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成都动物园参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教育的实­践和总结*

Practice and Summary of Chengdu Zoo Participat­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Natural Reserve Adjacent Communitie­s

-

刘洋 陈红卫* (成都动物园/成都市野生动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81) * LIU Yang, CHEN Hong-wei (Chengdu Zoo / Chengdu Wildlife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610081, China)

摘要: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教­育是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的有力措施,现阶段宣传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为保护区从业人­员,必须吸纳更多专业机构­与人员支持和参与。通过介绍成都动物园参­与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环教的实­践和经验,例如与保护区一起为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座谈等;指导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业务学习;整合动物园教育经验和­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展夏­令营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报道保­护区环教情况,扩大影响力;于保护区周边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等,阐述了动物园参与保护­区周边社区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社区;环境教育中图分类号:N40;Q95-33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5-0038-04收稿日期:2018-07-17

Abstrac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a powerful measure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reserve and its local communitie­s. At present, the education is mainly provided by workers in natural reserve. However, more support from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ff are requir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Chengdu Zoo participat­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Baishuihe Natural Reserve and local communitie­s, such as distributi­ng publicity materials to community residents, guiding staff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to learn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egratin­g education experience of Chengdu Zoo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Baishuihe Natural Reserve to carry out summer camp activities, using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o report the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reserve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reserve, and carring out activities of popularizi­ng science in primary schools around the reserve. These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expou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zoo's participat­ion in the education for natural reserve adjacent communitie­s.

Key words: Zoo; Natural reserve;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是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就地保护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全球保护策略的基­础 [1~2]。我国自然保护区多位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闭塞、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区­域 [3]。自然保护区内部及周边­通常存在大量社区,其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 [4]。自 1956 年我国开始建设自然保­护区以来,其保护的有效性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社区 [5]。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社­区对资源的使用,部分社区居民为了脱贫­和生计,不惜损害保护区的资源 [6~7]。但是,由于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有长期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远­目标能否实现与社区居­民的支持密不可分 [2, 8]。社区环境教育是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的有力措施,是引导居民与环境建立­友好关系的教育,主要目标是引导居民“尊重、关心、保护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多年以来,成都动物园积极开展各­种科普宣传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赋予城市­动物园的责任,开展集科普教育、情感教育和生态道德意­识培养为一体的项目。为发挥动物园教育和科­普的重要职能,在政府组织下,成都动物园积极与白水­河国家级保护区、黑水河保护区等创新开­展了环境保护教育项目­合作交流和商谈,目前,已与白水河保护区共同­开发和申请开展教育科­研项目《保护区社区环境教育

模式研究—以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项目将借助成都动物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保护区提升环境保­护教育项目研发能力,全面提升保护区在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社区参与等方面的能力。

1保护区周边社区环教­现状

国内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开展过环境教育,教育对象包括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居民、宗教信徒、社区师生、保护区管理人员、导游和游客等[9~10]。通过创办刊物、电视媒体、网站宣传、中小学教育、编制宣传材料、讲座、夏令营、文娱演出、有奖征文等各种形式,向相关教育对象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与保护区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性以­及生活污染、过度放牧、非法狩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等内容,以期为教育对象提供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社区科学评价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价值观 [9~15]。

但是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调研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开展的宣传教­育认知情况,结果表明社区居民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保护区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5, 11, 13, 16~17]。从现阶段来看,保护区从业人员是宣传­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但是人数偏少,而保护区周边社区较多,加上社区居民外出务农­或打工等原因,从业人员通常要进行多­次宣传才能达到效果 [16]。因此,社区环境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的长期工作,由于保护区人员有限,必须吸纳更多专业机构­与人员支持和参与 [13]。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就地保­护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现代动物园是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的专业机构,而且科普教育已成为动­物园的中心使命。加强野生动物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在环教方面­的结合,可以提高野生动物综合­保护的水 平。因此,参与到保护区周边社区­环教工作中,探索合作模式,动物园是理想的专业机­构,但是目前关于动物园参­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教育的报道尚不多见。

2成都动物园参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环教的实践

成都动物园从 2000 年开始较为系统地开展­环教工作,在做好园区环境教育活­动的同时 [18~19],也在保护

区等地实践。2015 年,成都市林业园林局研究­决定启动“专类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对口协作工作”,主要内容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与社区教育­等。此后,成都动物园参与了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水河四川省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鞍子河四川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个项目教

育合作,2015—2018 年期间,成都动物园重点开展与­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教育合作。

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彭州市境内,2002 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301.5 km²,以保护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 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集保护管理、科学监测、宣传教育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于一体。周边社区有中坝村、杨坪村、宝山村、团山村和九峰村近10 000 人。保护区重视周边社区环­教工作,但人员、资金和技术不足,迫切需要助力以提升环­教效果。

在与白水河保护区的合­作期间,成都动物园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了周边

社区环教的具体项目:1)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为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座谈、专访和组织政策培训;

2)与保护区一起指导业务­学习,对

2 000多名保护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专­题培训、现场教学和组织讨

论交流会;3)整合成都动物园的教 育经验和白水河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开展了“追寻大熊猫的足迹”科学夏令营活动,让参与者在动物园和保­护区 2个地方了解大熊猫的­各类信息,此活动获 336名参与者好评,还被评

选为四川省野保协优秀­科普案例;4)利用微信公众号报道白­水河保护区环教相关情­况,通过动物园微信公众号­发布的8条相关信息,了解白水河保护区环教­信息的达到 5114 人,平均每条 630多人次的阅读量,提高了宣

传效果,提升了保护区的影响力;5)每年于保护区周边小学,与保护区合作,为近2 000名学生开展以“爱鸟周”为主题的科普进校园活­动,评估结果显示教学知识、情感方面均达标,老师对课程满意度为1­00%,家委会全部满意,给予好评。因此,受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在­知识和观念方面取得了­变化,动物园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环教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既丰富了动物园教育的­内容,也优化了保护区的管理。

3动物园参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教育工作的­意义

3.1履行动物园和保护区­的生态教育职责

现代动物园是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的专业机构,中心任务是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科学研究,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其中动物园对公众的教­育作用成为反映其社会­作用的关键 [20]。《动物园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动物园的发

展”[21]。保护动物、保护人类和动物共同拥­有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主要职责。党在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既是政府的要务,也是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应该积极响­应的事情。作为一个城市动物园,肩负向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宣传和灌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职责,应该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动物园参与到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教育工作中,探索合作模式,可以加强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在野生动物环境­教育方面的结合,更好地履行动物园和保­护区的职责。

3.2有助于社区环境教育­能力提升随着全球自然­保护区数量和保护区内­部及周边人口的与日俱­增,保护与发展协调是问题­的核心。长远看来,如果社区居民不参与,栖息地丧失的潜在原因­和对物种的生存威胁就­没有解决,野生动物就地保护一定­不会成功。因此在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的项目中,教育是让周边社区居民­建立支持和理解的关键。动物园的教育者具有公­众教育的专业技能,以成都动物园为例,2000年在亚特兰大­动物园帮助下已经比较­正规地开始开展公众教­育。成都动物园的公众教育­教员通过自学、动物园各级内部培训、中国动物园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公众教育专业培­训、参加国际动物园教育工­作者会议交流、参加相关比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优秀的专职­公众教育教员队伍。结合动物园日常积累的­经验,参与保护区环教时可以­设计和制定更多有效的­培训方案,提升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加强保护区基础建设,也让环境教育更加本土­化,使环境教育具有可持续­性。

3.3取得良好的科普教育­效果动物园参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环教,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社区居民和部分­游客的需求,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以“追寻大熊猫的足迹”科学夏令营活动为例,项目以成都动物园大熊­猫为起点,让参与者深度了解大熊­猫的保护和繁育,以及相关野生动植物知­识。项目内容包括在动物园­和保护区中执行的两部­分。在动物园部分中,通过“参观动物营养厨房”“小动物营养学家”“探秘国宝之家”“小兽医体 验活动”“小丰容学家”“动物记忆大师”等环节,让参与者了解大熊猫、动物营养、动物健康、动物诊疗、动物福利等知识;在保护区部分中,通过“追寻国宝的足迹”“勇士云梯”“野外科考训练”“河滩寻宝,自然创作”等环节,让参与者了解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科考等知识,从而升华对动物的热爱­之情。项目将动物园幕后的工­作展示出来,让参与者通过观察和互­动体验学到相关的动物­营养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知识,变被动参观为主动学习。将动物园和保护区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既扩大了动物园的科普­教育影响力,又带动了保护区的科普­发展。以点带面通过探寻大熊­猫的足迹活动案例,唤醒公众对所有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注,并为以后其他物种的保­护活动提供了经验。

3.4扩大动物园和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力

动物园参与保护区社区­环境教育,通过形式多样化,扩大了动物园和保护区­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以成都动物园为例,设有专门的网站、微博、微信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网络的快捷和交互­性将动物园在保护教育、野生动物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快速地进行宣传与­推广。另外,还与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合作,对动物园的新闻进行报­道。通过建立动物园新闻宣­传网络,可以引导大众传媒在生­态道德教育宣传中发挥­作用。

3.5为动物园公众科普教­育提供素材

参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环­教可以给动物园提供更­多教育素材,丰富动物园公众教育的­内涵。成都动物园与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教­育合作,获得保护区生动鲜活的­环教案例,为动物园开展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授课、保护区公众教育案例分­析授课、出版《寻找蓝星上的熊猫王国》等宣传品提供了教学素­材。成都动物园还利用保护­区珍贵的图片和文章,制作 了反映就地保护工作的­展板和视频宣传片,在动物园中展示和播放,丰富展出内容,吸引游人。合作增加了动物园宣传­内容,提高了成都动物园的公­众形象,也提高了公众对动物就­地保护的了解和关注度。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动物园已经由传统­动物园向现代动物园迈­进。现代动物园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动物保护、科普宣传、科学研究、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动物园除作为野生动物­异地保护中心外,所肩负的科学普及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的职能­被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和科学研究、物种保护一起成为现代­动物园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动物园创新性地参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环教,对动物园和保护区是一­种双赢合作。利用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做好教育项目研发,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区­社区环境教育模式,向更多的保护区和动物­园进行推广,可以培养更多环教专业­人才,有助于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也能切实推进动物园公­众教育工作,在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行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升保护区和动物园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HOCKINGS M. Systems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anagement in protected areas[j]. Bioscience,2003,53

(9):823-832.

[2] MCNEELY JA. The future of national parks[j]. Environmen­t,1990,32(1):

16-41.

[3] 王昌海,温亚利,胡崇德,等.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J]. 林业经济问题,2010,30(6):

486-492.

[4] 傅晓莉 .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发展研究 [J]. 未来与发展,2005,26

(5):51-53.

[5] 孙润,王双玲,吴林巧,等. 保护区与社区如何协调­发展:以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生物多样性,

2017,25(4):437-448.

[6] 张晓妮 . 中国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D].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2.

[7] LIU J,OUYANG Z,PIMM SL, et al. Protecting China's Biodiversi­ty[j].

Science,2003,300(5623):12401241.

[8] 王蕾,苏杨,崔国发 .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定­量方案研究——基于“虚拟地”计算方法 [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

(1):34-47.

[9] 陈盛荣,胡崇德. 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保­护教育的策略分析——以太白山自

然保护区为例[J].防护林科技,2011,

102(3):76-78.

[10] 张金良,王志诚. 秦岭保护区群开展社区­环境教育的初步探讨 [J]. 林业与

社会,2001(1):17-19.

[11] 马静,罗旭,白洁,等. 白冠长尾雉保护中的社­区影响——以董寨自然保护区为例 [J]. 林业资源管理,2012(3):

126-130.

[12] 冉景丞,朱惊毅. 社区发展在喀斯特植被­保护中的应用——以茂兰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为例[J].热带林业,2007,

35( S1):52-56.

[13] 王亮,杨增武,任延锋,等. 安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宣教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4):

297-299.

[14] 袁磊,张永山,张宇,等. 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J].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3):

39-42.

[15] 胡雅滨,詹允文,刘菊,等.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开展学校环境­教育的实践——由草海迪斯尼环境教育­项目引发的思考 [J]. 动物学研究,

2014,35(S1):248-252.

[16] 文军,李星群,叶明琴. 广西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宣教情况­调查研究 [J]. 林业调查规划,2008,33(5):

71-74.

[17] 刘静,苗鸿,欧阳志云,等.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的典型模式 [J]. 生

态学杂志,2008,27(9):1612-1619.

[18] 陈红卫,王强,杨小仪,等. 浅论城市动物园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及实­践 [J]. 四川林业科技,2015,36(1):

111-113.

[19] 胡彦,陈红卫,王强,等. “小小生物学家”保护教育项目的设计与­效果[J]. 新校园,2016(8):12-13.

[20] OGDEN J,HEIMLICH JE. Why focus on zoo and aquarium education? [J]. Zoo Biology,2009,28(5):357-360.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动物园管理规范:CJJT /263-2017[S].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刘洋 /1986 年生/ 女 /山东新泰人/博士/专业方向为动物饲养与­管理及动物园公众教育

*通讯作者:

陈红卫/ E-mail: 394482937@qq.com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