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国际传播创新探索

- 严文斌 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主任骆 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编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自2014年9月­出版以来,截至2017年上半年,20多个语种累计发行­600多万册,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受欢迎程度是4­0年来没有出现过的盛­况。与以往此类图书不同的­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从编纂出版到媒体­报道,都从对外传播的角度,运用了新理论和新技术,针对海外需求量身打造­产品内容,从而取得传播效果数量­级的突破。

2017年6月底,新华社在该书发行千日­节点,播发多语种特稿《理达天下的中国声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发行1000天记》,在国内外舆论场“全面开花”。特稿中文采用超过30­0家次,外文被全球超过100­家主流媒体和智库等刊­载转引,美国著名智库卡内基研­究中心研究员主动找新­华社华盛顿分社了解详­情。稿件在新华社脸谱账号­浏览量超过330万次,并迅速成为多个新媒体­平台的“10万+ ”,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

习近平主席这本有关中­国执政思想和外交理论­的著述在海外受到巨大­关注,一方面是著述本身极具­对外传播价值,另一方面是中国媒体在­对外报道中形成的二次­传播效果。本文拟从新华社采写的­这篇多语种特稿切入,探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和相应媒体报道在­对外传播领域开辟的新­路径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技巧。

解读中国奇迹的钥匙

当前,世界乱变交织,中国风景独好。当世界逐渐滑向“失向”“和 失序”的危险领域时,中国却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快速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并保持强大的改革创新­能力。更令世界惊奇的是,中国没有走西方殖民战­争的老路,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民族复兴,这是对大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历史性探索。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令世界瞩目,海外各界研究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正是帮助外界理解­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的一把“钥匙”,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这是中国立于时代潮头,顺势而为,积极响应海外需求,主动策划对外传播、宣介中国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

自发行以来,对于该书的媒体对外报­道以动态消息为主,包括国内外政要和专家­学者的积极评述,数量多,但呈现碎片化特点,对该书影响力的阶段性­盘点报道也主要基于某­一地区。,因此 在十九大前,该书出版发行1000­天的重要节点,对其深远国际影响进行­全景式回顾和总结,以中国五年来的成功实­践印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价值,集中合力进行二次传播,具有特别的意义。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政外­交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治国方略,要通过一篇不到300­0字的稿件来全面展现­其影响,颇具难度。5月初,新华社国际部主要牵头­组织了特稿写作小组,从策划之初就根据对内­对外传播特点分工协作。首先认真“”啃 中英文版本,吃透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精髓,广泛搜集整理背景资料,经过充分调研后,制定覆盖全球、打通内外的采访方案。

这篇特稿融通国内国际,“以 中国站位、全球视野”观察、、思考 展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精髓要义。有关部门认为,这篇特稿既纵深历史,又直面现实,精准指明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同时以凝练笔触描绘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所处的­世界变革大背景,突出了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对世界的意义。

阅读过这篇特稿后,外国网友罕见地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下­发表了逾百条长篇正面­留言。尼泊尔网友帕拉舒拉姆·夏尔马把习近平主席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