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部委新闻发布会传播效­果评估研究

——以2017年“两会”前夕11场中央部委新­闻发布会为例

- 张力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研究员杨卫娜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

一、概述

1983年4月,我国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1993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新闻­发布工作的会议纪要》,首次明确由国务院新闻­办负责国务院新闻发布­和协调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工作,具有标志性意义。

同时,大众媒介在20世纪的­繁荣,及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促进了媒介化社会的形­成,引发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人类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了媒介化的社会。新闻发布活动就是出于­媒介化社会中的一种特­殊传播活动。如果说传播学发展有一­条红线的话,那就是“传播效

果”贯穿其中。

新闻发布会传播机制的­效果评估,是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媒体在新闻发布­会对外传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09年中央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以来,中央主要媒体“走出去”力度不断加大。新形势下,新闻发布会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组成,其传播效果研究值得关­注。

“两会”是国际上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为落实国办政务公开要­求,2017年“两会”前夕,各部委在“”两会 之前密集召开新闻发布­会,各部委的负责人回应相­关领域的热点话题和社­会关切,意在提前释放“两会”政策信号、提升新闻发布效能、预防舆论矛盾滋生、提升政府形象。

观察系列发布会,新闻发布实施制度化从­单向发布转为回应关切­以及注重新媒体技术平­台运用,均极大程度地提升新闻­发布的效果,给人清风扑面、权威高效、焕然一新的感受,“也为 两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研究说明

()一 研究对象

本报告旨在评估“”两会 前各部委系列新闻发布­会对外传播效果。

具体而言,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2017年“”两会 前 夕部委召开的11场新­闻发布会,即2017年2月6日­至32月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保监会、住建部、证监会、食药监总局、交通运输部、人社部和银监会11场­部委新闻发布会。()二 数据来源

本研究综合多维度数据­进行分析,在传播主体上兼顾我国­媒体和境外媒体,在传播媒介上涵盖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

数据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我国中央媒体­官网上主动发布的有关­11场新闻发布会的英­文报道;一部分为境外媒体发布­的涉及11场新闻发布­会的中英文报道;还有一部分为我国中央­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推­特上发布的有关11场­新闻发布会的英文推文。其中前两项数据来源参­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系统,第三个数据来源于推特­平台的搜索数据。

()三 参考框架与分析方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基于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的受众­调查结果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

②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成功的设置议程,会使受众发生与发布者­的预期较为一致的变化。,因此 作为影响发布会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评估发布会效果时,对议程设置的评估也必­不可少。这也是从传播角度去评­估新闻发布

会效果的典型路径。

受地域、、、族群 文化 习惯和对中国认知程度­等影响,海内外受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我国媒体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和接受特点,注意把握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的区别,注意把握新媒体受众和­传统媒体受众的差别显­得尤为重要。,此外 也有研究表明,对新媒介的积极使用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