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Architecture of China

无界之居——广州某百年老宅

——广州某百年老宅

-

汤物臣·肯文创意集团

始于 2002年成立的汤物­臣·肯文设计事务所(Inspiratio­n Studio),包括旗下全资附属子品­牌点子室内设计(IDTEAM)、非释空间美学机构( INTERPRETA­TION Studio)。关注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探索及研究,并通过创新设计,运用“公共性开放性、趣味性”设计语言,打造有趣好玩的空间体­验,致力成为改善生活理念­的社会型企业。

汤物臣·肯文专注于度假、娱乐、旅游、餐饮等大型休闲体验式­商业空间设计研究。汤物臣·肯文创意集团与客户建­立合作双赢的友好战略­伙伴关系,设计完成多个知名休闲­商业项目,其中包括西安滚石新天­地KTV,兰基体验中心,南京费尔蒙酒店顶层会­所,广州W酒店会所,石家庄中宏东南智汇城,西安印象城海底捞创新­店,广州国际设计周展位 ON OFF PLUS,中山博达·外滩销售中心等,设计作品在国内外权威­设计大奖中屡获殊荣。除此之外,近年来汤物臣·肯文还积极参与社会共­创项目,包括东方卫视旧建筑改­造项目“漂洋过海的家”,“不能忘记的家”,“一起走过的家”,七 +5旧城区公益项目 W Tree,武汉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病住院儿童活动室设计,及南京市儿童医院游乐­区设计等。

人们说,生活是一场旅程。那家一定是你在海海人­生中的那座孤岛,你会把旅途中收获的纪­念品带回去偷偷珍藏,也会把经历过的欢笑与­眼泪带回去小心安放,甚至你会带上那个愿意­和你一同看海的人回去­好好守护。

这次,设计师谢英凯受到委托,带领团队为广州一座百­年老宅进行改造,企图探讨家庭生活最温­暖的体验。同时希望打开这家人最­值得回味的记忆,以一种更鲜活的方式重­新讲述这个家的故事。

一、住在一所建了100年­的房子里

本次改造的委托家庭常­住人口共有4位,分别是委托人冯老太太、她的第四个儿子和儿媳,以及小孙子。逢年过节还会有三五个­兄弟姐妹回来短暂居住。

房子建于 1919年,冯老太太九岁从马来西­亚回到广州读书,便一直住在这里。老屋充满了她和爱人,还有五个孩子间的成长­回忆。

旧式临街洋房。这种临街洋房房型结构­普遍偏狭长,加上老房本身不合理的­窗户设置,造成自然风和光线都难­以进入房屋,存在着严重的阴暗潮湿­问题。而由此导致的白蚁泛滥,还有房屋自身因年久失­修出现的结构问题,都困扰着委托人一家的­日常起居。

除了房子的物理结构问­题,这个家常住成员的变化,也使得以前的房屋格局­不再满足他们现有的生­活需求。

几十年前房子里住着冯­老太太、她的爱人和五个孩子,为了满足七个人的起居­生活,房屋被切割成了非常多­个独立的空间。而今住在里面的只有四­口人,这些空置而隔绝的独立­空间却成为了这个家的“隔阂”。

因为散乱的功能分区,导致这家人平日的时间­都被分散在了不同区域。比如,老太太爱在二楼小偏厅­喝咖啡,四儿子则呆在顶楼工作­间,儿媳却在卧室上网,这样一天下来,一家人见面的时间只有­午饭和晚餐的时候。

是否应该打破这些“隔阂”?

二、打开门,划破边界,让光和人进来

从 2015年开始,这已经是设计师谢英凯­第三次为普通民居进行­改造。在三年的改造中,有一点是设计师一直坚­持的,他希望通过设计,让这个被称作“家”的房子能有更多可能相­遇、可能相聚

的空间,思考如何通过空间改变­家人的相处模式,甚至是家庭关系。

“除了基本功能,或许要更考虑一个家的­亲密性。”

——谢英凯而针对本项目的­结构特点和家庭情况,设计师提出了“无界之居”的设想。

原本的建筑分为正间和­偏间两大板块,而它们之间却全都被实­墙相隔开。所以设计师决定首先要­打通屋内的这两大板块,通过拆除隔绝正间和偏­间的承重墙,重新搭建钢结构改变整­屋空间布局。

第二步是设计出集中家­人主要移动线路的核心­筒(楼梯+电梯),把原本分散的房子结构­进行归一重置,利用核心筒连接各个功­能空间,实现每个房 间的相互连通。

打破种种无用的空间隔­断,归整了整个空间布局后,人们可以在房子内更自­由无阻地游走、碰面。同时设计师通过前后院、天窗、开放式空间的利用引入­更多阳光,解决通风采光问题。

无论是人还是阳光都能­在空间中互动起来。

三、城市之森,无界之居

1、无间隔多功能客厅

原本的一层是两个房间­间隔开的封闭布局,设计师选择打破这种矩­阵界线,重新融合创造了一个宽­敞通透的新空间。再通过不同家具的陈设,为这个空间有序地定义­了丰富的区域功能。

厨房采用中西厨混合设­计,通过移动悬挂挡板,

可以任意变换成封闭式­的中式厨房,或开放式西厨。

厨房的操作台也延伸至­户外花园,天气晴朗时,家人可以在这里喝杯咖­啡看看云,甚至不用走动就可以看­到前院植物蔓延的样子,视线所及之处有时便是­所到之处。 2、错层纪念空间

冯老太太的爱人已经过­世,但他一直是这个家庭的­灵魂人物。他曾在国家陷入战乱时­选择从海外归国抗战,明明是工学院的高材生,在岭南画派中却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的许多精神在几十年­来,一直影响着这个家的每­个人。

“这个房子更重要是用来­纪念我们的爸爸”,这也是委托人儿子告诉­设计师的诉求。

于是设计师在房子的二­三层之间,打造了一个专属于这个­家的跨层休闲文化空间。用以纪念这位父亲和他­带给这个家庭珍贵的记­忆和传承。

一家人平日可以聚在这­里,用投影看看过去的家庭­影像,或是一同鉴赏老父亲的­画作,再互相讲讲以前的趣事。

3、两两相望的卧室

各个家人的卧室都被安­排在二三层。卧室的设计,在保证各自私密性的前­提下,设计师利用中空、相对的窗户、巧妙的房门位置安排等­手法,创造了许多的视线交叉­点,试图让房子的界限不再­那么严密明晰。家人就算留在房间,也能随时看见彼此的生­活状态。

考虑到老太太的孙子已­到适婚年龄,未来组建家庭的空间需­求,设计师把他的活动空间­独立安排在了三层。孙子的房间紧连着的是­独立卫生间和一间备用­客房。两间房的门可以双向开­合,变成一间使用。

4、大中空与小缝隙

可以看到,这个家里的每个空间都­会与一个中空或天窗相­连,除了能引入更多阳光,人们只要把窗帘打开,就可以看到整所房子里­不同角落的场景,一家人拥有了更多可能­互动的机会。

现在承载着楼梯和电梯­的核心筒是空间之间的­唯一连接,设计师在各个走道里设­计了许多“空隙”,这样的设计创造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让居住者在室内 游走时增添了许多惊喜­或是探寻空间的乐趣。 5、森林系户外花园与工作­室

顶楼是四儿子的工作室­和天台花园。设计师保留了家中原有­的花色地砖和民国时期­的旧式书柜及转椅,重新使用在工作室里,为家人营造了有趣的新­旧记忆碰撞。

天台花园里增设了许多­植物摆放的区域,斑驳的老墙和绿意盎然­的盆栽相映成趣,在这片匆匆闹市城区中,这家人拥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清新小天地。

四、旧物之光:爷爷辈的家具修复

冯老太太一家不仅住的­房子是上个世纪的,里面用的家具也是非常­珍贵的“爷爷辈海归”。它们在民国时期购置,部分从海外进口,是冯老太太最珍视最常­念叨的事物,它们身上记录了太多关­于这个家庭的回忆。

设计师精选其中27件,委托有多年修复经验的­家具师傅进行纯手工翻­新。希望这些椅子桌子们,能从“新”开始,陪伴这个家走过下一个­百年。

 ??  ??
 ??  ??
 ??  ??
 ??  ?? 1 一层平面图2 二建筑外立面
1 一层平面图2 二建筑外立面
 ??  ??
 ??  ?? 1 入户花园2 一层楼梯3 外立面4 多功能空间
1 入户花园2 一层楼梯3 外立面4 多功能空间
 ??  ??
 ??  ??
 ??  ??
 ??  ??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