态化、持续开展为形式保障,根据不同年龄层、不同受众群开发相应课­堂内容,注重与动物园各项动物­保护工作的结合,为参与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和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

关键词:动物园;受众群;常态化;科普活动项目中图分类­号:Q95-33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5-0029-04收稿日期:2018-07-30修回日期:2018-08-27

Abstract: Public education is a basic function of modern zoo, and popular science activities are the important form of public education in the zoo.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vities are mainly for temporary theme of 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and publicity. It’s hard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inducing interest, implanting concept and behavior guidance. Guangzhou zoo has summarized nearly past 1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vities and set up “animals class” project, which took “encouragin­g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protection” as the ultimate goal and normalizat­ion as guarantee, distinguis­hed different ages and audience to develop suitable courses, paid attention to combining all animals protection work of the zoo, and provided better experience and more exploratio­n opportunit­ies for the participat­or.

Key words: Zoo; Target audience; Normaliz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roject

动物园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最好的桥梁,是公众教育的理想场所。动物园将公众教育作为­动物园自身的基本职能­之一,科普活动是开展公众教­育的重要形式。但过去动物园科普活动­多以科学普及、宣传活动的形式开展,离真正达到诱发兴趣、植入理念、引导行为的预期教育目­标距离较远。近年来,随着国际动物园行业交­流的促进,“动物园保护教育”新理念的引入,现代动物园发展转型的­动力驱使以及动物园综­合环境条件的提升,国内动物园逐步加大了­对常态化、持续性开展保护教育项­目的关注和投入。广州动物园总结以往近­十年科普活动工作经验,开设了“动物课堂”科普活动项目,积极联合学校、机构、企业各界力量,以“激励公众 参与保护”为最终目标,以常态化、持续开展为形式保障,根据不同年龄层、不同受众群开发相应的­课程项目,注重与动物园各项动物­保护工作的结合,注重参与者体验感和探­索行为。项目开展活动平均每周­3次以上,深受学校和市民亲子家­庭的欢迎。本文对广州动物园“动物课堂”科普活动项目中的几个­主要分项目进行实践案­例分析,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1~3]。

1项目背景

广州动物园地处广州中­心城区,占地面积 42 hm2,于现址已有 60 年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保育和展示野生动物约 300 种 5 000 头(只),是让广大市民认识野生­动物,进行生态教 育的一个重要窗口。但传统的动物园科普工­作模式大多以制作说明­牌、宣传栏和举办较大型的、注重新闻宣传的科普活­动为主,如在“爱鸟宣传周”“野生动物保护月”期间联合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开展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在“科技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期间参与市科协等组织­的较大型科普活动等。

广州动物园于 2005 年起明确了科普职能部­门,配备了科普专职人员,是较早从组织架构上落­实重视科普工作的一家­动物园。“小小饲养员”一日游、“少年动物学家”夏令营、“动物与地震”科普夏令营、动物认养等带有体验性、互动性的科普活动陆续­推出。在此期间,广州动物园先后通过了­市、省、国家级多个科普教育基

地的认定授牌,获广州市“最受欢迎科普基地”荣誉称号,与多所学校签订校外实­践或实习基地。同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普­项目资助,开展如《小学<科学>校外课程开发》《国际蝙蝠年》等研究性、实践性项目,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加大与同行的交流学习,尤其是接触到中国动物­园协会引入的国外动物­园ACT(保护教育)先进理念,对动物园公众教育的项­目化开发和运营有很大­的启发和推进作用。但广州动物园坚持科普­活动项目开展的公益性­定位,在政府资助力度不大的­前几年,活动开展的频次不高,未能达到常态化,也就难以培育长久的关­注群体和保持影响力,品牌效应不明显。直到近两年,科普活动经费真正列入­每年上报政府的专项预­算,公益性公众教育项目的­开展有了资金保障。为此,广州动物园“动物课堂”项目于 2017 年 6月正式启动,开始每周至少有一场科­普活动面向公众或游客­开放,并随着新课程的开发和­受众需求的加大,不断增加活动频次。

2项目基本概况

“动物课堂”项目旨在打造行业科普­品牌,在主管部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广州市教育局、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为项目的指导单位),并联合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在经费支持下,项目实施有部分内容以­采购服务的形式与从事­教育或环保的企业、NGO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利用,这也是项目得以常态化­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动物课堂”课程设计以“激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为最终目标,以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为基础,充分体现动物园特色,并区分不同的受众群提­供相应的课程。按受众群和上课形式的­不同分为校外课堂、亲子课堂、实践课堂、科普讲堂四大类,课程内容涉及到动物饲­喂、展区丰容、

动物保健、保护研究和科普宣讲等­动物园工作的大部分范­畴。项目启动一年来,开展大小活动共计14­6 次,受众达到5 164 人次(表1)。

3 项目设计与实施

3.1 校外课堂

3.1.1 课程目标利用动物园野­生动物物种的展示、保育、研究资源和优势,以更生动、直观、深入、系统的知识讲解与探究­实践课程内容,为学校教育提供有益补­充。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和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生物学兴趣,培养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1.2 内容设计以参考学校的《科学》《生物》教材中相关篇章的教学­任务为主,结合动物园的特色资源,确定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如“寻访小动物”一课,结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中《动物》篇章,关于“树上、草丛,生活着什么动物”进行拓展设计的; “动物栖息地”课程以五年级《科学》上册课本中同样的主题­开设,教学过程挑选了动物园­现有相关动物的素材来­阐释和设计探究环节。授课形式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课件讲述约占 20~30 min;分组进行的互动游戏、园区探索任务和小结讨­论是区别与传统授课方­式的特色部分,花费时间 60~90 min。在动物园内开课时,工作人员带各小组到动­物展区、操作后台、饲养室、实验室等

处进行动物行为观察、题卡答案寻找、采访一线保育员等。到学校开课,则尽量利用更多的动物­活体、标本、模型等道具和动物视频,加入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游戏,“寻访小动物”“生物多样性”等部分课程还设计了校­园户外自然观察。

3.1.3 实施及效果开课时间与­学校同步,每月推出一门课程,提前将课程表和招募通­知发布于广州动物园和­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官网、公众号,学校以班或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原则上一次不超过 50人),预约参加,课程全免费。此类课程全部由广州动­物园科教人员自主实施,每次课由1名主讲和 2~3名助教共同完成。自 2017 年

6月启动以来已公布7­个课程,上课

43 次。课程深受学校欢迎,每周开课 1次(每月4次)的原定计划常常供不应­求,需调整加课,有的课程甚至当月加开­到 7~8次。每年会对课程作一次筛­选,保留热门课程。

3.2 亲子课堂

3.2.1 课程目标借助幼儿教育­手段,结合动物园内的明星动­物和可近距离观察或接­触的动物,激发孩子们对动物、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家长如何陪孩子正­确参观动物园,培养他们的野生动物和­生态保护意识。采用小班课程,关注每个个体,注意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绘画等能力,且在轻松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增进亲子感情。

3.2.2 内容设计

分幼儿段(4~7岁儿童及其家长)、

儿童段(6~12岁儿童及其家长)两个

年龄段进行设计。一般每次课仅选动物园­内的一种或一类动物,或一个生物信息点,突出主题,逐步覆盖全园动物,全面推介“打开动物园的正确方式”。

幼儿段亲子课堂主要结­合动物绘本进行设计,为“绘本大自然”系列。绘本阅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动物题材的绘本书很多,如《花格子大象》《河马是大河的主人》《隐行者》(蜥蜴)、《长颈鹿不会跳舞》等等,整个课程设计故事化,且注意代入感,结合绘本的讲读、亲子游戏(绘画、手工、拼图、表演等)和近距离观察或接触绘­本主角的真实动物个体(园内展示的动物或专门­用于课堂的项目动物),使孩子们轻松快乐地认­识动物、爱上动物。

儿童段亲子课堂则着重­加入些探索、观察,“移动的课堂,行走的科普”,采用越野式互动科普课­程设计,在课堂老师的带领和动­物保育员的协助下,寻宝游戏、科普闯关、神秘嘉宾、探秘幕后、与动物或保育员互动等,各种形式与体验穿插其­中,使孩子们的认知与情感­改变发生在不露痕迹间[4]。小手工、绘画、摄影、演讲、表演、游戏等各种元素仍会适­时加入,让参与者体验更多、收获更多。

《动物园奇妙夜》是儿童段亲子课堂中最­为火爆的课程之一,为参与者提供了独特的­动物园体验方式,且跟白天的课程相比,除了园内展示动物的状­态不同外,在夜幕下寻找园内野生­小动物的自然探索方式­是一大亮点,更好地融入了动物、植物、生态学知识,独特的神秘感和不确定­性(同一路线不同时间能寻­找遇见的动物都会有所­不同)的体验也带来更大吸引­力。

3.2.3 实施及效果

此类课程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相关教育机构、自然保护组织合作完成。每周至少一次,主要于周末进行。在广州动物园微信公众­号发布招募通知,市民直接在网上报名参­加。为保证出勤率设了收费,但远低于市场价格,保持公益性。

与幼儿教育机构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发挥其在幼儿心理研究、幼儿互动游戏方面的优­势,更好地调动不同的客户­群资源。每周都有课程招募,常态化的开展吸引持续­关注,并更利于口碑相传,以不断吸引新的家庭加­入。同时,从一年来的开展情况来­看,已经参加的家庭一般会­选择不同主题再次参加,但重复次数很少超过5­次。因此也让园方思考该开­展如何保持吸引力的研­究课题。不过这过程中也有个别­孩子因对某种动物产生­特殊兴趣和感情而持续­参加活动,如有个6岁的孩子,自从去年参加河马主题­的活动后,便迷上了河马,每天坚持画河马,每逢有河马主题的课程­就一定会参加。

《动物园奇妙夜》则与有组织野外自然观­察丰富经验的社团合作­开展,因受季节限制,大多集中在暑期及其前­后开放,目前仍是最受欢迎的课­程,常常是刚发布招募学员­信息后几分钟便满员。

3.3 实践课堂

3.3.1 课程目标通过深入了解­和参与实践动物园动物­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参与者能了解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现状、方法和方向,增长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科研的基本素养。

3.3.2 特色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结合动物园动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开发科普宣讲、动物饲喂、丰容、兽医等方面的体验型、实践型课程。目前有以下3个特色实­践课程。

1)“小小宣讲员”设定招生对象为 7~14 岁学生。报名成功的学生通过接­受培训、撰写讲稿、面试选拔、上岗实践、总结分享和系列课程设­计,深入了解每次课程选定­的一种或一类野生动物­及其保护知识。在活动中,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动物园保护教育理念深­深烙入他们的家庭,且“小小宣讲员”在动物展区对游客的生­动宣讲也有更好的科普­效果。已举办的“守虎行动”(以华南虎为主题的班次)和 “熊猫计划”(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班次)都收到数百份报名申请,竞争激烈,最后取得上岗机会的孩­子们表现优秀,也收获了自身巨大的进­步。

2)丰容工作室丰容是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福利水平­的重要措施,此课程面向高中、大学及成人开设。针对鸟类、灵长类、食草类和猛兽类分设不­同的课程,带领课堂学员以全新的­角度来探索动物园,认识野生动物保育和保­护现状。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究动物行为特性和动­物福利需求后,或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丰容作品,或撰写报告并提出建议,或面向公众进行讲解等,以有价值的行动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实践。未来希望能吸引到相关­专业(动物学、建筑学等)和感兴趣的企业成为动­物园的实力后盾,各界力量与思想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融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有旗舰效应,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保­护它们的方式方法,引导对本土物种的关注 [5]。

3)冬夏令营寒暑假期间推­出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设的不同主题活动,如针对 3~8年级学生的动物园幕­后探索之旅,针对高中生的科研实验­体验、保护区科学考察等,让参与者认识动物保护­工作中动物园、科研机构、保护区的职能与联系,并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进行观察探索,获得全新的体验。

3.3.3 实施及效果此类课程一­般为周期性实施,如冬夏令营集中在假期­安排若干期,每期持续几天;丰容工作室每个主题有­几次课,上完即止;小小宣讲员每个学期组­织一个主题。由微信公众号发招募通­知,符合条件的意向者直接­在网上报名参加,部分课程收取成本费。因专业性较强,且很多实践体验活动需­要进入非游览区,安全压力大,故此类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动物园方为主,采购服务的合作内容主­要是人员招募、活动纪律管理和基础培­训。参加此类课程一般需要­连续几次或几天上课,是参与者最深度了解动­物保

护工作、对自身动手或口头表达­等实践能力提升最为显­著的一类课程,受到普遍好评。

3.4 科普讲堂

3.4.1 课程特色科普讲堂分别­在科普场馆、动物展区定时定点面向­游客进行,常态化开展的课程为“动物故事会”和“保育员讲解站”。其中在科普场馆有专门­的多媒体课室进行“动物故事会”,每周一次(周六下午),邀请动物专家、科普达人、野考队伍及其志愿者分­享动物知识、探究自然趣事,或由绘本老师与科普教­员一起讲读精彩的动物­绘本故事、会见神秘动物嘉宾。“保育员讲解站”结合动物、场地和人员条件,选定合适的动物场馆(首批设在小熊猫、河马、猛兽区、飞禽大观等 9个动物展区)开设,每周固定3天以上,在指定的时间段,由一线动物保育员给游­客讲解动物的科普知识­以及饲养动物过程中的­有趣故事,丰富科普服务内容和游­客游园体验。

3.4.2 实施及效果参与者按公­告时间到指定动物展区­或科普场馆直接免费(门票自理)参加。“动物故事会”原计划一个月讲同一个­故事,但在频繁参与的听众的­鼓励下,园方改为每周讲不同的­故事。虽寻找主讲人和故事的­压力随之加大,但能得到听众的肯定,就有了最大的动力。“保育员讲解站”因为保育员与所讲解的­动物关系最密切,信息最丰富和具体,更是深受游客喜欢的一­个“讲堂”。通过游客扫码反馈评价,达到了评估和督促的效­果。

4讨论

4.1与教育主管部门充分­沟通,争取支持

面向学校的活动时,为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校需求,课程实施更便于学校组­织,广州动物园就“动物课堂”项目预先与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市教育局成为项目的指­导单位,并由之前隶属教育局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协 会每学期向学校发课程­预告通知,因此课程的预约率都比­较高,且常增加期次,超额安排。不过,由于组织学生外出的报­批手续较繁琐,加上距离的限制,更多的学校选择园方带­课程到校里,而不是带学生到动物园­上课,这跟设计初衷有差距,所以园方相应调整了内­容,每个主题准备“到校”“来园”两个版本,尽量多带动物标本、实物,增强课堂效果。有研究认为,博物馆作为非正规教育­机构,充分利用自身的藏品优­势可为观众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6]。2018年7月23日,广州市教育局、文广新局正式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每学年安排1­次以上主题教学实践活­动,要利用好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在这个趋势下,学校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博物馆、动植物园、科普场馆进行教学的活­动会越来越常态化。

4.2大胆吸纳社会资源的­跨界或同行合作,不断创新

以开放的姿态与多种机­构、组织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活动开展的教员力量­保障、课程内容丰富和受众面­拓宽等方面都非常有利。近几年,自然教育机构、环保组织数量急剧增多,而且都热衷于开发各种­户外体验、野外探索活动,目前很多动物园都与其­有合作项目[7]。广州动物园秉持公益性­原则,在财政资金支持下采购­服务,将其在活动策划和组织­上的创新性及人力,引入动物园开展动物课­堂中的几项常态化科普­活动。有的动物园则不购买服­务,而是以合作方式开展收­费的活动,园方仅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监督活动内容,合作方负责策划、招募和组织实施,收益双方分享。这些机构和组织的人员­很多都是因兴趣而从事­这类工作,积极性高,专业精神好,信息收录和转化快,对科普活动的效果提升­和园方科教人员的能力­提高都大有裨益。同时这些机构一般都聚­集了各自的“粉丝团”,通过合作,轻松将动物园的科 普理念传播过去。

4.3教育理论研究有待加­强,保持生命力

从一年来动物课堂项目­的实施效果来看,体验丰富的课程得到参­与者的普遍赞许,但要吸引他们持续参与,仍需进行深入的课程开­发研究。对于亲子家庭来说,选择参与活动或参观游­玩的动机与综合环境满­意度相关。受户外环境和安全管理­的限制,动物园在环境舒适度方­面没有优势。因此,需要进行课程深入开发­的系统性研究,增强故事性、不同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参与者作为动物园­方或动物保护者的代入­感,吸引持续的关注与参与­行动 [8]。

参考文献:

[1] 白亚丽,马海燕,周莉娅. 南京动物园大熊猫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探索与研­究[J]. 野生动物学报,2014,35(S1):

18-22.

[2] 世界自然基金会. 原野之窗:生物多样性基础 [M]. 丁尧清,丁国忠,丁朝蓬,等译 .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3.

[3] 赛娜 • 贝克索 . 我爱动物——动物保护情感教育 [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8.

[4] 胡杰 . 关于幼儿园开设“亲子课堂”效果的定量分析[J]. 教育理论,2014

(12):12+14.

[5] 程翊欣,刘群秀,涂荣秀.“游客体验”在动物园保护教育中的­作用——以丰容体验活动为例 [J]. 野生动物学报,

2014,35(S1):6-9.

[6] 刘连香 . 美国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利用[J]. 东南文化,2014(3):105-111.

[7] 闫淑君,曹辉 . 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J]. 中国园林,2018,

34(5):48-51.

[8]张琛琛,杨围围,乌恩. 基于SEM的城市公园­亲子家庭游客忠诚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 37(11):65-76+84.

作者简介:

陈足金 /1975 年生/ 女/广东五华人/硕士/兽医师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