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广东园林》编辑部办公室搬迁通告

-

《广东园林》编辑部已搬迁至广州市­越秀区陵园西路1号之­四308 室(DA通讯入口),邮编为510055,来信来函请寄新址,电话不变。谢谢!

1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河流湖泊等景观水­体富营养问题日益

严重。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5)[1] 中指出,我国环境监测网七大水­系的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III 类、IV~V 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41%、

32% 和 27%,其中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且在 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 II~IV 类水质的湖(库)共11 个,占 39%;V 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劣 V类水质湖(库)12个,占 43%,主要污染物质为总氮和­总磷。截止 2016 年,我国七大流域等

1 617 个国考断面中,V类水质 102个,占 6.3%;劣 V类水质 147 个,占 9.1%。112 个重要湖(库)中,V类水质6 个,占 5.4%;劣 V类水质

9个,占8.0%。尽管我国对水生态环境­加大了保护及修复力度,仍不能将全部重要河流、湖(库)水质修复至水质达到 IV类以上,我国景观水生态修复仍­需持续不断努力[2]。

由于大量有机营养盐排­放进入河流湖泊中,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问­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水体藻类爆发,增加大量浮游动物,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造成水下鱼类等生物因­缺氧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导致水­体黑臭,形成恶性循环。如何治理城市景观水体­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水污染治理主要为3 种方式,分别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方法多作为富­营养化爆发的应急手段,不适合在中度及轻度富­营养的水体中应用。在景观水体污染及治理­中,一般采用生物修复方法,利用植物、水生生物等结合互相作­用。利用植物修复污染水体­是当前国内外开展水生­态修

课题来源: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项目“村镇综合废水生态处理­集成工艺与再生水农业­利用技术研发及示范” (2015B02023­5008)。

复的重点,其具有生态性、低成本性、易操作性等特点[3],且应用方式多样,如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生态草沟、岸坡植被等。因植物在其中起主要作­用,所以选择合适的植物对­于利用植物修复水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翠芦莉 Ruellia brittonian­a 是一种广泛用于园林绿­化的草本植物,具有非常强的抗逆性,耐旱、耐湿且耐轻盐碱。翠芦莉的地下根茎蔓延­生长,根茎上有芽,芽向上生长出新苗,形成新的植株,因此翠芦莉拥有非常大­的生物量。有研究表明,翠芦莉在人工湿地和浅­水区域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效果明显 [4~6]。作为一种陆生耐旱耐淹­植物,不仅具有明显污水净化­效果,在园林景观营造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研究不同生物量的翠芦­莉对污水净化处理效果,有利于在工程上最经济­化推广翠芦莉应用,以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本文将研究不同生物量­的翠芦莉对水中总磷(TP)、氨氮(NH4-N)、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净化效果,并介绍翠芦莉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情况。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筛选工程上常­见的翠芦莉苗,以小袋苗(单株植物净重约12 g)作为低生物量材料,成年苗(单株植物净重约 60 g)作为高生物量材料,每种挑选出长势相近、生物量相近的苗,同

时准备海绵块(21 cm×11 cm×9 cm)

及塑料箱(70 cm×50 cm×60 cm)。

2.2 试验设置试验在广东中­山小榄基地温室大棚进­行,调节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与外界相当,避免受雨水的影响。分别将翠芦莉冲洗干净,摘除多余叶片,保留上部分叶片,将海绵块切开,每块海绵包裹住2株翠­芦莉的根部,并让根部露出一部分,后用棉绳绑紧,放入塑料箱中,让其漂浮在水面上。试验开始前,先用一半自来水一半河­流水培养翠芦莉1周时­间,让其生长稳定。试验开始时,将塑料箱中的水换成7­0 L自配一级A标准水

质(GB18918-2002)的水,即化学需氧量(CODCR)为50 MG/L、总氮(TN)为 15 MG/L、氨氮(NH4-N)为 5 mg/l和总磷(TP)为0.5 mg/l。分别设置高、低生物量植物各1组为­实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项,每个重复项3个箱子,每个箱子放入10株植­物;对照组为无植物。试验周期为28 d。

2.3 测定方法

试验期间,每隔4 d取塑料箱中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即水质检测的时间为开­始试验后的第1、4、8、12、16、

20、24 和 28 d。水质检测后剩余的水样­补充到原来的水箱中,用蒸馏水补充因蒸发蒸­腾消耗的水分,以减少试验误差。试验正式开始前以及完­成后,称量每组试验中翠芦莉­的植物鲜重。

水质检测方法按照国标­法:总磷(TP)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11893-89),氨氮(NH4-N)采

用纳氏试剂光度法(HJ535-2009),化学需氧量(COD)采用重铬酸盐

法(HJ828-2017), 总氮(TN) 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636-2012)。

2.4 数据分析

使用 Microsoft Excel 2013 处理数据,使用 spss19.0 进行单因素显著性分析,并利用 origin17.0 制图。

3结果与分析

3.1 对 COD 的净化效果

如图 1所示,在第1次测量后到第 2次测量间,3组实验中COD 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原因是从包裹翠芦莉­的海绵中释放出部分有­机物。随后整体趋势为波动下­降。在 28 d后,生物量大的翠芦莉组(B组)相较于生物量小的翠芦­莉组(A组),对COD去除效果较好;实验组比空白组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说明翠芦莉在污水净化­中对COD 净化起到了明显作用。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CK组与 A、B组差异性显著

(P<0.05),A 组与B组之间差异性

不显著(P>0.05)。

3.2 对 TP的净化效果

如图2所示,在第4 d 时,TP在各组中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然后在后续时间里缓慢­下降,其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磷的沉降[7]。实验组比空白组对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生物量小的A组在第4 d的下降幅度要比生物­量大的B组大,后随着时间波

动起伏,28 d后基本趋于平稳,A组与B组对 TP的去除效果相近。对数

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CK 组与A 组差异性显著(P<0.05),B组与CK组、A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

3.3 对 TN的净化效果

如图 3 所示,实验组比空白组对 TN有较大的去除率,但是经过28 d的处理并没有使水质­达到地表Ⅴ类水。在第 16 d 时,生物量小的A组TN下­降明显比生物量大的B­组多;在后期的时间段里,A组 TN浓度趋于平稳,而B组下降速度加快;在第

28 d 时,B组 TN浓度低于A组。由单因素差异性分析可­知,CK组与A

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 组与CK组、A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

3.4 对 NH4 N的净化效果

如图4所知,实验组对NH4-N 去除速度较为明显,在第 4d 时 NH4-N含量就已基本降至底­部,后期趋于稳定。实验组对NH4-N的去除效果较空白组­稍快稍强,空白组 NH4-N 的浓度维持在 0.7~0.8 mg/l 范围,而实验组还有下降的趋­势。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空白组与实验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空白组与实验组净­化效果无显著差别。查阅相关资料可知,水体中氨氮物质具有挥­发性[8],所以空白组中的水体自­净效果与实验组净化效­果接近。

3.5 小结

根据实验结果(表1)可知,翠芦莉在同一植株数不­同生物量的实验中,在配置污水停留 28d 后,污水中的 COD、TP、TN、NH4-N 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去除效果最好为

NH4-N,最高达93.1%(出现在B组);去除效果最差为COD,去除率最低为 42.3%(出现在 A组)。

通过对不同生物量翠芦­莉的水质净化能力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生物量翠芦莉的净­水效果相差较小,对于单株翠芦莉来讲,实验结束后生物量大的­翠芦莉与生物量小的相­比,其根系长出约5 cm,根系繁密给微生物附着­提供了条件,使其对COD与NH4-N的去除效果更佳[9];植物根系越发达,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就越­多[10],所以其对N和 P的吸收也更多。但是本次实验发现,即使两组翠芦莉相差 500 g左右的生物量,对于污水净化的能力相­差也不大,因此只需要合适的种植­密度,就能达到预期净水效果。

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翠芦莉对污

水具有较强去氮除磷效­果,今后可增加其他植物种­类与翠芦莉的净化效果­做对比,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本次实验中,翠芦莉无不适水淹情况­发生,在实验前一周的水培期­中,其植株就已经开始长出­新根,在实验的过程中依旧正­常开花,说明翠芦莉具有较强抗­逆性。

4工程应用

4.1梅州市芹洋半岛滨水­湿地公园梅州市芹洋半­岛滨水湿地公园是滨水­河滩公园,沿梅江芹洋半岛“U”型水系的北岸建设,总长约4.7 km,总用地面积约24 hm²。该公园与目前梅江两岸­公园、桥梁、广场、建筑等相连,共同构筑成梅城一江两­岸靓丽风景。该公园于 2016 年 2月建成开放,由于梅州市每年在雨季­的降雨量普遍偏高,持续的降水使得江河水­位暴涨,岸坡植物常常被淹,且雨水冲刷岸坡,导致江水常年浑浊呈黄­土色。为改造园内滨水区的生­态景观,考虑到雨水冲刷淹浸问­题,设计团队采用大量翠芦­莉作为滨水护岸植物。经过两年的生态修复,湿地公园滨水岸坡的景­观得到极大改善,原杂草横生的岸坡现已­成为大片翠芦莉。公园内景观不再受暴雨­天气、水位抬高等问题影响,公园内护坡景观得到改­善,且公园内景观水体再无­因暴雨天气呈黄土色浑­浊现象(图5)。

4.2中山市得能湖体育公­园中山市得能湖体育公­园是一个改造公园,北面临得能东路,东临湖中路,占地约16 hm2。公园改造前水体泛黄浑­浊,水面漂浮较多日常垃圾(如塑料瓶、垃圾袋、饭盒等)、大量枯枝落叶及死鱼等,水体常年呈褐绿色,已呈富营养水体状态,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为改造公园内水体景观­及周围环境,对园区内47 101 m2的水域面积进行生­态修复。

由于荷塘中淤泥较为深­厚,前期对园内湖泊进行垃­圾清理及底泥清淤,在湖泊周边种植大量如­芦竹 Arundo donax、 水竹芋 Thalia dealbata 等净水能力强、能遮挡硬质驳岸的植物。市政河道师炎涌贯穿公­园的中轴线,早晚有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水流经,为降低该影响,在河道两边大量种植翠­芦莉,以达到一定的生态拦截—净化作用,视觉上亦能缓冲硬质驳­岸的突兀感。经过半年的运行,园区内翠芦莉长势茂盛,三季开花,给公园增添不少色彩,维护只需定期修剪长势­茂盛的翠芦莉即可(图6)。4.3贵州云漫湖项目

建国初期,云漫湖项目所在区域前­身为上坝水库,水库在20 世纪 80年代中期被重新修­缮,但由于开发过度,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较­深,水质较差,使周边土地的荒漠化程­度也随之加剧,出现土层裸露、乱石横生的景象,系统性景观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014 年底,云漫湖景区规划启动,公园内部分土壤恶劣区­域采用以翠芦莉等抗逆­性强的植物作为景观绿­地植物。通过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及低干预开发,采用物理措施与生态措­施联合改善方法,使云漫湖的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得到改善,在保留农业用水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水体环境质量从地表I­V类上升到 III

 ??  ?? 图 1 不同处理水中 COD 含量的变化注:CK为对照空白组;生物量小的一组为A组,翠芦莉鲜重为 129.07g;生物量大的一组为B组­翠芦莉鲜重为 622.8g。下同。
图 1 不同处理水中 COD 含量的变化注:CK为对照空白组;生物量小的一组为A组,翠芦莉鲜重为 129.07g;生物量大的一组为B组­翠芦莉鲜重为 622.8g。下同。
 ??  ??
 ??  ?? 图 3 不同处理水中TN含量­的变化
图 3 不同处理水中TN含量­的变化
 ??  ?? 图 2 不同处理水中TP含量­的变化
图 2 不同处理水中TP含量­的变化
 ??  ?? 图 5 翠芦莉在芹洋半岛滨水­湿地公园的应用
图 5 翠芦莉在芹洋半岛滨水­湿地公园的应用
 ??  ?? 图 4不同处理水中氨氮含­量的变化
图 4不同处理水中氨氮含­量的变化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