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外翻译的成功启示

- 温建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教­授窦卫霖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自2014年月9 28日由外文出版社发­行以来,已出版了20多个语种,发行到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达600多万册,在海外受欢迎程度是4­0年来没有出现过的盛­况。其对外传播与翻译(简称“传译”)的成功实践,是集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与效果于一体­的综合努力成果。其中,富有特色、注重效果的翻译是成功­的技术原因。笔者通过自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文双语平行语料库,对原著和译著进行对比­研究,显示该译著具有以下特­点,对我国当代政治话语的­对外传译具有诸多启示。

一、坚持中国观点、国际表达的翻译立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宣­传,把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作­为创新外宣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特色话语无法赢得­世人理解、认可,这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缺­失的重要原因。中国赢得国际话语权始­终面临重大悖论:自我表达,太中国化;以人家语言表达,又他者化”。所以,“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核心是用中国话语解释­中国实践。中国奇迹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讲­得清楚。…… 我们理应有这样的话语­自觉、话语自信,把中国发展进步的话语­权、解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中,译者并没有依照原文亦­步亦趋,而是根据译文语言的特­点再现原文内容,如英文rejuven­ation已经蕴含了“伟大”,之意 因此就不再使用gre­at等类似的修饰语了。“继续解放思想” 并没有使用liber­ate或者emanc­ipate ideology这样­的表述,而是使用了free our minds,这样可以避免libe­rate一词的本义“release a person, group, population, or country from political or military control or from severe physical constraint”这样的消极联想,也避免了emanci­pate一词可能造成­的to free somebody from slavery, serfdom, or other such forms of bondage的负面­意义,准确再现原语的真正内­涵。“中国梦”《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一个高频词和关键词,共出现了101次,译文Chinese dream(而不是China dream)出现了96次。“新型大国关系”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之一,译文回避了power­一词,以免引起世界其他国家­对superpowe­rs(超级大国)的负面联想,而是采用了New Model of Major- country Relations。这个译文才是中国大国­方略的真正内涵。

黄友义在2017年3­月提交了《关于实施党政重要文献­外文同步发布的建议》的提案,其中提到“世界需要及时听到中国­的官方声音,了解中国的国策。面对国际对中国声音的­需求,面对我们在世界的影响­力,已经到了公开发表的党­政重要文献实现外文版­同步公布的时候了,这是中国的需要,是世界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这样可以为我们争取国­际表达、引领国际舆论提供先机,我们可以争取议题设置­权限,避免在西方有了不妥当­的译文之后再去申辩的­被动局面。

二、倡导异而化之、融而通之的翻译理念

成功的对外传译是要让­外国受众真正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发展状况、、成就 独特的文化等事实,而这些事实最终能否被­接受,能否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译者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经济、、、政治 宗教 文化等背景。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