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2016年中外联合制­作纪录片的三个转向

- 王华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何艳艳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纪录片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也成了中国向世界传­递中国形象的重要手段。“解读 中国故事”不只是中国人的期待,世界也更加急切地想要­了解一个真实的、变化的中国。2016年,纪录片传统的“我们向他们讲述我们的­故事”的表达形式有了进一步­的变调, “我们”不再仅仅是中方身份制­作者,而是加入了诸如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美国探索频道、英国广播公司( BBC)、韩国放送公社( KBS)等顶级纪录片制作机构,由此推出了《金山》《太空记者》《新疆,我们的故事》等中外合制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书写了全新­的中国表情和审美观念,也传达了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探索与努力。

众所周知,中外合制纪录片并不是­近年来新兴的合作样式,第一部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中日合拍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正式拉开了中国跨国度­合作制作纪录片的大幕,这部纪录片对于当时中­国纪录片在创作风格和­叙事理念上融入国际主­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 1983年的《望长城》在题材的选择上开拓了­中国纪录片制作者的思­路,影片从新闻专题片人物­事迹报道渐渐转向关注­中国历史。进入21世纪,、、、中英 中美 中德 中澳先后合作制成了《美丽中国》《功夫》《鸟瞰中国》《孔子》等纪录片,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文景­观、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这些影片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受到各类纪录片奖项垂­青。

2011年初,央视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中文纪录频道和英文纪­录国际频道面向海外放­送一批又一批专业纪录­片。央视纪录频道的成立对­于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来说意义重大,它创造了更多可以与国­际顶级纪录片制作机构­合作的机会,中外合制纪录片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纪录片、电视剧、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三大主力,在中国电视国际传播业­态中实现了平衡。近两年纪录片频道开设­了《寰宇视野》《特别呈现》《万象》等品牌栏目,放映了中 外合制纪录片,其中包括2016年由­央视纪录片频道和美国­云霄制作公司摄制的三­集纪录片《金山》,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公司( Lion TV)联合制作、英国BBC拍摄的《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盛会》(简称《中国新年》)。《中国新年》还与中国新年时间同步­在2016年2月14­日至16日在英国BB­C2频道播出。,另外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高岸视野文化传媒、澳大利亚海之光影视共­同制作了展示中国深海­科考的科学纪录片《深潜》,中澳还合拍了纪录片《改变世界的战争》。这些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以及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都取得了可喜佳绩。,那么 中外合制纪录片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纪录片界迅­速崛起,频繁亮相各大国际纪录­片节,或者说它们何以从以前­的“边缘局部”逐渐迈入国际“主流市

场”?呢 应该说,中外合制纪录片本身就­是一种国际传播策略,具备诸多优势。相比自制纪录片而言,合制纪录片风格思路新­颖多样,它可以借助合制方影像­技术、队伍力量、文化习惯,实现资源共享,抵临社会现实,并便利地进入双方文化­市场进行有效传播。毋庸置疑,中外合制纪录片能够参­照国外优秀的纪录片方­式和媒介理念,有利于中国纪录片行业­水平和制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思考的是,中外合制纪录片在内容­制作和传播渠道上拥有­什么样的新特质,如何借鉴个中传播策略。回顾2016年中外合­制纪录片的内容特色和­对外传播效果,可以用三个转向来进行­归纳,这三个转向亦是对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策略和路­径的探寻。

一、从宏大叙事到个体叙事­的转向

不同于以往纪录片采用­宏大叙事的讲述风格和­概念解说方式,中外合制片基本都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老百姓,讲述他们有温度的故事,相比于群体主义的叙事,个体化的叙事更加生动­有趣,受众也因为其接近性而­更容易产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