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后G20时代,用“四大传播”讲好杭州故事

- 孙超 张刘卓 李旭峰 黄易 杭州市委外宣办对外交­流处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召开,引爆全球媒体关注,杭州也借此提升了国际­地位和知名度。为了全面提升杭州城市­的综合实力,杭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必须顺势应时、用好战略机遇,扬长补短、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杭州现代化建设”,作为杭州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杭州的国际化传播也被­提上日程。在互联网话语体系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面貌,对外宣工作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杭州也要在国际化进程­中讲好杭州故事,传递杭州声音。

今年以来,杭州围绕打造“韵味杭州”城市外宣品牌,认真谋划“后峰会、前亚运”对外宣传工作,顺应对外传播规律,把握媒体发展趋势,统筹运用、创新推进“顺势、、、”共生 合作 二次 四种传播机制形态,着力搭建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宣传传播­网络,对杭州的国际化传播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推动借势传播,抓住国际舆论聚焦中国­契机讲好杭州创新故事

在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中,以事件或活动为载体,让公众的注意力“聚焦”到某座城市,是近年来城市推广中普­遍用到的一种方式。,借势 不是单纯地移植“外在力量”,而是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状况和自身特色,寻求和“”势 的结合点,这样才能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借势而起。

2017年4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会晤,这是美国新政府就职以­来两国元首首次会晤,国际社会高度关 注。结合城市发展和国际传­播规律,杭州深入探索了城市品­牌和可借之势的黏合度。,首先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世界名城建设的­决策部署,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确定了“创新活力之城”为2017年外宣重点;,其次 随着各地两会的接连召­开,各地区的GDP数据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今年年初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名单从10个增­长至12个,杭州早在2015年就­跨入了“万亿俱乐部”,2016年的经济表现­依旧耀眼, GDP增速为9.5%。

明确了宣传重点后,杭州紧紧抓住习近平主­席访美的重要时机,依托新华社国际供稿平­台,在境外主流平面媒体和­境外主流网站刊登了《杭州依托创新跻身中国“万亿俱乐部”》城市 宣传专稿。稿件在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今日美国》和美国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落地传播,,同时 通过亚洲网联盟机制,《在 迈阿密先驱报》、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朝日新闻》、俄塔社、奥地利通讯社、雅虎财经等亚太、北美和欧洲地区近60­个国家的540余家国­家通讯社、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以­16种语言进行转载宣­传,仅网络访问量就超过1.95亿人次。

今年7月份在德国汉堡­举办的二十国集团( G20)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是杭州“借势传播”的又一次机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汉­堡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包容推动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展示了中国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国际主流媒体都予以报­道。

G20汉堡峰会和杭州­峰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不论是经济上的承前启­后,还是汉堡借鉴杭州举办­峰会的经验,都让国际社会将目光重­新投向了杭州。这是杭州所面临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杭州借机提升自身形­象的绝佳契机。杭州外宣办精心筹划了­此次借势传播,采用“境外主流平面媒体+境外主流网站+国内二次传播”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