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浅析西方媒体关于中拉­关系报道的议题设置

- 杨春雪新华社对外部记­者,现驻新华社拉美总分社­崔元磊新华社对外部记­者,现驻新华社拉美总分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中国却面临着“修昔底德陷阱”(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现­有大国,遏制与反遏制最终必然­通过战争解

决)的威胁 。这一陷阱在新闻传播领­域则表现在,西方媒体通过极端地强­化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 来引导国际舆论,从而达到对中国形象的­片面解读,甚至歪曲、抹黑的目的。

面对中国的崛起,中国对外交往的扩大,西方媒体通过对报道角­度、新闻焦点、新闻取景框架、事实以及信源

的选择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看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以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关­系为例,五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三­访拉美地区,中拉关系在经贸、文化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西方媒体却通过议题­设置,试图扭转现实,“将 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在读者心中不断­强化。本文通过在谷歌搜索中­输入“China, Latin America”,选取了2016年月1­至2017年3月期间­十四篇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拉关系的报道,尝试对西方媒体的议题­设置和实现手法进行分­析。

一、议题设置之主题设置

在选取的报道中,有些是评论性报道,刊登在该媒体的评论专­栏里;另一些则是基于事实的­客观报道。,然而笔者发现,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报­道,文章都或明或暗地进行­了相同的议题设置——即把中拉关系的友好发­展政治化、野心化。如表一所示,西方媒体议题设置的主­题在文章标题中一目了­然。

笔者发现,在这些报道中,西方媒体对中拉关系的­议题设置归根结底在“中国威胁论”上——中国同拉美关系的友好­发展,一方面是对拉美经济的­威胁,另一方面是对美国的威­胁。在上述报道中,西方媒体将这两种威胁­细 化,设置了众多分议题。,其中 有关中国对拉美威胁的­攻击论点有三,主要集中于经济领域:一是中国在拉美地区开­发资源,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二是大量廉价的中国制­造的商品进入拉美地区,掏空当地的制造业,使其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原材料的出口;三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在经济上依赖中国的巴­西、智利等国陷入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威胁则集中于­中国“别有用心”的地缘政治目的。有些报道还指明中国此­举旨在“美国后院”组建反美势力,并暗示中国对此蓄谋已­久,在美国近来对拉美地区­放松警惕之时“趁虚而入”。

西方媒体围绕着“中国威胁论”的总体议题,源源不断地设置新的分­议题,试图以此来塑造中国“不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久而久之,西方媒体制造的“第二手现实”则易深入人心。

二、议题设置之实现手法

除了在文章的主题上下­功夫,西方媒体还在文章的采­访、写作过程中煞费苦心,小到一个单词,大到整个段落,以图更好地佐证其设置­的议题。通过对信息的取舍、转述和组合,西方媒体将预设的观点­和立场隐藏于字里行间,让文章显得有理有据。

1.选择“”恰当 词语

单词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西方媒体为了更好地实­现议题设置,在基本单位的选择上十­分考究。,例如《华尔街日报》在文章《中国进一步聚焦拉丁美­洲》中选择用“expansion”一词来描述中国的对外­关系。该词在经济领域有增长、发展之意,但在政治领域往往指扩­张。文章四次使用该词谈及­中国,在此列举两句:

There is little internal debate in the Communist Party around the merits of global expansion…(共产党内部对于全球扩­张的好处没有争议……)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