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Architecture of China

四水归堂·天井民居初探

——以武汉市金口镇中山舰­战士修养地为例

- 孔德博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四水归堂·天井民居初探——以武汉市金口镇中山舰­战士修养地为例

本文简述了天井民居的­出现与发展,结合武汉市金口镇中山­舰战士修养地,阐述了天井的空间要素、基本形制和空摘要:间组织,比较分析了同中国传统­礼制和理念的关系,以期对当今的古建遗产­保护和修复设计有所指­导。四水归堂;天井;湖北民居关键词: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这过程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修复以­及再设计,成为容易被忽视的部分。研究现有传统民居,对文脉的传承大有裨益。金口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西部金水河与­长江交汇处,上连川湘,下达淞沪,长江、金水河和武赤、虎新公路纵向贯通全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素有“黄金口岸”和“小汉口”之称。“中山舰战士修养地”(以下简称“中山舰”),即后湾街52号,位于杨友巷与后湾街的­交叉口,解放前为刘宅,曾是金口邮政代办所。1938 年 10月,中山舰在武汉保卫战中­于长江金口水域被日机­炸沉。该民居是中山舰幸存将­士住宿养伤之所,占地150平方米,是一栋二层传统民宅,至今已有115年的历­史,是金口镇仅存的天井民­居。

1天井民居的出现与发­展

远古时期,原始居民抵御灾害和野­兽伤害的能力较弱,于是大都将建筑围合成­一个大的院落,中间的空地作为活动的­主要场所,这就是早期的院落空间。天井的出现晚于院落。宋元时期,建筑技术有了长足发展,抬梁式和穿斗式开始在­民居建筑中应用,湖北出现了屋顶相连的­天井民居。到了明清时期,天井建筑形式逐渐增多,现今保存的天井民居基­本为这一时期的杰作。

2天井民居的空间要素

2.1 间

“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描述­建筑规模的单位。湖北天井民居中,多见的有三开间和五开­间。一个完整的房间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开间,也可由分隔或围合演化­出多种空间单元。间的大小决定了天井的­规模,同时也反应了房屋主人­的财富和地位。间的变化,导致空间的大小变化,从而出现多天井的形式。

2.2 进

“进”是天井建筑平面的基本­单元,是指围绕天井布置的堂­屋和厢房等活动空间,是这个天井空间周围房­屋的一个统称,常见的有三进两天井、四进 三天井等。“进”可以清楚地体现建筑的­大小和屋主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2.3 天井

湖北地区夏热冬冷,雨季较长。民居建筑进深较大,构成院落的各座住房屋­面搭接,围合成中间的院子。院子与屋檐相组合,类似井口,故称之为天井。湿热的夏天,可以产生对流风,改善民居内微气候;天井挑檐较深,具有了遮阳与排水的功­能;雨水流入天井,经由天井内的排水沟和­地下暗排水道流至屋外,此排水方式称“四水归堂”,意味着财不外流的好兆­头。同时,内排水方式对公共空间­的影响较小,符合儒家所提倡的谦和­忍让的理念。

3天井民居的基本形制­和空间组织

天井民居的基本形制有“一明两暗”、“三合型”、“四合型”等。天井民居在“一明两暗”式民居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明堂位居中间,厢房置于两侧,后为厨房等附属用房,符合中国古代礼制的主­次有序的空间秩序。三合型中间为主屋两侧­为次屋,两侧次屋既能很保证主­屋的结构稳定,也能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四合型即中庭型,是建筑四面围合,中间形成天井;堂屋是建筑中心,开间进深大,与天井直接相通,有利于采光和通风。

天井民居呈现中轴对称­式的格局,平面构成是以“家”的概念为基础而展开的。“秩序”与“礼制”是隐形的构成要素,并通过平面布局和位置­组合来实现。堂屋是传统民居的中心,是接客待人的主要场所。厅堂空间大多方正,家具摆设也相对讲究。为了突出厅堂的主体地­位,刻意将厅堂建得高大宽­敞,体现它的等级。民居以规整的格局和秩­序,反映家族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具有一种中和之美。

天井民居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通过天井空间,住户与外界有了更为直­接的连结。建筑与环境有了互动,与自然有了交融。这种建筑样式也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出谦和与含蓄。

4天井民居的结构与装­饰特色

4.1 结构特点

屋内为木构架,屋外以砖土墙围合的结­构体系在湖北运用十分­普遍,木构架常见的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中山舰”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屋架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混用,主室明间为抬梁式木结­构,山墙面为穿斗式木结构;两厢建筑则为穿斗式木­结构。屋顶结构稍显复杂,基本为封火山墙的坡屋­顶,屋顶多为坡向天井的内­排水形式。在穿斗式木构架体系中,屋面相交可以采用方便­地用“檩搭檩”的方式。

4.2 装饰特色

天井民居中,马头墙是最有特色的装­饰。民居外墙一般简单朴素,缺少装饰。山墙的主要功能是防火,因此高出屋面许多。马头墙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构造简洁,由砌筑实现。屋面坡度和坡长的变动,决定马头墙做成相应的­多次跌落。在每个跌落上覆有青瓦,瓦檐作为收束压顶,配以砖砌雕饰,使檐下浑厚而富有变化。除具安全防卫的作用外,还使宅内自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表现了外实内虚、虚实结合的韵味。

门罩是“中山舰”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装­饰构造。门罩是指在大门的上方­从外墙中挑出几层线脚,然后在上面覆以瓦檐,形成一个类似于“罩子”的结构,其功能为挡雨和突出入­口。门罩多以木制结构,“中山舰”采用石料的仿木结构。从建筑整体看,勒脚、墙身、门罩、屋檐水平方向上有明显­划分,使建筑显得舒展流畅。

4结语

天井民居是中国古代人­民长期适应环境的建筑­瑰宝,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当下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活动,从传统民居中汲取精髓,为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复助力。

参考文献: [ [[ 123]]] 刘李炜晓峰,李百浩.荆楚民居荟萃[李百浩 .,湖谭北刚传统毅.两民湖居民[M居]. 北M[]M.北] :.武汉京:中:武国汉建出筑版工社业­出, 2版0,1社2200, 62009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