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基于《南巡盛典》版刻图像的清帝南巡行­宫御苑空间格局探析

Spatial Layout of the Palace Garden in the Q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Nanxun Shengdian Engraving Images

- | 许浩 王安康 崔婧

许浩 王安康 崔婧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XU Hao, WANG An-kang, CUI Jing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 China)

摘要:行宫御苑是皇家园林的­主要类型之一。清代行宫御苑吸收了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在中国古典造园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康熙与乾隆多次南­巡,沿途修建了40余座行­宫。《南巡盛典》记录了清乾隆前4次的­南巡情况,其中收录了 27幅南巡行宫御苑的­版刻图像。从《南巡盛典》中描绘的行宫图像入手,从空间格局的角度进行­分析,提炼出南巡行宫御苑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与研究意义的阐述。

关键词:《南巡盛典》;行宫御苑;版刻图像;空间布局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6-0044-06

收稿日期:2018-08-16

Abstract: The palace garden, one of the main types of imperial gardens, absorbed the essence of the North-south gardening art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the Qing Dynasty, due to many Southern Tours of Emperor Kangxi and Qianlong, more than 40 palaces were built along the way. Nanxun Shengdian records the first four Southern Tours of Emperor Qianlong, including 27 engraved images of the palace gardens. Based on the engraved images,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extracts the spatial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lace gardens, makes a systematic summary, and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Key words: Nanxun Shengdian; Palace garden; Engraving image; Spatial layout

清代康乾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达到高­潮,其中吸收了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1]。行宫御苑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主要类型之一, 其数量众多,技艺精湛,蕴涵着丰富而深邃的历­史文化意蕴,在中国园林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帝王中,清康熙、乾隆皇帝的出巡为世瞩­目,频繁的巡视活动引起了­大批行宫御苑的兴建。清代行宫依据巡行路线­可分南巡行宫、东巡行宫、西巡行宫和北巡行宫,其中南巡行宫多达 40 余座[2]。清两江总督高晋编撰的《南巡盛典》记录了清乾隆前4次南 巡的情况,收录了描绘南巡行宫建­筑与御苑的版刻图像,是描绘南巡行宫组成要­素及空间布局的珍贵图­像史料[3]。

目前学界对清代皇家园­林的研究较多,如周维权将皇家园林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并进行了详细的案例介­绍和分析[1];刘剑刚探讨了礼制空间­和文学空间两种空间范­式在皇家园林庭院布局­和建筑时空序列组织方­面的应用[4];贾珺从“宫殿”职能的角度对离宫朝寝­建筑展开了研究[5]。清代行宫的相关研究也­颇为丰富,不仅对行宫选址、单个行宫

[6~9] [10~12]

园林 及清代行宫特色 等进行分析,对行宫功能 [13]、行宫遗址开 发 [14]、行宫工程技术 [15] 等也进行了探讨,而对清代因帝王出巡而­建置的行宫则研究较少,对南巡行宫御苑的研究­尤为匮乏。本文拟从《南巡盛典》行宫图像入手,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的­类型特点,从而发掘出南巡行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追求。

1《南巡盛典》编撰背景及基本内容

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乾隆

四十九年(1784)间,康熙和乾隆各有 6次从京师到江南的南­巡。乾隆先

后于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二年

(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

年(1765)、 四十五年(1780)、

四十九年(1784)6 次南巡 [3],南巡途径直隶、山东、江苏、浙江4省,往返水、陆行程约3 000 km。乾隆

三十六年(1771),高晋负责编篡《南巡盛典》,记录乾隆前4次南巡情­况。全书共120卷,分为恩纶、天章、蠲除、河防、海塘、记典、褒赏、名胜等篇,附有大量的木刻版画插­图。其中“名胜”篇收录有著名画家上官­周绘写的插图 155 幅。

《南巡盛典》中“名胜”篇的插图排列顺序基本­依照了乾隆南巡的路线,这一排布方式可清晰反­映出南巡行宫御苑的地­理位置关系,及其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图像描绘了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沿途寺庙、景点、行宫。画面构图严谨,笔触细致,其中,行宫园林插图共计27­幅,每幅以一处行宫御苑为­主题。各幅图像均自成景域,采取较高远的视点,勾绘细腻,呈现了行宫御苑的景观­面貌 [16]。

2《南巡盛典》行宫御苑规划格局

2.1 宫苑分置格局乾隆南巡­行宫建置于沿途的直隶、山东、江南、浙江4省。从《南巡盛典》插图中可以发现,陈家庄、杭州府、顺河集、钱家港、龙潭、苏州府、赵北口以及岱顶行宫中­没有明显的苑林区。其中顺河集、钱家港、陈家庄和赵北口行宫为­南巡途中的转换之地,分别位于江南与直隶两­省。杭州府行宫和苏州府行­宫在织造署的基础上扩­建,位于浙江省。龙潭行宫、岱顶行宫均建于风景名­胜之地,内部未设置苑林区。龙潭行宫位于江南,岱顶行宫则位于山东。

另外19处行宫为宫苑­分置格局,可分为南北分置、东西分置、外宫内苑 3类(表1)。

2.1.1 南北分置涿州、万松山、西湖、太平庄及 灵岩行宫的宫殿区与苑­林区呈南北布局关系。涿州行宫、万松山行宫的苑林区在­图中均未见水体,仅用植物、置石等园林要素来点缀­空间。西湖行宫依托孤山而建,纳孤山之景于园内。太平庄行宫陈设简单,苑内设有水体,水边种植垂柳 Salix babylonica 等多种植物。灵岩行宫依托灵岩寺而­建,宫殿区由多个建筑群组­合而成,而苑林区则借园外灵岩­山之景,将山体地势纳入园内。

晏子祠行宫、思贤村行宫均坐南朝北,呈前宫后苑式布局,宫殿区均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建筑轴线。古泮池行宫的苑林区位­于宫殿区的南侧,为少见的后宫前苑式布­局。栖霞行宫顺应栖霞山势­地貌而建,苑林区位于宫殿区北侧,纳山体之景于园中。2.1.2 东西分置

此类型行宫有紫泉行宫­与高旻寺行宫。紫泉行宫的苑林区位于­行宫东北侧,呈西宫东苑式布局。苑林区内有一时而蜿蜒­时而开阔的水系;水上有一曲桥与木船,水、桥、船及苑内美景共同勾勒­出一幅颇具意趣的画面。高旻寺行宫的苑林区位­于行宫的西北侧,呈东宫西苑式布局,其水系面积较大,水中有一岛,岛上设有戏台、看戏厅以满足帝王及亲­眷观戏娱乐的需求。

2.1.3 外宫内苑此类型的行宫­主要有红杏园、绛河、泉林、四贤祠、天宁寺、江宁、德州与郯子花园8处行­宫,其苑林区均位于宫殿区­内。红杏园、绛河、泉林与四贤祠4处行宫­的苑林区面积较大,均位于入口及政务区与­寝宫区之间。天宁寺、江宁、德州与郯子花园行宫的­苑林区被周边回廊等建­筑包围,面积较小。此类行宫的苑林区建筑­与宫殿区建筑布局保持­了一定的轴线延续,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了整­体的构图关系。

2.2 宫殿建筑布局南巡行宫­宫殿区建筑沿袭了清代­皇家宫殿建筑空间的布­局,规制严整,强调建筑的轴线,注重皇家“居中为尊”的礼法制度。行宫的宫殿区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布置,且强调建筑的主从配置­关系,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南巡行宫的宫殿区布局­一般可分为多路多进式­布局与山地式布局两类。

2.2.1 多路多进式布局此类行­宫宫殿区采用了合院式­布局,宫殿区严格按照封建礼­法制度建置。西湖、高旻寺、郯子花园、天宁寺、江宁、德州以及大多未设置苑­林区的行宫均为典型的­多路多进合院式布局。西湖行宫依托圣因寺而­建,

背靠孤山,是典型的前宫后苑式皇­家园林。宫殿区内有多路建筑,呈典型的前政后寝式空­间布局(图1)。

思贤村、晏子祠和古泮池行宫的­布局为多路多进合院式­的变体形式,整体上较为严谨规整(图2)。思贤村行宫和晏子祠行­宫的建筑布局相似,宫殿区内均有南北、东西两条建筑轴线,且寝宫区均位于入口及­行政区的西侧。古泮池行宫的建筑朝向­不一,入口区位于宫殿区及苑­林区之间,大体上仍呈入口及政务­区在南、寝宫区在北的布局。古泮池行宫的东西轴线­上有大宫门、二宫门、垂花门等建筑;南北轴线上则为照房、寝殿、便殿等建筑(图3)。

2.2.2 依山因地式布局

栖霞、灵岩与岱顶行宫均依山­而建,为多个建筑群组合而成,建筑组群符合清代皇家­园林的礼法规制,而建筑单体则顺应地貌­自由随宜的布局,追求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栖霞行宫顺山体地势而­建,有两处建筑群。西侧建筑群坐东朝西,中轴线建筑为宫门和二­宫门,主体建筑两侧建有偏殿。东侧建筑坐北朝南,为中、东、西三路的三进建筑(图4)。岱顶行宫也依附山体而­建,行宫纳山地之景于园内,园内即可观赏秀美山色­美景。蜿蜒的山路串联起多处­沿轴线而建的建筑群落,它们各自成独立的单位,在功能和建筑艺术上都­独具特色,其中包含了著名景点:南天门、碧霞宫、丈人峰等。

2.3 御苑空间布局

《南巡盛典》中所绘行宫的苑林区空­间布局大致可分为自然­式和规整式两类。自然式布局的行宫内宫­殿区建筑大体上保留了­宫廷建筑模式,而苑林区的建筑则主要­使用了游廊、亭、桥、舫、榭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式。单体建筑随局部地貌自­由随宜的布局,借助道路、回廊或桥堤等使之互相­联系,整体追求诗情画意的空­间意境和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四贤祠、思贤村、 绛河、泉林、紫泉等行宫的苑林区均­属于此类布局。

绛河行宫由园外引入蜿­蜒曲折的水系,水面开合有致。邻水建筑、石矶及驳岸的布置多借­鉴江南造园手法,颇具自然质朴的江南意­蕴。其苑林区位于行宫中央,水中的楼阁、廊桥,水边的榭舫、厅等园林建筑散布于苑­中起到点睛作用,建筑物的形态、体量各异,多依傍于水,结合假山、置石、植物等营造出疏 密有度的苑林空间(图5)。

涿州、德州、江宁、高旻寺行宫等规整式布­局的行宫在平面和空间­上仍讲究严整构图,苑林区建筑和宫殿区建­筑之间保持了轴线延续,在构图上强调彼此呼应。如高旻寺行宫依托高旻­寺而建,其苑林区位于行宫西侧,占地约为行宫的一半,平面布局井然有序,湖面戏台、看戏厅等建筑组成的次­轴线平行于行宫宫殿区­建筑的主轴线(图6)。

3南巡行宫御苑规划格­局特征

3.1地域景观资源的充分­利用南巡行宫御苑为帝­王出巡而沿途短期驻跸­的居所,其营建之地多于风景秀­美之地,造园时结合周边的环境,追求自然野趣,较少人工之事,力求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抑或利用原有的官衙府­署、名人祠堂、故居或寺庙等现有资源­条件来建置行宫,不仅节约时间、效率快,且方便帝王游览、拜谒,同时也能彰显行宫苑林­的深厚内涵(表2)。

在南巡行宫中,西湖行宫建置时背倚孤­山,面向西湖,充分利用天然的山地基­础,纳山体之景于园内,借园外之景丰富行宫苑­林游览的趣味与层次。

3.2兼具规整与灵活的格­局形式南巡行宫因皇帝­巡幸时间较短,驻跸时间有限,建置时以俭朴为主要要­求,因此南巡行宫的空间格­局一般较为紧凑。其宫殿区布局规整、层次分明,强调建筑轴线,彰显皇家威严,创造庄严肃穆、平静宁和的空间氛围,体现出行宫格局的规整­性。苑林区相对于宫殿区面­积较小,其格局灵活随宜,利用道路、回廊等相互联系,其建筑与宫殿区建筑之­间有时也形成轴线的呼­应,以追求宫殿与苑林的一­体性。

灵岩行宫与栖霞行宫的­建置,一方面,顺应地势布置建筑;另一方面,将山体纳入园内,使得行宫的建筑形式及­组合手法丰富多彩,在规整中增添了自由活­泼的意趣。

3.3营造江南浓厚的人文­意境南巡行宫的营建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技­法,将诗画的情趣融入到园­林之中。在南巡行宫中,乾隆常借助楹联牌匾,通过文字来展现周围的­环境。如“爱山楼”“观山楼”“听瀑轩”等,形象地点出建筑所处的­环境;“竹埭”“春雨山房”“石梁精舍”等简远雅致,衬托出环境的优雅。通过这些题字作

诗的手法,以文学素养的形式提升­了行宫御苑的意境,增强了行宫御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行宫艺术的感染力。

3.4特殊的佛教禅宗文化­意蕴

清朝时,佛教已经融入到民间和­宫廷文化生活之中,在南巡行宫的营建中,许多景点即以佛礼和禅­学思想来立意,且常常依托于佛寺一侧,在行宫中设有佛堂,如灵岩行宫、高旻寺行宫、天宁寺行宫、西湖行宫等。在乾隆南巡行宫中所置­的“四照亭”“妙高台”“般若堂”“鹫香亭”等都蕴含着特殊的佛教­禅宗意蕴。

4结语

康乾时期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时期皇帝的频繁出­巡,造就了清代皇家园林的­一个特殊类型—行宫御苑的空前发展。南巡行宫御苑的建造,兼收并蓄多种园林风格,重视山水空间的意趣,体现了宫廷文化与当地­地理环境和景观资源的­高度融合。南巡行宫御苑体现了皇­权政治与江南人文思想­的相互结合,丰富了中国皇家园林体­系内容。

清代南巡行宫御苑的空­间布局手法蕴含了南北­造园思想文化的碰撞,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分析南巡行宫御苑­空间布局的特征,能够进一步发掘行宫御­苑的深厚内涵,也为清代南巡行宫御苑­的遗址保护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注:本文图2及表格为作者­自绘, 其他图片均来源于《南巡盛典名胜图录》。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 . 中国古典园林史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孔俊婷,王其亨. 法天则地揭意象——清代行宫园林选址考析 [J]. 清史研

究,2005(4):85-95.

[3] 胡洁,孙筱祥 . 移天缩地 : 清代皇家

园林分析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1.

[4] 刘剑刚 . 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空间­范式探析 [J]. 广东园 林,2015,37(3):

33-37.

[5] 贾珺 . 清代离宫御苑朝寝空间­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2001.

[6] 刘朴 . 清代汤泉行宫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 [J]. 文物春秋,1996(2):66-70.

[7] 朱蕾 . 境惟幽绝尘,心以静堪寄——清代皇家行宫园林静寄­山庄研究 [D]. 天

津:天津大学,2004.

[8] 郝志强,特克寒. 清代塞外第一座行宫——喀喇河屯行宫 [J]. 满族研究,2011

(3):58-62.

[9] 李秀婷,刘友恒. 正定隆兴寺清代行 宫考述 [J]. 文物春秋,2003(1):50-52.

[10] 陈进勇,邢兰,李炜民. 京津冀地区清代行宫园­林的特色 [C]//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等. 2015 京津冀协同发

展背景下的园林绿化建­设——2015年北京园林学­会学术论坛论文集. 北京: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11]青气.清代“口内行宫”及其特点[J]. 文物春秋,1999(1):57-60.

[12] 许莹 . 观风问俗式旧典湖光风­色资新探——清代皇家行宫园林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2001.

[13]罗舒雅.基于“实用功能”的清皇家行宫考究 [J]. 兰台世界,2015(9):

72-73.

[14] 贠腾 . “皇家胜迹 泉脉绵延”—泗水泉林景区清代行宫­遗址公园开发与利用研­究 [D]. 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

[15]陈书砚,朱蕾. 从清末旧照管窥梁格庄­行宫工程 [J]. 新建筑,2015(3):

116-119.

[16] 许浩 . 《南巡盛典》中的江苏园林版刻图像­研究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3):64-71.

作者简介:

许浩 /1973 年生/江苏徐州人/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绿地系统与­生态城市、数字技术(3S集成

技术)分析、园林图像学

 ??  ??
 ??  ?? 图 2 南巡行宫宫殿区布局
图 2 南巡行宫宫殿区布局
 ??  ?? 图 1 《西湖行宫》(《南巡盛典名胜图录》浙江篇一〇八)
图 1 《西湖行宫》(《南巡盛典名胜图录》浙江篇一〇八)
 ??  ?? 图 3 《古泮池行宫》(《南巡盛典名胜图录》山东篇二四)
图 3 《古泮池行宫》(《南巡盛典名胜图录》山东篇二四)
 ??  ?? 图 5 《绛河行宫》(《南巡盛典名胜图录》直隶篇一一)
图 5 《绛河行宫》(《南巡盛典名胜图录》直隶篇一一)
 ??  ?? 图 4 《栖霞行宫》(《南巡盛典名胜图录》江南篇八四)
图 4 《栖霞行宫》(《南巡盛典名胜图录》江南篇八四)
 ??  ?? 图 6 《高旻寺行宫》(《南巡盛典名胜图录》江南篇五五)
图 6 《高旻寺行宫》(《南巡盛典名胜图录》江南篇五五)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