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关于中国对非洲文化传­播战略布局的思考

- 吴传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陆,国家和人口众多,资源非常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经济保持上升发展势头,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大陆”。在我国总体外交布局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可以说是我国外交“基础中的基础”,中非关系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布局中,非洲应占有重要一席。

一、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

中非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文化关系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方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友好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目前中国已在毛里求斯、、、贝宁 埃及 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五­国建成了中国文化中心,成为我国派驻非洲的重­要官方文化机构。根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官网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在非洲设立孔子­学院48所、孔子课堂27个,成为中国语言文化走进­非洲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每年都有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文艺团体­访问非洲各国,给非洲人民带去了武术、、、、杂技 舞蹈 民乐 京剧、变脸等精粹艺术表演,让他们有机会在家门口­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影视剧也越来越多­走进非洲,其中的代表作斯瓦希里­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曾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口称赞。自2010年以来,由文化部主办的“欢乐春节”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在非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些国家上至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上了“中国年”。2012年6月首届“中非合作论坛——文化部长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标志着中非文化高层战­略对话机制的建立。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明确提出“文明上交流互鉴”是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五大支柱之一。“中非文化聚焦”“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等一系列官办文化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非文化­交流。总体来说,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 越来越多样,机制越来越完善,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影响­力不断上升,对非洲的文化传播能力­逐步增强。

但是,在看到积极面的同时,也要看清自身弱势和不­利的一面。受地理上相距遥远、历史上交往不多以及语­言文化差异等条件的限­制,总体来说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影响力还很弱。非洲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一般民众尚停留在仅知­道中国武术、、杂技 春节等文化元素或文化­符号层面,缺少对中国文化的真正­认知、认同和喜欢,更谈不上深入学习与研­究。相对而言,西方文化虽然属于外来­殖民文化,但其影响在非洲已经根­深蒂固,广泛而深远。可以这么说,中国文化对非洲人民而­言只是“调味品”,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才­是他们的“文化大餐”,而且这一状况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这与我国在当今世界的­大国地位和政治、经济影响力很不匹配,中国文化走进非洲面临­诸多挑战和限制,对非洲文化传播依然任­重道远。

二、中国对非洲文化传播战­略布局区域划分

非洲地域辽阔,陆地面积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的1/ 5;人口众多,达10亿人以上,约占世界的1/ 7;国家数量多,54个国家占世界的1/4以上。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非洲各国确实具有一些­普遍性和共性,但是具体来看,不同国家之间差别很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国情,可以说“非洲大陆绝非铁板一块”。在制定对非洲的文化传­播战略时,必须既要认真考量共性,又要充分考虑差异性,方能正确研判,减少失误和偏颇。

人们通常按地理方位把­非洲大陆分为五大区域:北部非洲、东部非洲、南部非洲、西部非洲和中部非洲。每个地区都包括若干国­家,并分别成立了东非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次区域组织。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国家有各自差异­的文化,它们同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也各不­相同。

北部非洲包括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六国,属于阿拉伯穆斯林地区,与撒哈拉以南非洲有根­本性差异,

Newspapers in Chinese (Simplified)

Newspapers from China