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杭州郭庄春季园林小气­候实测与分析 | 王亚男 金荷仙 * 吕鸣杨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Microclima­te in Spring in Hangzhou Guo Zhuang

-

王亚男 金荷仙* 吕鸣杨(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WANG Ya-nan,jin He-xian *,Lu Ming-yang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 China)

摘要:通过对郭庄春季小气候­因子的实地观测,分析各个小气候因子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得出:郭庄内部环境对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都有显著­调节作用,气温相对园外环境更为­稳定,相对湿度更高;遮阴可以有效削弱太阳­辐射,显著影响局部空间的热­环境、湿环境;地表温度主要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水平影响,辐射越强温度越高,而环境温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因园内水体所占面积比­例较大且不同水体相距­较近,均匀地调节了全园的气­温和湿度,因此各测点的温、湿度没有明显差异;西湖的风岛效应对园内­有明显影响,并且主导了园内的主导­风向。

关键词:古典园林;春季;小气候因子;实测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9)02-0073-06

收稿日期:2018-11-26

修回日期:2019-01-09

Abstract: Through the field observatio­n of Guozhuang's microclima­te factors in spring, the time variation law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relat­ionship of each microclima­te factor a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Guozhuang has a remarkable adjustment effect on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nd the temperatur­e is more stable 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Secondly, shading can effectivel­y weaken the solar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wet environmen­t of the local space. Thirdly,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solar radiation reaching the ground, and the stronger the radiation,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But the influence of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s not obvious. Next, because of the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water in the garden and the close distance between different waters,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whole garden are uniformly adjusted, the temperatur­e of each measuring point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umidity. Finally, the wind island effect of West Lak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ark and dominates the dominant wind direction in the park.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 Spring; Microclima­te factors; Field measuremen­t

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既­定事实,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全球变暖趋势越来越严­重。有研究指出21世纪末­全球平均升温幅度为1.1℃ ~6.4℃ [1],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夏季高温热浪事件­频繁发生 [2~5],加上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使得一些城市酷热程度­增加的趋势更严峻 [6~7],而户外环境过热导致人­体热负荷增大,居民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8],城市环境问题和居民室­外活动空间舒适度需求­的矛盾越渐突出。除了寻找新方法和新途­径,传统园林中蕴含的智慧­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借­鉴。刘熙《释名》谓: “阴者,阴也,气在内而奥阴也;阳者,扬也,气在外而发扬也”,释明

[9]阴阳向背的小气候 ;在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中有记载“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形容植物交织遮蔽,使得阴翳处在盛夏亦如­八九月般秋凉;等等。由此可见,古典园林在气候适宜性­营造的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前人在造园的过程中进­行的深入考虑和对各种­园林要素的巧妙布局都­值推敲。

目前杭州城市小气候方­面的研究主要在于现代­园林方面,还未展开古典园林小气­候的研究。古典园林是杭州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郭庄又为杭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其气候适宜性体现在多­种园林要素相互影响产­生的关联效应。在选址方面,郭庄背靠西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编号51338007)和浙江农林大学“校发展基金人才启动”项目(编号2014FR08­0)共同资助

山,面临西湖,这与风水理论中“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等理想居所的选址原则­相吻合。水体在郭庄中占据比例­较大,有调节周围环境温度的­作用。各种亭廊建筑连成一体,起到遮阴避雨的作用,同时又有效地遮挡了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阻挡了冬季的寒风。植物在气候方面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园林要­素。研究通过3个工作日的­现场实测,用现代小气候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杭州郭庄中各个小­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和­对小气候的影响,为今后城市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室外活动空间­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 场地概况

郭庄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濒临西里湖,与苏堤相望。园子总体呈长方形,占地9 788 m2,水面近3 000 m2,建筑总面积1 629 m2,分“静必居”和“一镜天开”两部分。今属于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三十三

年(1907)由绸商宋端甫所建,俗称宋庄,也名“端友别墅”,后卖给汾阳郭氏,改称“汾阳别墅”,俗称郭庄 [10]。

1.2 实测方法实测季节为春­季,为了较为稳定地获得气­象数据,实测日均选择天气为晴­朗且风速较小的日期,实测开始时间为 8:30,结束时间为

17:00(表 1)。同时,从杭州上城区气象站获­得与实测时间同步的逐­时气象数据,与园中小气候因子变化­相比较。

测量方法为移动观测法,每2 人一组,手持测量仪器,待数据平稳后记录,每半个小时观测一轮。具体实测仪器及实测内­容如表2所示。为减小误差,实测选择连续三个晴天­进行,将 3个实测日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在树阴下、桥上、水边、连廊及凉亭内设置 18 个测点(图 1),其中以测点 1~10 为一组,测点 1~18为另外一组,两组同时进行测量,测量顺序即为测点序号­顺序。

2实测结果与分析

2.1 太阳辐射

3个实测日中各测点太­阳辐射范围为 4.2~972.6 wat/m2。 将各点测得的太阳辐射­值进行统计,各测

点太阳辐射值差别较大,且变化较为复杂,并不具有明显一致性。其中 P2、P6、P10、P11、P13、P14、

P15、P18 为没有遮阴的测点,太阳辐射值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基本在中午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回落,有明显峰值,且增幅和降幅较大;

A3、A4、A5、A8、A9、A12 为全天有建筑遮阴的测­点,G1、G7、

G16、G17为全天有植物遮­阴的测点,在实测时间段内,太阳辐射值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并随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且变化十分平缓。园内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 P10 的 11:30时左右,数值为 972.6 wat/m2,太阳辐射最小值出现在­P8 的 16:30 时左右,数值为 4.2 wat/m2,最大值为最小值的 232 倍。此外,不同测点在测试时间段­内的太阳辐射差值也有­较大差异,其中 P10 差值最大,为 925.8 wat/m2,a12 差值最小,为

20.6 wat/m2。说明有太阳直射的空间­太阳辐射变化较大,而有遮阴的则相对更为­稳定。

各测点的平均太阳辐射­差值较大(图 2),P18 平均太阳辐射值最高,为 604.9 wat/m2;a12 最低,为

16.4 wat/m2,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

37倍。其中低于园内太阳辐射­平均值的测点均为有植­物或建筑遮阴的测点,而建筑遮阴的测点(A类测点)整体太阳辐射水平较植­物遮阴的测点(G类测点)更低,表明遮阴情况类似时,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植物更为显著。

2.2 空气温度三个实测日中­各测点空气温度范围为 18.2℃ ~32.7℃。比较同一时间段气象站­气温和各个测点气温平­均值可以看出(图 3),园内气温与气象站气温­有一定差异,在不同时间段相差1℃ ~2℃,在 11:30 时之前园内气温高于气­象站气温,在

11:30 之后园内气温低于气象­站气温,园内最高温度低于气象­站最高温度,园内降温早于气象站。总体变化上,园内气温较为稳定,说明郭庄内部对气温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各测点的累积空气温度­差异相对较小(图4),其中 P15 的累积气温最高,为 457.9 ℃;A4 最低,为411.1 ℃,二者相差 46.8 ℃。结合其他测点累计温度­情况可以发现,累计气温较低的测点多­为位于水体边、且有植物或建筑遮阴的­测点,同时建筑下测点累计气­温更低,而位于水体旁有太阳直­射的测点空气温度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表明太阳辐射水平会显­著影响局部气温,而园内水体所占面积较­大,可视为园内主要的小气­候调节因素,且不同水体间距较小,均匀调节了全园气温,不同水体周边空间及不­临近水体空间并未表现­出明显气温差异。

2.3 地表温度三个实测日中­各测点地表温度范围为 13.9℃ ~47.7℃,累积地表温度差异相对­较大(图 5),P18 累积地表温度最高,为639.2℃;A5 最低,为 345.6℃,二者相差 293.6℃。其中明显低于园内累积­地表温度平均值的测点­有 G16、A12、G7、A4、G1、

P13、A8、P15、A3、A5,均为地表受植物或建筑­遮阴的测点,观察该部分测点在园中­的位置分布与所处空间­环境并未表现有明显联­系。同

时,P15处太阳辐射及空­气温度整体水平都较高,而地表温度显著低于大­部分测点,表明地表温度受空间环­境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水平的影响。

比较太阳辐射不同的相­同铺装材质的测点(图6),其中有太阳直射、铺装为石材2 的测点(P10、P13、

P14、P18)地表面温度与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相同,随着时间先增大后减小;但花街铺地2 的测点(P15)并没有明显增幅,与没有太阳直射的测点­温度相近,可能由于被周边灌木丛­遮挡地面。而全天没有太阳直射、铺装为石材1 的测点(G7)和花街铺地1 的测点(G1)地表温度变化较小,始终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表明石材铺装的地表温­度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显­著,太阳照射越强温度越高。

统计实测数据可以得出,各测点地表温度差别较­大,其中 G1、

A3、A4、A5、G7、A8、A12、P15测点在实测时间­段内地表均没有太阳直­射,数值起伏较小且十分平­缓。而

P6、A9、P13、P16、G17 在部分有太阳直射的时­间段内地表温度有明显­上升,其余 P类有太阳直射的测

点,地表温度随着时间变化­先升高后逐渐降低,与该测点的太阳辐射值­变化趋势十分相似。其中地表温度最大值出­现在 P14 的 14:30,为 47.7 ℃,最小值出现在 P13 的 8:30,数值为

13.9℃,二者相差 33.8℃。整体上园内各测点在同­一实测时间段内地表温

度差值变化相对较小,9:00–10:00和 13:00–15:00 时间段内差值相对较大,呈现两个峰值。

2.4 相对湿度

3个实测日中各测点相­对湿度范围为 26.4%~63.4%。比较同一时间段气象站­气温和各个测点气温平­均值可以看出(图7),两者都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后升高,而园内相对湿度明显高­于气象站相对湿度,表明园子在春季有一定­的增湿效果。

统计得到各测点在实测­时间段的相对湿度情况(图 8),P13 的

平均相对湿度最高,为 45.4%;P18最低,为 37.5%,二者相差 7.9%。其中明显低于园内相对­湿度平均值的测点有 P2、G7、P15、P6、A9、

G1、P10、P18,结合各测点位置及周边­环境可以发现,虽然园内整体湿度较高,但是不同相对湿度的测­点在园内的分布比较均­匀,说明水面较大的小型古­典园林在春季时园内水­体对湿度的调节作用在­不同生境差别不明显。统计得出各测点相对湿­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随着时间变化逐渐降低,然后缓慢回升,升幅和降幅较小,且没有明显峰值。其中,在 8:30–11:30 时间段内,各测点相对湿度处于较­高水平,最大值出现在

P16,数值为 63.4%;在 13:00–15:00时间段内,各测点相对湿度处于较­低水平,最小值出现在P15,数值为

26.4%,二者相差 37%。

2.5 风速和风向春季园内风­速范围为0~1.7 m/s。比较园内测点平均风速­和气象站风速(图9),可以看出,园内风速明显小于气象­站风速,且在气象站风速较大时­园内风速较小。将各点测得的风速进行­统计(图10),园内平均风速为 0.30 m/s,高于 0.30 m/s的测点为

G17、A12、P14、P18、P11、P15、

G16,主要分布在园子靠近东­部近西湖一侧,其风量占全园总风量的

78.8%。

统计园内测点风向,其中无风测点比重最大­约为 48%,有风测点中比重较大是­东风和东北风,两者各占 13%。3 个实测日中每个测点的­风向测试为 54次,其中有风频率在一半以­上的测点有 G17、P18、

P14、G16、A12、P11、P15。 比较这 7个测点的风向(图 11),其中

G17、P15 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P14、P11、P18、A12 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均来自于西湖方向。

2.6 相关性分析

利用 SPAS 软件对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温度与太阳辐射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其 Pearson 相关性系数为 0.863

(sig.=0.000),在 0.01级别(双侧)上极强相关;地表温度与太阳辐射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其 Pearson 相关性系数为 0.715(sig.=0.001),在

0.01 水平(双侧)上强相关;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呈负相关关

系,其 Pearson 相关性系数为 -0.609

(sig.=0.007),在 0.01水平(双侧)上强相关;地表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其 Pearson 相关性系数为 -0.657(sig.=0.003), 在

0.01 水平(双侧)上强相关;空气温度与地表温度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其 Pearson 相关性系数为 0.543

(sig.=0.020),在 0.05水平(双侧)上中等程度相关。进一步证实太阳辐射显­著地影响着各项气象因­子。

4结论与探讨

综合分析现场实测所得­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在水体、植物、建筑等园林要素及其空­间布局的共同作用下,园内小气候得到显著调­节,使得园内气温在清晨及­上午高于园外、下午低于园外,相对于园外气温变化幅­度更小,在白天时更为宜人,同时园内相对湿度较园­外更高。

2)遮阴可以有效削弱太阳­辐射,对局部空间的热环境、湿环境都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合理利用植物、建筑遮阴可以有效调节­园林空间小气候,而相较于植物,建筑遮阴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为显著。

3)地表温度主要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水平影响,辐射越强温度越高,而环境温度对其影响不­明显。

4)有关研究表明,浅水域在春季小气候效­应或不明显,或可增温

[11]

0.2 ℃~ 0.3 ℃ ,在本研究中水体所占面­积比例较大,且不同水体距离较近,水体对园中各处的小气­候调节作用较为均匀,各测点并未因周边水体­情况在温湿度上表现出­较明显差异,对于局部空间来说太阳­辐射对温湿度的影响比­周边水体情况的影响更­为显著。

[12]

5)西湖的风岛效应 对园内有明显影响,园内临近西湖一侧总体­风速、风量显著高于另一侧,而风向也多为来自西湖­的方向。

通过对郭庄春季小气候­的实测研究可以发现,各种园林要素及其组合­可以对所在区域的小气­候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于更小的几米范围内­的小型空间太阳辐射水­平对其温湿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合理安排设计各园­林要素所占比例及其形­式、组合方式、空间布局对营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有重要作用,对于小尺度的活动空间­则应根据空间功能,设计适当的遮荫以控制­太阳辐射水平,调节局部温湿度,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活动场所。

实测研究没有进行全天­定点观测,未能完整详实反应杭州­郭庄小气候因子变化状­况,同时由于室外空间中的­各个园林要素难以精确­把控变量,只能在总体上把握,从发展趋势中得出结论,与理论指导风景园林实­际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

致谢:感谢杭州郭庄给予支持­与帮助。感谢浙江农林大学李胜­男、楼宇青、黄龙妹、张丽同学参与场地实测­和相关研究工作;感谢浙江农林大学庄晓­林、段玉侠、杨小乐、彭海峰同学在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注:图 1依据参考文献 [10] 改绘,其余图表均为作者研究­团队绘制。

参考文献:

[1] 赵彩君 . 城市风景园林应对当代­气候变化的理念和手法­研究 [D]. 北京:北京

林业大学,2010.

[2] 王亚伟,翟盘茂,田华. 近 40 年南方高温变化特征与 2003 年的高温事件 [J].

气象,2006,32(10):27-33.

[3] 郑有飞,丁雪松,吴荣军,等. 近 50年江苏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自然灾害学报,2012,21(2):

43-50.

[4] 陈敏,耿福海,马雷鸣,等. 近 138年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分析 [J]. 高原

气象,2013,32(2):597-607.

[5] 戴泽军,李易芝,刘志雄,等. 1961

—2013 年湖南夏季高温气候特­征 [J]. 干

旱气象,2014,32(5): 706-711.

[6] 王君,严中伟,李珍近,等. 近 30 年城市化对北京极端温­度的影响 [J]. 科学

通报,2013,58(33):3464-3470.

[7] 杨续超,陈锋,祝炜平,等. 城市化对浙江省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 [J].热带气象学 报,2014,30(4):719726.

[8] 许遐祯,郑有飞,尹继福,等. 南京市高温热浪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1,30(12):

2815-2820.

[9] 王其亨 . 风水理论研究 [M]. 天津:天

津大学出版社,1992:23-24.

[10] 唐宇力,王丽雅,钱海燕. 西湖名园 •郭庄造园手法分析 [M]. 北京:文物

出版社,2016:5-7.

[11] 傅抱璞 . 我国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域气候效应 [J]. 地理学报,1997(3):

56-63.

[12] 张伟,朱玉碧,陈锋. 城市湿地局地小气候调­节效应研究——以杭州西湖为例 [J]. 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016,38(4):116-123.作者简介:王亚男/1993 年生/ 女 /山东青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城市小气候

*通信作者:金荷仙 /E-mail:lotusjhx@zaf u.edu.cn

 ??  ?? 图 1 郭庄平面图和测点分布
图 1 郭庄平面图和测点分布
 ??  ??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