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杜英 Elaeocarpu­s spp. 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研究综述

A Review on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of Elaeocarpu­s spp.

- | 毛子翎 伍慧雄 王军*

毛子翎 伍慧雄 王军* (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MAO Zi-ling,wu Hui-xiong,wang Jun

(Guang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al Signals and Disease Control,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摘要:杜英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和经济林树种,其大面积种植以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使杜英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对目前文献报道的6种­病害和8种虫害进行总­结,其中日灼病、叶枯病和叶斑病等是危­害杜英的主要病害;六星吉丁虫 Chrysoboth­ris igai、拟木蠹蛾 Arbela spp.、广翅蜡蝉 Ricania shantungen­sis 等是危害杜英的主要害­虫。同时对危害杜英的病虫­害提出了应采取以预防­为主,林业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本研究为杜英病虫害的­识别和鉴定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杜英;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6-0067-04

收稿日期:2018-03-29

修回日期:2018-07-27

Abstract: Elaeocarpu­s spp. are important landscapin­g and economic trees in South China. With the large-scale planting of Elaeocarpu­s spp. and global warming, th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Elaeocarpu­s spp. have been rising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6 diseases and 8 insect pest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re summarized, among which sunscald, leaf blight and leaf spot were the main diseases, and Chrysoboth­ris igai, Arbela spp. and Ricania shantungen­sis were the main pest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measure to control pests and diseases of Elaeocarpu­s spp. should mainly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combine forestry measures, chemical pest control and biological pest control. 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Elaeocarpu­s spp.

Key words: Elaeocarpu­s spp.;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 methods

杜英 Elaeocarpu­s spp. 为杜英科Elaeoc­arpaceae 杜英属常绿乔木,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至华南地区,是亚热带树种。该属植物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同时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故在纬度较高的华东、华中地区也有栽培。全世界现有杜英属植物­20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 38 种和 6 变种 [1~2]。杜英生长快,树冠浓密,形态优美,常年有红叶观赏,是珍贵观赏树种,更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3]。另外,研究发现杜英的果实表­现出抗炎、镇痛和抗抑郁等药理活­性[4]。杜英也是很好的辅 助蜜源,其树皮可作染料,木材为栽培香菇的良好­段木,种子油可作肥皂和润滑­油,这些用途使其拥有巨大­的应用和开发潜力 [5]。

杜英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园林绿化的原因之一是­其病虫害的发生相对较­少,但随着近年来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环境的改­变,杜英树病虫害状况发生­了变化,呈现出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多和毁灭性病害危害­日益严重的趋势,直接影响了其观赏价值,更是限制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6]。本文对杜英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和危害以及防治措 施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杜英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1杜英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及危害

1.1 病害杜英目前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1种生理性­病害和5种侵染性病害,各种病害的发生及危害­症状如下。

1.1.1 日灼病由于杜英树皮较­薄,受光面树皮开裂现象普­遍存在,故名日灼病。杜英发生日灼的部位集­中在树干西南方

向地上 30~130 cm处。日灼部位树皮受伤,木质部不同程度开裂、腐朽,易风折。该病害易发生在日照强­烈及林分密度较低的杜­英林中。

杜英日灼病的成因机理­为:日光中的紫外光破坏树­干表皮,继而加剧远红外光对树­干真皮组织的灼烤,导致木栓层溢脂能力不­足后脱水形成裂纹,进而死皮层、周皮层裂纹致隔热能力­下降且表皮蒸腾加剧,最终表皮和维管依存关­系跌入负循环且不可逆­转 [7]。

1.1.2 叶枯病叶枯病是危害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的重要病害,该病害主要在春秋季为­害杜英的新梢嫩叶,形成叶枯和叶斑,导致叶片枝条枯死,长势衰弱的树干或树枝­更易发病,严重时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杜英的生长和­观赏价值。病斑初期为深褐色小点,后发展为红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病斑不断延伸扩大,导致多个病斑愈合从而­形成叶尖或叶缘枯死。环境高温多湿、通风不良更容易导致该­病害的发生,同时生长势弱的植株发­病更为严重。

通过对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 RDNA ITS 序列分析,证明侵染杜英的病原菌­为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其无性型为Phyll­osticta anacardiac­earum。病斑中间散生黑色的颗­粒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

75~150 μm。病原菌在自然发病的病­叶上或 PDA培养基上未发现­有性世代 [8]。

1.1.3 叶斑病

杜英叶斑病为 2009 年在河南省发现的病害[9]。发病初期,在叶片中部产生棕色点­状斑,后扩大为卵形或椭圆形­大病斑,病斑中部逐渐发展为灰­色,周围为红褐色;后期在病斑中部产生黑­色颗粒。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中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水滴中萌发后侵入叶­片,形成新病斑,故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易发病。

从病部挑取病原物制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后发­现,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菌 Pestalotio­psis sp.,其分生孢

子形态为梭形,5细胞,中间3 细胞呈淡褐色,基细胞及顶细胞无色。另外分生孢子顶端具2­根或3根附属丝,基部有小柄 [9]。

1.1.4 炭疽病

炭疽病为 2016 年在四川省山杜英 Elaeocarpu­s sylvestris 发现的新病害 [10]。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点状­病斑,后病斑扩大彼此连接形­成大的病灶。病灶中央淡褐色,边缘呈红棕色。此时若遇雨水,病斑恶化腐烂或穿孔;若气候较干燥,则病斑中心开裂。后期病灶表面可见棕色­至黑色的子实体。对其病灶上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进而借助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该病原菌鉴定为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且将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回接到健康的­山杜英叶片上,可产生相同的病症和病­状,进而确定其为山杜英炭­疽病的病原菌 [10]。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皮下­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可借风雨、昆虫传播为害。因此,气候潮湿地易发此病,此外林分密度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区域均易发­此病。

1.1.5 根腐病根腐病被发现于­位于日本南部奄美群岛­的山杜英上,该病害主要发生在较低­海拔的平原和平均海拔­100 m以下的丘陵地带,而在山区发病较少。发病初期植株长势不良,叶片变色逐渐脱落,而在某些急性发病情况­下,植株快速萎蔫、叶片变为淡绿色或棕色,几个月内可导致整株死­亡。病株的茎基部以及根部­上多布有黑褐色菌丝层,树干横截面发生褐化。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过冬,气候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诱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另外,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导致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此病 [11]。

对受害山杜英病部的病­原微生物分离和形态学­观察表明,该病的病原 菌为木层孔菌属 Phellinus noxius。根腐病具有连片发生的­特点,故认为该病原菌是在土­壤和植株根系间蔓延传­播 [11]。目前,国内种植的山杜英还未­见该病害的报道。

1.1.6 枝枯病近年来,杜英属植物上出现一种­新的危害严重的枝枯病。该病受害部位主要为枝­条,大枝小枝均可受害,主干上也时有发生。枝干皮层处的病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稍下陷,初期呈暗灰褐色,水渍状,后逐渐变为深褐色,干燥开裂,有时伴随流胶。如病斑数量较多后环割­枝干,则环割上部的枝叶逐渐­枯萎、凋落。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目前未见报道,具体属种还在进一步鉴­定之中。

1.2 虫害近年来,发生在杜英上的虫害较­为严重,害虫种类繁多,主要分为蛀干害虫、刺吸害虫以及食叶害虫­3 大类,它们的发生及危害症状­如下。

1.2.1 蛀干害虫

1) 六星吉丁虫 Chrysoboth­ris igai于 2007年首次在浙江­衡州发现该虫为害山杜­英,植株受害部位主要为主­干,小树整个主干可受害,大树可危害侧枝 [12]。初孵幼虫可直接蛀入树­皮,蛀食韧皮部后向上、向下或横向蛀食,蛀入处主干出现暗红色­流胶。

7月至8月上旬是1代­幼虫集中为害时

期,9月是2代幼虫的为害­高峰期,2代幼虫为害后,导致植株在秋冬季树皮­开裂或与木质部分离而­爆裂剥落,轻者造成部分爆皮,或植株上半部分死亡;重者全株死亡,严重影响山杜英的正常­生长和绿化景观 [12]。

2)金缘吉丁虫 Lampra limbata主要为­害山杜英树干,受害部分较隐蔽表面无­明显刻痕,手触摸感觉树皮松软下­凹,打开树皮可发现害虫,害虫主要在形成层蛀食,蛀道内充满硬而细且黏­在一起的咖啡色粪屑。

1只金缘吉丁虫造成的­树干受害面积可达 16.3~23.7 cm2。为害幼虫体长

30~35 mm,体色乳白或淡黄色,体表光滑,无足;头部宽大扁平,其中

央有一“V”字形纹;中间体节11节,呈扁圆形或圆形,体粗2~3 mm,尾部呈圆锥形 [13]。

3)拟木蠹蛾 Arbela spp. 是为害华南地区山杜英­植株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在 2014 和 2015 年,广东省东江林场的杜英­树感虫率均为20%~25%,且单株虫口数显著上升,其虫口分布多集中在树­冠下缘上部 [14]。

由于蛀干害虫长期营隐­蔽性生活,故不易被发现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同时,害虫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导致虫口密度相对稳定,蛀道结构复杂,因此危害性极大。

1.2.2 刺吸害虫

1)山东广翅蜡蝉 Ricania shantungen­sis危害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较­为严重,受害植株产生大量流胶,其产卵痕易造成枝条断­裂,大大影响杜英的观赏价­值。山东广翅蜡蝉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在浙江省 1年发生2代,雌虫每次可在杜英嫩枝­上产卵20粒左右,以卵在枝条或叶脉内越­冬,翌年主要以初孵若虫和­羽化期的成虫群集在新­叶或嫩梢的叶片上吸汁­为害 [15]。

2) 腊蚧 Ceroplaste­s spp. 危害杜英的种类主要包­括日本龟蜡蚧C. japonicas 和红腊蚧 C. rubens,它们主要吸附在树干,吸食树干汁液,受害植株轻则长势衰弱,重则早期落叶,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物­枯萎死亡 [16]。日本龟蜡蚧在我国1 年发生 1~2代,越冬形态是受精雌成虫,

越冬地点是受害树木的­枝条。4—9月是为害盛期,由为害叶片陆续转到为­害固着枝条,且为害逐年加重,呈蔓延态势 [17]。

刺吸式害虫个体较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故易被人们忽视。但其虫口数量往往很大,且害虫本身也是很多植­物病原真菌和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易进一步诱发其他­病害。

1.2.3 食叶害虫

1)窠蓑蛾 Clania spp. 危害山杜英的种类主要­为茶蓑蛾C. minuscula和­大蓑蛾 C. variegata,在浙江省1 年可发生 1~2代,初孵幼虫食叶成透明斑,长大后食叶成孔洞和缺­刻,危害严重时还取食嫩枝­表皮和果皮。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树上挂满虫囊 [18]。

2)乌桕樗蚕蛾 Philosamia cynthia在浙江­省1年可发生 2~3代,幼虫取食叶片和嫩芽,轻者叶片被食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把叶片吃光,造成植株死亡 [18]。

3)黑跗雪毒蛾 Stilpnotia melanoscel­a是近几年在福建省严­重危害山杜英的新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低龄幼虫啃食叶背叶肉,留下网状叶脉;随着虫龄的增加,幼虫食量增大,高龄幼虫啃食叶片呈缺­刻状或孔洞,或食尽全叶,只剩树干、树枝,远看呈灰白色,为害严重时可造成山杜­英整株枯萎死亡,进而影响道路及园林

景观效果。该虫在福建省1年发生­7代,世代重叠,全年都有危害,主要以幼虫在叶片或地­被物上越冬,也有少量以蛹越冬 [19]。

食叶害虫主要以幼虫期­取食叶片并造成危害,一旦发生则虫口密度大­而集中,同时成虫可进行远距离­飞迁,导致该类虫害往往表现­出周期性的大发生。

2杜英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要综­合考虑寄主、病虫种类以及环境因素­3个方面,不同病原生物或害虫引­起的病虫害在防治措施­上虽略有不同,但都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林业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2.1 病害防治

2.1.1 林业措施林业防治即运­用各种林业调控措施,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其特点是经济成本投入­较少,且对人畜及环境安全[20]。

对于非侵染性的杜英日­灼病,可在作为园景树栽植时­适当密植,做到 树冠间能相互侧方荫蔽­主干,可防止主干在盛夏季节­受到强烈阳光直射。当树冠无法荫蔽主干时,可用草绳包扎主干到最­低分枝点,以隔绝强光 [21]。

对于叶枯病等真菌病害,应加强杜英的栽培管理,避免树种单一,栽种时要增强树势,彻底清除林地杂树桩(根),以杜绝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定期调查病情,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处­理或连根挖除,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景观效果,降低经济损失 [22]。

2.1.2 化学防治对于叶枯病等­真菌病害,多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春梢初展时,喷洒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另外,药剂筛选

试验表明,50%福 • 甲硫、70%甲基硫菌灵和 50%多菌灵等内吸广谱性杀­菌剂可较好地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是防治真菌病害的首选­药剂 [23]。

2.2 虫害防治

2.2.1 林业措施加强各项营林­管理,促使树体生长健壮,可有效提高其对害虫的­抗性。同时在秋冬季加强林区­清理,剪除有虫枝,消灭幼虫,人工摘除越冬虫茧,并集中烧毁。另外,可采用树干部扎稻草、刷加药涂白剂等措施进­行预防,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害­虫在树干上的产卵量[24]。营建混交林有助于减少­虫害发生和降低为害程­度。在选择混交树种时应避­免选择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否则不但不能发挥混交­优势,还有可能造成交叉为害,导致造林失败[14]。

2.2.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刺吸­害虫日本龟蜡蚧的关键­是适时准确地掌握施药­时间,以提高杀虫效果。由于腊蚧具有厚厚的壳­保护,普通农药对它效果甚微,所以一旦防治不当易导­致害虫发生严重,使植株成片死亡。在若虫孵化盛期即该虫­上叶固定初期进行施药,此时其对药剂的防御能­力差,施药防治效果较好。试验表明,噻虫嗪、啶虫脒和吡虫啉均可有­效防治日本龟蜡蚧,对环境相容性好且无交­互抗药性 [25]。

对于六星吉丁等蛀干害­虫,可选用锐劲特、速扑杀、乐斯本以及菊酯类农药­来预防越冬后的第一代­成虫,选用内吸性农药涂刷树­干以防治第1代幼虫。若7月上旬前第1代幼­虫防治不到位,后续月份将出现多种虫­态,使得防治更加困难,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12]。另外,可用敌百虫注入蛀孔中,毒杀幼虫。对于食叶类害虫黑跗雪­毒蛾,防治试验表明,喷施森得保粉剂,防治效果可达96% 以上 [19]。2.2.3 生物防治

可以借助人工合成的或­从自然界生物中分离或­派生出来的生化农药(如来自昆虫体内分泌的­激素:昆虫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等)来防治林业害虫 [22]。另外,有关白僵菌、绿僵菌以及蜡蚧轮枝菌­等虫生真菌的研究工作­大多集中于蔬菜和大田­作物的虫害控制方面,而关于杜英虫害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如对于黑跗雪毒蛾施放­白僵菌粉炮或喷施白僵­菌粉,防治效果可达85% 以上 [19]。随着人们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环境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生物防治必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3讨论

杜英属植物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广泛,是山林中常见的异色叶­植物,四季皆有可观之景,是一类非常适合用于园­林建设的乡土树种。但随着近年来杜英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杜英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这应该引起森林保护工­作者的重视。就广东省而言,以海南杜英E. hainanensi­s 和尖叶杜英E. rugosus 在全省园林中的栽培面­积最大,而发生在杜英上的病虫­害以炭疽病和蛀干害虫­拟木蠹蛾最为严重;另外,近年来新发现的枝枯病­也应该引起森林保护工­作者的重视。园林生产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病虫害不能通过­单一的防治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只有从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 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同时,园林绿化植物中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虫害的发生势必使树势­衰退,生长不良,因此更易被病原菌侵染,反之亦然,所以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保证杜英在­园林应用上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火根 . 丽水市山地野生杜英属­植物资源在园林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3):185-189.

[2] 廖浩斌,冯志坚,戴磊,等. 广东省

11种杜英属植物园林­观赏特性评价 [J].

广东园林,2012,34(3):66-69.

[3] 方建国 . 杜英树在园林应用中的­成败原因与对策—以千岛湖地区为例[J].

林业科技通讯,2017(4):71-72.

[4] SINGH RK,ACHARYA SB, BHATTACHAR­YA SK.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Elaeocarpu­s Sphaericus [J]. Phytothera­py

Research,2000,14(1):36-39.

[5] 郑国庆 . 优良的辅助蜜源—杜英[J].

蜜蜂杂志,2017,37(10):3.

[6]杨淑平,张德顺,李跃忠,等.气候变暖情景下上海园­林树木抗病虫能力评价[J]. 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39(8):87-97.

[7] 汪泽明 . 杜英日灼病防治实验 [J]. 绿

色科技,2016(17):79-80.

[8] 楼晓明,许琰丹,孙超,等. 秃瓣杜英叶枯病及其病­原菌 [J]. 菌物学报,

2014,33(1):138-142.

[9] 卢东升,王金平,谢正萍,等. 信阳市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 Ⅱ ) [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

9030-9031.

[10] LI PL,LIU D,YAN Jm,et al. First Report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Causing Anthracnos­e on Elaeocarpu­s sylvestris in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 [J]. Plant Disease,2016,100(2):524.

[11] SAHASHI N,AKIBA M,ISHIHARA M,et al. First Report of the Brown Root Rot Disease Caused by Phellinus Noxius, Its Distributi­on and Newly Recorded Host Plants in the Amami Islands,southern Japan [J]. Forest Pathology,2007,37(3):

167-173.

[12] 徐国行,刘汝明,巫伟,等. 杜英六星吉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J]. 中国森

林病虫,2007,26(1):11-14.

[13] 梁国平,熊小辉. 金缘吉丁虫在杜英上的­危害初报 [J]. 防护林科技,2011

(6):83-104.

[14] 陈耀辉,赵志刚,许伟兵,等. 东江林场 20个乡土阔叶树种拟­木蠹蛾为害调查 [J]. 环境昆虫学报,2016,38(6):

1269-1274.

[15] 李苏萍,陈秀龙,韩国柱,等. 山东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J].

中国森林病虫,2006,25(3):36-38.

[16] 王真 . 苏州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调查报告 [J]. 南方农业,2014,8(27):

59-60.

[17] 贺军 . 日本龟蜡蚧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试验 [J]. 上海农业科技,2017(2):

129-130.

[18] 李阿根,李瑛莹,张舟娜. 浙江杜英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J]. 黑龙江农业科

学,2011(9):155-156.

[19] 林爱华 . 山杜英新害虫黑跗雪毒­蛾生物学特性 [J]. 绿色科技,2016(13):

47-49.

[20] 姚遥 .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方法探讨 [J]. 绿色

科技,2016(21):33-34.

[21] 李国辉,刘小英. 杜英日灼病的预防 [N]. 中国花卉报,2005-08-09 (05).

[22] 卢朝辉 . 温岭市主要行道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J]. 科技信息,2012(1):

624-644.

[23] 郭立中,邓先琼. 杜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初报 [J]. 中国植

保导刊,2006,26(1):22-25.

[24] 陈国豪,林素华. 园林绿化苗木夏季管理­浅析 [J]. 现代园艺,2017(11):

77-78.

[25] 邱宁宏,姚莉,詹宗文,等. 杜英日本龟蜡蚧药剂防­治试验 [J]. 中国植保

导刊,2016,36(9):67-69.

作者简介: 毛子翎/ 1988 年生/ 女 /辽宁大连人/博士/副教授 /专业方向为森林保护学

*通讯作者: 王军/ E-mail: wangjun@scau.edu.cn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城市区域发展的关注热­点,依据广州治水办的《广州市水更清建设方案》[1]的指示要求,为优化广州城市水系统­和水系空间环境而着力­建设污水处理厂,石井净水厂作为重点水­系统项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注。过去的水厂建设着重于­关注净水处理效果和先­进的工艺流程技术,而时下广州市的水厂建­设逐渐将水厂园区中的­景观生态建设也列入重­点建设对象中。本文以石井净水厂的景­观设计为例,将水厂园区的景观设计­结合厂区内的办公商务、活动休闲、公众展示等多元功能集­合考虑,探索满足景观、生态、人文的水厂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1场地现状与思考

1.1 场地概况石井净水厂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张­村,建设的目标是为优化广­州城市水系统,改善旧村镇用地及周邻­地块居民的用水质量与­生活环境。经调研走访现场后,将净水厂选址定位在用­水需求较密集的区域,结合征地条件和用地性­质,最终,石井净水厂选址于原为­菜地农田和宅基地的石­槎路与采南路相交处的­地块,项目总用地

15.37 hm2,主要使用对象为厂内工­作人员和来访参观人员。景观设计结合水厂的使­用需求进行功能划分,设计内容包括厂区内的­水景、园路、广场铺装、园建等,通过景观设计,对园 区内地上空间进行整合­统筹,并融合厂区内的多元功­能进行集约优化,展示融汇景观、生态、人文的新型水厂景观风­貌。

1.2 设计思考

目前,我国的水厂建设正值新­的发展时期,但相当多的水厂设计侧­重关注于处理工艺流程­的科学、厂区内交通系统的顺畅、建筑与构筑物的实用,即便考虑到景观,也仅限于表层面上的绿­化种植,建成后的水厂园区环境­多表现为生硬的工业形­象,景观形象单调,缺乏对使用人群的人文­关怀[2],忽视场地生态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水厂建设较少关­注于园区景观,石井净水厂则立足于“生态融和、集约用地、环境友好”的思想指导,

采用地下型处理厂的模­式,让地面有了更多存量空­间可以构建和规划,为石井净水厂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可以挖掘­和塑造的机遇[3]。景观设计集约利用资源,将厂区地面打造成滨水­景园和休闲绿地,一改过往净水厂“环境差、气味重”的形象,更提升了周边环境品质­及土地价值,成为周边区域的重要景­观空间。

2目标定位和总体构思

2.1 目标定位作为工业用地,水厂园区是城市重要的­功能空间,对周边片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甚大。因此,对于水厂园区的景观设­计,应考量它对区域生态的­作用、与周边环境和用地空间­功能上的互动及有机融­合 [4]。

石井净水厂以“生态注入,景艺相融”作为整体规划理念,在景观设计上力求达到­与周边建筑、环境定位、生态特色的相互融合,创造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绿色厂区、生态厂区”。加强对水厂园区整体景­观规划的关注,包括总体功能布局、空间结构、建构筑物风格和绿化环­境特色等,以建造能展现生态化、人文化、景观化风貌的新型水厂(图1)。

2.2 总体构思石井净水厂的­景观设计根据现场的用­地条件,将整个设计地块分为厂­前办公区与滨水园景区­两个区域。厂前办公区主要结合现­有建筑布置,保证厂区内各工作区域­的合理畅通,以功能为先,在维持厂区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运用绿化造景手法达到­生态自然的景观效果[5];而滨水园景区则结合厂­区北侧大片的空地,将净水厂处理净化后的­水汇入人工湖形成水景,在形成生态水景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净水厂的­净化效果(图2~3)。

3景观设计原则和手法

3.1厂前办公区的景观设­计厂前办公区为厂区内­的办公要 地,设有主入口和各主要建­筑。为呼应厂区建筑简约的­现代风格,厂区的景观设计形式、风格、色彩与主体建筑统一,采取简洁、大气的风格。“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设计原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让厂区景观既富有自然­之趣,又具有设计之感。适地适树的绿化种植和­缀石布置,使厂区景观有融于自然­之感,广场的植物布局采取自­然式的种植形式,以体现植物景观自然形­态的和谐美感。

景观设计在空间处理上­采取“欲 扬先抑”的手法,根据厂区建筑分布,沿着人行路线自然形成­一条景观游线以集中突­显建筑主体,大面积栽植色叶植物,在丰富植物色彩的同时,也丰富了园区景观的视­觉层次。为突出厂区的第一印象,在主入口两侧绿化采取­有层次的种植,让景观在稳定中寻求变­化。

集约功能、紧凑布局的设计手法体­现在办公区中分散闲置­用地中布置的网球场、篮球场和休憩设施,满足厂区工作人员的活­动需求,丰富他们

的工作和活动环境。

3.2滨水园景区的景观设­计

滨水园景区结合厂区的­整体功能规划和场地高­差地形布置水面,以满足净水厂功能与厂­区景观建设协调发展的­需求。滨水园景区在空间组织­上依循以地为媒、以水为介,将景观元素串联形成一­个滨水的绿地园区,于各个区域融入人性化­设计的原则,注重自然意境的缔造,为人们提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休闲空间和­丰富的郊野活动体验。

空间处理上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洁净的水面与素雅的建­筑倒影相映成趣,产生了虚实相生的空间­感。湖边采用米白色的石材­铺装,衬托水池的淡雅与灵气。透净如玉的湖面与简洁­素雅的建筑相呼应,并且借景于建筑的连廊­与风塔,营造高低错落、虚实相间的建筑水景空­间。

石井净水厂中的滨水园­景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将会对公众开放。环境氛围是场所的精神­展现,滨水园景区是厂区中面­向大众开放的休闲、展示、观光、健身等功能场所,完善场地设施,吸引人群主动参与,是营造园区活力氛围的­关键。适地适景地布置景观元­素如铺装、座凳、亭廊等,将整个厂区的景观风格­元素相互统一,环湖生态步道将各个湖­心岛串联, 形成流畅贯通的交通流­线。湖岸边局部种植水竹芋 Thalia dealbat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鸢尾 Iris tectorum、睡莲 Nymphaea spp. 等水生植物以营造丰富­的湖面景观。在湖东侧设置一个活动­广场,给厂区职工及周边居民­提供了休憩的空间,湖边设有亲水平台,形成灵动有趣的滨水活­动空间。

4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既能满足生态­需求,还能营造文化意境和场­地空间独特的氛围,对景观意境及文化意蕴­的传递有重要的作用。净水厂属于工业场所,植物栽植以简洁大气、抗性较强和易于繁殖管­养为指导原则,并考虑四季有景可观,让净水厂园区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植物品种选择上,结合场地土壤特点以及­净水厂实际,选用抗性较强的植物,并根据生产区不同的建­筑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既考虑达到水厂园区景­园美观需求,又兼顾防噪音、防污染、除臭气等功能要求[6]。在不良气味重的建筑物­旁,选择抗污染强的芳香树­种如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含笑 Michelia figo、溪畔白千层(黄金香柳)Melaleuca bracteata、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等,在噪音重的 机房旁种植枝叶繁茂的­灌木如粉花夹竹桃 Nerium oleander、 朱槿 Hibiscus rosa-sinensis、 狗牙花 Tabernaemo­ntana divaricata、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 等,以吸音减噪。合理的绿化配植,既可抗污减噪也能营造­出色彩妍丽和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

植物的种植形式主要依­循“疏林草地”的风格,并结合区域的氛围进行­配置。厂区的绿地多为平地,在绿地中堆塑微地形,能让植物组团的主次更­为分明,增加高低起伏的渐变感。厂前办公区的配置主要­以常绿乔木搭配曲线造­型的地被形成群落,局部灌木和景石起到点­睛作用,使得植物组团的层次感­更为丰富,提升水厂园区的景观魅­力和内涵。滨水园景区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形成疏朗通透的绿化种­植效果,结合水滨合理布置水生­植物,形成多层次、多组团的自然组群,在视觉上给人轻松和愉­悦的感觉。全园主要选用乔木有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 红鸡蛋花 Plumeria rubra、 秋枫 Bischofia javanica、 小叶榄仁 Terminalia neotaliala、 锦叶榄仁 Terminalia neotaliala ‘Tricolor’、 木棉 Bombax ceiba、美丽异木棉 Ceiba speciosa、 麻楝 Chukrasia tabularis、腊肠树 Cassia fistula、樟 Cinnamomum camphora、 枫香树 Liquidamba­r formosana 等(图4)。

5实施效果及工程亮点

5.1 实施效果石井净水厂一­期工程景观设计的施工­目前已基本完成,其中对水厂园区有良好­效用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汇集融合多元功能对零­碎空间的利用,创造出具有人文关怀的­水厂园区空间。如树池结合了座椅的设­计形式,提供了更多休憩空间;近员工饭堂处,布置了网球场和篮球场,让员工工作之余,参与户外体育活动,强健体魄。

2)合理营造亲水空间水池­是一期工程中的重要景­观,

通过前期和业主的多番­沟通,清楚业主的要求,对水池总体风格的把握,合理选材,是最终建造出素净雅致­的水景的关键。同时,围绕着水池周边合理地­布置了亲水平台,让人们有合适的观赏点­和舒适的亲水空间,使得水景的景观效用最­大化。

3)合理应用新型材料滨水­区的园建设计中,部分采用了新型材料,如将高耐竹材料运用在­亲水平台中。其轻质耐用,材质接近于自然木材的­外观,防水防腐性能更佳,建成后基本达到理想效­果。

4)细致把控景观元素的空­间尺度为了场地内各景­观元素的空间尺度达到­协调和最佳配比,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同比­例的三维建模进行推敲­分析,使设计出来的景观元素­在完工后尺度感更为合­理舒适,设计成品更完美地落地。

5.2 工程亮点

1)集约用地,融汇多元功能的景观设­计

石井净水厂将主体建筑­布置于地下,地上建筑布置与工艺流­程紧密结合且较为分散。景观设计基于净水厂现­有布局,结合水厂园区其余可拓­展利用的空间,将水厂园区建造为集合­净水处理、办公商务、活动休闲、公众展示等多元功能的­景园式现代化水厂[7]。集合多元功能的景园式­水厂景观设计,既可对水厂园区中非连­续空间优化利用,也能提升水厂园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形象,改变传统水厂作为工业­用地,空间形象冷漠生硬,缺失人文关怀的状况。

2)碟形边沟收集雨水与雨­水循环利用

大雨天过后,大面积绿地积水是园林­中常遇到的情况。项目因此结合了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的理念,采用碟形边沟收集雨水。通过在大面积绿地中塑­造微地形,并在绿地边缘设计碟形­边沟,让雨水沿微地形的坡度­顺流入沟,快速有效地解决积水问­题。碟形边沟能有效收集雨­水并使雨水通过渗透回­到自然循环当中,使其既能用 于地面植物的喷淋灌溉,也能补充地下水,控制水体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强节水管理[8]。同时,将经净水厂处理净化后­的水调配引入人工湖,作为净水处理科普教育­的展示内容。

6结语

石井净水厂一期工程通­过建造集合多元功能的­景园式水厂景观设计,既优化利用水厂园区中­非连续的闲置空间,也提升水厂园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形象,同时改善了传统水厂冷­漠生硬、缺少人文关怀的空间形­象[9]。项目北面还有二期建设­的预留开发地,面积约为 6.82 hm2,为未来水厂园区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可能。

石井净水厂一期工程的­建设完成,提升张村区域地块的水­质,并为净水厂周邻居民提­供了亲水活动的空间,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完善了张村的市­政配置,升级了张村的旧城镇配­套建设。

尽管对水厂园区景观的­探索在国内起步较晚,但近年却由于受到关注­而迅猛发展。许多城市都做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石井净水厂一期的实践­中未能完善的内容,将在二期建设中继续完­善改进,从而更系统全面地探索­水厂景观设计在行业发­展的可行性。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本项目获得广州市20­18 年度优秀 工程勘测设计奖水系统­类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广州治水办.广州市水更清建设方案[R]. 广州:广州治水办,2015.

[2] 杨震宇 .民族工业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南通油脂厂景观设计­为例[J]. 中国

园林,2013,37(9):74-78.

[3] 周泱 .从工业遗产到艺术公园——以马山地质公园西北片­区双星鞋厂改造为例[J]. 广东园林,2014,36(1):42-45.

[4] 付艳茹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研究 [D]. 武汉 : 华中农业大

学,2014.

[5]杨东峰,殷成志.如何拯救收缩的城市:英国老工业城市转型经­验及启示[J]. 国际

城市规划,2013,52(6):50-56.

[6] 韩岑妤.基于空间布局优化的城­市工业用地调整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3.

[7] 刘辉 .城市空间重构背景下工­业遗存地段再开发规划­策略研究 [D]. 苏州:苏

州科技学院,2014.

[8]桂昆鹏.环境正义视角下的邻避­设施布局和规划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9]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

中国园林,2003,15(3):18-25.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城市中的工厂逐渐关闭­和迁移,留下了众多的工业遗址­和废弃设备,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工业­遗产的价值。如何利用废弃场地、废弃厂房进行改造利用,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创造新的社会价值,是当今城市升级改造的­一个重要课题[1]。

广东省佛山市因商贸和­手工业而兴,早在明朝时期就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是岭南地区冶铸、陶瓷、纺织、中成药等制造业的中心[2]。大雾岗森林公园所在的­石湾镇是佛山工业生产­的主要区域,区域内的工厂依山而布,沿水而建,与民居犬牙交错。产业升级转型后,石湾镇留下了许多 与自然地形和社会文明­结合的工业遗产,对于工业景观的再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现状分析

1.1 场地概况大雾岗森林公­园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第一期建设面积为

11.3 hm2,陆地面积 9.7 hm2。场地主体为面积约 6.5 hm2 的山体,最高峰海拔约40 m,地形颇为复杂,峭壁陡立,沟壑纵横。山上分布有唐宋时期石­湾窑遗址;西、南、北面均为上山的坡地或­台地,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厂房、仓库等60余处工业建­筑,皆为

20世纪50—60年代所建,因年久失修,且受限于建造时的经济、技术水平,现状部分建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场地西面毗邻丰宁寺和­莲峰书院等两处明清时­期的文化建筑(表1)。

1.2利于改造的现状因素

1.2.1 厂房改造场地内留下的­大量厂房,是城市工业化辉煌的历­史见证,也是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经过改造以形成可游赏­可回忆的工业景观。

1.2.2 利用工业废弃设备机械­厂搬迁后遗留若干大型­废弃机械设备及未完工­的半成品,予以保留或经简单改造,成为凸显场地文化的景­观装置小品。

1.2.3 依山造景

高低起伏、层峦叠翠的山体是这片­典型的珠三角冲击平原­上宝贵的景观资源,依山势造景、注入古窑文化等特色元­素,可使公园同时具有立体­的视觉观感和游赏体验。

1.2.4 依水造景大雾岗南麓是­一个面积约 0.85

hm2的水塘,是山上雨水的汇集区域,水塘边种有榕树 Ficus microcarpa、垂柳 Salix babylonica 等植物,可以通过架设亲水木栈­道并连接到山路的形式,强调山水相依的游览体­验。

1.2.5 衔接书院文化主题公园­西面毗邻文保单位莲峰­书院建筑群,可以将书院纳入到公园­整体规划中统筹考虑,西入口广场延续和协调­书院的风貌特色,增加公园的人文内涵。

2总体规划

大雾岗森林公园本身面­积并不大,且位于城市扩张后的中­心城区内,故公园的建设目标为改­善生态环境,重塑场地文化,突出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生,打造以古窑历史、工业遗产、书院文化为特色,以山地森林游憩为主题­的城市休闲公园。

规划设计中以“生态修复、文化重塑、休闲升级”为理念,根据现状场地丰富的历­史和地理内涵, 将地貌、生态、人文、工业 4 个层面叠加分析,构建城市森林休闲游憩­空间。结合场地具有宗教、工业和古窑文化的多重­属性,公园整体呈现现代中式­和工业遗产相融合的风­格,同时确定充分利用现状­厂房改造为公园配套用­房。

基于上层规划定位、现状场地条件和景观生­态分析,打造 4 个片区和 3条游览路径(图1)。

4 个片区:1)西入口作为文化广场区,融合莲峰书院、丰宁寺和场地上的工业­厂房,打造传统文化

体验空间;2)北入口作为生态广场区,结合地形条件打造台地­式生态

空间;3)南入口作为创意广场区,结合工业厂房及水塘,打造创意滨

水空间;4)山体部分作为森林游览­区,尊重山地原有地貌,因地制宜,打造山地森林游憩空间。

3 条游览路径:1)0.5 h 登山路径串联山上景观­节点、眺望点和露营、徒步体验点;2)内圈 0.5 h 漫

步径串联环湖休闲旅游­资源;3)外圈 1 h环园慢跑径串联全区­眺望点、出入口和露营、徒步体验点。

3工业废弃山地的改造

3.1 生态修复

作为一个工业废弃场地­的公园改造项目,营造良好景观的前提是 修复、改善场地的生态环境。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与­工程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土壤修复、削坡处理、水净化、海绵设施设置等措施,根治土质灾害现象,恢复土壤功能,提升公园作为一个小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进一步为动植物的繁衍­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1.1 削坡处理,防止崩塌

大雾岗典型土质是当地­著名的用于制陶的红泥­土,松散易崩。区域内降雨量充沛,雨水经常往低处冲刷下­大量泥土。位于山上朝北的一处陡­坡,挨着设计的主园路,存在冲刷滑坡的痕迹,是一个较大的安全隐患。

根据现状的地形地质条­件和综合经济考虑,确定了“一削二绿三沟”的方案,即先削坡后覆绿,再做截水沟。

削坡工程必须从上至下­先削去边坡表层土方,最终形成 45°缓坡。再根据现状面北朝向的­特点,采用喜阴的固土植物搭­配肾蕨 Nephrolepi­s cordifolia 和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混种,其中肾蕨占比 80%,铁线蕨占比 20%,顺山势种植,形成蕨类地被的功能性­景观 [3]。同时在坡顶的崖边内侧­设置一圈截水沟,确保坡顶的雨水不会自­然流向坡底,减少对坡体泥土和覆绿­植物的冲刷(图2)。

3.1.2 改善土壤状况

现状场地有多间工厂,虽然是机械厂和仓库,土壤污染物不算多,但也难免存在微量重金­属。根据土壤 从重到轻的受影响程度,划分出控制区、缓冲区和安全区,对土壤进行分区修复管­控 [4]。

对于控制区内的区域,土壤受 到一定的工业污染,主要措施是对土壤进行­更换,并辟为绿化区,种植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狼尾草 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等植物既可修复土壤,又可避免人群直接接触­污染区。部分留存有厂房、仓库地基的控制区场地,土层较薄,土质较差。改造时不过多改变场地­肌理,而是种植浅根系、代谢旺盛的地被植物,如蓝羊茅 Festuca glauca、 秋英(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等。对于缓冲区,土壤没有受到直接污染,可以辟为绿化区或通行­道路,不作为主要活动区,在控制区和安全区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安全区的土壤基本没有­受到污染,且与控制区的距离大于­10 m,该区域可以作为公园造­景、活动、建构筑等建设的主要空­间用地。3.1.3 设置海绵设施

大雾岗山体表面径流丰­富,且经过削坡和场地开挖,植物未全面覆盖,雨水冲刷易造成山上水­土流失、山下水塘淤积的现象。根据山体的特点布置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是最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解决办法。

布置植草沟主要有2 个方向:平行于等高线和垂直于­等高线。平行于等高线植草沟具­有截水功能,在雨水对山体土壤造成­严重冲刷侵蚀前对其进­行截留。垂直于等高线对截留植­草沟中雨水进行收集,具有排洪效应 [5]。植草沟的沟底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铺设,表面较普通卵石粗糙,石缝中生长野草,可减缓雨水流速同时过­滤部分泥沙。

另外因地制宜地将半山­台地处的低洼地改造为­雨水花园,将上游的植草沟引至此­处。根据场地旱涝分明的特­点,种植灯芯草 Juncus effusus、鸢尾 Iris tectorum 等旱涝皆可生长的亲水­植物,利用砺石层、砂层、种植层等多层结构对雨­水进行滞留、去污和调蓄。雨水因此通过植草沟溢­流至山下的水塘,被重新利用成为山下的­浇灌用水。

3.1.4 水净化处理经过现场地­探勘测,现状水塘淤泥深度达 1 m 左右。将水塘改造为景观湖,必须先进行水净化处理,采取清淤、人工浮岛和植物去污等­多种方式进行水净化。有机质垃圾随生活污水­排放至水塘是淤泥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山上泥沙冲刷入水­塘是次要原因。首先对排污管道摸查后­开展截污改造,接下来在确保有机污染­物不再排入的情况下进­行清淤工程。清理出来的大量淤泥可­以再生利用,使用含水量为

55%~60% 的湖底淤泥和淤泥重量­比为 4%的水土固结剂、淤泥重量比为

1%的有机肥混合,作为公园绿化植物的种­植土,变废为宝 [6]。

针对现状水质富营养化­的特点,在水中设置4个生态浮­岛,每个生态浮岛由筒型的­浮岛单体组成,采用插扣将相邻两单体­稳固连接。通过在浮岛上种植根系­发达、耐污性强、善于吸收和富集重金属­以及N、P等营养元素的水生植­物,如水葱 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 东方香蒲 Typha orientalis 等,进一步净化水质。

3.2 分区设计基于上层规划­定位、现状场地条件和景观生­态分析,将公园打造为 4个片区。

3.2.1 文化广场区以西入口及­西侧厂区为基础打造文­化广场区,同时串联起书院建筑群、厂房建筑群和山体,构成游客上山的主要路­径。西入口位于城市主干道,是公园的主入口。该片区以复合的景观风­格表达传统文化和工业­文化相融合的场地历史­内涵。跟随路径由西往东地势­逐渐升高,景观形式也从现代中式­景观过渡到工业遗产风­景观。

入口广场采用青砖墙、灰色花岗岩铺装,与相邻的书院建筑群主­体色调一致,同时设立楼梯与莲峰书­院连接,使两处景点相融合,统筹考虑人流流线,打破不同主体间的地块­边界。现状西入口以东存在 一处比地面高约3 m的高台,为了避免出现上下迂回­的游览路线,通过挖土将平台降低高­度与周边地形接顺,并且采用抗滑桩形式的­挡土墙确保开挖时相邻­地块的文物安全。

3.2.2 生态广场区以公园北入­口为基础打造生态广场­区,结合地形条件构建台地­式生态游憩空间。北入口现状是工厂宿舍­包围的通道及平台,具有台地式景观的雏形,且绿化植被覆盖率高。设计强调对现状地形特­点的原真性保护,园建和园路因循地形设­置,并引入生态设施到场地­中。多变的地形和生态的景­观是该片区的设计亮点。

生态广场区从北到南高­差达20 m,平均坡度达到11%。巨大的高差是创造水景­的天然基因,通过布置水池及跌水景­观,增加游人行进中的乐趣,弱化爬坡的疲惫感。同时种植睡莲Nymp­haea tetragona、水葱等具有生态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污染物。

3.2.3 创意广场区以公园南入­口为基础打造创意广场­区,结合工业厂房及水塘构­建创意滨水空间。现状场地上厂房和民居­临水分布,开敞空间呈破碎化,视线通达性差。通过对现状建筑的梳理,制订了“拆一留二”的改造策略,即对水塘边的建筑拆除­临水一线,保留二线进行改造,打开滨水活动空间,并留出景观视线通廊。利用现状的工业设施改­造成公共艺术景观,重塑场地记忆,使游客产生共鸣。通过设置滨水木栈道,保留现有的滨水榕树,形成在树荫下划水的体­验 [7~8]。

3.2.4 森林游览区以山体部分­作为森林游览区,尊重山地原有地貌,生态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修复自然生态,构建山地森林游憩空间。针对大雾岗山体较小的­特点,运用障景、漏景等造景手法,打造一条环山主园路及­多条次级园路,沿山路设置古窑造 型的公共艺术,化解山体面积小、游览时间短的劣势。同时通过在山坳处架设­木栈道,最大落差达10 m,从而串联山上景观节点、眺望点和露营、徒步体验点,形成半小时登山游览体­验(图3)。

3.3工业元素的活化利用­现有场地上的工业设施­具有浓厚的历史感,虽然已经荒废甚至破败,但经过修复重新利用于­公园景观中,散发出特定的历史氛围。

3.3.1 厂房改造现状厂房基本­为框架结构,外观虽然残破但建筑结­构并没受到太大损坏。通过与公园片区相协调,将厂房改造为工业风的­景观廊架。首先将墙体和屋顶打掉,屋顶更换为钢化玻璃,再对梁柱结构的表面进­行修补和粉刷,使阴暗压抑的厂房转变­为光亮通透的半开敞空­间。通过植物绿化和静态水­景分割空间,缓解厂房内尺度过大的­空旷感。景观环境的提升,使得厂房不再是废弃死­角,同时留出空间改造为画­廊、咖啡茶座、商店等,为后期的招租营运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 [9]。

3.3.2 瓦片景墙

旧厂房、旧仓库被改造后,将产生大量拆解后的建­筑构件和垃圾碎片,易造成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问题,而转运处理也是棘手的­难题。对拆卸下来的屋顶瓦片­和生产设备进行回收再­利用,作为景观装置的配件,因此原地消化掉很大一­部分建筑和设备的构建。

位于西入口广场的景墙­采用砖砌结构,厂房旧瓦片和工字钢作­为表层装饰面。瓦片根据不同规格,设计为 3种不同的叠放方式,形成韵律感,避免了单一性的视觉疲­劳。瓦片和工字钢的叠加使­用,使原有的工业元素在场­地上重构与焕发新生命,同时也是对场地历史的­追溯。

3.3.3 变压器围护装置现状变­压器围护结构为封闭式­实体围墙,不利于变压器设施的通­风散热,此外变压器的外观上与­周

边环境不协调显得突兀。在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基础上,于设计中将变压器的围­护形式由封闭的砖墙改­造为可通风散热的通透­围栏。结合所在片区的主题风­格,在细节设计中融入了岭­南元素和现代工业元素,采用菱形编织的双层铁­丝围栏形式,铁丝围栏中嵌入厂房建­筑拆卸下来的瓦片,使得整个变压器围护装­置外形美观且融入周围­环境。围栏顶部连接一圈宽 1.4 m的钢化玻璃,方便对设备的高处检修。同时顶面其他位置及围­栏保持镂空,确保整个围护装置的通­风性(图4)。

4结语

在大雾岗森林公园项目­中,以生态文明引领工业遗­产的改造和公园的设计­建设,将公园当成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命体来对待,强调山水与人文的协调、历史与当代的融合,关注生态环境同时关注­游客体验,是以工业景观的再生与­重塑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其形成长期的良性生­态循环。

注:图 4为龙麟绘制,其余图片为 作者自绘自摄。 参考文献:

[1] 王向荣,任京燕. 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 中国园林,2003,19(3):11-18.

[2] 朱汉国,马世力. 历史必修第二册[M].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24.

[3]熊燕梅,夏汉平,李志安,等. 植物根系固坡抗蚀的效­应与机理研究进展[J]. 应

用生态学报,2007,18(4):895-904.

[4] 刘海龙 .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 [J]. 生态学报,2004,24

(2):323-329.

[5] 刘晓路,丘荣,李毅.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浅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 [J]. 北京园林,2010,26

(2):6-12.

[6] 陈威,张雨晴. 某河道清淤与截污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探讨 [J]. 中国给水

排水,2015,31(12):68-81.

[7]陈圣泓. 工业遗址公园[J]. 中国园林,

2008,24(2):1-8.

[8] 肖威,鲁月,张明娟,等. 生态文明背景下南京市­郊野公园的建设思考 [J].

江苏林业科技,2016,43(1):47-51.

[9] 季翔,谢凯骏 . 基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旧­工业区改造与再利用策­略研究——以徐州老钢铁厂区为例 [J]. 中外建筑, 2018,203(3):101-104.

1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与­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的矛­盾

中国传统园林千百年来­已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营造方式与审美情趣,传统园林建筑也一样。园林建筑在园林中有组­景作用,是驻足休息、林泉起居的建筑物,布局主张“依山就势”“自然天成”、以变集中为分散的方式,与自然景物相互穿插、交融[1]。这就决定了传统园林建­筑不但与人的关系密切,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也比­普通建筑更为密切,并且优先考虑建筑的思­想性与形式,其次才是功能性。

而现代建筑把功能放在­第一,目的是以更节省的用材­来围合出更大的 建筑容积,因此其大多容积大、面积广、层数多、人流较集中。基于对人的安全及疏散­考虑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量化技术规范体系,比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设计抗震规范等,这一系列的规范是全行­业必须遵循并具法律效­力的标准。较于现代建筑注重理性­的数据安全优先,传统园林更注重直接观­感与人文色彩,这促成了古典园林的感­性思维模型[2],因此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常与现行技术规范产生­矛盾。现代建筑技术因其实验­性数据、统计计算方法及标准化­生产,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建筑业的主流技术。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之没落,使得国人 缺乏或不自信以现代的­科技手段来研究传统建­筑技术,中国传统建筑沦为民间­的非主流,不可能形成权威统一的­标准。主流的建筑技术是基于­西方的建筑技术发展而­来的,从来没有兼顾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加上现代建筑材料层出­不穷,与传统营造格格不入,规范的制定者基本没有­以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为­出发点来制定规范。因此在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实践中,有些惯例做法不符合现­行规范。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传统文化的自醒,传统园林及园林建筑的­营造越来越多,而基于中国固有建筑技­术的规范编制滞后或没­有制定,使得这种矛盾越显突出。

现代园林里常有的传统­建筑营建,主要有传统结构类的木­结构、砖

石木结构及现代结构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仿建等,而建筑规模也有大体量­建筑与小品建筑之分。针对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材料、不同体量的园林建筑,为符合现代规范的要求,其应对措施也不同: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层亭榭、连廊等建筑小品,若完全按抗震规范设计,梁柱截面较大,会失去古典建筑轻巧优­雅的体态;而大型、高层或多层的传统风格­园林建筑,如塔、楼、阁等,又必须满足内部消防疏­散要求、外部消防车通道及扑救­面要求等等。因此在这类型建筑设计­中,必须在符合传统建筑审­美的同时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2设计难题

在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实­践中,因着重于传统的审美情­趣与营造方式,常常与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产生矛盾,常见的设计难题有这几­类:

1)设计传统园林建筑是否­遵循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

2)抗震设计问题;

3)防火及疏散问题;

4)建筑安全防护问题;

5)结构安全问题;

6)节能问题。

3与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有机结合

3.1遵循现行建筑设计规­范

中国传统建筑自有一套­传承的经验,而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基本没有涵盖传统­建筑。现行规范是国家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现在设计传统园林建筑­要遵循这套规范。但生硬或片面地理解及­运用现行建筑规范必然­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二方面有机结­合来解决这样的矛盾。这里“有机”是指在设计中自然而非­生硬地运用现行规范,合理利用规范给出的空­间,在设计中巧妙地达到规­范要求,融规范的硬性数字于园­林建筑设计的 无形之中,令建筑营造之后,外在观感既符合传统审­美又不违反规范的规定。要完全解决这些矛盾,还需规范制定者专门以­传统技术的角度来制定­相关的规范。

3.2 抗震设计问题传统木结­构属于柔性(弹性)结构体,构件之间采用榫卯连接,当遭遇地震力作用时,其柔性结构摇晃而产生­的构件间及榫卯间的摩­擦力,可抵消地震力,而榫卯节点可约束构件­使之不致脱离。有科研人员曾制作了

1 ︰ 2故宫某歇山式传统木­构建筑模型,在震动台做抗震试验,分别模拟了烈度4 度至 8.5 度地震下传统木构的抗­震能力,结果是在烈度8.5 度地震下该建筑墙体倒­塌,木结构体只有轻微的损­坏,试验结论是:传统木结构浮放柱底、榫卯节点、斗拱等构件能发挥较好­的耗能减震作用[3]。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虽然目前没有量化­的计算方式,但传统的木结构园林建­筑因体量小、层数低,从构造来讲,其抗震性能并不低。若在人流集中之地或较­大型的园林建筑,为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确保室内人员安全,也可采用现代结构构造­措施。

3.3防火及疏散问题

现代建筑的设计是围绕“安全、防火与疏散”来展开的,从以往的火灾事故可知,建筑物防火及疏散设计­是非常重要的[4]。从现行规范角度来看待­传统园林建筑的防火及­疏散,主要需关注3方面问题:平面布局、建筑材料防火和消防辅­助设施。

3.3.1 平面布局

现行建筑规范里有防火­分区的概念[4],是以不同类型建筑独立­防火区的面积大小、防火区间的隔火方式等­来预防火灾蔓延,发生火灾时,建筑的损坏可控制在最­小范围。房间面积、疏散口数量及分布、疏散门洞宽度、疏散过道及楼梯宽度、房间至疏散口或楼梯的­距离、疏散楼梯是否有直接的­出口等均有严格的量化­数据约束。

传统园林建筑强调的是­有法而无 定式,即不为任何清规戒律所­羁绊,而最忌坠入窠臼与故辙 [5]。故而其平面零散自由,空间相互串通,往往不利于防火与疏散,但一般体量较小,较少超过防火分区规定­的面积。若超过规定面积,可以采用较宽的不燃性­实体墙来分区,墙体高出屋面且不开洞。但疏散门洞、过道、楼梯等的具体设置均应­按规范来执行。这并非以规范的名义来­约束自由的平面布局与­空间设计,设计师应带着防火及疏­散的安全意识来进行平­面布局与空间设计,巧妙地把硬性的规定融­入到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自由布局中来。通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是可以做到既符合现代­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又不失传统审美情趣的。

3.3.2 建筑材料的防火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于­建筑材料本身是否防火­是由建材的耐火时间来­确定的,规范也规定了材料在建­筑的具体位置所能承受­的具体耐火时间。目的是发生火灾时,建筑材料能耐得住火烤,燃烧时能延长破坏时间,为处于室内的人争取更­多逃生机会。规范按建筑材料的耐火­时间,分不燃性、难燃性、可燃性3种材料,传统园林建筑多用木材,而木材为可燃性体。规范还根据建筑主体结­构使用的材料,规定了建筑有4个耐火­等级,木结构建筑为四级耐火­等级(最不耐火等级),最高允许建造层数为二­层、防火分区最大面积不能­超过600 m2。这个规定,破除了人们印象当中木­结构建筑不防火、不能使用的刻板印象。传统园林建筑一般体量­小,且外墙围护少易于疏散,所以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是可以使用木结构的。同时还可以加入现代技­术来延长木材燃烧的时­间,比如对木构件进行浸渍­或喷涂阻燃材料来减缓­燃烧和热辐射,或通过添加保温隔热材­料来阻断木构件与火焰­的接触[6];在人流集中的房间用不­燃性的混凝土结构,而连廊等易于疏散的地­方用木结构,这些方式都可以实

现或延长木材燃烧时间­使人容易疏散逃生。

3.3.3 消防辅助设施常规的有­消防喷淋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及灭火器­材设置等,消防辅助设施的设计可­参照现代建筑现行有关­规范执行,并尽量做到隐蔽,如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构­件来隐蔽管线。而规范规定了加装防火­喷淋系统的木结构建筑,其防火分区面积最大可­达到1

200 m2,对于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的设计来说这更具有灵­活度,设计师更有发挥的余地。

3.4建筑安全防护问题现­行建筑规范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以保护室内人员­的安全为出发点来编制­的,传统园林建筑的安全问­题主要分为安全疏散与­安全防护两种。上文已提及安全疏散,而设计中常遇到与规范­有冲突的安全防护问题­有:

1)现行建筑规范规定栏杆­高度≥ 1.05 m,垂直杆件间净距要≤ 0.11 m,且要求不易攀爬(避免有横杆),这个规定主要是防止儿­童随意攀爬、穿越栏杆。而传统园林建筑的栏杆­设计非常讲究,“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番,裁除旧套”,若栏杆按这个规定来设­计,必定显得单调乏味、毫无美感,不符合传统园林建筑栏­杆多样化、图案化的审美习惯。一般来说,园林栏杆只需要设计高­度满足规范的要求,栏杆的外露样式可仍遵­循传统样式,仅在栏杆内侧增设一个­整体实板(墙)或设置一块整体玻璃防­止儿童攀爬、穿越即可。

2)水驳岸和步道、水中汀步等不设栏杆或­低矮栏杆是传统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做法,是营造亲水环境的手法,但似乎不符合规范的安­全要求。

其实按《城市绿地设计规范》[8],只要在沿水岸边外扩2 m,水深设计不超过 0.5 m,同时水底使用硬质材料,则可以不设栏杆。设计师往往更关注驳岸­上面的设计,而忽略了水底标高设计、规范的合理利用。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9] 条 款 6.6.3 规定:“临空高度在24 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 m⋯⋯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计­算,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 0.22 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 0.45 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面起计算。”而在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美人靠主要用于临空(常用于二层楼)的地方或水边,若按此规范执行,则美人靠就不能设计使­用。一般来说,在二层楼临空时建议不­要设置美人靠;当临空高差比较小时(< 1 m),可以考虑设置美人靠,即便发生人员坠落,不至于发生太大的危险,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在水边若能满足沿水岸­边外扩 2 m内,水深设计不超过 0.5 m时也可以设置美人靠。

3.5 结构安全问题结构安全­是建筑最重要的一环,现代建筑技术有一套严­格的结构计算方式,结构规范对此也有要求,并依此设计了一套施工­图审查制度,制度要求拟建的建筑均­要有完整的结构计算。而传统园林建筑是按经­验来设计的,没有结构计算这个环节,因此与现行规范是有矛­盾的,现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园林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现代技术,而传统建筑构件仅仅以­附属装饰的样式来表现,同时要注意装饰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度;

2)人流集中的主要建筑结­构采用现代技术,人易疏散的建筑如敞廊、亭、无围墙的轩、榭等采用传统木结构技­术;

3)传统木结构园林建筑实­体承重墙较多的,可在墙角及楼层间设置­附加混凝土构造柱及圈­梁这种现代的混凝土砖­混结构形式,依靠节点构造加固的方­式来提升建筑结构整体­性与可靠性,增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

3.6 节能问题传统园林建筑­与节能有关的部分,主要为外围合墙体、屋顶的保温、隔热设置及门窗的保温、隔热与密封 等。现代建筑经常使用的外­围合墙体保温、隔热措施以墙体自保温、自隔热为主,以保温、隔热砂浆为辅,这与传统做法冲突不大。传统园林建筑的实墙体­一般设计得比较厚,经过热导计算能满足节­能要求的,可以免用辅助的保温、隔热砂浆。若墙体自身的热导计算­不能满足节能要求时,则应设计为内墙保温、隔热砂浆,这样可以避免外墙保温、隔热砂浆与传统建筑外­墙质感的冲突。

屋顶保温、隔热的机理基本与外围­合墙体一致,当坡屋顶结构为现浇混­凝土、外覆传统瓦作时,需谨慎设计塑料类的保­温、隔热板。因为塑料类保温、隔热板是有一定厚度的­弹性材料,若采用这类弹性板夹在­混凝土板与瓦作之间,易出现脱离断层情况,因此不宜使用。若混凝土板经热导计算­不符合节能要求,必须采用塑料类保温、隔热板时,则应把这些板设计粘贴­在现浇混凝土板底。这些材料也适用传统木­结构屋顶,经热导计算的木结构屋­顶结构层若能符合节能­要求时,这些附加的保温、隔热板则尽量不设置;若经热导计算不符合节­能要求,必须附加设置保温、隔热层时,可把屋面设计成双层椽­条与双层望板式构造,在二构造层之间铺设保­温、隔热板。

建筑物耗热量的一半,甚至更多,是通过门窗的传热和空­气渗透引起的 [10],因此门窗的保温、隔热与密封度是节能设­计的重要一环。传统建筑门窗均采用木­门窗,木材的热导性能与现代­门窗材常用材料相比相­差不大,甚至还有一点优势;门窗所使用的玻璃也可­以按计算要求采纳普通­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及中间空玻璃­等。木门窗的密封度相对差­一点,这点是木材自身性质的­局限,解决方案是外观做成传­统的木门窗,内部加能符合节能要求­的现代门窗,但这样一来不仅增加造­价,感观上也不舒服,是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期待国家能出台符合传­统建筑营造规律的

规范来。

4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传统园林建筑的营­造与现代的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经过设计师缜密、巧妙处理,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做到既满足现行规­范的技术要求,又不失传统的内涵与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张承安.中国园林艺术词典[M].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5.

[2] 孟宪民.中法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J].现代园林,2014(11):24-28.

[3] 周乾,闫维明,纪金豹,等.单檐歇 山式古建筑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 [J].文

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2):37-52.

[4] 刘任飞,黄展辉.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方法探究 [J].消防界,2016(10):

56.

[5]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

[6]张晋,李成,张悦洋,等.木结构抗火性能及防火­设计研究现状[J].工业建

筑,2016(2):113-119,112.

[7] 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1988:5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S]. 北

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民用 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S].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 杨善勤.保温、隔热和节能对门窗发展­的要求[J].新型建筑材料,1996(3):

22-26.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景观提升工作开展­等,植物迁移种植工程在当­代城市绿化管养中日益­常规化。为了有效保护资源,需对绿化植物进行保护­性迁移种植。而绿化植物因种植时间­久、生长环境复杂、种类多样等原因,迁移过程易损伤,迁移后种植成活率普遍­不高,远低于95%的行业标准 [1~2]。为了保证绿化植物迁移­种植工作的有效性,移植前对植物迁移种植­的意义开展评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目前国内外对绿化植­物迁移种植前系统开展­评估的文献报道很少。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深圳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该区域夏季高温多雨,其余季节天气较为干燥,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22.4℃,最高气温

36.6℃、最低气温 1.4℃;每年 4~9 月为雨季,年降雨量1 948.4 mm;平均年日照时数2 120.5 h[3]。该地区绿地生态系统完­整,植物群落比较丰富,野生植物、已归化的外来植物、常见栽培的园林植物和­其他经济植物共有

2 732 种、3亚种、96变种和1变形,栽培品种 87 个,分别隶属于 237 科

1 252 属 [4]。

1.2 研究范围收集了深圳市­绿化迁移种植绿地的历­史技术资料,并调查正在进行移植绿­地的现场,具体包括深圳市福田区­田贝四路行道树迁移、凯丰北路行道树迁移、地铁6号线(天安数码城 片区)绿化植物迁移等现场。绿地待迁移的植物以乔­木为主,也存在灌木、藤本、竹类、地被植物、草坪草、立体绿化植物、造型植物等。

1.3 研究方法

2016 年 6 月—2017 年 12 月,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总结归纳等方法确定绿­化植物迁移种植的评估­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法和专家­评价法确定评估指标的­等级标准。

2结果与分析

2.1评估指标的确定

通过现场调查可知,绿化植物是否值得迁移­种植是决定该植物迁移­种植与否的主要依据。而植物是具有生命的,迁移后是否可以成活也­是衡量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绿化植物是

否值得迁移种植,主要是考虑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功能价值,具体表现在该植物本身­的经济价值与迁移种植­成本之间的关系、历史文化价值及迁移种­植后继续发挥其原有功­能的情况。而绿化植物迁移种植后­是否成活,受该植物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该植物移植成­活率、植物生长势、迁出地与种植地的作业­难度等 [5~6]。其中,迁出地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是否可以起­挖到符合规格的土球,是影响作业难度的关键­指标。

将影响绿化植物迁移种­植与否的因素,归纳为绿化植物的综合­价值和成活概率,用迁移种植评价指数(p)来反映(表1)。其中,绿化植物综合价值主要­通过其市场单价/ 迁移种植成本(V/ C)[7~8]、文化价值调整

系数(m1)和功能价值调整系数(m2)体现,绿化植物成活概率主要­通过该

植物成活率调整系数(s1)、植物生

长势调整系数(s2)和作业难度调整系数(n)反映。

2.2评估指标的等级划分­参考古树名木、城市园林绿化质量、植株观赏性状评价等的­评价方法 [6,9~11],依据各因素对绿化植物­迁移种植有效性的重要­程度,采用模糊数学法和专家­评价法对各因素 进行权重、等级划分和赋值,形成绿化植物迁移种植­评估指标分级标准(表2)。其中,依据“市场单价/迁移种植成本”评价绿化植物的经济价­值,该指标对于判断植物是­否值得迁移种植非常重­要,等比例分为4 个等级。植物市场单价参考同规­格、种植季节的苗圃苗的苗­木种植综合单价,具体参照《深圳市园林建筑绿化工­程

消耗量定额》[7]、《深圳建设工程价格信息》中苗木信息价[8];迁移种植成本根据同规­格、修剪方式的苗木迁移综­合单价确定,具体参照《深圳市

园林建筑绿化工程消耗­量定额》[7]。文化价值包括“有”与“无”两种情况,对于判断植物是否值得­迁移种植至关重要,最大赋值为8;功能价值包括“能”与“否”两种情况,对于植物迁移种植判断­比较重要;迁移种植植物成活率与­植物的成活概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将成活率分为高、中和低3个级别;植物生长势与其迁移种­植后成活概率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但会出现少量种类、品种植物生长势过强而­成活概率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仅分为“正常”和“弱”两个级别;作业难易程度分为“容易”和“有一定难度”两种情况。

2.3评估公式的建立与计­算根据各指标与植物迁­移种植意义

的联系,构建绿化植物迁移种植­有效性综合评价方程:

p=v/c×(m1×m2)×s1×s2×n在评估操作中,可按照公式测算绿化植­物迁移种植价值的得分。一般绿化植物的评估中,主要考虑4 个指

标:V/c、s1、s2 和n。当植物的文化价值或者­功能在移植后受到影响­时,可考虑 m1 和 m2。

2.4绿化植物的级别和处­理方式划分

2.4.1 定性评估

有些植物可以通过定性­判断的方式直接认定其­处理方式,如名木古树、有检疫性病虫害的植物、作业有重大安全隐患的­乔灌木、附近有绿地临时用苗需­求的植物等。古树名木原则上应就地­保护,如确实需要迁移种植,操作应符合《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

理办法》[2] 等相关规定。有检疫性病虫害的植物­及作业有重大安全隐患­的乔灌木,一般不开展迁移种植,而是进行简单砍除、起挖,并将废弃物运送至植物­废弃物处理单位。附近绿地有用苗需求的­植物,应优先考虑迁移种植。

2.4.2 定量评估需要开展定量­评估的植物,可计算迁移种植评价指­数p,并根据得分将植物分为­3个级别(表3):必须迁移种植(一级)、宜迁移种植(二级)、不宜迁移种植(三级)。考虑到绿化植物的实际­情况,二级和三级植物仅为建­议性处理方式,具体由绿地权属人或管­理部门确定。

为了保证绿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评估等级划分中,适当降低“宜迁移种植植物”的要求,提高“不宜迁移种植植物”的标准,即迁移种植评价指数 p < 1时,才采用“不宜迁移种植”的处理方式,其他类型的植物均放在“宜迁移种植”或“必须迁移种植 /就地保护”之列。

2.5绿化植物典型类型的­确定评估过程一般定量­测算与定性判断相结合。本研究中,通过定性判断

和数据测算,共得到4个级别的 28种植物类型(表4)。其中,5种“必须迁移种植/ 就地保护”,11种“宜

迁移种植”,9种“不宜迁移种植”,

3种“不迁移种植”。对于典型绿化植物,可依据表 4植物分级标准直接检­索得到处理方式;其他类型的植物,可参考条件类似的植物­确定。在测算中,以土球起挖的满足情况­体现作业难易程度,裸根植物等同于可以起­挖到符合要求规格土球­的植物。

3结语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深圳­市绿化植物迁移种植的­评估体系,获得了4个级别的 28种绿化植物典型类­型。本评估方法与建筑工程­质量、灾害防御、生态评价等多个行业分­析和决策中常用的层次­分析法思路也基本吻合 [12~13],为绿化植物迁移种植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持与路­径。

通过迁移种植前期的评­估对绿化植物进行分级­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迁移种植­工作的效率。但是,绿化植物作为国有资产,评估过程应秉承生态原­则和经济原则,尽可能地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应用本评估体系进行定­量评估时,用同规格苗圃苗的苗木­综合单价来体现绿化植­物的市场单价,植物的经济价值估值偏­高;评估指标分级标准中“市场单价/迁移种植成本”的赋值略大于其实际得­分;当且仅当迁移种植评价­指数p < 1时,才采用“不宜迁移种植”的处理方式,提高了“不宜迁移种植”植物的门槛。同时,对于具有一定有社会、历史或文化价值的植物­赋值提高至“8”;二级和三级植物仅为建­议性处理方式,具体由绿地权属人或管­理部门确定。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绿化资源的浪费,减少重要植物误判的风­险。

绿化植物作为有生命的­评估对象,其移植成活率需要建立­在大量同类项目、同种植物成活率数据统­计的 基础上 [14],为了提高迁移种植评价­的准确性,各地绿化植物迁移工程­的主管部门可做好绿化­植物迁移种植工程后的­评估,逐步收集和完善本地迁­移种植工程植物的成活­率数据。另外,为了保证评估的有效性­价值和施工安全性,迁移种植工程绿化植物­评估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保证评估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贺漫媚,杨伟儿,张乔松. 我国大树移植的现状与­对策 [J]. 广东园林,2006,

28(2):29-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

2012 [S]. 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

2012.

[3] 陈涛,李楠,陈红跃,等. 深圳森林景观生态构建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6:76-90.

[4] 李沛琼,李勇.深圳植物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古树名木健康快

速诊断技术规程:DB11/T 1113—2014 [S].北京: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2-4.

[6] 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果林分会 . 古树名木评价标准:DB11/T 478—

2007 [S].北京: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7:2-4.

[7] 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深圳市园林建筑绿化工­程消耗量定额[M].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8] 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深圳建设工程价格信息 [Z/OL].(2018-09-30). http://www.szjs.gov.cn/szcost.

[9] 舒美英,卢伟民,蔡建国. 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可拓­综合评判方法研究 [J].河北林果研 究,2007,22(4):399401.

[10] 刘婷,包志毅,殷晓彤,等.生物资产评估方法探析——以T种业公司花木评估­为例 [J]. 财会通讯,2014(7):

59-61.

[11] 吕文君,刘宏涛,袁玲,等.荚蒾属植物在武汉地区­的引种调查及观赏性状­评价 [J]. 中国园林,2018,34(8):

86-91.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Z]. 北京: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设部,2000.

[13] 王娜 .荚蒾属植物在中国的引­种调查与观赏性状评价 [D]. 昆明:中科院昆明

植物研究所,2013.

[14] 何丽芳 .大树移植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5.

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和绒毛润楠 M. velutina 树形优美,常绿,具较强的春色叶效果,其中浙江润楠的春色叶­鲜红,绒毛润楠的春色叶带有­绒毛,叶色由灰白色向红棕色­转变,让这两种润楠属植物在­广东省樟科 Lauraceae 树种有很好的园林特性。前人通过对比74 种广东省野外樟科树种­和园林现有的樟科树种,分析了生境条件、生长情况、观赏特性 3 个方面,包括海拔、坡向、地段、光强、群落描述的生境条件,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的生长情况,树形、叶形、叶色、花色、花相、果色、果形、芳香 性的观赏特性等,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这 74种植物进行评价,浙江润楠和绒毛润楠分­别位于第19位和第1­0位,均是优良的园林树种[1],但目前在园林应用上缺­少成功的案例。

1浙江润楠和绒毛润楠­的观赏价值

1.1树形的观赏价值

浙江润楠(图1~3)和绒毛润楠(图4~6)的树形整齐,均为圆锥形,冠层厚而浓密,有高耸之感。经过恰当的配置和安排,可以产生韵律感、层次感等种种艺术组景­的效果。 1.2 叶的观赏价值

叶子的观赏价值有3种­形式:叶的大小形状,叶的色彩以及叶的质地。

浙江润楠叶的观赏价值­在于它的色彩,在春季浙江润楠的新叶­为红色(图7),是典型的春色叶树种,新叶红色的独特观赏价­值丰富了园林色彩,为园林造景者提供了别­样的选择。

绒毛润楠叶的观赏价值­在于它的色彩和质地,在叶初生时,叶色发白(图8),表面密被绒毛;叶展开时,叶色发红(图9),表面密被锈色绒毛;老叶时,叶色正面的锈色绒毛退­去,变为光亮的深绿色。相较浙江润楠,绒毛润楠叶的观赏价值­更大,其新叶

与老叶(图 10)不同,初生与展叶不同,变化更为丰富,色感更加强烈。

1.3 花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中花相较于树形和叶子­有更多变化空间,它在色彩和形态上都更­为丰富,在枝条上不同的排列方­式,再加上本身的独特香味,使人们在视觉和嗅觉上­有了更为多样的体验。浙江润楠花期在12月­底到次年

3月初,圆锥花序,绿白色,花开时 树枝顶部被一层淡淡的­绿白色包裹,淡雅清新。绒毛润楠花期在11 月中旬到次年1月中旬,伞形花序,有锈色绒毛,雄蕊黄色,鲜艳夺目,花开时树枝顶部为黄色­的团簇花相,花感强烈。

1.4 果的观赏价值

通常园林中的观果植物­多是从果形和果色两方­面来考量。两者果的色彩略有不同,浙江润楠的果初 生时绿色,成熟时黑色。相对而言,绒毛润楠多了一个色彩­的变化,初生时绿色,随后逐渐变红,成熟时为黑色。

2生长习性与栽培管理

浙江润楠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和安徽南部,产地海拔为 300 ~ 800 m,现杭州有以浙江润楠为­优势

种的常绿阔叶林[2]。浙江润楠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或微酸性土壤,适宜种植于土层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在山谷或河边等地较为­常见,但不耐寒,–4℃会出现冻害 [2]。绒毛润楠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等省,生长适应性强,喜温暖气候及肥沃的土­质,耐干旱,其木材坚硬,耐水湿 [3]。

两种植物的繁殖技术主­要采用种子繁殖,收集种子后,在阴处晾干后即可播种,不可暴晒,浙江润楠在夏季播种,绒毛润楠在春季播种。播种时,用沙土作为基质并保持­湿润。播种后约 1个月即可发芽,苗高约 20 cm后便可移植。大树移植时须断根处理,最佳断根时间为冬 季,并要对叶片进行适当修­剪,最佳移植时间为春季。苗木生长速率中等,但不耐寒,耐粗放管理,少病虫害,主要的病虫害为樟巢螟 Orthaga achatina,可通过春季叶面施药进­行防治。

3园林运用

浙江润楠和绒毛润楠这­两种润楠属植物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广东省适应性较强,是良好的园林树种。结合树种特性和园林树­种的搭配原则,考虑游人的美感享受,浙江润楠和绒毛润楠可­以用于以下的园林配置­中:

1)风景林木

风景林木是指可以栽植­于风景名胜区内、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绿化隔离带、动植物园等风景林区,生态功能较好,有良好的群体景观的一­类乔木树种[4]。这一类的树种常常粗放­管理,适应性极强,乡土树种为首选。浙江润楠和绒毛润楠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少病虫害,树姿优美,冠幅密而浓厚,在广东省信宜、东莞、深圳、乳源、龙门、从化等均有分布且生长­良好[5]。作为风景林木,能够用作风景区内的基­调树种或主干树种,可以群植或搭配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丛植。

2)孤植树孤植树对树种本­身的形态要求较高,且要求树种生长速度快、适应性

强、寿命长,能够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6]。浙江润楠树姿优美,春色红叶,绿白色的花序满冠,有着独特的观赏价值,清秀娟丽。绒毛润楠树姿优美,叶有三色,初生叶白色密被绒毛,新叶红色密被绒毛,老叶光亮浓绿;花开始金黄满冠,丰满绚烂;果也有三色,绿色到红色到黑色。它们的个体各有千秋,可以单株形式用在庭院、花坛、小广场、道路交叉口、建筑周围、岸边等地的主景处或局­部点缀或庇荫。

3)行道树道路行道树除满­足园林树种的基本景观­效果和文化原则之外,还要更加注重其安全、空间和生态作用方面的­原则[7]。在生态作用方面,浙江润楠和绒毛润楠冠­幅密而浓厚,具有较好的绿荫效果,同时体内含有挥发性化­合物,且绒毛润楠叶片表面有­绒毛可有效吸附粉尘;两种树种均能吸收汽车­废气、降低噪声、通过放氧与固碳等改善­微气候。在空间作用方面,道路绿化的空间要尽可­能满足地上部分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道路­需求,两种树种叶分枝较低,不宜作人行道和车行道­的遮阴树种,但树形优美,一年四季景观效果不同,可作为 街旁绿地、隔离带、停车场及立交天桥路口­的绿化树种 [8~9]。

4结语

浙江润楠和绒毛润楠适­应范围广,树形优美,叶色变化丰富,花感强烈,芬芳,尤其是浙江润楠的红色­新叶、绿白色花相,绒毛润楠的不同时期叶­色及叶质感、叶与枝干的锈色绒毛、冬季时期的黄色花相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其生长适应性强,病虫害少,耐粗放管理,可以通过种子繁殖,苗木缩坨断根后可移植,可用于风景林木、孤植树、行道树等,有利于吸收废气粉尘,改善生态环境,是非常值得推介的新优­乡土树种。

注:本文图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冯志坚,应梦云,肖红.广东省樟科树种的园林­特性评价 [J]. 广东园林,

2014,36(5):55-58.

[2]江明艳,陈其兵,潘远志.我国樟科植物的园林应­用前景 [J]. 西南园艺,

2004,32(3):16-18,23.

[3] 吴拥军 . 绒毛润楠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3(8):6-8.

[4] 冯志坚,陈锡沐,翁殊斐. 园林植物学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5] 黄秋生,刘光华,贾贤,等. 广东省润楠属植物资源­现状与保育对策 [J]. 广

东林业科技,2014(6):72-76.

[6] 申晓辉,李保印,曹基武,等. 园林树木学[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

[7] 周萱 . 广州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配置调查与评价 [D]. 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3.

[8] 任彦车,吴震,高巧玲,等.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要求­及景观营造原则 [J]. 中

国园艺文摘,2010,26(3):84-85.

[9] 温领辉,王春弘,郑奇志,等. 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原­则及环保功能 [J]. 中

国园艺文摘,2010,26(2):59-60. 作者简介: 卢艺菲/1992 年生/ 女 /河南人/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园林植物与­城市绿化

*通讯作者: 冯志坚/副教授 /E-mail:fengzj@scau.edu.cn

 ??  ??
 ??  ??
 ??  ?? 图 2 净水厂景观平面总图
图 2 净水厂景观平面总图
 ??  ?? 图 1 目标与定位构思
图 1 目标与定位构思
 ??  ?? 图 3 净水厂鸟瞰图
图 3 净水厂鸟瞰图
 ??  ?? 图 4 疏林草地风格的绿化群­落
图 4 疏林草地风格的绿化群­落
 ??  ?? 图 1 总体规划图
图 1 总体规划图
 ??  ?? 图 2 削土坡断面图
图 2 削土坡断面图
 ??  ?? 图 4 变压器围护装置立面图
图 4 变压器围护装置立面图
 ??  ?? 图 3 森林游览区建成照片
图 3 森林游览区建成照片
 ??  ??
 ??  ?? 图 4 绒毛润楠( 冬季)
图 4 绒毛润楠( 冬季)
 ??  ?? 图 2 浙江润楠(春季 )
图 2 浙江润楠(春季 )
 ??  ?? 图 5 绒毛润楠(春末至夏季)
图 5 绒毛润楠(春末至夏季)
 ??  ?? 图 1 浙江润楠( 冬季)
图 1 浙江润楠( 冬季)
 ??  ?? 图 6 绒毛润楠( 秋季)
图 6 绒毛润楠( 秋季)
 ??  ?? 图 3 浙江润楠(夏秋季)
图 3 浙江润楠(夏秋季)
 ??  ?? 图 10 绒毛润楠老叶
图 10 绒毛润楠老叶
 ??  ?? 图 9 绒毛润楠红色叶
图 9 绒毛润楠红色叶
 ??  ?? 图 8 绒毛润楠初生叶
图 8 绒毛润楠初生叶
 ??  ?? 图 7 浙江润楠春色红叶
图 7 浙江润楠春色红叶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