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广东德庆学宫 | 陆琦

Guangdong Deqing Confucius Temple

- 陆琦LU Qi

地方庙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

官学,产生于唐代,贞观四年(630年)太宗诏各地学校中建孔­子庙,因而产生了地方庙学建­筑。至清光绪三十一

年(1905年)皇帝宣布废除科举后,在全国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各地纷纷建起新式学堂,地方庙学才逐渐衰落。地方庙学分为府、州、县三级,一般位于其所相应的县、州、府官衙门所在的城中,其规模和标准也依次有­所差别,通常府学孔庙比州学孔­庙和县学孔庙的规模要­大,建筑标准要高。府治所在的城中往往有­府庙学和县庙学多座。

自汉代尊儒以来,历朝都有祭孔的活动。在宋代,广东主要城市开始兴建­文庙,学宫是文庙在岭南的俗­称。广东古代最早的庙学建­筑要数肇庆市的德庆学­宫,早在宋代就开始了建造。《德庆州志》第五卷,营建志中的第三“学宫”中提到:“学宫,在州治东六十步,旧建于子城东五里紫极­宫故址。宋大中祥符四年,诏置孔子庙。”“州”是指当时的康州(今德庆),“宋”是指北宋,而“大中祥符四年”是公元 1011 年,由北宋宋真宗下诏,在德庆(康州)子城五里紫极宫故址上­建孔子庙。现德庆学宫保存着元代­重建的风貌,其大成殿元大德元年(1297 年)重建,为岭南现存最古老的庙­学建筑。

庙学建筑包含尊师祭孔­与授课讲学两大部分。孔庙的基本制度是:大成殿居中,前有月台,殿前左右各设东西庑,殿前为大成门,再前为棂星门和万仞宫­墙照壁,泮池位于棂星门之后,崇圣祠位于大成殿的北­部或东北,地方官学孔庙只有完全­具备以上建筑,才能算是形制完备。而地方学宫的基本制度­是:明伦堂居中,前部左右各设东西厢房,堂后为尊经阁或藏书楼,堂前设儒学门和仪门两­道,地方官学只有完全具备­这些建筑,才能算是制度完备。除此之外,许多地方官学中都建有

斋舍、儒学署、教谕廨、教授厅、敬一亭、洒扫公所、会馔堂、库房、射圃亭或观德亭等建筑,还有一些地方将文昌祠、忠义孝悌祠、节孝祠等建于学宫中。魁星阁虽然不是地方官­学基本制度中的建筑,但由于受风水堪舆理论­的影响,各地学宫东南普遍都建­有魁星阁,而且它的高度和标准在­庙学中非常高。广东庙学建筑常将孔庙、学宫的内容合为一体,共为地方官学的基本载­体。

德庆学宫位于肇庆市德­庆县德城镇朝阳西路北,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

四年(1011 年),旧址在子城东五

里紫极宫故地,元丰四年(1081年)迁于今址。元至元元年(1264 年)被洪水冲毁,大德元年(1297 年)重建,是岭南现存最古老的孔­庙。

原德庆学宫形制甚备,建筑群占地 3 900 m2左右。在南北中轴线上,由南而北有石栏、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殿、尊经阁,还有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

和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所建

的附属建筑尊圣义祠等。2000年后逐渐修复­了泮池,重建棂星门、大成门等毁坏的建筑。德庆学宫是一组庄严、雄伟的古代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棂星门是德庆学宫的大­门,由六根柱子组成的火焰­冲天式石坊,是进入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传说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教育­的星宿叫“棂星”,又叫做“文曲星”“天振星”,因此古代祭天的时候,就要先祭祀棂星。孔庙设立棂星门,就是尊孔如同尊天。进入德庆学宫棂星门后,有一小桥和一个水池。桥下的水池叫泮池,形状为半圆形,古代学宫也称泮宫,泮池即泮宫之池的意思。泮池上面的桥为仰圣桥,意思是凡到孔庙的来人,都是带着对孔子的无限­崇敬心情而来的。过棂星门与泮池仰圣桥,现德庆学宫南北中轴线­上,有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殿与尊经阁。

大成殿是学宫的主要建­筑,始建

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 年),建后曾倒塌,元大德元年(1297 年)重建,是广东省唯一现存的宋­元两代砖木结构古建筑。殿迭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以及 1973 年大修,仍保留宋元建筑风格。大成殿在防洪上采取了­有效的建筑技术,加高了殿堂台基,设置了高 35 cm的花岗石门槛,前檐用花岗石柱,左、右、后三面围以高墙,室内采用了花岗石高柱­础,尤其是正中四根金柱,石础高达82 cm。大成殿对研究我国宋、元建筑史有重要意义,是岭南元代木构建筑的­瑰宝。

大成殿面阔五间 17.36 m,明间宽 6.22 m,次间、梢间分别为3.20 m和 2.37 m。进深五间 17.53 m,由南而北,各间深分别为 2.45、3.47、6.20、

2.90 和 2.51 m。建筑面积 304 m2,通进深与通面阔之比为­1 ︰ 0.99,平面几乎是正方形,为宋元古制。前檐为

6根八角形花岗石柱,殿中减柱4根,只余正中4根木质大金­柱。殿前为阔

13.22 m、深 8.7 m的月台,围以石砌栏杆。月台前正中及左右有踏­道,月台前为一砖石砌拜坛,阔6.15 m、深

4.73 m。

大成殿高 19.4 m,重檐歇山灰瓦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山面有山花板,各施悬鱼一条,造型简洁朴素。大成殿斗种类复杂,计有11种之多。下檐斗保持了宋代风格,柱头和补间铺作均为七­铺作单杪三下昂,两根直昂昂尾均长二椽,甚为罕见,其出跳总长居全国现存­唐宋同类斗(七铺作)之首位。上檐前后檐斗,是元代遗构,其昂形酷似象鼻子,为象鼻子昂的较早形态。大成殿外檐斗栱,柱头、补间铺作构造相同,下檐补间铺作明间为二­朵,次间、梢间各一朵;上檐补间铺作明间为二­朵,次间一朵,布置疏朗。

大成殿的梁架结构,外围采用石柱砖墙,使结构更坚固耐久,下檐副阶用了6根断面­呈正八边形的花岗石柱,左、右、后三面用砖墙围护,并砌出砖柱承重,这一做法增强了建筑抗­风雨侵蚀、抗洪水冲击的能力,也有利防火。梁柱结构采用完全对称­的设计方法,前后檐柱,前后重檐金柱,前后金柱,高度一一相等。前后下檐斗栱,其铺作一一对应,构造相同,梁栱前后副阶均用三椽­袱,袱首置于柱头铺作上,袱尾插入重檐金柱柱身,三椽袱下边均用了穿插­梁,重檐金柱和金柱间施以­四椽袱,而额枋部分,前下檐柱头间施以阑额,上施普拍枋,后檐因用砖墙砖柱,故用砖砌出普拍枋,重檐金柱柱头间施以阑­额与普拍枋。副阶用了穿插梁,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大成殿殿身梁架采用了­大丁袱结构,省去大殿两侧4根重檐­金柱和2根八椽袱,使殿内空间完整开阔,为华南建筑孤例。殿内用了四根大丁袱,袱首置于下檐山面柱头­铺作上,袱尾插入金柱柱身,下端以雀替承托。这样内部空间布局更为­灵活,使殿内中央采用十二朵­斗栱承托天花,艺术效果更为强烈,气势宏伟。大殿重檐金柱共八根,木质园形,直径为48 cm,高达 6.14 m;中间 4 根木质园柱,直径达62 cm,高达7. 46 m。全殿采光、通风良好,光线均匀。

大成殿的装修装饰有浓­厚的岭南地方特色。殿门上部格扇用宫式万­字花纹,殿内重檐后金柱间置有­花罩,花纹别致。大成殿上檐正脊中央为­莲

花宝珠及光环,下垫以夔纹饰块,正脊两端为夔脊饰,靠内侧两边各置一鱼龙。戗脊为游龙卷草,龙身绕脊出没,形体生动。下檐角脊上端为鱼龙吻,下端为卷草,稍靠上为一虎。正脊和垂脊两边满绘有“三狮会燕”“金玉满堂”以及松鹤等彩画。灰瓦顶屋上檐边用红色­陶质勾头滴水镶边,下檐用蓝绿色琉璃勾头­滴水镶边。

德庆学宫大成门的东面­院落有明伦堂,轴线上依次为头门、明伦堂、翠秀堂和魁星阁,明伦堂在古代是学宫的­讲堂,是德庆当地学习交流思­想和讲学的地方。明伦堂的魁星阁奉祀着­文昌帝君,供游客拜祭,祈求勤敏聪慧,高中状元,事业有成。

魁星阁后面是忠义祠仰­圣园。仰圣园是仰慕先贤圣哲­的乐园,也是孔子历史文化长廊,廊长237 m,曲折迂回,古朴典雅。门厅刺绣孔子像两旁是“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和“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联句,这副对联不是上下联相­对,而是上下联自对,即“德侔天地”对“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对“垂宪万世”。这种对句的特点叫自对­求工,即上下联各自对求得工­整。上联的意思是:道德相等于天地,学说、思想是古今最高的;下联的意思是:孔子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进行全面的整理,对传播和保全古文化功­绩伟大,万世传扬。

德庆学宫大成门的西边­为尊圣义祠,里面主要陈列着《中国科举文化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近代的一种用设科举考­试的方法进行官员选拔­的制度,肇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废除于晚清。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童试(包括县、州府试),乡试(省级),会试(中央级)与殿试(皇帝亲试)四级,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学­子们的艰辛历程。自隋朝至清末的 1300年中,通过科举考取状元

500多人(广东有状元9人),进士

11 余万人,举人上百万人。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无不与这一­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  ?? 德庆学宫棂星门
德庆学宫棂星门
 ??  ?? 大成门与西庑
大成门与西庑
 ??  ?? 泮池与仰圣桥
泮池与仰圣桥
 ??  ?? 大成殿
大成殿
 ??  ?? 大成殿室内
大成殿室内
 ??  ?? 崇圣殿
崇圣殿
 ??  ?? 大成门檐廊
大成门檐廊
 ??  ?? 崇圣殿室内
崇圣殿室内
 ??  ?? 尊经阁
尊经阁
 ??  ?? 仰圣园孔子历史文化长­廊
仰圣园孔子历史文化长­廊
 ??  ?? 两侧庑屋
两侧庑屋
 ??  ??
 ??  ?? 仰圣园庭园
仰圣园庭园
 ??  ?? 仰圣园入口
仰圣园入口
 ??  ?? 明伦堂
明伦堂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