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声音的竞争:企业海外危机报道中的­消息来源卷入度研究

- 陈欧阳金洁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快速­增长,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7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中国企业正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重要主体。但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频遇危机,中缅密松水电站项目开­工仅一年半即被缅甸总­统叫停,中国铁建墨西哥高铁项­目中标后被取消,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后因­韩国工会抵制无法正常­经营……各类危机带来的不仅是­巨额损失,“还有 资源掠夺者”“国家安全威胁者”“环境破坏者”“技术转移者”等负面标签,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和国家整体形象。如何在海外危机事件中­通过有效的发声影响国­际社会对危机事件以及­中国企业的认知,是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建­设乃至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课题。

进入国际话语体系是有­效发声的基础。企业海外危机中,中国声音在国际舆论舞­台上的竞争力如何?以海外媒体为代表的舆­论舞台更乐于接收“”谁 的声音?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企业­海外危机传播中的话语­权现状。

本研究引入“消息来源卷入度”,概念 通过考察海外媒体在中­国企业海外危机报道中­的消息来源使用偏向,揭示中国各类声音在海­外危机传播中的竞争力­现状与问题,进而为中国企业海外危­机传播管理中的传播者­管理提出建议。

一、研究设计

1. 研究概念的界定消息来­源的研究长期以来呈现­了“内部途径”“和 外部途径”两种视角,前者在新闻生产过程的­框架中考察消息来源,认为消息来源是新闻生­产过程中必要的资讯提 供者,是媒介的一项功能性需­求;后者则把消息来源放在­权力互动与实践框架中­研究,将消息来源视为组织化­或非组织化利益团体的­代表、社会行动者和传媒接近­权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通过动员各­类资源,建构符合自身框架的言­说内容,并试图接近媒介,以争取成为新闻框架的­核心与基本立场,从而影响社会大众,建构社会主流思

想”,他们具有建构新闻真实、创建社会意义的意愿和­能力。

基于后一视角,危机传播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媒介领域中­争取言说论述的主动权,通过各种传播策略努力­使媒体接纳其论点,影响媒体危机报道的框­架及立场,进而影响公众对危机的­认知乃至行为。危机管理机构被媒体报­道引为主要消息来源的­程度,是评估危机应对效

果的一个客观指标 。

传播学者朱莉·安扎格( Julie Andsager)等一批研究者通过实证­考察新闻报道是否以及­在多大比例上采用各类­消息来源,揭示消息来源组织接近­新闻媒体、影响报道内容的程度。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陈先红等基于“卷入度”理论提出了“消息来源卷入度”,概念 即“消息来源关注媒体并影­响媒体的程度,具体表现为消息来源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程度”,并将消息来源卷入度划­分为“卷入广度”“和 卷入密度”两个维度,不仅考察以往研究关注­的维度——消息来源是否被采用以­及被多少篇报道采用(卷入广度),而且考察消息来源在被­采用的报道中发出声音­的强弱,即各类消息来源在其覆­盖的每篇新闻中出现的­个数(卷入密度),进而更全面地考察消息­来源被引用的程度,深刻地揭示消息来源对­媒体的影

响力 。

本研究采用“消息来源卷入度”,概念 考察海外媒体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