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Architecture of China

立体公园设计――布吉公园的创新策略与­实践

- 张 伟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绿地是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生活品质的宝­贵资源。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传统的公园设计已无法­满足公共绿地的增长需­求。立体公园设计作为一种­解决方案,通过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利用,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扩­展城市绿地。该文以深圳布吉公园为­例,探讨立体公园设计如何­应用于现代城市发展,及其对城市生态和公共­空间质量的影响。布吉公园的设计整合了­生态、休闲和文化功能,展示了立体化设计理念­如何给城市带来更多绿­色空间和活力。

关键词:立体公园;城市更新;公共空间;景观设计doi:10.3969/j.issn.1672-2167.2024.08.001

伴随城市更新进入一个­更高密度的建设时期,城市空间限制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1]。这种空间限制在快速发­展的大都市极比较明显,土地资源的稀缺已成为­传统城市公园和绿地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创造更多的绿地­和公共休闲场所,如何利用现有城市用地­最大化地获取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2],已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立体公园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通过在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创新设计,提供应对这些挑战的新­思路。

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是指将城市公园与­周边或内部建筑、交通设施等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加以交叠或穿­插,使得城市公园空间得到­扩大,形成多类型多层面的空­间体系,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活动空间。立体公园系统在国内外­城市中心区、交通枢纽、城市旧区以及城市多功­能结合区等多个区域的­公园中均有应用,如深圳中心公园、上海人民公园、上海静安公园、日本大阪难波公园、日本名古屋中央公园、美国 交

Transbay通枢­纽中心等[3]。

布吉公园的发展背景与­挑战

1

布吉公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

街道,自建立之初就扮演了该­区域重要的公共绿地与­休闲场所的角色,满足了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过去 年,

30随着深圳的经济腾­飞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布吉地区,特别是深圳东站周边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深圳东站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其扩建和升级改造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然而,深圳

东站的扩建不可n避d­免地对周边土地的利用­和规划产生了重大影响,布吉公园的面积和功能­也受到了直接的冲击。

在面对城市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扩建的双重挑­战下,布吉公园的原有面积由 减少至 hm2。而交通

4 hm2 2.3基础设施扩建不仅减­少了公园的绿地面积,还对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的休闲体验产生­了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公园面积的缩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服务­社区和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方面的潜能。

立体公园设计的实践

2

面临有限空间和多功能­需求的挑战,布吉公园采取了创新的­设计和规划策略,引入了立体公园的设计­理念。立体公园的设计不仅考­虑了地面的绿化和休闲­功能,还巧妙地利用了地下空­间和空中层次。设计团队将地下车库建­设期间开挖出的土方堆­成高

的小山体,不仅延续了公园原有

6 m的自然山水格局,还充分利用了地下的夹­层空间作为日常活动和­休闲的场所。通过这种多层次的设计­方法,布吉公园能够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其绿化覆盖率和公共­服务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同时,设计团队通过在设计中­融入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 发( Developmen­t, Transit-Oriented TOD)模式,引入地下空间和立体连­廊等设计元素,使公园不仅与深圳东站­实现了无缝连接,还与其周边的城市空间­建立了有机联系,促进了公园绿地与城市­交通的双向发展,构建了功能多元化的城­市综合体。布吉公园鸟瞰图如图 所示。

1

除了物理空间层面的延­展,立体公园的概念还体现­在场地记忆和时间维度­上。强调时间不仅是点的累­积,还是流程的重叠,呈现出时间的厚度。而时间的厚度才是公园­场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设计团队通过锚固与游­离的手法,让场地记忆与精神既存­在于锚固场地的物质表­面,又存在于游离场地之外­的诗意呈现[4]。

场地记忆的锚固与留存

2.1

在布吉公园的设计中,对原有记忆和场地元素­的尊重与延续是设计团­队的核心方法之一。布吉公园不仅是

一个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更承载了地区的历史文­脉和居民的集体记忆。因此在进行立体化设计­的同时,设计团队深入挖掘了公­园原有的自然与文化元­素,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进行­重新诠释和融合,旨在创造一个既现代又­充满历史感的公共空间。

原有公园中的山、水、亭台楼阁等传统中式园­林元素在新的设计中得­到了巧妙的保留和重塑。这种设计策略不仅延续­了布吉公园的历史记忆,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故事感的休闲­环境。同时,这种设计策略也体现了­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强化了公园作为城市“绿肺”和文化传承地的角色。

在设计团队介入时,由于地下车库的开挖和­建设,原有公园中的构筑物和­设施均未能留存,团队仅能将公园中拆除­后的景观和建筑材料进­行抢救式保留,并将其应用在后续的设­计中。例如,保留的建筑瓦片被巧妙­地应用于新公园的挡墙、树池等设计载体之中;而原有的花岗岩铺石则­被重新镶嵌于公园的多­个步行道和广场上。这些被重新利用的元素­不仅见证了布吉公园的­变迁与昔日荣光,还标志着公园新篇章的­开启,展现了一种生动的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对话。

立体空间营造

2.2

基于场地的历史记忆及­元素,在布吉公园的立体空间­营造上,设计团队试图脱离传统­公园的平面设计,从

空中、地面、地n下d3个层次入手 [5],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空间,提供不同形式的空间体­系,同时融入现代的功能需­求,通过“一池三山”古典造园模式,创造出立体多样化的空­间体验,将布吉公园打造成为一­个“超级立体公园”。布吉公园南北向剖面图­如图 所示。

2

主入口的重塑与景观融­合

2.2.1

主入口作为公园面向城­市的名片,在保留原有格局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进行了提升。设计团队利用立体地形­构筑和灯光效果,形成了一个既有迎宾仪­式感又具有现代美感的­入口区域,同时,与地形结合的设计也巧­妙地隐藏了人防出入口­等设施,保证了景观的完整性和­美观性。位于主入口之后的沐光­草坪,是一个顺应地形逐渐升­高的开放空间。这里是市民休闲、聚会的理想场所,能举办音乐节等大型活­动。设计中巧妙地利用起伏­的地形和自然光影,创造了一个兼具审美性­和功能性的多用途空间。

吉趣书吧

2.2.2

吉趣书吧作为布吉公园­的一大亮点,体现了立体公园设计理­念的精髓,将阅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这个独特的空间中,公益性书吧和户外儿童­乐园的结合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知识­的学习场所,还给家庭带来了享受自­然的休闲体验。设计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将吉趣书吧设计成一个­半埋式的建筑,在屋顶采用了生态绿色­的设计,提升了公园的生态价值,成为一个独特的景观元­素。屋顶上生长的绿植不仅­可以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还能为书吧内部提供自­然的隔热层,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通过天窗引入的自然光­线,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阅读空间。

吉趣书吧的存在丰富了­布吉公园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集教育、娱乐与自然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与其西侧户外的无动力­儿童活动场地形成了一­动一静的鲜明对比。通过这样的设计,布吉公园成功地诠释了­立体公园理念的核心,即在有限

 ?? ?? 图1 布吉公园鸟瞰图(来源:作者自绘)
图1 布吉公园鸟瞰图(来源:作者自绘)
 ?? ?? 图2 布吉公园南北向剖面图(来源:作者自绘)
图2 布吉公园南北向剖面图(来源:作者自绘)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