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打破“沉默的螺旋”: “卫星”通讯社报道手法浅析

——兼论“卫星”通讯社与西方媒体涉华­报道异同

- 胡雅娟中国外文局

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有多数人认可,就会越发大胆地传播;而发觉某一观点只有少­数人支持,可能会出于防止自己被­孤立的心态而保持沉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方声音越来­越大,另一方声音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式过程。在跨国传播时代,现存的国际传播秩序和­传播科技维持并强化了­殖民主义时期国与国之­间业已存在的不平等。以西方为首的部分传播­大国正控制世界信息流­通体系,从而使“沉默的螺旋”这一规律在国际强势和­弱势舆论的对比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何打破信息传播领域­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沉默的螺旋”,一些国家的媒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近两年来,正在改变一直以来由西­方舆论大国控制的国际­传播格局,并与之分庭抗礼、甚至让西方媒体视为威­胁的媒体当属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该社下属的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简称 卫星 通讯社)在助其母体突破西方舆­论重围的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在2015年前八个月, “”卫星 通讯社微博订阅量即从­290万发展到407­万,远

超美联社和路透社 。在西方媒体控制国际传­播格局的情况下,“卫星”通讯社如何在短时期内­即实现舆论突围?本文仅以2017年1­月至33月 日两会召开前,“卫星”通讯社关于中国外交议­题的报道及评论文章为­研究范本,通过对其报道手法、观点表达方式的梳理和­分析,、概括 提炼其报道技巧和特点,进而总结“”卫星 通讯社对中国的国际传­播所能提供的借鉴意义。

“卫星”新闻通讯社简介

“卫星”通讯社成立于2014­年11月10日,该社立足俄罗斯,以对外传播为主。该社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利益、、文化 历史和传统,其宗旨即为“展现一个多②

极化的世界”。这与其母体的理念一脉­相承。“今日俄罗 斯”通讯社掌门人基谢廖夫­说,“我们反对当前西方媒体­向世界所做的侵略性宣­传,它在强行建设一个单极­化的世

界结构”。其总编辑西蒙尼杨也说:“我们将以俄罗斯视

角介绍国际事件。” 2016年10月29­日,在中俄网络媒体论坛上,“卫星”通讯社副总编辑戈尔诺­斯塔耶夫说:“很多西方媒体和政治家­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企­图强加给受众,用带有偏见的内容取代­客观的报道……个别西方媒体还向受众­封闭客观的信息来源渠­道,对事件的报道有一些预­设、先入为主的看法,所以媒体之间话语权的­争夺有

非常重大的舆论意义”。正是基于这种对国际传­播格局的清醒认识,“卫星”通讯社开启了其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其涉华报道­中也深有体现。

“卫星”通讯社涉华报道情况

“卫星”通讯社的涉华报道以对­中国外交领域的议题关­注、评论居多。总体看,其报道手法和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报别人所不报。2017年年初以来,恰逢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就任,其政策的不可预测性给­国际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鉴于中美同为世界大国,中国对国际事件的态度、立场及涉华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都引发国际舆­论关注。但相较而言,“卫星”通讯社对中国声音的关­注度远高于西方媒体。仅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为例, “”卫星 通讯社对每场记者会的­内容均进行滚动播报,每日平均大概播发五条­消息稿,使中国声音得以有效传­播。西方主流媒体则一般对­此类消息采取不报、或滞后作为背景信息进­行提供的手法,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新闻­的时效性。

此外,在对中国专家、学者的观点引用方面,“卫星”通讯社与西方媒体也有­很大不同。英文中“构饰”的说法( spin or slanting)认为,媒体报道为了吸引更多­读者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