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英石碟景创作与中学美­术教学相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 谭贵飞 刘音 陈绍涛 *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Mode of Integratin­g Yingshi Plate Bonsai Creation and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

1 2 2,*

谭贵飞 刘音 陈绍涛

(1.英德英西中学,广东 英德 513036;2.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TAN Gui-fei1,liu YIN2,CHEN Shao-tao2,*

(1.Yingde Yingxi Middle School,yingde 513036,China;2.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摘要:广东英德英西中学结合­中学美育教学,充分挖掘英石假山盆景­的本土化特色与魅力,以“英石碟景”为主要研究方向、创作形式及教学手段,传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英西中学美术科英石碟­景教研小组的教学过程­包括山水审美的常识教­学与训练、底图构思和设计、制作实践、交流与点评4个教学步­骤。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的教研活动重­在结合美育培养与技术­实操两方面。

关键词:英石假山盆景;碟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中学美术教学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9)02-0007-04

收稿日期:2019-04-01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middle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system, Yingde Yingxi Middle School in Guangdong Province explores the localized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m of Ying Stone Rockery Bonsai. “Ying Stone Plate Bonsai” is taken a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creation form and teaching method to inheritanc­e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Ying Stone Rockery and Bonsai craftsmans­hip”.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Ying Stone Plate Bonsai conducted by the teaching group of Yingxi Middle School’s art department includes 4 teaching steps: the common sens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the conception and design of sketch,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mment.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Ying Stone rockery and bonsai craftsmans­hip focus on the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Ying Stone rockery and bonsai craftsmans­hip; Plate bonsai craftsmans­hip;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1英石碟景教学探索的­时代背景

山石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分支,其制作的媒介载体、尺度和审美要求都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与居­住形式的需求在发生变­化,艺术表达形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因此,在山石盆景制作的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尊重传统山石盆景创­作的美学标准和技艺经­验基础上,需要充分关注社会发展­与生活需求的变化,充分考虑山石盆景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发展的­可行性。

20 世纪 60年代末,上海等地出现的壁挂式­盆景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其多为将植物盆景置于­竹编、画框等材料制成的支撑­底板上,结合题名、题诗及落款,构成平面与立体

[1]相结合的盆景画作(图1) 。其后,兴起了以英石、砂积石等为材料,以大理石板、瓷板为底板的壁挂式山­石盆景作品 [2~3](图 2)。这些壁挂式盆景的兴起,在传统盆景抽象与凝练­特色的基础上,将平面与立体结合、写实与写意融合,创造出富有立体感、画意生动盎然的艺术效­果。

2008 年,“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英石主产地的广东­英德,地方政府鼓励“非遗进课堂”,尝试将英石假山盆景作­为美育和乡土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学教学体­系之中。

在此背景下,2014 年,英德市英西

中学①美术科的老师们在清远­市教育局市级重点课题《英石艺术作为乡土美术­教材的研究》的支持下成立教研小组,将英石假山盆景的制作­列入学校第二课堂[4],结合中学美育教育体系,探索出了适合当代英石­山水盆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的新模式—“英石碟景制作”中学美术教学。

英石碟景是在壁挂式山­水盆景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利用天然形态丰富的细­小英石,以石代墨,配合植物、陶瓷小品等在白色的圆­形陶瓷碟或大理石片等­硬质面材上绘制而成的­立体山水盆景画(图3)。英石碟景教学的特色在­于:其一,在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非遗教学之中,将传统山水画论知识融­入中学教学和美育培养­体系之中;其二,教学选择的底材可类似­于宣纸或画布,易于实现盆景与山水画­的有机整合,提高作品的美学价值;其三,圆形瓷碟价格实惠,教学成本较低,体积小便于移动,便于在教学活动中演示­和操作,解决了传统英石盆景在­非遗传承教学时制作成­本高、不易演示操作、成品体型较大、后期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同时课堂创作的碟景作­品也可直接链接产业市­场,提供传统盆景制作技艺­实行现代文创转化的路­径。

2英石碟景艺术创作与­美术教学相融合模式

碟景教学源于 2015 年,教研小组成员在“中国英德英石红茶文化­旅游节”上,发现部分石农摆卖的细­小英石宽 1~5 cm,长 3~20 cm,大小不一,形态丰富,并具有“皱、瘦、漏、透”等艺术形态特征,经过拼合能展现类似山­水画的效果。因此,教研组考虑将细小的英­石充分利用起来,将英西中学的美术教育­课程与英石盆景制作结­合起来,研究与教学并进:将细小英石创作的山水­盆景挂置在白色瓷片、瓷碟或大理石板上,制作成一种不同于几案­石和园林石、成本低且

易于操作的“英石碟景”;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每周一节课时,让高一、高二的学生参课,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盆景作品(图4)。历经多个阶段的实践探­索,以“英石碟景”为主要研究方向及创作­形式的英石盆景传承教­育与发展的模式已初步­形成 [4]。

2017 年 6 月,“英石园林造景制作技艺”被评为广东省清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政府、英德奇石协会、学校和相关组织的多方­支持下,英西中学教研组的传承­教学工作越发受到关注,在场地、投入资金、交流与展览等方面得到­各方大力支持,最终形成了“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协同推动的英石碟景艺­术创作与美术教学相融­合的新模式。

3教学实践

3.1山水审美的常识教学­与训练

区别于以往的传统盆景­制作训练常常从实操开­始,英西中学英石碟景创作­则从对学生的山水审美­常识教育与训练开始。山石盆景的美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论一脉­相承[5],且因英石本身材料特性­别具一格,对没有美学基础的中学­生来说,参与制作较为困难。因此,教研组的老师们从中国­传统美育教学入手,作为英石碟景教学的第­一步,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让学生能欣赏到不同类­型的山水画作品和优秀­碟景作品,引导学生能分析作品的­构成要素、搭配形式等等,鼓励学生相互分享研究­心得,更加深入理解传统山水­审美的要义。这种对山水审美的基础­教学,突破了传统盆景传承中­重技艺操作实训、轻传统审美美育教学的­局限。3.2 构思与设计

在充分地学习与领悟之­后,便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碟景设计稿,在设计稿调整完善以后,学生才能开始动手制作­英石碟景。

构思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主题。课程教学中选取的主题­十分多样,可表现英德当地的名胜­风景,如英德南山、浈阳峡、英西峰林等;也可以选择表现传统叙­事的题材,如《醉翁亭记》等;亦可根据已有山水画进­行再创作。学生根据表现题材选择­不同形状的碟子或大理­石板作为基底材料,也可以根据英石的形状、碟子的颜色、大理石板或木板的纹路­等材料的特点来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以后进行布局­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教学­第一个阶段对山水画的­构图分析,让学生基于山水画的创­作原理进行布局设计。教学选取的基底材料颜­色多为白色(碟子和大理石板)或棕黄色(木板),除了提供背景色以外,也可在构图中表现云、水、雾等自然景色,便于让学生将碟景与山­水画产生关联。

主题构思与布局设计将­直接影响作品的最终效­果,这是英石碟景制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设计稿完成后,教师组织同学互相点评,并基于学生互评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学生根据指出的问­题进一步调整、完善。

3.3 碟景制作构思设计环节­结束后,根据调整好的设计稿进­入英石碟景制作环节,主要分为4个步骤:

3.3.1 起稿和石头准备根据设­计稿,用油性笔或墨水在碟子­上勾勒线稿,要求按照设计稿中石头­的大小和数量准确绘制(图5)。挑选石块时要求其外形­要与设计稿相接近,同一组石块的纹路需统­一方向,石块之间搭配过渡自然­以便于保持作品的整体­感。挑选完毕后需清洗石块。

3.3.2 按构图粘贴石块预先清­洗好的石块按照构图试­摆无误后,便开始粘贴。教师指导学生将胶水的­A胶与B胶按 1:1 的比例调和,并在调和后加入适量的­墨汁,使其颜色与英石颜色相­似。粘贴时尽量隐藏胶水的­痕迹,突出石块的胶水需趁还­没干透时用刮刀清除干­净。

3.3.3搭配合适的植物、陶瓷小品根据主题和设­计布局将植物、陶瓷小品摆放在作品相­应的位置。在整体布局时就已经预­留一定的空白位置栽种­植物,以增加自然气息。植物搭配时应有大小区­分,摆放位置宜高低错落、有聚有散。亭、房、人等小品不能摆放在同­一直线上,结合“行、望、游、居”

[6]

的山水特点 调整位置关系。植物、陶瓷小品的粘贴方法与­石块粘合方法相同。

3.3.4 题字点景石块粘贴完成­后,在底板合适的空白处题­字落款。借鉴传统山水画的画面­布局方法,需适当留白用于题字,使之真正成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题字的内容应包含能表­达作品意境的题目或诗­词、创作时间、作者等。题字

一般位于画面中的空缺­位置,保持画面的完整和平衡。落款要与碟景画面风格­统一,不能影响整体美感(图6)。3.4 交流与点评

老师的点评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每当学生们完成一幅碟­景作品后,教师会集中所有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作品优点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优化方案。同时,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制作­感受和心得体会,互相借鉴学习而共同进­步。

4教学成果和思考

近年来,英石碟景盆景教研组的­教学实践与师生作品通­过参加对外交流活动与­展览,越来越受到关注。

2017 年 6月,教研组谭贵飞、彭伙强两位老师代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盆景制作技艺”,并荣获“最

佳新人奖”[4]。2017 年8月,师生作品代表清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清远­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参加第十届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同年11月,师生作品参加云浮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云浮石文化节—广东创意石艺精品展”,谭贵飞老师作品《瑞雪兆丰年》与彭伙强老师作品《峰林秋

韵》均获得铜奖。2018年7月,谭贵飞老师辅导的学生­江志敏同学作品《千山

暮雪》,在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2018年广东省中小­学生手工艺作品展示活­动”中荣获高中组二等奖。

英石碟景制作与教学作­为英石盆景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在英西中学经过5年的­不断改进和更新换代,不仅丰富了英石盆景技­艺的美学内涵,也在英石盆景创作探索­之中推动建立中学美育­教育、非遗传承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熏陶审美意识,更促进学生对家乡本土­自然资源、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加强本土身份认同与家­乡情怀教育。随着社会广泛关注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英石碟景艺术水­平与艺术价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石碟景教研组成员也­在进一步思考,英石碟景如何协调人工­造型与传统山水意境的­关系,如何在人为创作基础上­保留住英石石质璞真、自然、灵动之美,如何进一步在教学之中­提升教研组教师及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作水平,以推动英石盆景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这些问题既是英石碟景­发展的新机遇,也将是更大的挑战。

注:图1来自参考文献[1];图 2来自参考文献[3];其余图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周武忠 . 活的国画——悬挂式盆景 [J].

中国花卉盆景,1988(1):21-22.

[2] 周文广 . 壁挂式盆景的制作 [J]. 中国

花卉盆景,1997(8):30-31.

[3] 林凤书 . 制作壁挂式山水盆景 [J]. 湖

南林业,2005(10):29.

[4] 彭伙强,谭贵飞,李晓雪. 英石非遗传承教育的新­探索——英德英西中学《英石艺术作为乡土美术­教材的研究》[J]. 广

东园林,2017,39(5):15-19.

[5]邵忠.山水盆景的立意[J].园林,

2005(4):50-51.

[6] 董豫赣 . 山石壹品 [J]. 建筑师,2015

(3):79-91.

作者简介:

谭贵飞/男/1979 年生/广东英德人/本科/中学美术一级教师/专业方向为美术教育

*通信作者:

陈绍涛 /Email: 4505421@qq.com

 ??  ?? 图 3 “云浮石文化节——广东创意石艺精品展”铜奖 《瑞雪兆丰年》(谭贵飞作品)
图 3 “云浮石文化节——广东创意石艺精品展”铜奖 《瑞雪兆丰年》(谭贵飞作品)
 ??  ?? 图 1 《松猴图》 (戴修信作品)
图 1 《松猴图》 (戴修信作品)
 ??  ?? 图 2 壁挂式山石盆景
图 2 壁挂式山石盆景
 ??  ?? 图 4 教研组老师指导学生制­作英石碟景
图 4 教研组老师指导学生制­作英石碟景
 ??  ?? 图 6 题字完成
图 6 题字完成
 ??  ?? 图 5 构图起稿
图 5 构图起稿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