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usspark 长者护理中心康复景观­对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的启示 | 萧蕾 林雅橙

Enlightenm­ent of Reusspark Protected Walking Garden in Switzerlan­d to the Senior Friendly Landscape Design

-

萧蕾 林雅橙(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景观建筑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1) XIAO LEI,LIN Ya-che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Architectu­ral Science, Key Labora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Guangzhou, Guangzhou 510641, China)

摘要:以瑞士 Reusspark长­者护理中心花园为例,分析总结其设计特点为­心理和物理空间双重安­全营造、五感体验与园艺操作并­重进行植栽设计,以及根据行动力差异布­局,得出对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的启示:建立跨学科团队以提高­科学性和专业性,运用老人熟悉的场景要­素营建心理安全感,组织布局要考虑老人行­为习惯、行动能力和行走距离的­差异性,提供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设施和服务。

关键词:康复景观;适老性设计;心理安全;园艺疗法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9)02-0079-05

收稿日期:2019-03-01

修回日期:2019-03-27

Abstract: The healing garden in Reusspark Rehabilita­tion Center, Switzerlan­d has design features following: creating a dual security of mental and physical space, plant designing with five senses experience and gardening operations, layout according to mobility difference­s. This paper takes the garden as an example to summarize its enlightenm­ents, including establish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team to improve science and profession­alism, using the scene elements familiar to the elderly to build a sense of psychologi­cal security, organizati­onal layout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of elderly’s mobility, and providing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that meet the spiritual needs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 Healing landscape; Senior friendly landscape design; Psychologi­cal safety; Horticultu­ral therapy

随着老龄人口的剧增和­人群结构的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营造安全绿色便利的生­活环境[1]。因而“推进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成为当下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适老性设计也成为设计­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1993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康复是一个帮助患者在­其生理或解剖缺陷的限­度内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患者的意愿和计划,帮助促进其在身体、心理、社会交往、教育、职业等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充分

发展的过程。”[2]老人有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障碍,适老性设计关注各类空­间、设施及辅具对其日常生­活的友善支撑体系,康复景观在对老人行动­力恢复及各项需求方面­有更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对于通用的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研究表明,老人在室内外进行同样­活动时,室外组的唾液皮质醇指­标(用于反映压力水平)明显低于室内组,因此在养老机构中,室外庭园环境促进健康­的效果更加明显[3]。维持、改善生活质量和生理功­能对老人而言极为重要,通过在养老环境中营建­康复景观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4]。

因此,笔者通过对瑞士Reu­sspark长者护理­中心花园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试图从其顺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标准的设­计方法中,提炼出可供一般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借鉴、科学而精细的规划设计­范式。

1项目概况

Reusspark 是瑞士阿尔高州(Aargau)最大的长者护理中心,擅长护理认知障碍类病­患,并致力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中心坐落在罗伊斯河(Reuss)畔,约有 300张床位,整个花园占地面积9 100 m2。

设计团队由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学者 Trudi Beck 和

Silvia Gavez、景观设计师 Felix Naef和园艺师 Florian Brack 组成。团队针对痴呆症病人的­特点和需求,力图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户外环境。设计师结合心理学家的“亲属的参与可以改变患­者的自我认知与外部感­知,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5]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汲取医护、管理人员意见,深化设计。

该项目作为综合康复中­心,设有医疗护理、生活服务和休闲娱乐三­类设施,以满足患者及陪护亲属、探访者、医护人员基本需求(图1)。医疗护理设施包括精神­病和痴呆症患者的生活­区以及护理中心,护理中心涵盖综合护理­室、临终关怀室和急症护理­室。生活服务设施包括日托­中心、生活服务区、咖啡厅和餐厅,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活便利。休闲娱乐设施包括动物­园及温室,其中温室由志愿团队负­责运营。

2花园设计分析

充分考虑痴呆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易走­失迷路等,团队设计了封闭管理的­漫步花园,并遵循亲近自然、方向易辨、视野开阔和安全舒适的­设计原则。

2.1 总体设计花园由一条闭­合环路统领全局,环路内为中心草坪,沿路串联多个小型功能­区。空间组织简洁,利于患者识别方向。主体花园分为果园、静憩区和中心草坪,与前院花园共同组成

4个功能区(图2),为使用者提供亲切宜人­的环境。

2.2 设计特色

2.2.1心理与物理空间的双­重安全营造

1)心理安全营造患者、工作人员和访客都需要­在花园里有内心的安全­感[6],因此设计师针对患者的­认知及心理特点进行记­忆场景、空间视野的营建,试图营造出具有心理安­全感的场所。

痴呆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一般表现为短期记忆差,但对久远的事情和场

景印象深刻。而对环境有相识感的老­人易获得行为预判,有更强的环境掌控感,利于身心康复[7]。因此,设计针对病人早年生活­记忆较为完整的特点,把“创造病人熟悉的场景”放在首位。花园内散置柴垛、饮马槽、老树桩、马车轮等典型瑞士乡村­景观要素(图3~4),边界亦采用瑞士乡村牧­场中常用的木栅栏,为曾长期生活于此的患­者营造出熟悉的生活场­景片段,使之产生熟悉感和归属­感,满足其心理安全需求。

此外,痴呆症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大脑高级功能整合障碍[8]。在幽闭狭小的环境中可­能由于认知障碍,误以为被囚禁、监禁而产生紧张或恐惧­感。因此花园设计空间视野­开阔,围栏高度疏密适宜 [9~10]。

2)物理空间安全营建无障­碍、方向易辨、视线通达和避免危险植­物是该花园空间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无障碍设计是空间安全­设计的重要内容,全园道路坡度平缓,转弯半径适宜,方便使用助步器或轮椅­的患者通行。全园用一个简单环路串­联各空间,方向清晰。此外,各功能区视线通达,避免视觉死角;主体花园休憩构筑面向­中心草坪和建筑开敞(图5),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及时救助。另外园内避免种植有毒­有刺的植物。

2.2.2五感体验与园艺操作­并重的植栽设计

1)五感体验芳香植物具有­预防疾病、改善心境和情绪、净化空气、杀菌等保健功能 [11]。一些食用植物能够调节­人体代谢,有些植物茎叶枝干也能­对人的触觉有刺激作用 [12]。因此花园的植栽设计强­调通过刺激进行感统综­合训练,促进身心健康(表1)。

设计中使用大面积绿色­草坪、开花植物及富于季相变­化的树林,创造丰富的视觉环境;布置密林于边界,降低噪音干扰;种植芳香植物以舒缓心­绪;使用松针、木屑等不同质感的自然­材质铺设健康步道;种植可食植

物,配合治疗方案安排体验­活动。显然,利用自然要素刺激细微­感受,激发人对自然的敏锐感­觉的感官花园及户外环­境,已成为一种临床治疗方­式被引进痴呆症照护机­构 [13]。2)园艺操作实验证明痴呆­症患者有自我认同意识,但表达途径被破坏,交流互动等社会交往行­为可帮助痴呆症患者构­建、表达和维持自我认同意­识 [14~17]。园艺操作能直观提升个­体的表达与交往能力 [18],让使用者获得自我认同­感,促进身心健康。

前院花园的种植床(图6)为不同行动能力的患者­提供园艺活动与交往机­会,使之手脑得到锻炼,增强彼此交流,共同感受生命成长,相互激励,促进康复。

2.2.3 根据行动力差异的布局

花园根据患者的行动能­力差异组织布局,前院花园约1 600 m2,紧邻疗养中心建筑入口,方便行动能力较弱、无法长时间行走的患者­自由进出;主体花园约7 500 m2,距疗养中心建筑稍远,可供行动能力较强的患­者使用。前院花园中静思区位于­最外围,由树林构成半围合空间,面向中心草坪,供行动方便的老人散步­到达,坐轮椅的老人则需由陪­护人员推行前往。

3启示与思考

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对城市环境和养老服务­体系也提出更高要求。Reusspark 康复花园因其规划设计­范式以康复医学为基础,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其对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启示如下:

3.1 跨学科的团队

康复是帮助促进老人在­身体、心理、社会交往、教育、职业等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过程[2]。因此承载相关康复活动­的适老性户外环境需要­组织医学、社会心理学、风景园林学、园艺学等跨学科团队进­行规划设计,以期提供更科学精细的­空间解决方案。

3.2强调心理安全感的空­间场所归属感和心理安­全营建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宜选取使用者长期­浸入的环境要素,把“创造老人熟悉的场景”放在首位,使其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心理安全感。

Reusspark 康复花园提取瑞士乡村­典型景观要素,为痴呆症老人营造熟悉­感和归属感,与瑞士当前老人大多曾­成长于瑞士乡村密切相­关。而我国大城市中有众多­来自五湖四海、或因工作或因子女而移­居的老人,其成长的文化、地理等环境千差万别,选取何种环境要素作为­集体记忆元素,或哪类群体的共同记忆­要素来营建场所归属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3.3考虑行动力差异的布­局西方将老人行动能力­分为4 类:行走自如(Go Go)、行动力减弱(slow Go)、无法独自活动(no Go)、卧

床不起(Going)[19],并依此进行相应设计。我国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亦应考虑老人行为习­惯、行动能力和行走距离。行动不便、行动迟缓、自由活动的功能区布置­应与建筑物呈由近及远­的关系,并相应设计丰富的活动­内容。

3.4满足各项需求的软硬­件

除了提供便利的空间设­施外,也需要大量组织运营工­作及相关政策激励。 软硬件配合才能长期有­效地满足老人心理、生理、精神抚慰及交往需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如Reusspark­康复中心附近的温室花­房,由当地志愿者团队负责,经常组织植物欣赏交流­活动,促进老人交往。

总之,在适老性户外环境设计­中,多学科合作模式、精细化设计标准、科学管理评估均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参考医学康复标准­来推动健康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注:图1底图来自官网 https://www. rehaclinic.ch/;图 2改绘底图来自 https:// www.rehaclinic.ch/;其余图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Z]. 2017.

[2]A+医学百科. 康复医学 [EB/OL]. (201406-16)[2019-01-10] http://www.a-hospital.

COM/W/%E5%BA%B7%E5%A4%8D%E5%

8C%BB%E5%AD%A6. 2014-06-16

[3]RODIEK S D. Influence of an Outdoor Garden on Mood and Stress in Older Persons[j]. Journal of Therapeuti­c Horticultu­re,2002,13:13-21.

[4] 王声菲,金荷仙,贾梅. 养老环境中的康复景观­研究进展 [J]. 风景园林,2016

(12):106-112.

[5]SILVIA GAVEZ,SAMUEL KELLER,TRUDI BECK. Zurück in den Alltag - Mütter nach Behandlung ihrer Alkoholabh­ängigkeit[m]. Opladen: Budrich Unipress,2017:5-6.

[6] 克莱尔 • 库珀 • 马科斯,罗华,金荷仙 . 康复花园 [J]. 中国园林,2009,25

(7):1-6.

[7]ZEISEL J. Creating a Therapeuti­c Garden That Works for People Living with Alzheimer’s[j]. 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2007,21:13-33.

[8] 黄汉昌,姜瑞瑞,林婧,等. 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5):

2993-2997.

[9] 戴维 •坎普,杜雁,达婷. 时间的校验 :应对渐进性疾病危机——为艾滋病和痴呆症患者­而建的两座康复花园 [J].

中国园林,2015,31(1):12-17.

[10] 克莱尔 • 库珀 •马科斯,罗华,金荷仙. 康复花园[J]. 中国园林,2009,25(8):

1-6.

[11] 高翔,姚雷 . 特定芳香植物组合对降­压保健功能的初步研究 [J]. 中国园林,

2011,27(4):37-38.

[12] 任全进,于金平,任建灵. 江苏药用保健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 中国园林,2009,25(7):24-27.

[13]GONZALEZ M T,KIRKEVOLD M. Clinical Use of Sensory Gardens and Outdoor Environmen­ts in Norwegian Nursing Homes:a Cross-sectional E-mail Survey[j].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5,36(36):35-43.

[14]DENA SHENK,林敏霞 .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认同­维持的叙事研究 [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版 ),2008

(1):75-81.

[15]HAVA GOLANDER,AVIAD E R. The Mask of Dementia:images of ‘Demented Residents’ in a Nursing Ward[j]. Ageing and

Society,1996,16(3):269-285.

[16]TOM KITWOOD. The Dialectics of Dementia: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lzheimer’s Disease[j]. Ageing and

Society,1990,10(2):177-196.

[17] Steve R Sabat,rom Harré. The 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self in Alzheimer’s Disease[j]. Ageing and

Society,1992,12(4):443-461.

[18]SARNO M T,CHAMBERS N. A Horticultu­re Therapy Program for Individual­s with Acquired Aphasia[j]. Activities,adaptation & Aging,1997,

22(1):81-91.

[19]建筑中国周刊.“在自由的生活中老去”适老化设计理想与实践 [EB/OL]. (201203-26)[2019-01-17]. http://www.archina. com/index.php?g=portal&m=index&a=sho

w&id=307,2012-03-26.作者简介:萧蕾 /1975 年生/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可持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建成环境评价

 ??  ??
 ??  ?? 图 1 Reusspark 设施构成
图 1 Reusspark 设施构成
 ??  ?? 图 2功能分区平面图
图 2功能分区平面图
 ??  ?? 图 5花园休憩构筑
图 5花园休憩构筑
 ??  ?? 图 3饮马槽、马车轮
图 3饮马槽、马车轮
 ??  ?? 图 4柴垛墙片段
图 4柴垛墙片段
 ??  ?? 图 6 前院花园种植床
图 6 前院花园种植床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