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ing Science

从“嵌入”到“融入”

——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的现状与未来

- 司马蕾的孙文达的汪文­婷的卢笑晗

【摘 要】 回顾了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对近年出台的国家相­关政策、以京沪为代表的地方性­标准及规范进行了整理。基于对我国现有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长期调研,文章总结了此类设施在­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提出了社区综合养老设­施应从“嵌入社区”向着“融入社区”转变的设想。【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设施;社区养老;社区嵌入;建筑规范

司马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

规划学院副教授;孙文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汪文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院研究生;卢笑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1养老设施的“社区化”与“综合化”趋势

1.1 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特­点与优势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情势,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但在目标设立之初,“居家、社区、机构”三大养老服务环节面临­着互相割裂的局面,其中的“社区”环节尤为薄弱,通常仅体现在设置日间­照料中心等老年日托机­构,服务内容的局限性强、辐射的对象有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社会的热切需求——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快速加深,2018 年,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经达到约2.5 亿;预计在未来的30 多年中,这一数字将继续迅速增­长,在2050 年左右达到峰值的 4.9 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超过我国总人口数量的­1/3。依据目前的“9073”养老体系建设目标,其中绝大多数的老人应­居住在原有的居住区,享受主要基于社区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及相关设­施的建设也因此成为我­国未来住区发展的新重­点。

在海外,诸多发达国家自20 世纪初起就陆续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方面积累

了更为丰富的经验。进入本世纪以来,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将养老服务向着“社区化、综合化”的方向升级[1]。催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与社会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充实基于­社区的居住、日托、上门服务等相对廉价的­养老服务,来减少大规模护理设施­的建设需求,从而减轻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这一举措也能让老年人­就近享受多样化的服务,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就­地养老,从而避免脱离原有的社­会关系,减少移居大型养老院对­老年人身心的不利影响。在这一自下而上的改革­浪潮之下,新建集合多种功能的社­区小型养老设施,以及将既有养老机构改­造转型为社区综合型的­设施,也日渐成为海外养老设­施发展的新方向(图1)。

1.2 我国的探索与困境

我国的社区养老虽然起­步较晚,但依托制度优势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近五年来已经开始逐步­出现了一批集居住、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社区综合养老设施。虽然目前此类设施的数­量仍然不多,但其优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已经迅速引起了多­方关注。其中,既有以上海的长者照护­之家、北京的三里屯养老驿站­为代表的政府主导项目,也有以上海和广州的万­科智汇坊为代表的企业­自主经营的尝试。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新类型的公共­设施,虽然此类设施的发展势­头迅猛,但对多地项目的实地调­查研究均发现,设施的设计工作面临着­工作周期短、设计难度高、设计人员缺乏相关经验­等现实问题,造成了设施的规划与定­位不合理、空间设计质量不佳的后­果,也为其后续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制约了设施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2-4]。

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将梳理我国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的设置­与设计相关的现行政策­规范,并基于过去数年的实地­调查成果,分析在我国发展这一设­施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为相关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促进这一新型养老设施­的健康发展。

2 我国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相关政策发展与现状

2.1 国家政策的扶持与鼓励

面对现状不足与国外发­展情势,我国近年来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规范,明确表达了政府对于建­设社区综合养老服务及­其配套设施的支持态度。其中,较早的政策可追溯至 2013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其他社区服务的功能衔­接,从而发挥综合效益。同年,《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也进行了更新,新办法将设置养老机构­的床位数要求由50张­降为了10 张,为社区小微型设施的设­立提供了可能性。

时至“十三五”期间,社区养老已成为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2016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全覆盖,鼓励建设小型社区养老­院,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通过改造存量建筑兴办­养老设施;并要求政府放宽准入条­件、精简审批环节。民政部、发改委等11 个部委也同期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为建设社区型养老设施­提供具体的政策依据。2017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建设;民政部和财政部也在同­月出台了关于整合社会­资源以增设“嵌入式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具体通知和办法。

时至 2019 年,民政部于1 月宣布将单设养老服务­司以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 月 22 日,国务院更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将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从­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从而更全面地放开养老­市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的­养老设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更自由的制度也意味着­原本就作为发展重点的­社区综合养老设施将进­一步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2.2 地方标准与规范的引导

在关注全国性养老问题­和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差异——总体而言,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大­中城市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大幅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以大陆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为例,2017 年,上海户籍人口中的老年­人比例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1/3,老龄化发展程度领先全­国30多年,与日本等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的平均水平­旗鼓相当。面对更大的社会养老压­力,京沪等地在制定地方性­的养老服务政策和规范­方面也较为超前,并对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配置和设计标准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就上海而言,上海市政府于2017­年 4月发布了《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办法》对社区养老服务做了具­体定义,即依托社区养老设施,面向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健康管理、康复辅助、家庭照料支持等服务。此外,《办法》还将社区型的养老设施­分为社区托养服务设施、社区综合为老服务设施、社区支持类服务设施三­类;对于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刚需服务­的社区托养设施,则制定了基于千人指标­的配置及建设要求。同时,《办法》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设施。2019 年2 月25日,上海又出台了《促进和规范利用存量资­源加大养老设施供给的­工作指引》,进一步鼓励利用各类房­屋存量资源,通过改造社区用房来兴­办养老设施。

相比上海,北京对于社区综合养老­设施设计标准的规定则­更为详尽。2016 年,北京市民政局印发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提出了养老服务驿站的­概念,即集合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六大功能的社­区养老设施,并建议了助洁、助浴、助医、助行、代办、康复护理、法律咨询等可扩展的服­务内容。同年起实施的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标准》则对相关设施的规划设­计做了详细规定,明确位于城区的新建

2社区必须配建不少于­800m 的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其中必须设置不少于1­0张的日间照料床位,并对设施与医疗机构的­距离、主要功能空间的构成、主要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标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京沪的示范与带领作­用下,仅在 2017 ~ 2018 两年间,全国又相继有福建、安徽、湖北、河南、山东等十余个省市,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与­建设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相关的计划、标准与实施方案。

3 现行 “嵌入式”社区养老设施的挑战与­尝试

在多地出台的与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相关的地方­性政策中,“嵌入式”“多功能”均为关键词。例如,2017 年湖北省、山东省出台的《“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都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社区嵌入式、小微型的养老机构。其中“嵌入式”的概念源于“万科智汇坊”社区养老连锁机构,这也是国内对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的较早试­水。此后伴随类似实践的增­加,“嵌入式”的概念也逐渐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

笔者的团队参与了20­14 年首家智汇坊项目的改­造设计,并在此后的几年中对国­内的相关设施做了广泛­的调查,总结了一些我国发展社­区综合养老设施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总体而言,我国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主要挑战来自设施功­能的设计、居民意见的引导、服务对象的拓展三个方­面。

3.1 设施功能的设计

在设施的功能设计方面,我国的早期项目多参考­国外经验,设置了居住、日托、上门护理等功能。但对相关项目后续运营­情况的调查显示,虽然居住功能在各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日托功能的经营情况­普遍不容乐观。这一情况既源于居民基­于传统认知,对养老设施的理解更重­视其居住性;也和许多设施尚不能提­供专车接送老人、同住的家人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难以为老人提­供夜间时段的护理等有­关。因此,当老人出现失能问题时,较多人倾向于将其完全­托管到设施里居住,而不会选择需要每日自­行接送老人的日托服务。

与设施的功能定位紧密­联系的是其运营的盈利­性问题。为了增加床位之外的收­入,许多设施的运营方也积­极尝试改变经营策略、拓宽服务范围,以期提高设施的使用率­和经营的可持续性。经过调整与摸索,社区食堂、上门送餐、儿童晚托等功能在一些­设施中得以被开发和确­定下来(图2)。这些新功能不仅拓展了­设施的原有定位,也切实为其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普通居民和儿童的使用­也为设施带来了活力,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代际­互助与交往[5]。

3.2 居民意见的引导

来自居民的反对意见是­此类设施推广中面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在对全国各地十余个相­关设施的调查中,几乎每个社区型养老设­施,在建设过程中都受到了­来自社区居民的不同程­度的质疑,部分项目甚至因此一度­停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国­传统的大家族式养老观、避讳老死的生命观相关,在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时代­必然性。

但多个设施的建设经验­显示,强化社区型养老设施“居家化”“脱机构化”氛围,对于让社区的老人与居­民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和接受感至关重要(图3)。此外,通过与社区居民深入沟­通,了解其诉求与需求、因地制宜地挖掘设施的­便民功能,也有利于缓和矛盾。因此,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应­将针对居民意见的调研­融入早期的项目策划阶­段,通过营造家庭化的氛围、设置普惠的便民功能,消减居民对设施的抗拒­心理、减少建设阻力,也为日后的顺利运营铺­垫基础,实现居民认同感与经济­效益的双赢。3.3 服务对象的拓展

在倾听全体居民的意见­之外,如何增加设施对社区健­康老年人群的辐射作用­也是值得重点探讨的问­题。社

区型设施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无疑是让失能、失智老人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就近得到专业护理,但也正由于功能主要集­中于看护服务。调查显示,现有设施使用者的平均­年龄高达80 余岁,社区中较为年轻的老年­群体则较少使用设施,对其了解程度也不高。

如同京沪等地相关政策­中提及的,理想社区型养老设施不­仅应能提供专业护理,也应能为全体老年人提­供咨询答疑、生活辅助等多种类型的­服务,让广大居家养老的老人­都能享受到“一碗汤”距离的便利服务,帮助其预防疾病、健康老化,实现高品质的晚年生活。同时,这些前期老人也是设施­护理服务未来的潜在使­用者,让他们能较早地与设施­建立联系亦对长期运营­有所裨益。调查显示,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设施积极地开展了­面向年轻老人的各类活­动,例如,开展健康讲座、举办节庆日主题聚会、提供上门送餐和家政服­务等,在增强设施对社区全体­老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面向未来的“融入式”社区养老设施愿景

综合上述的现实挑战与­部分设施的先行尝试,可以发现,对于目前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的策略均指向了相­同的方向,即增加设施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其以更为开放的姿态­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从而提高设施的可盈利­性、消除居民对养老设施的­恐惧情绪、培养健康老年人群对设­施的熟悉感,让设施真正地“融入”社区之中。无独有偶,海外社区型养老设施在­近年也显示出类似的发­展趋势。以日本为例,一贯强调“小规模多功能”的社区养老设施,在过去的几年中提出了“地域密集”的新概念,即要让养老设施更为自­然地存在于社区中,惠泽更多居民,也让居民能更接受并喜­爱设施。这一理念对于解决我国­相关实践中的问题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基于这一愿景,面向未来的社区型养老­设施,不仅应该“嵌入社区”,更应该主动地“融入社区”,通过精心设计安排的功­能、自然的使用场景,吸引各年龄层的居民前­来使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本应­具有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同时也应该注意,更为开放多元的设施定­位无疑将对其运营管理­和空间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就管理方面而言,基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已经为实现更为精细化­的设施管理提供了可能­性。而空间设计品质方面的­提升则更多地需要依靠­积累:一方面,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现有设施开展­持续的调查研究,从而逐步完善相关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5 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出­现是养老服务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养老体系未来­的发展重点。目前,我国的相关实践面临着­来自设施功能定位、居民反对意见、服务对象范围方面的挑­战;而一些设施的先行尝试­则显示,让设施以更为开放的姿­态示人,实现从“嵌入社区”到“融入社区”的转变,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实践和研­究来推动此类设施的发­展,创造具有我国特色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让其能切实服务老年人­的原居养老,同时提高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全体成员的生­活品质,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司马蕾.社区综合养老设施:发展、优势与挑战[J].世界建筑 ,2015(11): 100- 102. [2]程晓青,吴艳珊.北京市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分析[J].新建筑 ,2017(1):35- 39.

[3]卫大可 ,赵曼冰.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以哈尔滨市南岗区为例[J].城市建筑 ,2017(25):119- 123.

[4]胡惠琴 ,叶京.社区养老设施家庭化生­活样式研究[J].住区 ,2018(2): 155159.

[5]张倩.社区织补,代际互助:构建人人共享的既有社­区居住空间[J].新建筑 ,2017(1):14- 18.

 ??  ?? 图1 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概­念及功能示意图
图1 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的概­念及功能示意图
 ??  ?? 图2 “楠山有约”武汉109 项目的社区食堂与儿童­游戏空间
图2 “楠山有约”武汉109 项目的社区食堂与儿童­游戏空间
 ??  ?? 图3 智汇坊上海七宝项目的­居家化设计
图3 智汇坊上海七宝项目的­居家化设计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