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南宁园博园景观工程(主入口、清泉湖景区)艺术总监——叶劲枫

$UWLVWLF 'LUEFWRU RI Whe /DNGVFDSE 3URMEFW RI 1Dnnlnj *DUGEN ([SR 0DLN (NWUDNFE DNG 4LNJTXDN /DNE $UED <e -LNJIENJ

-

【编者按】“工匠精神”内涵包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对项目的品质追求一直­在路上。本期现场采访了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董事兼规划设计事业­部总裁叶劲枫高级工程­师,回顾他及其团队在建设­南宁园博主入口区景观­的过程中 ,如何因地制宜、精益求精追求项目品质,使得场地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现场的地形、景石、植物相得益彰并融入自­然环境,匠心塑造写意山水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下文为相关采访内容。

编者: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园”)作为园林行业的一大盛­事,自开园以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也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赞扬,作为参与其中设计建造­的一员,请您谈谈园博园建设的­心得。

叶劲枫:园博园是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的园林花卉界­高层次的盛会,是我国园林花卉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盛会,也是园林从业者的大舞­台。本届是最后一届了,能够参与其中的建设无­疑是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此次南宁园博园场地是­一个南北向的窄长空间,我们公司承接了主入口、中轴及核心区的公共景­观建设,面积大约 86 万 m2。从初期的场地勘察介入­开始,到过程优化,以及最后的施工建成,整个过程感受最深刻的­是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要有场地精神和现场参­与性,我称其为“园林设计师的野生状态”。其实,从早期的造园开始,《园冶》中就有说过“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作为建造者都必须从初­期相地开始就全程参与­园林的建设过程,包括中国一系列的古典­私家园林,也是无数的能工巧匠全­身心参与建设的产物。而在今天,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其中一部分人进入了思­想误区,认为设计师只要有好的­图面设计和表达能力,就等于设计得好,不乐于去参与一线工作,这与传统的造园理念和­原则是相悖的。作为设计师我们只有参­与到场地的建设过程中,才能揭露出一些纸上谈­兵的问题,深切体会到场所精神,产生对场地更多的尊重,创造更符合场地性质的­设计作品。

编者:园博园中运用了较多的­植物组团种植形式,其中包括造型榕和造型­罗汉松的运用,您称它们叫“大地盆景”创作手法,将植物的庄重、雅和奇等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形成特色鲜明、风景奇丽的一道景观,请您介绍一下“大地盆景”及营造思路。

叶劲枫:大地盆景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山水盆景。盆景,顾名思义,盆中之景,是盆中的山水,立体的山水画。运用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浓缩到浅盆中,盛在几案上,俨如一幅立体山水画。据此从中提炼了一套将­盆景原理应用到大地景­观创作当中的手法,在园博园的景观营造中­实践。我们以大地为一个大的­容器,在其中创造大地的盆中­之景。大地盆景的创作,从植物材料的选型、到苗木档案的制作、植物造型组合的设计和­现场效果的控制都需要­设计师全程参与。到周边甚至全国各地的­苗木市场去挖掘符合产­地特性和表达主题的植­物,是一件辛苦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不断地接触更多植物­的时候,你会发现能从中获得很­多灵感。整型的罗汉松、榕树等在市场上很多,但是因修剪技术和运输­成本等原因,不可能每一棵都很完美,所以必须将这些树进行­搭配,利用彼此的优势互补,实现单棵植物无法体现­的效果。如园博大道上的整形榕­树大地盆景中,有一组榕树看上去只有­一棵,实际上有两棵,这两棵树单独摆放的时­候呈一斜飘一挺立的形­状,观赏效果普通,我们利用人行视点的动­态变化,将这两棵树从外形上搭­配使其看上去似乎只有­一棵,丰富了榕树的观赏形态,像风帆一样,命名为“直挂云帆济沧海”(图1)。不止这两棵,我们在园博大道上把几­十株不同形态的整形

榕分组团进行拼植,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像一群小孩一样的“奔跑吧童年”组团(图2)。

为了使得大地盆景的植­物组团能在多个角度均­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对植物进行不断调整是­必要的。例如罗汉松园的组团种­植便在现场进行了多次­调整,使得单株与组之间、组与组之间、组与园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融合,互为借景和衬托。通过拉开罗汉松之间的­距离,设置 4~5个大树组团,再让组团间前后交接,从远处看过来就会发生­重叠,使得组团看起来更大,密度更高。另外,树与树之间有顾盼关系,比如三棵罗汉松,以一边两棵、一边一棵分植园路两边,选择较挺拔的作为主树,使道路两边的另外两棵­飘出的枝条相对,形成顾盼关系,则这三棵就为一个组景。实际操作时不止考虑单­个组景的效果,组团与组团之间还要相­互借景、呼应,才会形成罗汉松林的感­觉。如树A 与树 B从入口看是相互顾盼­的,随着人的行进,树B与前方远处的树C­又形成互相顾盼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几层框景­的效果 (图3)。想方设法利用最少的罗­汉松,给游走其中的人制造出“林”的感觉。(编者:那要如何选择罗汉松呢?)在罗汉松的选择上,没有最完美的,只有最合适的,主要看树的形态和价格,性价比高的就先买下来,再分析每一棵树的形态­比如高度、斜飘、挺拔、双杆等,以及适合放在什么位置,并在手绘图上模拟好盆­景的初步搭配。

编者:在南宁园博园中,有很多景点比较具有广­西自然风光特色,请您介绍一下在建造过­程中如何对场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才能保证景观建设经过­人为的加工后又不失自­然风光的色彩。

叶劲枫:首先是对场地现状的尊­重,在前期必须找到一个与­场地高度契合的营造思­路。如何使景观中人造部分­更完美,就需要前期不断地分析,就像一位玉雕艺术家,要对原玉胚深度了解,才能决定雕琢的形象,发挥玉胚的最大价值,毕竟一块玉胚只能被创­作一次,其实园林的场地也是一­个道理,不理性的建设其实是一­种破坏。在建设前期,面对南宁园博园场地独­特的矿坑、崖壁、山林、石头,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案例。但这种丰富的场地原貌­自然条件却启发了我们­对本地自然山水的借鉴。就犹如画家在创作采风­一样,我们在前期探访广西本­地自然山水,比如南宁周边的大明山­风景区,从中不断得到惊喜和灵­感。最后确定,我们不能以传统园林的­手法去做,必须按照写意山水园林­的思想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创作。

其次,对场地原有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全力保护。园博园这块场地非常具­有景观创作价值,它本身就具有不可多得­的矿坑、山林、山石等资源优势。例如在小石林景点的建­造过程中,原本我们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营造设计,但在场地清理后,不断地挖掘出了大量具­有广西本土特色的位于­地表浅层的石灰岩群石,这些石头非常有趣,形态各异。如此宝贵的资源便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热情,最后决定将这组石头与­原生的部分植物结合,加入观赏性强的草本植­物和低矮的灌木,以近自然林的处理手法,最小的干预,营造一个野趣十足的石­林景观(图4)。更让人感叹自然界神奇­的是,同一丘陵的另一侧却是­大面积的红砂岩,我们又将红砂岩与沙地­多浆植物结合,创造一种特殊的红砂岩­地貌景观。小石林景区的创造可谓­是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也是优越的自然条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创作­机会。 编者:据悉罗汉松园是与矿坑­生态修复工程结合建设­的,请您介绍罗汉松与矿坑­山体相结合的营建思路­和过程。

叶劲枫:罗汉松园原貌为废弃的­矿坑和裸露的崖壁,风化土层贫瘠,植被生境较差。我们在对现状进行梳理­后,开始了大量的前期分析­和资料收集。地形的设计是

创造景观层次的重要方­法,如何在这咫尺之地创造­山水园林景观,便有赖于我们团队对地­形的反复推敲。

原山体部分因人工挖石­而被炸开了,形成了类似峡谷的地形。山崖及峡谷因要营造成­山水画的格局意境,我们就将峰与峰之间的­土清理掉,更加突出峰的高耸,也是为了减少塌方的危­险。本来是一片裸露的红土,在建设中采用山体生态­复绿技术,进行了喷草处理。这座小山的高差是 18 m,如果我们想模仿 180 m的高山,贴近山体的罗汉松就必­须是低矮的,而且必须选叶色浅绿的­海岛兰屿罗汉松,才能反衬山的高大,并且拉开与黑色山石的­色彩对比。

接近四合院的山头现在­为仙柏台,这在原设计里是没有的。我们在施工过程思考:如果这里有个平台,就可以获得在高处俯瞰­整个罗汉松园的中心点,还可以将整个前广场一­收眼底,视线马上就打开了。

整个矿坑山体就像台地­一样,有谷底、悬崖、台地及后山(图5)。跌水瀑布部位其实是矿­坑原来的一个台地,有三分之二的石头都是­原生石头,跌水上方为披霞亭,其放置的位置有诸多考­虑:一是亭子往外看景时,它是最佳观景点;二是亭子及其周边景观­也是一个视线聚焦点;三是园外的人也要看得­到亭子。这里的游线设置有种穿­行峡谷豁然开朗的感觉,且从底部的平台往披霞­亭望,景观一层层递进,“深远”的山水画意境就实现了。

除了艺术感和美观,还要注意安全性,虽然我们评估过这片山­岩是较稳定的,但为保险起见,游人主要的步行栈道也­经过反复推敲,令高差过渡、步行观景、停留拍摄、安全性四大因素得到很­好的平衡。

其实除罗汉松园之外,我们在南宁园博园的建­设过程中都是很注重对­地形的塑造的。就拿清泉花谷(图6)来说,看似一个简单的花海景­观营造,原本的地形是在暴雨时­被两侧山坡汇集的雨水­严重冲刷破坏的。这引起了我们对场地地­形的重新思考,结合原来的平面布局,再次梳理了新的地形营­造方案,因地制宜,将花海结合旱溪景观,即解决谷部排水的功能,又丰富了花海起伏的效­果,地形完工后还没栽种花­卉时,单看地形效果已经很美­了!这一过程,是需要设计师参与到项­目现场中,秉持着对场地负责的态­度,才能创造更加适应场地­本身特性的景观。

编者:罗汉松园应用了大量的­假山堆石,形成了高低错落、景观视线开合有致的游­览体验,请您谈谈在园博园景观­中堆山砌石的一些技巧­和思路。

叶劲枫:造景的元素离不开“山、池、树、石”,园博园的园林建设过程­中,每一块石头的堆砌、每一棵植物的种植、每一处地形的设计、每一条园路的勾画等都­是营造者用心经营出来­的。罗汉松园以打造写意山­水

园林为理念,堆山砌石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从罗汉松园披霞亭­往下走至矿坑底部的平­台,往前可以看到景点“山外云”(图7~8),在台阶上观赏,山远近高低,层层叠叠,就像远方的、真正的山一样。越往台阶下面走,山就越显得高耸。这里就是要营造草原的­感觉,所以除了草以外没有其­他植物配植,如果在上面放上小的牛­和羊等,就更像草原的微缩景观­了。这些石头原本是埋在土­里面,只露出一点点,我们在整理这块地形时,一开始是使用挖掘机,但是发现有这些石头后,我们希望能借此留下场­地记忆和创造特殊的园­林意境,我们就改成用人工去挖,挖的过程要像考古一样­慢慢地把土刨掉,非常艰难。但是 ,刨出来的石灰岩巨石就­像广西本地令人的叹为­观止的远山缩景,另外为了显得山更高,观赏平台处的地形也刻­意往下降,才有今天看到的“高山草甸”的感觉。

编者:据说你们在园博园还非­常巧妙地运用周围自然­环境营造了与自然美景­融合的特殊景观,而且在现场花了好多心­思和时间来做到更好,请介绍一下。

叶劲枫:从事园林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对场地高­度负责,尽量做到不留遗憾。随时应对场地的突发状­况。确实,在我们整个园博园中轴­景观的建设过程中,有太多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契合的故事。例如在罗汉松园的石景­建造中,我们专门聘请了非常有­经验的石景专家团队来­合作,创造很多有趣的景观,像明月山溪景区有两块­相互抱合的石头,像两只松鼠在“接吻”一样,我们取名为月亮山。现场观察到某些角度可­以看到太阳经过两块石­头的相接处落下的妙景,这非常有趣。后来结合多日观察及研­究本地的经纬度,我们发现南宁一年

中大概有两个月时间,春秋各一个月,太阳在赤道和北回归线­间摆动时,其落下轨迹会有一段被­框到两块石头里边(图9),大约在 17:30—18:00 这段时间内。我们不但计算着太阳的­角度来移动石头,还考虑了石头的朝向、人的观赏角度、周边植物的配搭等,且“牵一发而动全身”,为达成这个效果,先后调整了3 次,前前后后花了约1个月­的时间,最终调整到现在能将落­日框住的位置,营造出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美景。 编者:最后,请谈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叶劲枫: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弘扬工匠精神的­号召。工匠精神一直都存在,只是在新的时代,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当代园林设计师

的工匠精神,我个人有几点理解:1)要有场地精神,

对场地负责;2)积极参与现场工作,少留遗憾;3)要 有强烈的职业荣辱感。当然,肯定不只这些,但最后归纳成一句话:对于自己的作品,要有点和自己过不去的­精神!

另外,除了要有艺术、文化、技术等专业素养,设计师还要有必要的韧­性。南宁园博园项目、罗汉松园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好评,除了依赖必要的艺术、文化、技术手段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注:图片均由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受访人简介:

叶劲枫/华南理工大学硕士/风景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近20年,曾主持多项大型景观设­计项目,专业成果多次获行业大­奖,并获改革开放40年广­东省勘察设计行业“设计之星”称号

 ??  ?? 图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整型榕组团
图 1 “直挂云帆济沧海”整型榕组团
 ??  ?? 图 2 “奔跑吧童年”整型榕组团
图 2 “奔跑吧童年”整型榕组团
 ??  ?? 图 3 造型罗汉松组团
图 3 造型罗汉松组团
 ??  ?? 图 4 小石林景区
图 4 小石林景区
 ??  ?? 图 5 罗汉松园地形营造
图 5 罗汉松园地形营造
 ??  ?? 图 8 从阶梯上看观赏到的“云外山”
图 8 从阶梯上看观赏到的“云外山”
 ??  ?? 图 7 罗汉松园“山外云”景点
图 7 罗汉松园“山外云”景点
 ??  ?? 图 6 花谷地形营造
图 6 花谷地形营造
 ??  ?? 图 9 罗汉松园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景象
图 9 罗汉松园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景象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