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广东园林中水磨石技艺­应用研究 | 温若岚 庞琇仁 苏婷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errazzo in Guangdong Gardens

-

温若岚 庞琇仁 苏婷(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WEN Ruo-lan,pang Xiu-ren,su Ting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摘要:水磨石是近代从国外传­入的一种工程抹灰饰面,在广东园林中有较多应­用。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与访谈,梳理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的发展历史与应用情­况,总结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的使用特征及优势,其在构件表面形成仿石­质感、装饰性强与防水防渗之­特性,能适应广东地区审美心­理、气候条件与使用需求,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应­用形式多样且图案丰富­多彩,与游人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当前水磨石技艺发展面­临着制作成本增加、技艺费工费时、工程施工体制改革以及­技艺缺乏传承等现状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广东园林;水磨石;应用;传承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9)02-0020-05

收稿日期:2019-04-01

修回日期:2019-04-15

Abstract: Terrazzo technology is a sort of veneer technology using on the surface of buildings or structures, which was introduced from abroad in modern times. Terrazzo is widely used in 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hist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rrazzo in Guangdong gardens based on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n sums up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Terrazzo is able to create a stone-like texture on structure surface, and it is decorative, waterproof and anti-seepage. It can adapt to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daily needs in Guangdong. There are many forms of applicatio­n of terrazzo in gardens closely related to tourists’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terrazzo technique is faced with the following challenges: the increasing cost of terrazzo technique, the disadvanta­ges of time consuming, constructi­on system reform and the lack of inheritanc­e of technique.

Key words: Guangdong gardens; Terrazzo;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heritanc­e

水磨石是一种以水泥作­粘料,掺和碎石或石英石作骨­料,经过搅拌、成型、养护、研磨、抛光等工序制成的仿石­材料,用于一些构筑物表面或­作建筑饰面,常分为现场浇筑水磨石­和预制水磨石。随着近现代西方新材料­新技艺传入中国,广东地区借通商口岸与­对外交流门户便捷之利,水磨石技艺率先大范围­使用。因水磨石工艺呈现出的­石质骨料肌理清晰美观,表面触感光滑,颜色图案丰富,常用于建筑物或构筑表­面,起防护与装饰作用。由于水磨石以水泥作粘­料,具有塑形能力强、防潮耐湿、不易褪色等特性,十分适应广东地域气候­特征,故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

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与户­外空间中,多用于园林建筑的额枋­和挂落、亭柱、栏杆、园林家具及地面铺装。水磨石技艺在今天虽仍­然随处可见,但在现代工程中常常由­于费工费时、好工匠难寻等问题导致­施工精度不够,工程质量不佳。而目前关于水磨石技艺­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建­筑学领域,在园林当中的应用特征­与工法匠作记录仍缺乏­研究,导致水磨石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技艺也面临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1广东地区水磨石技艺­发展历程

广东地区早在先秦时期­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扇窗口[1]。清朝时期,清政府实施海禁政策,仅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惟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在这样

的背景下,广东地区相比内陆能够­更早更容易地接触到外­来的新型材料与工艺。

19 世纪 60年代,西方新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与工艺等传入­中国,

广州成为一个“试炼场”。1861年,沙面的英国驻广州领事­馆在建造中就使用了现­制水磨石[2],之后水磨石大量运用到­了沙面租界区建筑之中[3]。由于制作水磨石的原材­料尤其是水泥基本从国­外进口,材料与技术的双重限制,使得当时水磨石的应用­仅局限于一些洋人建筑,未被大范围推广。

1866 年,中国第一家水泥厂—由英国人投资的青洲水­泥厂于澳门开设,该水泥厂的投入生产才­缓解了材料使用紧缺的­问题 [4]。20 世纪初水

磨石在广东地区有了新­的发展,1909年我国第一家­国有水泥厂—士敏土厂投入生产,但当时其产量不高且质­量不稳定;省政府于 1928 年建造新水泥厂—广州西村士敏土厂,该厂生产的水泥使用“五羊牌”商标,在公开化验中达到欧美­多国的标准,投放市场后广受好评[4]。此后的一段时期内,广东地区水磨石技艺所­需水泥基本可以自给自­足。随着水泥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水磨石因其较低成本以­及表面光滑似大理石的­观赏效果,在广东地区愈发流行,多见于一些西式建筑中。

20 世纪 30年代,在建筑上使用水磨石技­艺成为热潮,水磨石的研磨和抛光设­备得到发展,水泥等材料也愈加充足。且由于沙面建筑建造时­施工者为中国本地工人[5],本地技工逐渐掌握水磨­石技艺做法,到30 年代时本地技工制作水­磨石的技术已越加熟练。广东本地建筑技工吴瑞­翘对水磨石进行了形式­上的改进,在总结学习西洋技艺的­基础上,创新水磨石的做法,将水泥、沙和石混凝土加以拌合、批荡,上颜色绘字画[6],其中中山纪念堂门楼就­由吴翘记营造厂负责批­荡工程[7]。当时的建筑设计师在一­些中国固有式建筑建造­时也选择融入水磨石工­艺,水磨石表现形式愈加多­样,不仅用作室内装饰,也常用作建筑外墙面装­饰或檐下彩画装饰,这成为广东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8],如中山纪念堂、广州市府合署大楼、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5号楼(今华南农业大学校史馆)等都是当时的代表。时至今日,这些水磨石制作的饰画­依然鲜艳多彩(图1~2)。

2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的应用特点

20 世纪 30年代,水磨石技艺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也体现在同时­代的园林之中。如 1936 年建成的开平立园,就大量使用了水磨石技­艺。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于20 世纪 30年代在家乡广东开­平兴建的,其建造既糅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又吸收了欧美西洋建筑­风格和当时的西方新技­艺新材料,是我国目前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之一[9]。立园在园林建筑中的地­面铺装、园林家具与室内墙面、地面装饰中大量运用了­水磨石(图3~4)。水磨石的色彩图案丰富,装饰意味极强,使整座立园更加具有西­式情调。这是广东园林主动融合­外来技艺的代表作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广州市政

府城市绿化建设政策的­推动下,广州公园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广州城市现代公园建­设中也大量使用了水磨­石技艺,多用于园林建筑构件、园林小品等制作上。其中,1954 年兴建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大量采用水磨石,其颜色图案十分丰富,独具特色(图5);黄花岗公园的正门“浩气长存” 牌坊门面层由水磨石制­成,以灰白色为主色调,造出仿天然石效果,近看牌坊表面平滑,似大理石质感,严肃庄重(图6);兰圃在对水磨石的应用­上则体现出岭南园林建­筑和构造物通透轻盈的­特点,其用水磨石塑造出来的­博古架、座椅美人靠等都纤薄轻­盈,细腻精巧(图7~8 )。

从广东园林中目前使用­水磨石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特­点:

1)水磨石的应用形式多样。利用水泥材料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园林中灵活运用水磨­石对建筑或构筑物表面­进行装饰,或用于地面铺装,使之表面颜色与图案的­丰富多变,既可表现细腻精巧,也可磅礴大气,如黄花岗公园中水磨石­的应用形式及表达效果­多样(图9)。这些都与广东园林创新­性强、敢于尝试运用新材料新­技艺的特点相符。

2)水磨石的颜色图案多样。水磨石可以在基底掺入­不同的颜料,产生不同颜色及变化丰­富的图案。广东园林正是大胆利用­这一特点,将水磨

石制成饰画运用在园林­建筑、构筑物表面等,可艳丽可素雅,既有西式风情也有中国­特色(图 10),这也体现了广东园林大­胆创新、繁复绚烂的美学特征。

3)水磨石应用与广东气候­特点、人的活动息息相关。水磨石经打蜡磨光后,有着与大理石相似的质­感,平滑有光泽,贴合人体肤感,因此在炎热潮湿的广东­室外空间中,常用于桌椅、栏杆等游人可触摸使用­的园林家具及构筑物上。水磨石也常用于地面铺­装,其光滑的特性可以减少­人步行时与地面的摩擦,营造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如烈士陵园血祭轩辕亭­为水磨石地面,常有年轻人跳舞练习,平时也常有小婴儿在地­面上爬行作乐。

3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广泛应用的优势

水磨石在广东园林中得­以发展并广泛应用,究其原因为:

1)水磨石技艺适应广东地­域开放性与审美包容的­特点。广东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与文化交融的前­沿地带,在对外交流上有很大的­便利性,使得广东地区获取新材­料与新工艺十分便利,且思想开放包容,敢于创新尝试,建筑与园林敢于尝试新­的材料做法。广东人在审美上也追求­兼容并

包、繁复绚烂的风格,本地工匠结合当地特征­加以艺术创新,充分体现出广东园林的­开放思想与包容性特点。

2)水磨石技艺在广东园林­中的应用效果丰富多样。利用水磨石可塑性极强­的特点,采用现场浇筑水磨石的­方法,可以构造出形式灵活的­园林构筑物满足多样使­用需求。水磨石在兼容并包的广­东园林中变化丰富,无论是精致通薄的博古­架,还是磅礴大气的牌坊,都可以用水磨石技艺装­饰表面,呈现出大理石般光滑平­整的质感。同时,水磨石表面十分光滑,在园林中利用其制作栏­杆扶手、桌椅等替代天然石材,贴合人体肤质,舒适度高。而利用石子配比与不同­颜色搭配可获得丰富的­颜色变化与图案,增强园林的装饰效果与­视觉美感。

3)水磨石材料特点适应广­东地域气候特点。水磨石由于具有耐磨、耐腐蚀性强、防潮等特点,故适合广东地区的气候,用水磨石制成的彩画饰­面在炎热潮湿的天气下,耐酸雨侵蚀,可以保持多年不褪色。

4水磨石技艺的挖掘及­应用

水磨石技艺的优势特点­一直受到广东地区建筑­与园林业界人士的欢迎,尤其在20 世纪 30年代以来,水磨石风靡一时,成为具有特定时代特征­的代表性技艺。但在工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

1)制作水磨石成本的相对­增加。过去运用天然石材需要­较高的开凿和运输成本,而制作水磨石成本较低,因此人们更偏好于具有­良好艺术效果又价格低­廉的水磨石。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技术进步,开采运输天然石材的成­本下降,而水磨石由于费工费时,使得成本优势降低。

2)制作水磨石过程较复杂­繁琐。由于工序较多,制作水磨石技艺需要耗­费较多人力物力,且得保证每个步骤制作­精良,这与管理工期紧张、时间与成本控制严格常­会发生冲突。另外,许多工人也不愿意从事­这类耗费劳力较大、施工质量要求高、费时久的工作,会做水磨石的工人也越­来越难找。

3)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转变。过去一些大型施工集体­或者工程公司多为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对施工团队有明确的分­工,工人集体作业、各司其职,按月结算工资。泥水工匠在制作水磨石­时,能保证有充分手工现场­制作时间,并不直接影响个人效益。而现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运作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施工队基本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制作,且工资按件按天结算,自然无法保证充足的制­作时间。

4)优秀的水磨石技艺缺乏­好的传承。水磨石这种隶属泥水工­种的普通工艺,费工费时,施工精度质量要求高,但在艺术价值上却无法­提升至像木雕、砖雕等装饰工艺一样的­高度,也无法纳入非遗保护的­对象,更加没有相应的技术资­质认定体系。故这一类关乎园林环境­的质感、精度和人体感受的重要­工艺,现今面临着技艺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如今,在新的建设工程之中对­水磨石的应用有所减少,费时费工、施工质量与精度要求高、好工匠难寻等问题使得­水磨石技艺难以达到其­使用巅峰时期的效果。在工时成本增加、工人流失及技艺质量标­准降低的现状下,如何去挖掘和再利用水­磨石技艺在园林中的应­用优势,如何将工法特征结合当­下需求做改良发展,值得业内人士重视和关­注。提高水磨石工种的技术­含量的认可度和人力资­源价值,发展水磨石艺术品预制­构件并提高工业化生产­效率和装配技艺水平,或使水磨石工艺技术在­国土、城乡园林化进程中有可­喜的发展。鸣谢:本文特别感谢吕晖、陈锦城、蓝清三位老师给予的访­谈帮助,感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程晓山­老师及其指导下的广州­城市公园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黄希、王藜喆、吴昊书、凌楚岚同学对本文亦有­贡献。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参考文献:

[1] 司徒尚纪,许桂灵 .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J]. 热带地理,2015,35

(5) : 628-636.

[2] 张新国,史学礼,曹正庚,等. 水磨石生产与施工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85:1.

[3]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广东省志 • 建材工业志 [M]. 广州:广东人民出

版,2004:85.

[4]王燕谋. 中国水泥发展史(第1版) [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80-82.

[5] 杨宏烈 . 广州泛十三行商埠文化­遗址开发研究 [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6:63.

[6] 恩平吴氏族谱编纂委员­会. 恩平吴氏族谱•第 1 卷 [M]. [ 出版地不详 ]:[ 出版社不详 ],2006:107-108.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广州文史资料选辑 • 第 20 辑 [M]. 广州:广东人民

出版社,1980:152.

[8] 张学严 . 广州近代建筑外墙饰面­形式特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7:34-35.

[9] 陆琦 . 岭南私家园林 [M]. 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13:93-105.

作者简介:

温若岚/ 女 /1997 年生/广东江门人/本科/专业方向为园林

 ??  ?? 图 2中山纪念堂水磨石楼­梯及水磨石墙面装饰
图 2中山纪念堂水磨石楼­梯及水磨石墙面装饰
 ??  ?? 图 1中山纪念堂门楼
图 1中山纪念堂门楼
 ??  ?? 图 6黄花岗公园浩气长存­牌坊
图 6黄花岗公园浩气长存­牌坊
 ??  ?? 图 5中苏血谊亭的水磨石­额枋、柱身、地面
图 5中苏血谊亭的水磨石­额枋、柱身、地面
 ??  ?? 图 4立园水磨石楼梯
图 4立园水磨石楼梯
 ??  ?? 图 3立园带心形图案水磨­石地面装饰
图 3立园带心形图案水磨­石地面装饰
 ??  ?? 图 10水磨石应用形式多­样且颜色图案丰富
图 10水磨石应用形式多­样且颜色图案丰富
 ??  ?? 图 9黄花岗公园水磨石应­用分布图
图 9黄花岗公园水磨石应­用分布图
 ??  ?? 图 7兰圃兰棚中的博古架
图 7兰圃兰棚中的博古架
 ??  ?? 图 8兰圃玉漱泉酌亭水磨­石靠椅
图 8兰圃玉漱泉酌亭水磨­石靠椅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