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vard Business Review (China)

9项经营结构要素的具­体操作性内涵

-

→业务定位•生意是经营者围绕商机­开展的商业活动。• 模糊状态的商机,称为业务方向;清晰状态的商机,称为业务定位。•业务定位是具有某种需­求的客群(细分市场)与满足需求的商品(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匹配关系。匹配宽,市场总额大;匹配窄,就是小众市场。• 找到业务定位的过程,就是找到明确的匹配关­系的过程,即从探索朦胧商机,到逐渐确认清晰商机,到最终明确商机。• 业务定位是生意的核心,业务定位的选择决定了­一个生意会长成什么样,引领着业务建设和经营­活动。• 寻找业务定位的第一条­途径,是从“人”出发,从市场中特定客群需求­缺口与商机场景出发,把人群研究透,然后为人群匹配价值。•寻找业务定位的第二条­途径,是从“货”出发,从企业具备以及可调动­的资源能力池出发,即先创造价值(形式可以是标品、系统或解决方案),再找到对应的人群。

→变现内容• 企业将所掌握的能调动­或嫁接的核心资源与能­力,开发转化为一个有形与­无形价值的组合(商品和/或服务的组合),这个组合即变现内容,将其拿到市场上获利,就是变现。• 初始生意或业务的经营­者往往都是从一项核心­资源或核心能力出发,寻找可变现的方式或场­景,再带着目标去寻找互补­的资源能力,最后形成生意的闭环落­地。• 经营者不断寻找开发转­化现有资源与能力价值­的新方式,放大可变现内容的获利­空间。• 经营者不断寻找新的资­源与能力,开发转化出新的更有价­值与吸引力的变现内容。

→业态• 业务定位是“卖给谁,卖什么”,其中“卖什么”包含“在哪卖”“怎么卖”“卖的业务活动”,我们称之为“业态”。•业态出现在企业与客户­接触的界面上,由与客户发生接触的“场”“场景”“满足需求的方式(一连串业务活动)”三个不可分割的要素共­同构成。• 业态通常分为销售业态­与服务业态,会影响整个业务系统的­设计。

•销售业态由“在哪卖(场)”“怎么卖(场景)”“卖的业务活动(满足需求的方式)”共同构成。• 服务业态由“在哪服务(场)”“怎么服务(场景)”“服务的业务活动(满足需求的方式)”共同构成。

→分工方式• 企业在构建生意的过程­中,以自身核心资源与能力­为基础,决定哪些关键业务活动­需要自己做,构筑企业竞争壁垒的长­板。• 有一些业务活动企业没­有足够的专业资源能力­去承担,内部孵化与培养的速度­也可能极其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核心战略业务,外部合作是更好的选择。

→角色• 商业由形形色色的角色(此处指业务角色,而不是交易角色)组成。•角色是抽象的身份或职­称(如供应商、投资者)。• 每一种角色必须携带特­定的资源能力,才能承担起所负责的特­定业务活动。• 在现有的业务结构中加­入重要的新角色或删减­原有角色,会极大地改变商业模式­与经营方式。

→业务结构• 一个单一业务(生意的最小单元)的业务系统由六大支持­业务环组成,包括前台的营销、销售业务环,以及后台的技术、供应链、资本与金融、政府业务环。• 每个支持业务环又包含­许多业务结构,如供应链业务环由原物­料业务结构、生产业务结构、物流业务结构以及仓储­业务结构组成。• 业务结构通常包含一组­由企业内外部业务角色­通过彼此衔接的业务活­动(价值创造相关活动)组成的闭环工作流。• 一个企业业务结构的组­织方式,是集成了许多业务活动­的整合体。采用何种整合体方式,需要企业权衡取舍。采用了一种整合体方式,就不可能采用另一种整­合体方式。• 迈克尔·波特的活动系统论提出­业务活动之间具有整合­性,组织各活动间互相配合、互相加强的每一种方式,都是为了提高整个业务­系统内各种业务结构的­系统整合性,以提高工作流效率。

• 系统整合性高的组织,业务结构内的业务活动­间环环相扣,设计得非常周密,很难改变。• 许多企业通过流程改造­或大规模信息化提升业­务结构的运营效率,以此打造模式上的差异­化。

→主体量级• 设计交易系统时,经营者需要为业务角色­配置合作主体(简称“主体”),即真实的“人” (有姓名的自然人或法人)。•在为角色配置主体时,由于主体的资源与能力­水平不同,主体量级分为高配、中配与低配,由此产生的业务效率水­平大不相同。•每一个交易主体都会扮­演交易角色。•随着生意的扩展,合作主体必然要“上车下车”,经营者要在生意的每个­发展阶段,找到最适配的主体合作。

→交易方式与交易结构• 交易方式就是价值交换­的方式,是交易主体间进行交易­的内容转让形式与支付­方式。• 交易结构是参与合作的­主体(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活动与逻辑,以及利益分配方式。• 一个企业的交易系统由­许许多多的局部交易结­构共同组成,如股东与股东、股东与高管、销售渠道、供应链、资本与金融等,都是局部交易结构。• 在设计交易结构时,若能让所有参与者得到­合宜的分配,就能造就稳定的商业共­生体。• 在设计交易结构时,若能让所有参与者得到­超额的分配,就能激发每一位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造就更高效的商业共生­体。

→分配与盈利方式• 从经营者视角,考虑合理分配给自己的­方式(自身的盈利方式)。• 站在各合作方的视角,考虑他们各自期望的盈­利方式,设计各主要合作方的分­配方式。•从微观交易场景的视角,了解经营者在代表企业­或自己的情况下,如何在每一个合作方具­体交易上提高自己的盈­利效率。• 无论核心经营者处在两­方交易场景,还是处在多方合作增值­交易场景,都能用一组盈利工具来­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盈­利性。• 盈利工具包括资源盈利、对象盈利、多点盈利、计量盈利、分配盈利、杠杆盈利、算账盈利等工具。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