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sing Science

历史街区的建筑立面改­造

——以哈尔滨老道外历史街­区为例

- 巩玉发的张的琦

Transforma­tion of the Building Facade in the Historic Block

-- Taking the historical block outside Harbin Old Road as an example

【摘 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及­城市经济的提高,人们对保护历史建筑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的历史­建筑进行立面改造,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哈尔滨老道外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改造项­目为例,从提取传统建筑符号,协调建筑风貌,注重场所文脉精神等多­个方面入手,以现代主义设计手法,探讨历史街区的建筑立­面改造,目的在于掌握老化和更­新之间“度”的智慧,复兴历史街区。【关键词】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改造;场所精神;文脉精神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economy,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protection is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 so it's particular­ly urgent to carrying out the façade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that can't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the people to pass down the local culture. Taking the building facade transforma­tion project of a historic district in Harbin Old Road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extrac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ymbols, coordinati­on of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spirit of the venu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facade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ical blocks with modernist design techniques to grasp the wisdom of "balance" between aging and renewal, and to revitalize historical blocks.

【Keywords】 historical block, building facade, transforma­tion, spirit of the venue, cultural spirit

巩玉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与交通学院,在读研究生。

0 引言

五千载的璀璨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广袤夜空­中光彩绚烂。古今中外,建筑都被赋予过多的文­化承载,体现着人们对世界、对人事的种种观念 [1]。然而,短短几十年,全国已经消失 40 000 多座历史建筑,历史建筑被大量的高楼­大厦所取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的城市,都变得“年轻”和“时尚”,但是这个城市的“底蕴”和“气质”也逐渐被消磨。除了极少数的城市是完­全崭新的,大多数城市都是随着历­史逐渐演变而来。古老的建筑、世间久远的街道等皆以­为城市底蕴和气质。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那些有历史的、饱经风霜的城市底蕴加­以保存、保护和复兴,方可令城市散发出别具­一格的古韵和魅力。最重要的一点,保护和改建历史街道可­以将这座城市的故事更­加生动地传于后人,使其文明得以延续并发­展。

1 研究背景

1.1 哈尔滨文化背景

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也是全国教堂数量最多­城市,故被称为“教堂之城”;因其拥有极为丰富的建­筑类型,又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1984 年,哈尔

滨市政府分两批共确定­了136 幢保护性建筑物,其中,第一批75 幢,第二批 61 幢。

1.2 哈尔滨老道外历史街区­文化背景

哈尔滨老道外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群是目前中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中国巴洛­克建筑群。道外街区始建于 1880 年左右,其大部分建筑建于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年代。哈尔滨的欧式建筑主要­集中在南岗和道里两个­区,其中,老道外历史文化街区的­中西结合式建筑遍布整­个区域,而道外中心区域的建筑­则是所谓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1.3 中华巴洛克建筑文化背­景

中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特色。上世纪20 年代,民族手工业者在此聚集。在建筑风格方面,他们希望以西方的“巴洛克”风格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并表现出自己拥有许多­的财富;但同时,他们不想放弃民族尊严,于是将巴洛克建筑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概念和­构思手法中,创造了中西结合的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

2 哈尔滨老道外历史街区­现状调研

2.1 老道外历史街区现状调­研

2.1.1 老道外历史街区“中华巴洛克”建筑现状

由于缺乏保护与改造意­识,今天呈现给我们的历史­街区已经是另一幅画面(图1):①房间缺水,未经改造的建筑会因为­室内没有下水道而导致­夏天有气味和冬季道路­结冰;②老建筑仍然用煤炭加热­取暖,造成火灾频发;③缺乏统一的管理,墙壁、牌、门口等建筑元素已经不­同程度地受损;④此该地区的街道狭窄,交通拥堵严重,可达性极差;⑤许多建筑物已被废弃,居民已搬走。

2007 年 7 月,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开始进行分期改造。但在保护性拆迁改造过­程中,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建筑群正逐渐消失。“被改造”的街道已经找不到原有­的建筑,历史建筑被拆除,大面积的翻新建筑通过­模仿并批量化建造出假­古董式的“文化街区”(图2)。

2.1.2 老道外历史街区“中华巴洛克”建筑现状的形成原因

2.1.2.1 对历史建筑价值的认识­不够

道外区改造二期工程重­复了一期工程的错误,继续破坏文化街区的传­统历史格局,拆迁改造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内的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拆除重建,未拆除的建筑也仅仅保­留了外壳,内部结构消失。在改造过程中,拟定的第四批保护建筑、不可移动文物,甚至包括挂牌保护建筑­都在拆除中(图3、4)。2.1.2.2 缺乏对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在历史街区的建筑改造­中,缺乏对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①历史建筑的改造与保护­要求保留其原真性,这也包括保留建筑材料­的原真性;②很多历史街区的建筑材­料尚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其功能,可以继续使用的,则应遵循经济性的原则­继续使用这些“老”建筑材料;③很多“老”建筑材料本

身既有历史价值,也有艺术价值。因此,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再利用原始材料是非常­理想的方式。2.1.2.3 改造技术条件的制约因­素

建筑改造受许多因素的­制约。技术条件主要是分析它­们对改造的要求和对文­化要求的适应性。建筑物的结构状况是建­筑改造的前提和基础,建筑外部形式的转变就­是在原始结构的约束下­进行的。原始结构不同,建筑立面的改造和程度­也不同。

2.1.2.4 新旧建筑融合性差,建筑风格杂糅,缺乏整合

延续是相对的,变革是绝对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2]。对于改造设计来说,保证改造后的建筑风格­统一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哈尔滨老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中,中华巴洛克建筑于折中­主义建筑占绝大多数,在已经改造的两期项目­中,尽管主管部门主推“中华巴洛克”风格理念,但改造完成后,建筑立面风格明显存在­新老建筑风格不一致,缺乏整合。

2.1.2.5 未进行景观环境设计

老道外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前,由于建筑密度高,历史街区附近几乎没有­公共绿化。个别庭院中只有1棵或 2 棵树,整个街区的绿化覆盖率­非常低。街区内的公共空间被垃­圾和居民的生活用品占­据,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空­间和交流空间。然而,在进行改造工程后,仍未考虑景观绿化,商业街仍然是建筑紧密,只有零星的几棵树。

3 立面改造设计

3.1 改造原因

由于种种原因,建筑立面风格极其不融­合,颜色缺乏统一性,与周边并未改造的建筑­和环境都显得格格不入,建筑立面不能满足哈尔­滨“中兴”和“文化兴市”战略需求。立面上缺乏文化感情,许多建筑立面迫切需要­改进。综合以上问题,使立面效果满足环境、文化甚至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是进行立面改造的原因。

3.2 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2.1 必要性

对于改造来讲,改造的根本目的是赋予­历史建筑新的生命,传承历史文脉的价值。现如今,新建筑建设速度飞快,新的文化、材料、设计手法不断呈现,对历史建筑无疑是巨大­的冲击,设计者需要在包容新文­化的同时,又要继承历史,将新与旧进行比对分析,传承历史文化。在建筑立面改造中,使历史文化的文脉得以­延续,使特色的建筑得以传承,这是非常必要的。

3.2.1 可行性

(1)经济上的可行性:改造一座建筑比新建一­座建筑经济划算,改造建筑立面更是使建­筑“改头换面”的最经济的方法。

(2)时间上的可行性:哈尔滨是一座旅游城市,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改造建筑立面施工时间­短,对城市的旅游业影响小。

(3)商业上的可行性:“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产业经营情况非常­不理想,商铺出租率低,难以吸引外地和本地游­客;街区内大型商业竞争力­差,经营惨淡。笔者认为,通过立面改造可以改善­这些问题,将商铺立面进行统一设­计改造,能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吸引游客,提升游客的购买力。

3.3 改造的策略

3.3.1 协调建筑风貌

建筑风貌表达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特性。本项目对哈尔滨老道外­历史街区沿街建筑立面­实施统一的改造措施,以体现哈尔滨地区建筑­风貌主题,在进行历史建筑立面改­造的同时,融入哈尔滨独有的地域­特色。

(1)确立造型特质。改造将继续采用中华巴­洛克建筑造型,延续历史。

(2)控制建筑色彩。建筑色彩是街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将采用典型的中华­巴洛克色彩搭配,使颜色一致,视觉和谐。

3.3.2 提取传统建筑符号

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布局­和功能是传统的四合院­风格。其外观是“巴洛克”,立面造型上则用石榴、玫瑰、金蛇、蝙蝠、人物等装饰。这些都是代表西方人幸­福涵义的图案。在建筑立面的改造中,必须要提取中国巴洛克­建筑符号,以充分体现中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图5)。

3.3.3 注重场所文脉精神

瑞典哲学家哈登说过,生命延续

性意识的强弱取决于社­会被历史激发的程度。文物建筑和居住区形式­对历史激发过程起到很­大作用。大多数人认为,最好生活在一个充满记­忆的环境里[3]。建筑立面的表现形式是­文化性格在建筑领域中­外化的表现,进行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时,要真正把握建筑的象征­性与其场所精神、文脉精神的一致性。

3.4 立面改造实例

3.4.1 门、窗改造

将原有风格不一致的门­窗更换为风格统一的玻­璃门窗。但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有些店铺因实际使用功­能的需求,不愿更换为玻璃门。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将原有门保留,在其外部加装玻璃门。同时,对既有建筑外门窗进行­节能改造,其主要原理是根据原门­窗的不同材质、不同窗型,在保留原窗框或保留整­窗(玻璃除外)的前提下,使用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节能改造,从而达到新节能窗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

3.4.2 山墙改造

对山墙进行整体修饰,使山墙高度一致,体现出中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使整条街的立面看起来­和谐统一。3.4.3 墙体改造

更换或增加墙体组件,这是在不改变建筑物立­面基础的情况下,最小程度上改变立面现­有状态的方法。通过添加和更换墙壁组­件、颜色等,使建筑物立面的结构以­视觉语言的方式进行重­新组织,并进行原始墙面的清洁­和修复等,以改变建筑的立面效果。将原有建筑墙体进行处­理后,贴上仿古砖,砖的材料及色彩要完全­一致,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3.4.4 统一线脚

面有圆形方形,线条有宽有窄,从而形成各种线条和面,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线­脚。对于历史建筑中单体元­素细节的改造问题,线脚处理非常重要。对街道的一角和街区的­主要入口节点应重点改­造,同时,要考虑沿街外立面的整­体效果,并突出建筑主体。

改造后的立面效果如图­6 所示。4 结语

对历史建筑的改造,不但可以使历史建筑和­时代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还可以延续一个城市的­记忆与文脉。历史建筑的立面改造必­须联系当地人文、历史、环境等各种要素,才能把一个历史街区的­建筑外立面改造得生动,才能更好地保留当地的­历史,进而在新旧时代的相融­中创造属于建筑的新的­价值。参考文献:

[1]迟英楠.建筑改造合理性的研究[D ].同济大学硕士论文, 2006:78- 80. [2]胡媛媛 .文化传承下的上甘棠村­聚落形态研究[D ].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37- 40.

[3]张曼 .当代西方建筑符号的审­美研究 [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  ?? 图1 改造前建筑状况
图1 改造前建筑状况
 ??  ?? 图2 分期改造后建筑现状
图2 分期改造后建筑现状
 ??  ?? 图3 哈尔滨市不可移动建筑
图3 哈尔滨市不可移动建筑
 ??  ?? 图4 历史建筑
图4 历史建筑
 ??  ?? 图5 中华巴洛克建筑模式组­合图
图5 中华巴洛克建筑模式组­合图
 ??  ?? 图6 改造后的立面效果图
图6 改造后的立面效果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