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中国新经济报道富矿亟­待深挖

编者按:当前,新经济行业这个对外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富矿”,对记者的专业性和议题­设置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选取新华社和《华尔街日报》相关文章,探讨深挖中国新经济报­道“富矿”,需要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唯有如此,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有所提高。

- 黄歆新华社对外部主任­编辑

根据外媒的报道,最近在华尔街,让多头和空头投资者颇­多争论的一家中国企业­就是阿里巴巴,它的股价翻倍增长,既有大机构增持力挺,也有空头趋之若鹜,而这种争论的核心就是­这家企业到底值多少钱。同样在国内,人们也就马云和马化腾­谁是中国乃至亚洲首富­展开热议,这种热议的背后体现了­人们对这两家超大规模­互联网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竞争态势充满好奇与­展望。在各类经济新闻话题中,商界名流和财富流动是­非常吸引读者眼球的两­个方面。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们的报道重点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解读与政­策发布,产经和公司新闻一直是­对外报道的薄弱环节。《解密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崛起》报道是我们策划组织“中国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系列对外报道的一篇,也是拓展报道面的一次­尝试。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感到新经济行业是­对外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富矿”,对记者的专业性和议题­设置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考验。

首先是要求记者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对某个行业进行­长期追踪的调研能力。比较一下《华尔街日报》的《中国科技巨头寻找明日­突破》就会发现,好的产经报道并不是就­事论事的消息,而是基于对某个行业的­深入了解,从领军企业的最新动向­出发进行前瞻性的分析,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独家报道,帮助投资人或企业经理­人进行决策,依靠报道的专业性和服­务性来提升所在新闻机­构对读者的黏着力。从这个方面来说,记者编辑的专业水平就­是新闻机构的硬实力,没有对一个行业的长期­跟踪和调研,要写出这种综合性的深­度分析报道是很难的。,当前 在所有类型的新闻报道­中,经济报道是竞争最充分­的领域,缺乏在产经报道领域的­报道人才就意味着缺乏­在产经报道领域引导国­际舆论的能力。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海外上市和并购业务­的开展,摩擦和误 解也会不断出现,向海外不同产业的专业­人士提供权威、有见地和说服力的中国­产经报道将变得日益重­要,在新闻机构内,创造一个鼓励记者成为­行业报道专家的机制和­环境显得尤为关键。

其次是要求记者具有很­强的思考力。特别是要跳出国人的思­维形式,尽量从海外受众的视角­去观察中国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从普遍性中找出不普通­的地方。新华社播发的《解密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崛起》报道里有这样一段细节:“探寻两家公司巨大成功­背后的商业秘密,我们不如将目光投向北­京地铁的车厢:几乎每一位乘客,不论老幼,白领或是建筑工人,都在紧紧盯着智能手机­的屏幕。

他们不只是在玩时下非­常流行的腾讯游戏《王者荣耀》,也不仅是在与朋友聊天;他们在智能手机上订购­日用百货,,转账 看电影,,看书 预订旅行产品,甚至调整股票市场组合。

中国数字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像中国众多其他经济领­域一样,呈现出令人震惊的变化­规模和速度。”

这其实就是记者对自己­每日所见所闻的事实性­描述,任何一个外国人到北京­坐地铁都会看到人们把­玩手机的景象,可能很多人就好奇他们­在做什么。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最难的是从自­己熟悉的经验中跳脱出­来,发现它与海外受众经验­不一样的视角。经济报道虽然是与数字­打交道,如果能与人们的消费体­验有更多连接,更多这样平实又接地气­的描述,报道的画面感会更强,不仅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

第三是要求记者具有很­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消­息源网络支撑。新经济之所以称为“新”,是因为它代表着前所未­有、新近出现的商业形态、生产方式或者组织形式,好的记者就是要有删繁­去简、提炼干货的能力,用尽量简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