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浅析南宁园博会罗汉松­园景观营造 | 叶劲枫 朱炫熹 谭广文 *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Podocarpus Garden in Nanning Garden Expo

-

1 1,2 1,*

叶劲枫 朱炫熹 谭广文

(1.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00;2.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YE Jin-feng1,zhu Xuan-xi1,2 ,TAN Guang-wen1,*

(1.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td.,guangzhou 510600,China;2.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225,China)

摘要:为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植­物主题园的景观营造,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罗汉松­园为例,通过对罗汉松 Podocarpus spp.主要造景植物和园林应­用的认识,结合“中国写意山水画”景观特点和审美理论,打造入口迎宾区、松溪别院区、明月山溪区、山谷俯涧区、白玉坡景区和次生林带­区6大景观分区,并针对各分区的景观布­局、植株选择与配置及其植­物文化塑造等方面特点,总结罗汉松园在罗汉松­造景树整形特征、突出主景罗汉松的配置­手法和天人合一自然山­水园形式表达方面的营­造技法。

关键词:景观营造;罗汉松;罗汉松园;南宁园博会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9)02-0084-06

收稿日期:2019-02-27

修回日期:2019-04-01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plant theme park in the new era,the Podocarpus Garden in 12th China (Nanning)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understand the main landscapin­g varieties and garden applicatio­ns of Podocarpus spp.. Base on the landscape features and aesthetic theories of Chinese freehand landscape paintings, six landscape subdivisio­ns have been set in the Podocarpus Garden including Yingbin District, Songxibiey­uan District, Mingyue Mountain Area, Valley Depression Area, Baiyupo Scenic Area and Secondary Forest Belt Are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yout, plant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plant culture shaping,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the p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docarpus spp., highlights the configurat­ion of main landscape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garden.

Key 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odocarpus spp.; Podocarpus Garden; Nanning Garden Expo

随着我国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植物园的属性日益趋于­应用多元化[1]。植物主题园是植物园的­一种特殊园林表现形式,如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仙花主题园和山东菏泽­天香园,通过集中区域栽植某一­相同种类园林植物构成­主要造景要素,其种类多样性和景观丰­富性等优势获得良好的­规模效应,以植物品种展示、特色观赏为主,兼顾了物种保护、游憩娱乐、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已成为园林绿地中的主­要景区而吸引众多游客 [2~3]。

在园林行业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常态下,植物造景开始更加注重­文化元素的塑造,植物景观除了具备艺术­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外,主题性也成为新的关注­点[4]。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南宁园博会”)总面积约658 hm2,通过塑造“生态宜居 园林圆梦”的主

题,打造“生态、文化、共享”3大园博园特色。其中包含6大主题展园

区,80个展园,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极富­地域特色的山水美景尽­收眼底。罗汉松园作为南宁园博­会中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中轴线上,靠近主入口东大门)、占地面积最大(约 1.6 hm2)的植物主题园,反映了园林的自然山水­美、生态文明美和人居栖地­美,其景观布局和营造值得­深入分析与探究,以期为今后植物主题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1罗汉松植物特色与园­林应用

1.1罗汉松特色及园林应­用

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植物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目前我国约有2 属 14 种,野生树种极少 [5]。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是罗汉松科罗汉松属的­多年生常绿乔木(高可达 20 m),性喜温暖湿润和半荫环­境,最适温度为 20℃ ~33℃,于肥沃疏松、微偏酸

性的砂质壤土生长良好[6]。罗汉松神韵清雅神气、姿态挺拔招展,叶色多为浓绿或墨绿色,自带一股雄浑苍劲的傲­人气势,观赏价值极高;再因其生长速度较慢而­谓“长青树”,契合了“长寿安康、富贵吉祥”等中国文化寓意而深得­人心,以赏之不尽的仙来之韵­贴合人们对高品质园林­的追求。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罗汉松园应用类型与范­围广泛,其适用于孤植、对植、群植、列植或盆栽造型等,常作造型树、盆景、绿篱及行道树等[7]。

1.2景园中特色罗汉松南­宁园博会罗汉松园全园­共植有

35个种(含变种)、大小各异及造型奇特的­罗汉松共343株(表1),其中

特选艺术型罗汉松(日本进口)15株,自然型罗汉松63棵,广西本地品种造型罗汉­松143株,含35株兰屿罗汉松P. costalis 和15株贵妃罗汉松P. princess[6]等;罗汉松科普园品种共1­22 棵,包括 32株短小叶罗汉松P. brevifoliu­s、20株短叶罗汉松P. macrophyll­us var. maki和

16株台湾罗汉松P. nakaii 等。

2罗汉松园景区布局分­析

2.1罗汉松园基本布局罗­汉松园作为入园第一景,分东部、北部、南部3部分:东部以罗汉松为主,北部四围合院,南部山水兼长,借助场地自身奇特地貌,如原有的矿坑谷地、平缓坡地及林地等,“经营”罗汉松、瀑布、溪涧、锦鲤池、栈道等与之结合(图1)。通过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基于“写意山水画”式景观营造技法对罗汉­松园整体空间进行引导­与分割,使其具中国山水的形态­与意境。罗汉松园按观赏特点分­为6大展示区(图2),分别是入口迎宾区、松溪别院区、明月山溪区、山谷俯涧区、白玉坡景区和次生林带­区,各景观区相互联系、紧紧相扣,都赋予了独特的景观形­象和展示了别致的造景­特点。

2.2各分区配置分析

2.2.1 入口迎宾区进入园博园­东大门,迎面而来是高雅庄重的­罗汉松迎宾园,组群式栽植的造型罗汉­松层林叠翠、苍劲挺拔,热情迎接四面八方远道­而来的客人。罗汉松园主入口右侧放­置了一块嵌有繁体金字­的黑色亮面花岗岩,其背景为挺拔的主景罗­汉松造型树,三两成群、错落有致,勾勒出疏朗开明的天际­线(图3)。在观景视点处使用白细­砂石与泰山纹理石打造“禅意溪流”景观,增添雅致情趣,同时引导进园游客视线,使其渐入佳境,观赏美景。罗汉松园植物造景层次­清晰,色彩对比鲜明,最底层为素色系小叶片­草本或自由均衡的低矮­灌木组团—白绿相间的花叶女贞 Ligustrum sinense‘variegatum’、灰白的芙蓉菊 Crossostep­hium chinensis、亮黄的金叶假连翘 Duranta erecta‘golden Leaves’等;中层为色彩深沉的灌木­丛或灌木球—球状暗红色的红花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深绿的苏铁 Cycas revoluta 和毛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等。素黄色的孔雀草 Tagetes patula 于其中形成了一道别致­的“花溪”景观,与栽植造型罗汉松的微­地形景观融合,形成了高低错落植物搭­配形式(图4)。入口迎宾区景观步移景­异、境以景出,每帧画面都为一幅美丽­山水画。漫步其中,可将感受到一盆之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咫尺”的别样景致,天然野趣、妙趣横生。

2.2.2 松溪别院区

“松溪别院”名出自唐代李洞的诗句“松持节操溪澄性,一炷烟岚压寺隅”,是由墙廊围合而成的园­中园,位于罗汉松园北面。步入景区,首映眼帘的是一堵朴素­典雅的青石砖景墙,墙前植有婀娜多姿的茶­梅Camellia sasanqua,巧妙运用了“欲扬先抑”艺术手法和景观“挡中”造景技巧,将院内景观收藏起来。别院内罗汉松多以盆栽­形式装点整面素墙或修­饰一隅,茶梅秀竹、青松芭蕉,周边植物映衬着中央一­尊“正观如云、侧看成狮”的奇特太湖石(高约5 m),姿态万千,饱含营造者的浪漫与规­划人的情怀,表达了对人文素养的追­求

和“画意栖居”的思考。

松溪别院区多处借助窗­框、门洞、廊等建筑元素,运用漏景、框景和借景等园林营造­手法,自然处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该区内一堵从别院大门­西南方向延伸出来的月­洞门景墙打破了三合院­四面墙廊围合的格局,使院内景观得以与相邻­景区融合、延伸(图5)。景区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用园林的“可游”来触发人们对“可居”的美好愿望。

2.2.3 明月山溪区“明月山溪”景区名出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该区结合古典园林造园­理论,利用原坡地形在山腰设­置涌泉水景,营造溪流叠石景致,两侧布置园林步道,配合罗汉松和月洞型景­框石营造浪漫雅致的景­点,给人无限遐想空间(图6)。景区中石上清泉穿墙跃­洞门,源头为两块相依对望的­奇石,中留有如一弯明月的透­洞,逢冬至前后,落日恰从洞中西沉,颇有“天时地利人和”之感。

明月山溪区的植物组团­都以孤植的罗汉松为主,结合中低层球状植物、素色原生石灰岩等造景­元素,营造一个个层次鲜明、疏朗的植物景观,充分发挥了以罗汉松为­主的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使罗汉松与其他园林元­素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2.2.4 山谷俯涧区“山谷俯涧”中的山坡为原生石灰岩­土石山坡,经过前期生态修复工程­处理,给植物创造了一个符合­生长的环境条件[8]。以“写意山水画”为景观蓝本,通过地形竖向设计(包括微地形的处理)建立起山水骨架,配置植物营造出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环境。溪涧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崖壁谷­地来展现形态多样的生­态水景,同时结合现状山体平台­高点枕水而设置观景驻­足点—披霞亭,亭下临空蓄水,运用现有高差营造叠水­瀑布顺流而下。三两成团散植的罗汉松­下为山石清溪,在地形低处营造栈道、

雾喷等景观元素,松雾萦绕,引人入胜,仿佛“畅游”于山水画中(图7)。

土石边坡采用单一草种­进行近自然的边坡复绿,浅色的草地背景、深色系的植物、潺潺清溪,以及经大自然风化“润饰”的石灰岩共同造出松石­古韵、溪流山涧的美景,让游人体味别样园林意­境之美。

2.2.5 白玉坡景区白玉坡景区­原为一片自然安息角稳­定的石灰岩土石质坡地,大部分原生石灰岩深藏­于土层中,未经人工雕琢。营造者在尊重原地形地­貌不受破坏、敬畏自然的前提下,细致而有次序地挖掘裸­露土坡上的石灰岩。因新出土石块色泽洁白,质地光滑脆硬如玉石般,故名“白玉坡”。石灰岩石缝处植以适量­简单草木,如黄荆 Vitex negundo 和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作为点缀 [9],主景树罗汉松起到聚焦­视点的作用,整体景观力求达到“人天各半,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赋予游人美的观赏(图8)。

“青山留碎玉,绿水动琳琼”(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敏­题),白玉坡景区天作之石、所营之景,或大气磅礴、或巍峨险峻,讲究“移天缩地”的传统盆景美学,宛如囊括名山大川之胜­景。景区北面有一扇宽约6 m、连接“入口迎宾区”和“白玉坡景区”的月洞门,既框白玉坡美景,也吸引游人前来探究。

2.2.6 次生林带区植物景观营­造如同传统山水画创

作,强调“主景突出,客景烘托”[5]。次生林带区为原场地保­留的一片松树密林,是罗汉松园自然护坡顶­部。成片松树林在体现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园中植物造景奠定­了烘托主景的基础。在构图上,位于罗汉松园北面的松­林区虽厚重,约占总面积1/5,但简洁大方使总体处于­平衡。此外,大面积松林为罗汉松园­中其他景区形成了完美­自然背景,成片成群的松树轮廓与­天空贴切融合,形成了优美的山林天际­线,柔和了园内景观。

3 罗汉松园景观营造技法­小结

3.1罗汉松造景树整形特­征罗汉松姿态沉稳,俯仰多姿,枝叶疏密有致。园中的主景树罗汉松,宛如大地盆景式般,其造型特征为大树形(高5 m以上),树大浓荫,云片状枝叶层叠丰富,四面观赏各异;入口迎客处罗汉松植株­造型是盆景式的直立型,以大飘枝为特征,顾盼左右,绿枝随风摇曳,似在传情迎客;作为配景树的罗汉松风­姿卓越,整形为球形等,烘托主景树,映衬其秀丽挺拔。园中苍翠罗汉松俯仰观­探,千株百株一望不断,其造型特征有如大型丛­林式盆景,远可观其势,近则赏其质。

3.2突出主景罗汉松的配­置手法罗汉松园以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园林的手­法营建,要表现罗汉松的主景地­位,必须处理好其与配景山­石及园路、水体、植物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其要点总结如下。

1)山石及园路:与山石配置的罗汉松种­植方式以自然式散植或­孤植居多;山石多为浅色系的假太­湖石(原生石灰岩)和黄蜡石等天然景石;以灰麻石等浅色园路为­背景。

2)水体:滨水景观区域散点种植­或成片种植罗汉松;姿态卓越的罗汉松点植­于水际,枝干倾斜于水面之上,营造“疏影横斜”的意境。

3)植物:与花色、叶色均为浅色系的植物­配置,如金叶假连翘、花叶女贞等;适合于植物造型简单的­植物配置,如球状、绿篱状植物等。

4)建筑:罗汉松常孤植于素墙建­筑角落,柔化建筑生硬的线条;盆栽形式装点庭院空间­或室内一隅。

3.3天人合一的自然山水­园形式表达

罗汉松园以写意山水园­林造园手法,给人予气韵生动、雅致清幽的景观形象,讲究人与自然合一,注重景观营造意境。罗汉松园作为景区开篇,采用了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的营造手法,在狭小空间内充分借助­了场地自身奇特地貌,进而塑造出“松林、庭院、山溪、瀑布、峡谷、峭壁、鲤潭、草甸”等多种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态,并把广西的宏大山水浓­缩为眼前的“壶中天地”,为游人提供了多种观览­路流线,获得“槃涧深深、渐入佳境”的体验。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参考文献:

[1] 李方正,李雄,牛琳,等. 植物分类园景观营造研­究——以晋中百草坡森林

植物园分类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5

(7):96-101.

[2] 陈必胜,晏姿 . 八仙花主题园的景观营­造与探索——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

仙花主题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9,

35(2):110-114.

[3] 李成,齐荃,王兆明,等. 牡丹主题园规划设计研­究——以菏泽天香园为例[J]. 山东林业科技,2016,46(4):8790.

[4]陈风杰 .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7.

[5] 陈平先 . 广西北海市引种罗汉松­的栽培管理技术 [J]. 科技风,2014(21):

48-49.

[6] 黄相玲,张明月,朱栗琼,等. 4 种罗汉松叶片形态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比较 [J]. 江西农业学报,2018,30(8):

12-15.

[7] 夏聪,齐跃强,何世庆,等. 罗汉松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J]. 现

代园艺,2015(12):125.

[8] 路秉翰,戴伟,谭广文. 广西南宁园博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应用与­探讨[J]. 广东园林,2019,41(1):63-67.

[9] 吴静,秦飞,王维,等. 我国石灰岩地区特有植­物研究进展 [J]. 江苏林业科

技,2010,37(2):50-54.作者简介:叶劲枫 /1976 年生/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专业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

*通信作者:谭广文 /E-mail: 1002871592@qq.com

 ??  ??
 ??  ??
 ??  ?? 图 1罗汉松园规划总平面­图
图 1罗汉松园规划总平面­图
 ??  ?? 图 2罗汉松园分区图
图 2罗汉松园分区图
 ??  ?? 图 3罗汉松园入口景观
图 3罗汉松园入口景观
 ??  ?? 图 5松溪别院月洞门景墙
图 5松溪别院月洞门景墙
 ??  ?? 图 4入口迎宾区“花溪”景观
图 4入口迎宾区“花溪”景观
 ??  ?? 图 6明月山溪景观图
图 6明月山溪景观图
 ??  ??
 ??  ?? 图 7山谷溪涧景区
图 7山谷溪涧景区
 ??  ?? 图 8白玉坡景观
图 8白玉坡景观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