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从园林输出看扬州文化­的影响力

Influence of Yangzhou Culture from the Exportatio­n of Garden

- | 李金宇 徐亮

1 2

李金宇 徐亮

(⒈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 扬州 225009;⒉ 扬州市园林管理局,江苏 扬州 225002)

LI Jin-yu1,xu Liang2

(1.Editorial Department,journal of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yangzhou 225009,China;2. Yangzhou Garden Bureau,yangzhou 225002,China)

摘要:输出园林,就是输出扬州独特的造­园技艺,输出扬州文化。扬州园林自身求异性、开放性的特点,更便于扬州园林的“走出去”。求异性反映在叠石、理水、建筑、组景布局上,就是不落常套;开放性就是就是扬州园­林大量吸收了北方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做法。扬州园林输出的时段都­是扬州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时期。今天扬州园林的特点,是扬州文化求新求异、包容多元的特点在当下­的另一种彰显。对扬州园林的欣赏,也就是对扬州文化的接­受与认可。

关键词:扬州园林;输出;求异性;开放性;扬州文化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6-0033-05

收稿日期:2018-04-17

Abstract: Exporting gardens is to export Yangzhou’s unique gardening skills, which is to export Yangzhou culture. Yangzhou gardens are characteri­zed by innovation and openness, which make it easier for Yangzhou gardens to “go out”. Differenti­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layouts of stacked stones, water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It means not falling into routine, seeking novelty and change. Openness means that Yangzhou gardens have absorbed a lot of the practices of northern gardens and Western gardens. The time of garden’s exportatio­n is the most prosperous period of economy and culture in Yangzhou’s history. Today, the exportatio­n of Yangzhou gardens is another highlight of Yangzhou culture’s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diversity. The appreciati­on of Yangzhou gardens is the acceptance and recognitio­n of Yangzhou culture.

Key words: Yangzhou gardens; Exportatio­n; Innovation ; Openness; Yangzhou culture

扬州园林的输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扬州名园被外地仿­建,一是在异地建造具有扬­州园林风格的园子。无论是何种形式,古代还是现代,官家还是民众,完全照搬还是部分模仿,国内还是国外,园林作为扬州文化的代­表,兴起的“扬州园林热”,都显示出扬州园林巨大­的影响力。

1扬州园林的输出概况

1.1历史上的扬州园林输­出

从历史上看,扬州园林大量输出的时­段,一般是扬州经济、文化最繁 盛的时期。 比如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内有蒨园一景,就是扬州园林在乾隆年­间被输出到北京的。按旅法学者端

[1]

木泓 考证,“蒨园本身的风格呈现一­派浓郁的南国风情,不论是外围环境的水云­清旷,还是内部结构的轩亭窈­然,都与扬州瘦西湖湖上名­园的理景手法貌合神契,为前此御苑中所未见。⋯⋯蒨园自西而东,景境凡三变,空间序列经历了由旷入­奥,再由奥入深,奥旷互见。内外渗透,最后复归于平远、融入长春园整体环境的­起伏转折变化,其造园手法与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互为表里,南北辉映。” 而圆明园内长春园南长­湖一带,也被认为是囊括了扬州­一带名胜园林的基本类­型,集中了对扬州瘦西湖的­模仿。据推测,这是因为乾隆皇帝多次­南巡扬州,受到瘦西湖两岸“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胜景的刺激,而回京仿建的。

再有,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水木明瑟”(图1),也是明确取法于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桥景区的水­竹居, “位居本区(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的水木明瑟,仿制于扬州水竹居。内设依靠水力转动的土­风扇,徐徐凉风,缓缓而过,是盛夏消暑的好地方

基金项目:扬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大课­题项目(YZ201801-14);扬州市旅游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扬旅2017003 号);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7SJB118­1)。

⋯⋯乾隆曾作词以解原意:‘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这里是园中

最早的观水法。”[2]水竹居是清代扬州盐商­徐氏所建的花园,它的特色是运用西方的“水法”,将湖水引入室中,驱动扇叶,使得屋中清凉生风。可以说,圆明园的“水木明瑟”一景是扬州园林输出的­极佳证明。

除北京外,扬州园林还被输出到其­他地区。如苏州的残粒园,园主是清扬州盐商,所造园子就体现了扬派­园林的风格。园中的栝苍亭,与山体紧密结合,构思巧妙,虽名为亭,实际是一座压缩了尺度­的复合式山楼,其体量和形制,被证明是扬州园林建筑­灵活奇巧、求新求变风格的典型。

1.2当下扬州园林的输出­今天的扬州,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文化“走出去”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下,经济步伐加快,文化产业振兴,又即将承办江苏省园博­会与世界园博会,以及负

责华盛顿“中国园”的建设等,为扬州园林输出创造了­最佳的时机。目前扬州园林建筑大师­在世界各地建设了

11座“中国园”,在国内建设的“扬州园”接近30 座 [3]。据报道, 德国斯图加特的中国园“清音园”,其实是扬州瘦西湖园中­园静香书屋的翻版。美国首都华盛顿建造的­作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中国园”,其主要景点的叠石、建筑,原型都取自于扬州园林,分别是瘦西湖的五亭桥、白塔,何园的片石山房、船厅,个园的四季假山、宜雨轩;计划全园分为入口区、片石山房、自然山林、湖上园林和个园5个部­分,还将制作一份关于扬州­园林的3D光盘,在建成后美国的“中国园”播放 [3]。

1.3扬州园林输出的技术­保障无论古今,扬州园林的输出都离不­开相关从业者的技术支­持。

古时扬州园林建造是依­靠以土木之工为生的能­工巧匠,人数达万余, 分工细致而专业,包括了园林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园艺家、手艺高超的各种专业的­木匠和石匠等等。他们随时应对园林第宅­的建造和修缮,“故大匠既受命,号召徒众不期而会者数­万⋯⋯于是孰持灯火,孰操备匊,孰取木材,孰运砖石瓦砾,孰构架,孰甃砌,孰染泥灰,孰和土埴,孰量度,孰涂墍,孰版筑,孰雕刻,孰有现成之材料,与铜铁等钉铰杂具者倍­值;孰能献策,使工省而事不窳腐者更­倍值;孰能深通美术,使此数时间现壮

丽之巨观者五其值。”[4]正因为有了这些从业者,方使园林输出有了可能。

而今天,扬州从事园林建设的企­业有上百家,园林建筑人才、范本,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并且,扬州园林营造技艺于 2014 年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原汁原味的扬州园­林“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在欧洲,由扬州设计、施工的大大小小园林已­有十几座。比如,德国巴登度假山庄、曼海姆路易森林公园、法国里尔中国山水园等­都由扬州人设计。在这些园林中,运用了中国的造园理论、手法以及中国的风水理­论,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及周­边交通与自然环境,有机地将中国的造

园文化融入欧洲自然环­境中。”[3]可以说,输出的扬州园林,带来新的外向型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既展示中国造园之美,更传播扬州文化,展示扬州城市新形象。

2扬州园林的特点

扬州园林之所以被国内­或国外的民众推崇、欣赏,进而被引进和输入,除了扬州园林具有中国­园林共性的特点,如“模山范水”的营构手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及能够使游­者妙悟迁想的“诗情画意”之外,还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即求异性与开放性,因为求异性,扬州园林风格独树一帜,辨识度高,易被关注;因为开放性,扬州园林易于被认可和­接受。

2.1 求异性求异性,就是扬州园林中的叠石­理水、建筑组景等方面在传统­基础之上,求新求变。

2.1.1 叠石清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记录了扬州大盐商江­春所建东园中的“有色瓷山”:“堂后广厦五楹,左有小室,四围凿曲尺池,池中置瓷山,别青、

碧、黄、绿四色。”[5]119 假山涂色,南齐已有记载,东昏侯在芳乐苑时,假山石上已用五彩涂绘。但置四色瓷山,则为罕见。

又如扬州倚虹园内有一­山房,被称为“真诡制也”,是因为人于其间,冬夏皆宜,寒暑兼适。“其旁有小屋,屋中叠石于梁栋上,作钟乳垂状。其下巑岏嵲嵽,千叠万复,七八折趋至屋前深沼中。屋中置石几榻,盛夏坐之忘暑,严寒塞墐,几上加貂鼠彩绒,

又可以围炉斗饮。”[6]屋内叠石,冬夏咸宜,设计之奇,实在叫绝。

2.1.2 理水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壁流淙”,《扬州画舫录》记“石壁流淙”景点是“以水石胜”,园林的设计者充分利用­山体的起伏,使泉水和瀑布或盘旋于­石间,或奔涌出石缝,最后汇于一泓清池之中。据知,“(设计者)是将盛水的容器埋在地­下,通过 机械原理,将水提到‘高与檐齐’,然后再让它流出来”,达到的效果是“泉如溅珠,高可逾屋,溪曲引流,

随云而去”[7],设计可谓是新奇巧妙。又如扬州总商江春园中­的瀑布深潭, “东园墙外东北角,置木柜于墙上,凿深池,驱水工开闸注水为瀑布⋯⋯雪溅雷怒,破崖而下,委曲曼延,与石争道。胜者冒出石上,澎湃有声;不胜者凸凹相受,旋濩萦洄。或伏流尾下,乍隐乍见,至池口乃喷薄直泻于其­中。”此处就是借助山石的高­低错落,从而造成水流瀑布奔涌­回旋的态势 [5]101。

2.1.3 建筑清钱泳在考察了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后,发出如下断语:“造屋之工,当以扬州为第一,如作文之有变换,无雷同⋯⋯此苏、杭工匠断断不

能也”[8],就是因为扬州工匠善于­创新。如清黄均宰《金壶浪墨》中记扬州张氏容园,“一园之中,号为厅事

者三十八所,规模各异。”[9]《扬州画舫录》中所记水竹居:“轩后复构

套房,诡制不可思议。”[5]383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汪廷璋于“春台明月”所筑的“扇面厅”,厅的“前檐如唇,后檐如齿,两旁如八字,其中虚棂,如折叠聚头扇。厅内屏风窗牖,又各自成其扇面。最佳者,夜间 燃灯厅上,掩映水中,如一碗扇面灯。”扬州学人朱江称:“这种充分利用水面空间­的奇制异构,不仅在扬州园林中没有­先制,即使在整个江南园林中,

也无一例可寻”[10]131。

2.1.4 组景布局个园以四季假­山的构思(图

2~3),创新之妙,为全国孤例;何园的复道楼廊,连接了东园、西园和住宅区,构思大胆,全国罕见;至于湖上园林的瘦西湖­更是有独到之处,是南北风格融合的绝佳­范本 [11]。这种求新求变的大胆营­构,以至有学者这样写到:“崇尚性情、恣意挥洒的苏南文人园­不可能容忍四季景色的­堆砌罗列,只有在清代中叶,在市民阶层日益崛起、市井文化高度发达的扬­州,才有可能孕育出个园这­样不拘一

格的商家园林来。”[12]

2.2 开放性开放性,就是扬州园林不但有江­南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还大量吸收了北方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做法。

周维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说:“由于扬州是当时经营外­贸的商业城市之一,不少外国商人聚集于此。扬州园林吸收了许多西­方园林和

[13]270建筑的某些细部­做法” 。如玻璃,作为建筑材料虽先风行­于欧洲,但到

18世纪已在扬州园林­中常见,如汪

玉枢的南园修建有“玻璃房”和“玻璃厅”,还有西园的水明楼,李斗云: “图志谓仿西域形制,盖楼窗皆嵌玻

璃,使内外上下相激射。”[5]173 又如江春净香园的怡性­堂,被描述为“左

[5]270靠山仿西洋人制­法,前设栏楯” ,另堂中还有摹仿欧式建­筑的“连列厅”及用大镜子扩大空间的­西式做法。其西洋制法是“我国自公元十八世纪建­筑圆明园以来,仅知的一座仿照西洋

的建筑物。”[10]130此外,扬州晚清名园何园,西式做法的运用更是突­出,除住宅区多用之,有欧式壁炉、柏木百叶窗、纹样飞罩等(图4);在后花园通往水心亭的­护栏,也不是用汉白玉或木做,而是用了铸铁护栏,其中西合璧的手法,让人侧目。还有名称与形制都模仿­西洋的、黄氏四桥烟雨楼的第三­层五间,其“为澄碧堂。盖西洋人好碧,广州十三行有碧堂,其制皆以连房广厦,蔽日透月为工。是堂效其制,

故名澄碧。”[5]33 窦武先生在《建筑师》上有专论《清初扬州园林中的欧

洲影响》[14],可见,扬州开放意识浓烈,也正因为开放和宽容,使得扬州园林在对外来­文化的吸取和化用中, 获得了丰富与发展,显示出别样的风味来。这也使得孟悦在《“世界主义”景观与双重帝国边界上­的都市社

[15]

会》 一文中充满想象和感情­地写到: “而扬州那些富于帝国气­象的园林、奢华而有异国情调的物­质生活形态,据说胜过了富庶的江南­都城。”“扬州在清代新造的盛大­园林是:却又不全是江南园林传­统的延续。它还是新的都市主体、新的都市主体、新的社会网络的孕育之­所,是连接江南文人阶层、艺术家、官员、学者、满清王朝乃至皇帝本人­的枢纽性空间。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扬州的城市内景­式空间代表了一种清帝­国特有的文化想象。”“扬州的精英们把城市的­自然环境(包括他们自己的地产在­内)改造成各种各样的园林­风景,其中既有阿拉伯式的异­国风光,也有欧洲的大陆景致。”

3扬州园林是扬州文化­的投射

扬州园林求异性、开放性的特点,实质源于扬州文化的特­性,是扬州文化求新求异,多元包容的特点在园林­中的投射。如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同 志调研扬州园林园艺时­所说:“扬州园林园艺是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是扬州文化的

集中体现。”[16]笔者拟以扬州园林最鼎­盛时期—清代为例,具体阐述扬州文化中求­新求异、多元包容的特点及其渊­源。

首先,从画风看,对扬州画坛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清代“扬州画派”。石涛、金农、黄慎、郑燮、李鱓、罗聘等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讲求创新,强调个性,以造化为师,以我法入画,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们是正统画坛的边缘­者,借画抒发不平之气,表现愤世嫉俗、清刚跌宕的独特人格。“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语)、“扬州八怪”,一个“奇”字,一个“怪”字,概括出他们的艺术追求。“奇”“怪”,就是不拘一格,卓然于众。“(扬州)书画中有‘八怪’,都是些不甘守旧、求新求变的人。这种文化气氛有利于吸­收外

来文化,不致盲目排斥。”[14]又有,从学风上看,有学者曾对吴学、徽学、扬州学三者做过比较,有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学最通的说法。而扬州学的“通”,就在于有着求同存异、宽容开放的特点,“扬州学人对待这些问题,不强人以从己,也不屈己以就人。各尊所闻,不相排斥。”张舜徽更在《清代扬州学记》说过:“(吴、皖两派学者)由好古、信古,乃至佞古、媚古。这种弊病,也只有扬州学者能够大­胆提出加以批判。”又云:“扬州学者治学的特点,

首先在于能‘创’”[17]。再有,就是士商文化的交融,特别是盐商园主。一方面,“他们(盐商)毕竟有别于一般官绅文­人。封建社会中商人的末等­诶,自然使他们由自卑而转­向自矜心理,在‘崇尚逸情’的同时,他们还要以家产来显世­超群、

自我炫示”[18]。另一方面,他们在造园之时又往往“以重资广延名士,为之创稿”,使建立在雄厚财力基础­上的园亭除了有标新猎­奇、“盛宫室”“好排场”的外向特点,还体现出传统士

人园的雅逸精洁,展示出这一时期士商文­化下特有的多元性。

由上看出,当时的扬州,一方面是工商业蒸蒸日­上,都市化日见显著,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活上开始追求舒适与­享乐,文化审美与传统主流相­背离等等;另一方面,受扬州文化影响的人们­对新事物包容,就像窦武先生所说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里记述那些‘西洋制式’的东西时,就没有流露出对异端的­惊怪情绪,没有痛心疾首感叹传统­的被突破、古老文明纯粹性的被冒­犯。相反,倒是

很有点儿欣赏。”[14]这种背景下,扬州园林恰如扬州画派、扬州学派和扬州盐商一­样,不拘于古,而是善于吸收。以南方园林为本,同时还吸取了北方皇家­园林的风格、制式,甚至还把西方的一些建­筑样式一并拿来,洋为中用。王振忠在《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一书中曾言:扬州的众多名胜是金陵、北京、镇江、苏州、山西、安徽等地名胜的移植,就典型反映了当时人们

[19] “追求新奇,兼容并包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正是这种文化心态上的­开放性,从而使扬州园林走上了­一条兼美并收、物惟求新的道路。

4结语

今天,扬州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的时期,这就更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推荐自己、宣传自己。而扬州园林无疑是最好­的名片。“扬州园林在国外安家,展现了扬州精妙的园林­建筑技艺,向世界打开了文化交流­的一扇窗。这是园林外交的一种体­现。”[3]扬州园林被大量输出,是扬州园林自身的魅力,更是扬州文化的魅力。扬州文化传承下所具有­的包容性、与时俱进的特质,使得扬州园林在输出时­少了许多文化、审美上的隔阂和障碍,使得国内或国外的人们­在扬州园林中,既可以欣赏到中国园林­传统的一面,又可以感受它非传统下­大胆创 新的一面。扬州园林的输出扩大了­扬州文化的影响,而扬州文化的魅力又扩­大了扬州园林的输出。

当然,要更好地输出扬州园林,更好地展示扬州文化,就要以包容的心态,擅于吸收多地、多种园林风格和样式,突出扬州园林的求异性、开放性,强化其求新求异、洋为中用的造园风格,不断巩固扬州园林在中­国园林界的独特地位,真正做到传承与创新并­重,以开放的心态、科学的精神,在新与旧、传统和现代的发展变化­中,积极拿来与扬弃,最终推动扬州园林的特­色化、普适化、当代化。

注:本文图 1 来源于 http://www. sohu.com/a/234936196_488853(201701-04);图2~4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端木泓 . 圆明园新证——长春园蒨园考[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5):

246-374.

[2] 陈文良 . 北京名园趣谈 [M]. 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269.

[3] 张孔生 . 盘点海内外的扬州园林 [N].

扬州日报,2014-9-05(T01).

[4] 许指严 . 南巡秘记 [M]. 太原:山西古

籍出版社,1999:85.

[5] 李斗 . 扬州画舫录 [M]. 北京:中华书

局,1960:119.

[6] 陈植 . 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 [M]. 张公驰,选注.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401.

[7] 李斗 . 扬州画舫录 [M]. 王军,评注 .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272.

[8] 钱泳. 履园丛话[M]. 北京:中华书局,

1979:326.

[9] 黄钧宰 . 金壶七墨 • 卷一 • 盐商 [M]//

笔记小说大观(27 册). 扬州:江苏广

陵古籍刻印社,1984:134.

[10] 朱江 . 扬州园林品赏录 [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131.

[11] 李金宇 . 试析扬州园林的北方风­格[J]. 中国园林,2004,20(12): 57-60.

[12] 朱宇晖 . 江南名园指南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197.

[13]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44.

[14] 窦武 . 清初扬州园林中的欧洲­影响[J]. 建筑师,1987(28):121-124.

[15] 孟悦 . 世界主义”景观与双重帝国边界上­的都市社会[J]. 中国学术,2003(1):

17-67.

[16] 锦岭 . 举全市之力推动扬州园­林园艺“走出去”[N]. 扬州晚报,2018-315(A01).

[17] 张舜徽 . 清代扬州学记 [M]. 扬州:

广陵书社,2004:2-3.

[18] 陈建勤 . 清代扬州盐商园林及其­风格[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1(5):

15-20.

[19] 王振忠 . 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M].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6:86. 作者简介: 李金宇/1973 年生/男/江苏扬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园林文­化和中国画

 ??  ?? 图 1 圆明园水木明瑟
图 1 圆明园水木明瑟
 ??  ?? 图 3 个园秋山
图 3 个园秋山
 ??  ?? 图 2 个园夏山
图 2 个园夏山
 ??  ?? 图 4 何园玉绣楼
图 4 何园玉绣楼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