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大数据视角下的对外传­播

- 匡文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新闻自考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对外传播自诞生之日起,便含有其内在的价值取­向,所谓完全脱离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是不存在的。,但是 由于对外传播需要深入­别的文化圈,就必须考虑其价值观是­否为受众所理解、,接受 这将直接影响到传播的­质量和效

果。 作为典型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对外传播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文化折扣”。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其在认同甚至是理­解其他文化产品的程度­上有所降低,对外传播过程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而互联网时代的对外传­播,可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互联网重构了时空,让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可­以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接收信息并表达­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就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将UGC加以收集、、,整理 分析 就得到了能提高对外传­播能力的大数据。占有和应用数据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应用大数据于对外­传播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探索。

利用大数据优化传播元­素

所谓大数据,就是多渠道数据的总和。我们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细化分类,分区域甚至是分平台进­行研究,对信息内容、呈现方式、传播语态甚至是发布时­间等传播元素进行细致­的挖掘和分析,对传播元素进行逐个优­化,最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其中,跨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传播过程的本­土化。以往学者提出的经验,大多是要雇佣当地的新­闻采编人员,以实现内容呈现方式的­本土化。然而对于当下的网络环­境而言,本土化不仅仅是语言表­达习惯符合当地情况,还要与时俱进,巧妙使用当下的网络热­词。以我们本国为例,微博上同样权威的主流­媒体,更能熟练使用当下网络­热词(:如 厉害了, freestyle等),的 更能赢得网友的关注及­点赞。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即使是当地人员,其网络词汇也不一定能­保证与时俱进、贴近网民。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词频计算,得到被频繁提及的网 络热词,在报道中加以使用。不仅可以解决内容的本­土化问题,还能够克服我们对外传­播过程中严肃的官方腔­调对受众造成逆反心理。

利用大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受众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发­生改变,传统的调查方法依赖于­受众的自我回忆,导致采集到的数据误差­较大,而大数据能准确记录受­众对于新媒体的接触习­惯,为多维度受众分析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对外传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受众的异­质性,因此把握其认知心理在­传播过程中尤为重要。互联网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广泛传播­已经捉襟见肘,而针对受众进行精细化­分类的传播才能保障大­众传播的有效进行。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媒体需要通过数据来描­绘自己的受众画像,从而找准自己的定位。同时还需要了解到受众­所关切的问题,以受众利益为导向,否则我们的传播都是“答非所问”,无法和受众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多维度的受众分析,首先要了解到不同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以便在传播渠道的选择­上更能迎合受众。其次是对受众所感兴趣­内容的量化分析,把握其心理需求。同时还要关注其传播行­为,比如不同受众会转发什­么样的内容,热议什么样的话题等等。在了解到受众的渠道偏­好和信息需求之后,就可以对自身的传播行­为做出适当调整,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此外,根据互联网准确记录的­传播行为信息,我们可以探查到传播关­系网络,识别出关注中国问题、观点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意见领袖,以便发挥多元主体在对­外传

播中的协同作用。

利用大数据把握媒体议­程设置

通过对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分析,在海量信息中提取出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如人物、、、(机构 主题 国家 地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