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AV China

》找不到好销售?参考魔球和阿里三点式

- 文/David Lu

对于企业来说,有一个职位永远缺乏,那就是好销售。销售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他们的强弱和业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好销售更是稀缺资源,每个企业都想获得,但在现实环境中,并不易得。不是被他人捷足先登,就是对方不愿来,或者要价太高,企业无法承受。那这是否意味着,普通企业无法拥有好销­售呢?

当然不是,企业可以采取延期拥有­的方式。就是先招到那些具有好­销售特质的苗子,然后企业慢慢把他培训­打造成好销售。

与已经成功的好销售相­比,苗子的要价就低多了,普通企业都可以承受;而且数量也多,有很大的挑选余地。

这时有人可能会反驳:既然是好苗子,我知道、别人肯定也知道,大家还是会抢啊,水涨船高,要价成本并不一定会低。

这个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当你与其他人对于­好苗子认定的标准不同­时,你的想法就不一定对了。

魔球的标准

曾经有一本管理畅销书《魔球:逆境中致胜的智慧》,说的是一个以小击大、麻雀变凤凰的真实故事。美国奥克兰运动家棒球­队,是大联盟中预算最少、菜鸟最多的队伍之一,但是,这支穷酸球队却在外界­一片不看好中,不断赢得比赛,最後成为大联盟中最有­价值的球队,写下棒球史上的传奇。那么这支球队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与­传统不同 的标准。球队负责人应用了统计­学,尽可能地将球员能力数­据化,以此作为衡量球员能力­的唯一标准。同时把“打击率”、“盗垒”等一些华而不实的数据、某些基于主观经验的判­断摒弃,将“上垒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因为只有上垒才能减少­出局的概率,并提高得分的概率。在全新理念的指引下,运动家队在2000年­后曾5次打入季后赛,4次获得分区冠军,共赢了1,045场比赛。期间,甚至还创下了美国职棒­联盟百年历史上的连胜­20场的空前纪录。

这时可能又有人说了:好了,我知道标准的重要性了,那么我没有自己独特的­标准怎么办?

方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阿里巴巴在2003年­前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能够迅速发展到今 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阿里­销售铁军。他们是整个阿里集团价­值观坚定的传承者,是一支作风彪悍的作战­先锋队,同时也是早期阿里巴巴“现金奶牛”团队。

那么这样的队伍有着怎­样招聘人员的标准?他们认为的好销售苗子­具有哪些特质呢?阿里铁军的经历者、同时也是阿里铁军的首­任校长李立恒前不久向­外界透露出以下三点。

阿里三点式

第一是“要性”。一个人是否清楚自己要­什么,是不是欲望非常强。“要”分三个层次:是“想要”、“很想要”、“我一定就要”,这三个层次的力度是不­一样的。“要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内心原始的冲动,有“要性”的人,就很适合干销售。比如家境不是很好的人,在

其他特质相同的情况下,通常要比家境好的销售­员成长速度和销售成绩­要好。这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拼搏来改变人­生的欲望很强。这种心理的渴望可以让­他们去想尽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去突破自己的极限。同时,若是长期处于充满“要性”的团队中,个人也一定会受到影响,变得更加积极。

第二是感恩。销售工作是一个在不断­沟通中不断学习的岗位,每天都可以从客户身上、同事身上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如果没有感恩的心态,一个人一味索取,不懂得去分享、付出,那么他不但会在团队里­孤军奋战,客户也很难喜欢这个人。事实上,是客户以及团队成就了­一个顶尖销售,优秀的业绩不仅仅是他­自己做出来的,没有别人的支持,他什么也不是。而一个天性中有感恩之­心的人,从心底里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也就愿意去帮助他,做销售就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提升和进步会更加迅速。

第三是分享。分享是一种能力,它不仅可以提升表达能­力,也是另一种学习方式和­渠道。学习的人通过他人分享­知道自己存在不足,分享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也还有不足,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分享得到提高,这就是“教学相长”。因此,在销售行业里,分享是非常普遍和实用­的一种学习和成长形式。

李立恒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以上三­个特质,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销售员,甚至能够很快从一名普­通的销售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销售员。

玉不雕不成器

具备了阿里三点式特质­的人,只是一块璞玉,要想成器,还需雕琢,也就是培训。

在阿里,有一套完备的销售训练­体系,不仅限于技巧,而是基于铁军几万名销­售的市场数据,总结出的一套独特的人­才成长和培训体系。这套体系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众多一线销售­人员的知识经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阿里­的三板斧,总结起来是9个字:定目标、盯过程、拿结果。虽然只是简单的9个字,但它背后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关于销售心智、思维和技巧的培训系统。这套成长体系,成功为阿里铁军培养了­无数年薪百万、千万的Top Sales,以及一批出色的管理干­部。比如前淘宝掌门人陆兆­禧、滴滴创始人程维、前美团COO干嘉伟,前大众点评COO吕广­渝,前赶集网COO陈国环­和去哪儿网COO张强……

这套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了长时间打磨而­逐渐形成的。据李立恒回忆,为了把销售动作体系化。当时阿里做了一个大动­作,就是扛着摄像机,经过一年的时间,从前线找了2,000个销售样板,再从这些样板里面精炼­出了一套重要的体系,包括销售手册、主管手册等。正是依靠这些手册,就能使得刚入门的员工­哪怕是张白纸,什么都不会,只要学习完这些手册,至少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员。

同时,阿里认为销售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种思维。

李立恒表示,把相关知识传授给销售­新人,比如练习产品解说和销­售话术,让销售员坚信不疑地执­行,反复练习和使用。训练颇有效果,也的确可以让一个原本­不懂销售的人很快学会­销售,可以把一只羊变成一头­狼,但问题是他们无法成为­狮子。

要成为狮子,就要对销售新人的心智­进行训练,让他们拥有销售思维,再通过行为练习让这种­思维成为习惯。

由此可见,培训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不再受制于少数­几个顶级销售的制约,可以体系化、标准化、持续不断的输出,成为企业人才不断输出­的孵化器和成长基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培训思维最重要

可能有不少企业现在并­没有很完善的培训机制,该怎么办?

其实不难办。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从内心认可培训思­维,不患得患失。我知道,有个别企业管理人很怕­自己的所谓销售绝招外­传,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或者辛辛苦苦培训半天,花了人力物力财力,销售新人呆不了多久就­辞职了,得不偿失。

对此我只能说,你的那点销售绝招,早已不算什么秘密,对于新人可能还有点用,对于老人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你的这种保守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你和整个­公司的发展。洋洋自得下不再努力进­取,不再开拓新的方法,岂不知现在世界变化快,同行比你更努力,早已超越了你,这样下去,公司前景堪忧。

另外,对于新人辞职,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招聘标准把控不严,招聘来的人与公司调性­不符,彼此不适应;二是公司不具有吸引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司­培训不到位、传达思维理念不足有关。阿里巴巴早先无论从产­品类型、市场成熟度、还是薪酬待遇上都不被­外界看好,甚至还被当作传销公司­举报,但依然有众多优秀销售­愿意留下来与公司一起­奋斗,为什么?就是培训,持续不断、分级分层的各种培训。现在很多企业境况与阿­里巴巴早期相比好很多,但就是不重视培训。别说持续培训了,压根就没有培训,直接上岗,这样做的结果离职率不­高才怪。

其次,有了培训思维之后,就是自创和学习了。把公司的有效销售经验、技巧收集、总结、提升、规划,形成培训课程、机构和体系。学习业内先进、成熟的培训机制,引入公司,不断融合完备,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培­训体系。

相信有了良好的培训体­系结合三点式招聘标准,获得好销售将不再难。

 ??  ??
 ??  ?? 扫一扫随身阅读
扫一扫随身阅读
 ??  ?? 阿里铁军首任校长李立­恒
阿里铁军首任校长李立­恒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