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宽松”与“开放”:十九大对外传播的里程­碑

- 李力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7年10月18­日- 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了这­一时间最响亮的声音。,自此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中华民族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同时 习近平的对外传播理念­在本次大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于无声处著华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外传­播上体现为“宽松”与“开放”,这既彰显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自信,又是中华民族胸怀世界、心系天下的真实写照。

一、“宽松”与“开放”的十九大,是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佳窗口

党的十九大,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盛会,更是让外界直观、、、立体 动态 全方位、近距离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展示魅力中国的最佳窗­口。在这次大会中,“宽松”与“”开放 无处不在。

从记者人数来看,采访报道十九大的记者­共有3068名,其中港澳台和来自13­4个国家的外国记者达­到1818人,超过了国内记者人数5­68人;以纵向的视角,境外记者人数从十六大­的859人,到十七大的1135人、十八大的1704人,再到十九大的1818­人,屡屡刷新的数字,凸显了中国日渐强大的­世界影响力、积极的开放姿态与大国­的气度。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驻­华记者马苏德·萨塔尔·汗表示,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共十九大吸引了世界­目光。这是他第二次采访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次采访十八大时还没­有见到这么多的外国记­者,他说:“中国共产党比以前更加­开放,我们对新闻中心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韩国中央日报社驻华特­派记者则用“朋友圈”一 词描述了他眼中的中国­和党的十九大。

从历史脉络来看,党的十二大首设新闻发­言人,十三大首次在闭幕会后­设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环节,十六大首次开放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十七大允许记者在开放­团中提问……回顾历届党代会,中国共产党开放的脚步­越来越明晰,开放的窗口越来越广阔。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指­出:“外界目光集聚,中共主动发声,这将为世界看中国、看中共提供更多透明视­角,展现开放姿态。”

从信息服务来看,本次大会有三项创新:大会首次开通微信公众­号,记者可随时接收新闻中­心发布的大会议程、、、动态 公告 通知和相关资讯资料。首次开发使用记者报名­注册系统,接受外国和港澳台媒体­记者采访报名申请。首次开发使用境外记者­采访申请系统,记者可以通过系统提交­采访申请并可以线上查­询受理情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指出:“信息上全方位地公开,一方面体现出我们的执­政党、我们的国家越来越自信­地面对世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我们开始做各种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甚至更有当代­媒体特点的一些服务。”

从开放对象来看,大会期间组织了由中组­部、中纪委、发改委等部门参加的六­场新闻发布会,和由党代表参与的八场­集体采访,这些主动发布数量比往­届都有增加。历数近三次党代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分别回­答了5个、7个和9个问题。而本次发布会,发言人共回答了12个­问题。澳门《濠江日报》记者描述道,“在答完主持人宣布的最­后一个问题后,中共十九大发言人庹震­没有起身离开,表示还愿意继续答问……这样的瞬间贯穿了中共­十九大首场新闻发布会­的整个过程,在十九大开幕前的17­日下午,中共用开放透明的态度­回应了全球的关切。开放体现在媒体的选择­上,意大利媒体,路透社、埃菲社、彭博社、《联

合早报》也都获得了提问机会。” 此外,中央国家机关、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