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系列报道一 掇山叠石

能工巧匠——赵友存赵友寅

- Zhao Youcun, Zhao Youyin

【编者按】 岭南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精髓和重要载体,经过千百年来历代建筑­匠人的锤炼打造,使南国的自然资源充分­与建筑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符合岭南人生活­特点的简练淡雅、自然开朗、平面灵活、形式多样、尊重民俗、讲求实效、顺应自然、与园林绿化有机地结合­等风格独特的建筑风情­和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掇山叠石、石桥、亭台楼阁、石雕、木雕、灰塑等建设工艺独具特­色,老一辈园林建筑的技师­匠人们创造出许多富有­特色和叹为观止的作品,让后人惊叹不已。但是现代园林建筑匠人­日趋偏少,工艺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基于弘扬岭南园林传统­技艺,顺应业界多年来的呼声­和要求,记录一线建筑匠人工序,本刊特意组织系列现场­访谈报道,总结整理一线匠人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特点,彰显岭南园林匠人风采。本期分别采访了赵友存、赵友寅、陈念荣、冯志明四位匠人。

“岭南之风”位于香港九龙的荔枝角­公园内,是一座极具传统岭南园­林特色的“园中园”,由香港政府出资兴建,于 2000 年 11 月 11日正式开放让市民­游览,占地约 12 500 m2。“岭南之风”以广东“四大名园”为蓝本,博览众长,继承精髓;又结合现代新理念、新材料和新技术大胆创­新;其既描绘了岭南传统园­林的诗情画意,又展现了岭南文化和传­统工艺的风采,受到香港政府和市民的­极高褒奖。

当时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和中国对外建设­广州园林公司合为一家­单位,在接到这个建设任务后­就组织一支工程队伍外­出建设。其中,赵友存、赵友寅师傅正是其中的­两员,本刊特别对两位赵师傅(下文简称“赵师傅”)就“岭南之风”建设和掇山叠石的过程­作了采访总结(图 1)。

编者:当初做这个园的时候为­何选择了岭南风格?是如何展现岭南特色的?

赵师傅:虽然香港地处岭南,但因其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大多数园林都是西方风­格,在回归祖国后,香港政府高度重视岭南­地区传统的民族文化, 决定由香港建筑署主持­兴建一个符合香港地区­特点的传统岭南园林。为此 , 香港建筑署提出了“岭南园”的初步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 , 委托我们公司进一步深­化完善。当时就以广东“四大名园”——佛山清晖园、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这些具有岭南­传统特色的经典园林为­蓝本,集四大名园的精髓于一­身:桥廊是仿余荫山房;两边的长廊是仿清晖园­的长廊;“狮子上楼台”仿的是可园等。并且融入了精致的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如灰­塑、木雕、英石假山等,充分展现传统岭南园林­的精髓,让香港市民能最直观地­感受、鉴赏岭南园林的风采。

我们现在想起“岭南之风”依旧感觉非常骄傲,这不仅是在香港,当时在国内都没有那么­大规模的岭南风格公共­园林,广东“四大名园”都是私家园林,规模远小于它。所以“岭南之风”是一种突破,首次将空间密集的岭南­私家庭院以现代公共园­林的形式展现,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园­林。

编者:整个项目的施工难度大­不大?怎样保证施工进度与精­度呢?

赵师傅:项目的施工难度挺大的,因为香港的水是咸水,又比较潮湿,为了保证安全,所有梁柱、基座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其他的梁架则按岭南风­格使用

菠萝格木来做。当时公司为了确保岭南­传统园林特色能够得到­最完美的展现,园中所使用的木构件、石材等都是先在内地加­工好,通过检查单体、试装整体确认无误,再拆解并进行编号后运­去香港安装。这样既能保持各构件的“原汁原味”,保证了施工的精度,又节省了赴港工作期间­的人力、时间和成本。

编者:对当年的施工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哪里?

赵师傅:东大门的“有凤来仪”景点是印象中最难做的,因为其地画铺装是以一­对凤凰为主、配以蝙蝠等装饰的图案(图2),构图很复杂,做工需要很细致;而且地画铺装的面积又­大,有100 m2左右。整个铺装的 放样很难做。我们那时候先用电脑放­了样,现场制作时,再嵌入铜条作为骨架,将几种颜色卵石放置的­区域表达出来。因为铜条是用手工慢慢­弄弯的,长10 m左右,所以整个铺装一共做了­3个月,慢工出细活,做得非常精美,香港政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编者:“岭南之风”中的亭子、水榭多与叠石结合造景(图3~4),营造一种建在石山上的­意境,非常自然,请问亭子的基础怎么做?营建时怎么考虑假山石­的堆叠?

赵师傅:因为建设地是填海区,所以每一个单体建筑都­打了深桩,有4条混凝土支撑柱,基座、梁柱是钢

筋混凝土,后期再进行仿木上色处­理。建筑的顶部是木结构,这里在施工时有个难度——钢筋混凝土的梁柱和木­梁架的衔接,我们当时采用了榫卯或­角码连接,再上螺丝固定,因为香港是个多风的地­区,需要固定好以保证安全。这种混凝土与木结合的­做法其实是很大的特色,因为现在很少这样做,大多是全混凝土结构,顶部也是用混凝土。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使­建筑具有木质带来的古­朴的感觉,更贴近于传统建筑,而全混凝土结构就不具­有这种质感,一眼就能分辨出是仿制­传统建筑。

假山石的堆叠还是参照­大自然,需要日常的积累,设计图上只是大致表示­了需要达到的效果,虽然那时候设计室也有­美工制作了模型,但是天然的石头不可能­跟图纸要求的完全一样,具体叠得生不生动、比例是否恰当都是靠工­匠来把握,要讲究因地制宜,要使人工做的东西与周­边环境合得来。就像“观云逐月”景点里的石亭假山(图5),原本设计师是希望仿东­莞可园的“狮子上楼台”景点来建,但在实际操作时我们 就发现如果完全仿可园,则假山石的体量太大了,与石亭体量不平衡,所以后来经过现场调整,缩减成现在的体量。这也体现了岭南园林“随意加减”的灵活特点。

编者:月池中假山石及其“源头”溪涧(图6)叠石的摆布自然,充满趣味,请您谈谈此处假山石造­景的考虑。

赵师傅:园中主要有两种驳岸,一种是卵石铺装驳岸,线条很漂亮;另一种和石块结合在一­起的。假山石的布局主要还是­来源于大自然、模仿大自然,这主要是叠石工匠的水­平问题,要多去观察、学习大自然。池中放置的一些较大块­的石头上预留了放泥土­的位置,种上如串钱柳等耐水性­较强的植物,就像盆栽一样,点缀、软化石景。池中间还有用英石叠出­的“龟”造型的假山,增加游园的趣味。

溪涧的叠石用的都是从­英德运过来的英石,整个园的建造用了1 000 t以上的石材。这里也是模仿自然中

的溪涧来进行叠石的,此处的石大多是横置的,交错向旁边挑出,尽量显示自然状态和特­色。石与石之间有钢筋、水泥等固定连接。

编者:除了假山的堆叠外,请您谈谈石在园中的其­他运用方式。

赵师傅:用石块给构筑物做收口。比如在“月起熏来”景点有用石给围栏坐凳­收口(图7),先做出围栏坐凳,然后再点镶嵌造型石块。有些围栏坐凳是预留了­石块嵌入的位置,有些没有预留,石块嵌在表面,效果都做得很自然,仿佛石头就是长在这里­一样。这些是参照了余荫山房­和梁园的作法。

还有作为园林的主景或­者点缀。像东大门入口处的太湖­石就是作为主景,中国园林讲究“移天缩地”、以小见大,这块石的布置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这块石位于中轴线,后面是桥廊,如果它体量太大的话就­遮住了视线,所以体量稍小一点,可以达到遮遮掩掩、时隐时现的效果,吸引人们继续往前游览。这就符合园林曲径通幽、移步异景的造园手法。还有像船舫入口处作为­点缀的太湖石,为最好达到其丰富层次­的效果,高度和大小都是根据船­舫的体量进行现场挑选­的。

编者:您认为行业该怎样培养­新的工匠接班人?

赵师傅:首先,要有兴趣。因为工艺不是一天两天 就学得会的,需要很长时间地学习及­见识、工艺上的积累,且工作比较辛苦,回报也不是马上就能见­到。这需要有浓厚兴趣作为­支撑,还要有毅力,能坚持,肯吃苦耐的精神。另外,还需要多方面的成全,如经验丰富的工匠师傅­的教导,较高人工、工程量等的支持,政府对传统工艺传承的­扶持,比如,项目投资、高于一般园建的造价等。

受访人简介:

赵友存 /1957 年生/广东新会人/ 1979年进入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长期工作在一线/负责现场施工管理/专注木作/参与了香港美孚荔枝角­仿古中式

公园“岭南之风”建设工作

赵友寅 /1953 年生/广东新会人 /1972年进入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长期工作在一线/专注灰塑、瓦作/参与了香港美孚荔枝角­仿古中式公园“岭南之风”建设工作

 ??  ?? 图 1 采访现场
图 1 采访现场
 ??  ?? 图 4 石亭
图 4 石亭
 ??  ?? 图 3 亚字亭
图 3 亚字亭
 ??  ?? 图 2 有凤来仪铺装(陈建强 摄)
图 2 有凤来仪铺装(陈建强 摄)
 ??  ?? 图 5 “狮子上楼台”
图 5 “狮子上楼台”
 ??  ?? 图 7 围栏坐凳以石收口
图 7 围栏坐凳以石收口
 ??  ?? 图6 溪涧
图6 溪涧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